一种运输吊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9975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吊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笋运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运输吊框。



背景技术:

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竹笋是中国传统佳肴,由于其味道鲜美而广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竹笋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食品,为了能够使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竹笋的鲜味,人们将竹笋加工成了罐头、腌制品等,以便于保存。在加工竹笋罐头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竹笋清洗去皮后放进吊框中,然后通过行吊将吊框连同放置于吊框内的竹笋一起放进蒸煮炉蒸煮,煮熟后的竹笋需要运输到拣选机上进行分拣,最后经过清洗、反复杀菌之后封装发货。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4837906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笋加工进料翻转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前侧面为敞开的进料面,所述框体的顶面为敞开的出料面,所述框体的后侧面由支撑条连接构成,所述框体的上沿固定设置一圈挡边,所述框体的左右侧面固定设置L形支撑架,所述的L形支撑架上设有转轴连接座和翻转气缸连接座。

如对比文件所述的竹笋加工进料翻转框,其工作时将放置有竹笋的长方体清洗框从框体的前侧面推入,清洗框推入后,框体上沿的挡边和挡块将清洗框限制在框体中,再启动翻转气缸,使得框体翻转至一定角度,此时清洗框中的竹笋落入输送带上,由于气缸只是驱动框体翻转至一定角度,因此清洗框中的竹笋不能全部掉落在输送带上,在清洗框的底部还会残留一些竹笋,需要靠人工将残留的竹笋拨到输送带上,这一过程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输吊框,不需要人工动手,就能够使吊框中的竹笋全部落入蒸煮炉内,从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运输吊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上下两端相通,所述框体上端的四个边角上分别固定有钩杆,所述钩杆与所述框体的边角之间形成有用于供吊钩穿过后吊起所述框体的穿钩腔,所述框体下端面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翻板,两块所述翻板盖合时将所述框体下端的开口封闭,在所述框体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限制两块所述翻板向下翻转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将吊框吊起,移动到蒸煮炉上方后,打开限位组件,两块翻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此时放置于框体内的竹笋在重力的作用下全部掉落入蒸煮炉内,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框体与所述翻板铰接一侧相邻的两个侧壁上且竖直设置的固定管、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管内的连接杆、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上且用于限制所述翻板向下翻转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盖合后的两块所述翻板的下方,且与所述翻板的下端面相抵触,在所述固定管和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转动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打开两块翻板时,通过调节组件带动连接杆在固定管内向一侧转动,连接杆又带动固定于连接杆上的限位板转动,限位板在转动的过程中与两块翻板的抵触面积逐渐减小,直到完全脱离,此时翻转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竹笋从吊框内掉落,从而达到使竹笋全部掉落出框体的目的;在将两块翻板盖合后,放开调节组件,使连接杆在调节件的调节下复位,带动限位板旋转,使限位板重新位于两块翻板的下方并支撑住两块翻板,从而达到限制翻板翻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滑动杆、把杆和弹簧,所述固定管远离所述翻板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把杆槽,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所述圆弧槽与所述连接杆上的滑杆腔相连通,所述滑动杆一端的侧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内,且当所述滑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内时,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嵌入所述第一圆弧槽和所述第二圆弧槽内,所述把杆固定于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滑块一端的侧壁上,且所述把杆远离所述滑动杆的一端穿出所述把杆槽外,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滑动杆上,且位于所述把杆和所述滑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向下拉动把杆时,带动滑动杆向下运动,由于把杆的一端穿出固定管上的把杆槽,使得滑动杆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