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包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395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包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包装,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包装。



背景技术:

包装盒顾名思义是用来包装产品的盒子,一方面是用来保护商品,使商品的外观与形状不受到外界的损坏;另一方面是通过精美的外观设计来吸引客户购买商品。目前,市场上的包装盒多为塑料盒、或者单双层结构的纸盒,由于此两种包装的缓冲性能较弱,只能保护商品的外观不受损,不适合用于保护易碎易变形的商品,例如,玻璃或陶瓷的酒瓶、玻璃的罐头瓶或者玻璃材质的化妆品的瓶子。

综上所述,目前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大多数的包装缓冲性能弱,不适用于保护易碎易变形的商品,而且包装盒的内部空间大,需要在包装盒内加入固定装置或者填充物,才可确保在运输或者携带的过程中,商品不会在包装盒内发生撞击,使之变形或者碎裂,从而增加了商品包装步骤的复杂程度;2、为了吸引客户眼球,通过彩色印刷等方式来使包装的外观看起来更加精美,增加成本,而且对身体健康有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包装,该包装具有很好的缓冲性能,能够适用于易碎易变形的商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包装,包括包装主体,包装主体由一个或者多个主体单元构成,主体单元由多个软体板状材料相互间以网格状结构结合形成,并使主体单元形成可旋转拉伸的结构,拉伸主体单元的两侧时,主体单元的内侧面上形成容物腔结构。

由多个软体板状材料相互结合形成的网格状结构能够加强包装对其内部的包装物的缓冲性能,对易碎易变形的商品尤为明显,软体板状材料的形状可以根据待包装物的形状进行设计,因此,包装主体内部形成的容物腔结构与待包装物的形状相吻合,待包装物放入容物腔中,可以牢牢固定在其内,避免出现包装物在包装盒内晃动,产生撞击,使包装物变形或者碎裂的现象;而且此种结构的设计使包装的外观更加精美,由于,包装单元为可旋转拉伸的结构,该包装未使用时,可以折叠存放,节省存放空间。

进一步的,包装主体由一个主体单元构成,主体单元拉伸后向其内侧弯曲,并使该主体单元的两侧面相接后形成封闭式包装,封闭式包装的内部形成与待包装物形状相适配的容物腔。

由一个主体单元构成的包装主体,使其两侧面连接便可形成一个完整的包装,此种包装比较适用于包装形状规整对称、体积较小的待包装物。

进一步的,主体单元两端面通过胶结连接。

采用胶结连接的方式,操作较为方便,而且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包装主体由两个主体单元构成,两个主体单元拉伸后分别向其内侧弯曲,每个主体单元内侧面上均形成半个与待包装物形状相适配的容物腔,两个主体单元首尾相接形成封闭式包装,封闭式包装内部形成完整的与待包装物形状相适配的容物腔。

由于每个主体单元内侧面上形成的容物腔的形状与该主体单元采用的多个软体板状材料处于该主体单元内侧一端的形状有关,因此,每个主体单元内侧面上形成的容物腔的形状可以不同,对于两侧不对称或者体积较大的待包装物比较合适采用由两个主体单元构成包装主体的包装。

进一步的,两个主体单元之间通过胶结相互连接。

采用胶结连接的方式,操作较为方便,而且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包装主体由三个及以上主体单元构成,多个主体单元拉伸后分别向其内侧面弯曲,每个主体单元内侧面上均形成部分与待包装物形状相适配的容物腔,多个主体单元之间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封闭式包装,封闭式包装内部形成完整的与待包装物形状相适配的容物腔。

由于每个主体单元内侧面上形成的容物腔的形状与该主体单元采用的多个软体板状材料处于该主体单元内侧一端的形状有关,因此,每个主体单元内侧面上形成的容物腔的形状可以不同,对于形状不规则且不对称的待包装物或者体积特别大的待包装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由多个主体单元构成包装主体的包装。

进一步的,多个主体单元之间通过胶结相互连接。

采用胶结连接的方式,操作较为方便,而且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软体板状材料为橡胶或纸。

