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板式催化剂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184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用于生产板式催化剂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板式催化剂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板式催化剂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板式催化剂主要用于在例如火力发电厂等的烟囱内,将烟囱内的烟雾进行脱硝处理,以避免烟雾释放到环境后对环境产生污染。

在板式催化剂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催化剂压制在金属铁网上。生产过程中经常采取的工序是将催化剂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再通过漏斗均匀散落在铁网上。传统的上料部在装料时,每次都要从运动轨道上卸载下来进行装料,然后再安装到运动轨道上,上料部在进行卸载和安装时工序繁琐,操作非常不方便,劳动强度很大;而且在上料部提升到一定高度后,由于上料部重量很重,往往采用液压缸推动并抬起上料部的底部的形式,将催化剂倒入漏斗中。但是使用液压缸抬起上料部底部,不仅操作不方便,工序繁琐,需要外加液压设备,而且液压缸压力大,在长期使用中很容易对上料部和缆绳产生损坏,可靠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板式催化剂的上料装置,以便于上料筒的装卸,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上料装置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板式催化剂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部、支架和驱动部;支架上设有运动轨道;上料部包括上料筒和提升装置,提升装置的底部设有前滚轮和后滚轮,前滚轮和后滚轮设置在运动轨道内,并可沿运动轨道运动,前滚轮和后滚轮之间的距离为L;驱动部通过缆绳与上料部连接,并带动上料部沿运动轨道运动;运动轨道的上端分岔为第一支轨和第二支轨,第二支轨位于第一支轨的上方,并且第二支轨够成为圆心位于第一支轨上,且半径为L的弧形轨道;第一支轨朝水平方向延伸距离L,且在延伸距离L处设有第一止挡机构,第二支轨的弧形轨道的圆心位于第一止挡机构处;提升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连接件,提升装置通过连接件固定上料筒,每组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提升装置铰接,两个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夹紧件连接,夹紧件包括U型卡扣和螺栓组件,U型卡扣设置在一个连接件的第二端,U型卡扣设有开口的卡槽;螺栓组件包括螺栓和安装在螺栓上的螺母,螺栓设置在另一个连接件的第二端,螺栓可插入卡槽内,螺栓的宽度大于卡槽的宽度。

可选地,第二支轨上设有第二止挡机构,驱动部驱动上料部运动到第一止挡机构处,第一止挡机构阻挡前滚轮继续向前运动,后滚轮沿第二支轨运动,后滚轮沿第二支轨运动至第二止挡机构。