把杆槽能够限制滑动杆的转动,使滑动杆只能沿把杆槽的长度方向运动,又由于连接杆上圆弧槽的存在,在滑动杆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连接杆在固定管内产生转动,连接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限位板产生转动,当放开把杆后,滑动杆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于是带动连接杆反向转动,使得翻转板转动到位于两块翻板的下方,支撑住两块翻板,从而达驱动连接杆转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圆弧槽的上下两端和所述第二圆弧槽的上下两端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一圆弧槽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圆弧槽上端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圆弧槽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二圆弧槽下端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两条圆弧槽交叉分布,且两条圆弧槽的两端位于同一个平面上,使得同一条圆弧槽上的上下两端之间螺旋角度相差180°,因此在滑动杆向下运动时,固定于滑动杆上的滑块从圆弧槽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连接杆旋转180°,从而使得固定于连接杆上的限位板正好旋转180°,而限位板位于两块翻板下方的状态和完全脱离两块翻板下方的状态之间正好相隔180°,因此圆弧槽两端之间相隔的角度与限位板所需旋转过的角度符合,从而使得连接杆能够更准确地带动限位板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体主要由上下分布的两个第一边框和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边框上的第一支撑杆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设置且相邻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隔有用于供蒸汽进入所述框体内的第一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竹笋在蒸煮完成后从蒸煮炉内移出这一过程十分耗费时间,于是采用将吊框连同竹笋一起放入蒸煮炉内进行蒸煮的方式,在蒸煮完成后,将吊框直接吊出蒸煮炉,这样能够将竹笋一次性移出蒸煮炉,从而能够大大节省转移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但由于在蒸煮竹笋时是将装有竹笋的吊框一起放进蒸煮炉内进行蒸煮,并且蒸汽是从蒸煮炉的底部进入蒸煮炉内的,因此第一支撑杆之间的间隙能够方便蒸汽进入到框体内,使位于框体中间部分的竹笋也能够接触到蒸汽,从而使竹笋的受热较为均匀,减少了蒸煮竹笋所需要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体下端面的四个边角上分别固定有用于支撑所述框体的支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限位板位于翻板的下方,当框体放置于存放台上时,限位板与存放台产生直接接触,此时框体的重量压在限位板上,导致限位板无法转动,并且放置于框体内的竹笋容易被存放台上的废液污染,不符合卫生管理的要求,而在设置了支脚之后,能够对框体起到支撑的作用,使框体的底部不与存放台产生直接接触,在使限位板能够转动的同时,也更有利于保证竹笋加工的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板主要由第二边框和固定于所述第二边框内的第二支撑杆构成,所述第二支撑杆相互平行且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隔有用于供蒸汽进入所述框体内的第二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蒸煮炉的蒸汽出口位于炉体底部,当将竹笋连同框体一起放入蒸煮炉内时,第二支撑杆之间的间隙能够方便蒸汽进入框体内对竹笋进行蒸煮,同时第二支撑杆之间的间隙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间隙形成对流空间,使蒸汽在沿着第二支撑杆之间的间隙进入框体内后能够顺着第一支撑杆之间的间隙流出,使放置于框体内的竹笋受热更加均匀,达到了减少蒸煮时间的目的,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板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多根用于加强所述翻板结构强度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翻板位于框体的底部,使得竹笋的重量几乎全部是由两块翻板承受,而翻板又是框架结构,其强度有限,当框体内的竹笋重量较大时,构成翻板的第二支撑杆可能会向下弯曲变形,而在设置了第二加强筋之后,能够加强第二支撑杆的强度,使第二支撑杆不容易产生变形,从而降低了竹笋在运输过程中掉落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翻转的翻板能够快速将竹笋从框体内卸运到分拣机的分拣口内,从而减少了工人的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限位组件能够对翻板起到支撑的作用,使框体内运存竹笋时翻板不容易产生翻动;相邻第一支撑杆和相邻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空隙能够方便蒸汽进入吊框内形成对流,从而减少了蒸煮竹笋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翻板盖合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翻板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限位组件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限位组件的剖面示图。