橡胶或纸的质地较软,缓冲性能好。

进一步的,多个软体板状材料的大小均相同。

有利于形成外观整齐精美的外包装。

进一步的,主体单元两侧的上端和/或下端的厚度大于中间厚度。

有利于主体单元拉伸后形成封闭的容物腔,可将物品更好的固定在容物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单元由多个软体板状材料以网格状结构结合形成,该结构能够加强该包装对其内部的包装物的缓冲性能,对易碎易变形的商品尤为明显,软体板状材料处于主体单元内侧的一端的形状可以根据待包装物的形状进行设计,因此,包装内部形成的容物腔结构与待包装物的形状相吻合,待包装物放入容物腔中,可以牢牢固定在容物腔中,避免包装物在包装内晃动,产生撞击,使包装物变形或者碎裂;由于,主体单元为可旋转拉伸的结构,此包装未使用时,可以折叠存放,节省存放空间,而且将包装主体旋转拉伸至不同程度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物品,适用范围广;包装的整体为网格状结构增加缓冲性能的同时,也可使包装的外观更加精美;

2、本实用新型示例的软体板状材料为橡胶或者纸,橡胶或者纸这两种材料本身便具有较佳的缓冲性能,相互连接形成网格状结构后能够更好的保护包装内部的包装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具有缓冲性能的红酒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纸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体单元未拉伸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体单元拉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具有缓冲性能的花瓶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1-主体单元,11-主体单元左侧面,12-主体单元右侧面,2-蜂窝状结构,3-纸板,4-容物腔,5-半个花瓶形状的容物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红酒包装,包括包装主体,包装主体由一个主体单元1构成,主体单元1由多个大小相同的纸板3相互间以蜂窝状结构2结合形成。

如图2所示,纸板3处于主体单元1内侧一端的形状根据红酒瓶的形状进行设计。

如图3所示,主体单元1形成可旋转拉伸的结构。

如图4所示,拉伸主体单元1的两侧时,主体单元1的内侧面上形成容物腔结构4。

主体单元1拉伸后向其内侧弯曲,并使该主体单元的两侧面(11和12)通过胶结连接的方式相接后形成封闭式包装(如图1所示),封闭式包装的内部形成与红酒瓶形状相适配的容物腔。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其工作原理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以本实施例为例,红酒包装的主体单元1由多个大小相同的纸板3相互之间以蜂窝状结构2结合形成,纸板3本身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多个纸板3相互间结合形成蜂窝状结构2后极大的加强了红酒包装对其内部的红酒瓶的缓冲性能,能够有效保护放入其内的红酒瓶,减缓外力对红酒瓶的冲击。

纸板3处于主体单元1内侧面一端的形状是根据红酒瓶的形状及大小设计的,因此,红酒包装内部形成的容物腔结构的形状以及大小与红酒瓶相吻合,红酒瓶放入红酒包装内的容物腔中,可以牢牢固定在容物腔中,避免酒瓶在包装内晃动,产生撞击,使红酒瓶碎裂。

红酒包装的整体为蜂窝状的结构2的设计在增加其缓冲性能的同时,也可使红酒包装的外观更加精美。

此红酒包装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存放,节省存放空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特征在于: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是一种具有缓冲性能的花瓶包装,包括包装主体,包装主体由两个主体单元1构成,两个主体单元1拉伸后分别向其内侧弯曲,每个主体单元1内侧面上均形成半个与花瓶形状相适配的容物腔5,两个主体单元1首尾相接形成封闭式包装,封闭式包装内部形成完整的与花瓶形状相适配的容物腔。

可以理解的,构成包装主体的主体单元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设定,多个主体单元依次首尾相接后将待包装物包裹在其内部的容物腔内,实现物品的包装。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多个软体材料间相互结合形成的网格状不限于实施例所述的蜂窝状,还可以改变网格的形状,比如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或者其他的正多边形,只要形成带有多个缓冲空间的包装主体即可。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