可选地,缆绳设置在提升装置的前滚轮和后滚轮之间。

可选地,第二止挡机构上设有与驱动部电连接的压力控制开关。

可选地,运动轨道、前滚轮和后滚轮均为两个,两个运动轨道平行设置,前滚轮和后滚轮均分别设置在两个平行的运动轨道中。

可选地,支架上还设有滑轮组件,滑轮组件设置在运动轨道的上端,缆绳穿设在换轮组件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产板式催化剂的上料装置,通过在运动轨道的上端分出第一支轨和第二支轨,其中第二支轨是以第一支轨的第一止挡机构所在处为圆心,半径为L做成的弧形轨道,同时保证上料部的前滚轮和后滚轮之间的距离也为L,这样当上料部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沿运动轨道运动到第一轨道的第一止挡机构时,上料部的前滚轮无法继续运动,上料部的后滚轮正好处于第二支轨的入口处,在驱动部的驱动下,后滚轮沿第二支轨继续运动,这样上料部就可以自动进行翻转将催化剂倒出,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上料部或者缆绳被翻转驱动机构损坏,延长了上料部的寿命;另外,通过设置提升装置和上料筒,并在提升装置两侧设置连接件,通过夹紧件的U型卡扣和螺栓组件的配合,将提升装置两侧的连接件连接并进行夹紧以固定上料筒,便于上料筒的装卸,操作方便,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装置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装置的上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装置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料部;11、前滚轮;12、后滚轮;13、上料筒;14、提升装置;141、连接件;142、夹紧件;1421、U型卡扣;1422、螺栓组件;2、支架;21、运动轨道;211、第一支轨;212、第二支轨;213、第一止挡机构;214、第二止挡机构;3、驱动部;4、缆绳;5、滑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板式催化剂的上料装置,包括上料部1、支架2和驱动部3;支架2上设有运动轨道21;上料部1包括上料筒13和提升装置14,提升装置14的底部设有前滚轮11和后滚轮12,前滚轮11和后滚轮12设置在运动轨道21内,并可沿运动轨道21运动,前滚轮11和后滚轮12之间的距离为L;驱动部3通过缆绳4与上料部1连接,并带动上料部1沿运动轨道21运动;运动轨道21的上端分岔为第一支轨211和第二支轨212,第二支轨212位于第一支轨211的上方,并且第二支轨212够成为圆心位于第一支轨211上,且半径为L的弧形轨道;第一支轨211朝水平方向延伸距离L,且在延伸距离L处设有第一止挡机构213,第二支轨212的弧形轨道的圆心位于第一止挡机构213处;提升装置14还包括至少一组连接件141,提升装置14通过连接件141固定上料筒13,每组连接件141包括两个连接件141,连接件141的第一端与提升装置14铰接,两个连接件141的第二端通过夹紧件142连接,夹紧件142包括U型卡扣1421和螺栓组件1422,U型卡扣1421设置在一个连接件的第二端,U型卡扣1421设有开口的卡槽;螺栓组件1422包括螺栓和安装在螺栓上的螺母,螺栓设置在另一个连接件的第二端,螺栓可插入卡槽内,螺栓的宽度大于卡槽的宽度。螺栓可与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也可以与连接件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如图1和图4所示,支架2上的运动轨道21倾斜向上设置,上料部1可从运动轨道21底端运动到上端,上料部1用于盛放催化剂。缆绳4的一端与上料部1连接,另一端与驱动部3连接,本实施例中驱动部3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置在支架2上,驱动电机可进行正转和反转,驱动电机的转轴上设有卷筒,驱动电机的正转或反转带动卷筒对缆绳4进行收卷或者释放,缆绳4的收卷使上料部1沿运动轨道21上升,缆绳4的释放使上料部1沿运动轨道21下降。

如图2和图3所示,连接件141可以是弧形的连接杆或者链条等可以实现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141为连接杆,两个连接杆的第一端铰接在提升装置14的两侧,第二端通过夹紧件142进行连接,具体地,夹紧件142的U型卡扣1421固定在一个连接件141的第二端,夹紧件142的螺栓组件1422固定在另一个连接件141的第二端。使用时,将上料筒13放置在提升装置14上,将两个连接件141转动至紧贴上料筒13圆周面,将螺栓组件1422的螺栓放置在U型卡扣1421中,并通过螺母在螺栓上的转动来进行夹紧,需要卸下上料筒13时,转动螺母,松开U型卡扣1421与螺栓组件1422之间的连接即可取下上料筒13,操作简单,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料部1上前滚轮11和后滚轮12之间的距离L,距离L的具体数值不做具体限定,L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需要进行确定。第一支轨211改变了运动轨道21的运动方向,由运动轨道21的第一角度倾斜向上的方向,改为第一支轨211的第二角度倾斜向上的方向。其中第二角度小于第一角度。将第一支轨211设置成为以第二角度倾斜,可使得上料部在完成上料操作后,上料部1可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回到运动轨道21。