图中:1、框体;11、第一边框;12、第一支撑杆;121、第一间隙;13、第一加强筋;14、支脚;2、钩杆;21、穿钩腔;3、翻板;31、第二边框;32、第二支撑杆;321、第二间隙;33、第二加强筋;4、限位组件;41、固定管;411、穿杆腔;412、把杆槽;413、限位块;42、连接杆;421、滑杆腔;422、第一圆弧槽;423、抵触块;424、第二圆弧槽;43、限位板;5、调节组件;51、滑动杆;511、滑块;52、把杆;5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运输吊框,包括上下两端相通的框体1,框体1主要由两个第一边框11和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边框11上的若干第一支撑杆12构成。两个第一边框11上下分布且截面呈四边形,第一支撑杆12竖直设置且相邻两根第一支撑杆12之间形成有用于供蒸汽进入框体1内的第一间隙121。框体1上端面的四个边角上固定有钩杆2,钩杆2与框体1的边角之间形成有用于供吊钩穿过后将框体1吊起的穿钩腔21,该穿钩腔21呈三角形。在第一框架12的侧壁上环绕固定有用于加强框体1结构强度的第一加强筋13,第一加强筋13的截面呈三角形,在框体1下端面的四个边角上均固定有用于支撑框体1的支脚14。

如图2所示,在框体1下端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侧与框体1铰接的翻板3,两块翻板3盖合后将框体1下端的开口封闭。翻板3主要由截面呈四边形的第二边框31和固定于第二边框31内的若干第二支撑杆32构成,若干第二支撑杆32之间相互平行且相邻两根第二支撑杆32之间形成有用于供蒸汽进入框体1内的第而间隙321。在翻板3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多根用于加强翻板3结构强度且截面呈方形的第二加强筋33,第二加强筋33垂直于第二支撑杆32。在框体1与翻板3之间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限制两块翻板3向下翻转的限位组件4。

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组件4包括固定管41、连接杆42和限位板43,固定管41呈圆管状,固定管41竖直固定于框体1与翻板3铰接一侧相邻的第一支撑杆12的侧壁上,且固定杆位于两块翻板3之间的对称轴线上。如图4所示,固定管41的中间设置有用于供连接杆42滑动连接的穿杆腔411,在固定管41远离翻板3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穿杆腔411连通且截面呈长方形的把杆槽412,固定管41位于穿杆腔411内的侧壁上靠近翻板3的一端环绕固定有限位块413。

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杆42也呈圆管状且中间设置有滑杆腔421,在连接杆42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与滑杆腔421连通的第一圆弧槽422和第二圆弧槽424。第一圆弧槽422的上下两端和第二圆弧槽424的上下两端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第一圆弧槽422的下端位于第二圆弧槽424的上端的下方,且第一圆弧槽422的上端位于第二圆弧槽424的下端的上方,这使得每条圆弧槽上下两端的螺旋方向相差180°,且两条圆弧槽交叉分布。在连接杆42一端的侧壁上环绕固定有抵触块423,连接杆42固定有抵触块42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管41内,且当连接杆42安装于固定管41内时,抵触块423的下端面与限位块413的上端面相抵触。

如图1和图3所示,限位板43的截面呈“L”形且固定于连接杆42远离抵触块423的一端上,限位板4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圆弧槽422和第二圆弧槽424同一端之间的连线,限位板43位于盖合后的两块翻板3的下方且抵紧在两块翻板3上。在定位管和连接杆42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连接杆42转动的调节组件5。

如图1和图4所示,调节组件5包括滑动杆51、把杆52和弹簧53,滑动杆51呈圆柱状,滑动杆51转动连接于连接杆42内,在滑动杆51一端的侧壁上对称固定有两个截面呈长方形的滑块511,两个滑块511分别嵌入第一圆弧槽422和第二圆弧槽424内。把杆52固定于滑动杆51远离滑块511一端的侧壁上,且当滑动杆51安装于连接杆42上的滑杆腔421内时,把杆52穿设于固定管41上的把杆槽412内,且把杆52远离滑动杆51的一端穿出把杆槽412外。弹簧53套设于滑动杆51上且位于滑块511和把杆52之间,此时弹簧53的一端抵触在把杆52上且另一端抵触在抵触块423上。

具体实施过程:当需要将竹笋放入蒸煮炉进行蒸煮时,盖合两块翻板3,放开把杆52,把杆52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于是带动滑动杆51向上运动,滑动杆51又带动连接杆42转动,使得限位板43转动到两块翻板3的下方对翻板3形成支撑。将竹笋放入框体1内,用行吊的吊钩穿过钩杆2与框体1的边角之间所形成的穿钩腔21后将框体1吊起,将框体1整个放入蒸煮炉内,蒸汽从蒸煮炉的底部经由相邻第二支撑杆32之间的空隙121进入框体1内,再经由相邻第一支撑杆12之间的空隙121穿出框体1,使框体1内外之间形成蒸汽对流,使框体1内的竹笋受热均匀,加快竹笋蒸熟的速度,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当竹笋蒸熟后,用行吊吊起框体1,将框体1移动到分拣台的上方,向下拉动把杆52,把杆52带动滑动杆51向下运动,滑动杆51又带动连接杆42转动,于是带动限位板43从两块翻板3的下方转出,与两块翻板3之间脱离抵触,两块翻板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此时放置于框体1内的竹笋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分拣台上,达到一次性将竹笋全部卸载到分拣台上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