在第一支轨211改变运动轨道方向处至第一止挡机构213处的距离为L,第二支轨212是以第一支轨211上的第一止挡机构所在处为圆心,半径为L的圆弧形轨道。这样当上料部1沿运动轨道21运动至第一止挡机构213处时,上料部1的前滚轮11便无法再运动,而在驱动部3的驱动下,后滚轮12还可以沿第二支轨212运动,从而达到了使上料部1翻转倒出催化剂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产板式催化剂的上料装置,通过在运动轨道21的上端分出第一支轨211道和第二支轨212道,第二支轨212道是以第一支轨211道的端部为圆心,半径为L做成的弧形轨道,同时保证上料部1的前滚轮11和后滚轮12之间的距离也为L,这样当上料部1在驱动部3的驱动下,沿运动轨道21运动到第一轨道的第一止挡机构213时,上料部1的前滚轮11无法再运动,上料部1的后滚轮12正好处于第二支轨212道的入口处,在驱动部3的驱动下,后滚轮12沿第二支轨212继续运动,这样上料部1就可以自动进行翻转将催化剂倒出,无需单独设置翻转驱动机构,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上料装置的可靠性,也可避免上料部1或者缆绳被翻转驱动机构损坏;另外,通过设置提升装置和上料筒,并在提升装置两侧设置连接件,将上料筒通过连接件和夹紧件固定在提升装置上,通过夹紧件的U型卡扣和螺栓组件的配合,将提升装置两侧的连接件连接并进行夹紧以固定上料筒,便于上料筒的装卸,操作方便,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选地,第二支轨212上设有第二止挡机构214,后滚轮12沿第二支轨212运动至第二止挡机构214。

如图4所示,为了防止上料部1翻转过度,导致上料部1发生侧翻,或者上料部1倾倒完脱销催化剂后不易恢复,所以在第二支轨212上设置第二止挡机构214,第二止挡机构214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上料部1的结构来进行设置。后滚轮12运动至第二止挡部处时无法再继续运动。当催化剂完全从上料部1中倒出后,缆绳4释放,上料部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后滚轮12开始向后运动,并最终脱离第二支轨212,最终上料部1沿运动轨道21下滑到运动轨道21的底部。

可选地,缆绳4设置在提升装置14的前滚轮11和后滚轮12之间。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驱动部3对上料部1进行翻转,将缆绳4的一端设置在前滚轮11和后滚轮12之间。这样当上料部1的前滚轮11被第一止挡部制动时,缆绳4可带动上料部1以前滚轮11为转轴进行翻转。

可选地,运动轨道21、前滚轮11和后滚轮12均为两个,两个运动轨道21平行设置,前滚轮11和后滚轮12均分别设置在两个平行的运动轨道21中。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保证上料部1运动的平稳性,将运动轨道21平行设置,对应的,上料部1的前滚轮11和后滚轮12也是左右对称设置。

可选地,第二止挡机构214上设有与驱动部3电连接的压力控制开关。

压力控制开关(图中未示出)设置在第二止挡机构214与后滚轮12接触的一侧。压力控制开关可预设压力值,当后滚轮12对第二止挡机构214的压力值大于该预设压力值时,压力控制开关控制驱动部3停止工作,缆绳4也停止对上料部1施加拉力,这样避免了上料部1停止运动后缆绳4对上料部1施加拉力过大,导致拉断缆绳4,造成上料装置损坏的情况发生。

支架2上还设有滑轮组件5,滑轮组件5设置在运动轨道21的上端,缆绳4穿设在换轮组件中。

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对缆绳4进行导向,可以在支架2上设置多组滑轮组件5,本实施例中在运动轨道21的上端设置3组滑轮组件5,滑轮组件5对称设置在运动轨道21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生产板式催化剂的上料装置,通过在运动轨道的上端分出第一支轨和第二支轨,第二支轨是以第一支轨上的第一止挡机构所在处为圆心,半径为L做成的弧形轨道,同时保证上料部的前滚轮和后滚轮之间的距离也为L,这样当上料部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沿运动轨道运动到第一轨道的第一止挡机构时,上料部的前滚轮无法再运动,上料部的后滚轮正好处于第二支轨的入口处,在驱动部的驱动下,后滚轮沿第二支轨继续运动,这样上料部就可以自动进行翻转将催化剂倒出,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上料部或者缆绳被翻转驱动机构损坏;另外,通过设置提升装置和上料筒,并在提升装置两侧设置连接件,将上料筒通过连接件和夹紧件固定在提升装置上,通过夹紧件的U型卡扣和螺栓组件的配合,将提升装置两侧的连接件连接并进行夹紧以固定上料筒,便于上料筒的装卸,操作方便,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