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扣式塑料软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093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扣式塑料软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扣式塑料软包装袋。



背景技术:

消费者在食用零食包装袋内的零食(例如薯片、坚果等)时,得撕开零食包装袋的第一撕裂口形成敞口,当消费者不想一次性食用完零食时,需要防止袋内零食漏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依靠胶带或夹子来封合敞口;第二种,购买带拉链的包装袋,食用时,拉开拉链,不食用时,闭合拉链,即可防止包装袋内零食漏出。

上述两种方法均存在明显的缺点,第一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消费者必须找到封合器具(胶带或夹子)才能封合敞口,食用者不一定能找到该封合器具,给食用者带来不便;第二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是:生产带拉链的包装袋,对厂家来说,生产成本增加了,对食用者(消费者)来说,购买成本增加了。

基于上述问题,有必要进行相应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扣式塑料软包装袋,撕开后能卡突封合敞口,成本低廉且无需封合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扣式塑料软包装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热封有第一热封边和第二热封边,所述袋体还热封有连接第一热封边的内突部,所述内突部和第一热封边组成的共同体被切成相互连接的弯折部和连接部,所述弯折部具有卡突,所述第二热封边切有供弯折部穿过的缝隙,所述袋体上靠近弯折部的部位开设有第一撕裂口,所述连接部与第二热封边之间形成颈口,所述第一撕裂口撕开后,弯折部能穿过缝隙且所述卡突能卡入缝隙中,从而封合颈口,防止所述包装袋内食品漏出。

其中,所述第二热封边开设有第二撕裂口,第二撕裂口所在水平面位于颈口所在水平面的下方。如果使用者想一次食用完包装袋内的食品时,可直接撕开第二撕裂口,由于第二撕裂口所在水平面位于颈口所在水平面的下方,第二撕裂口撕开形成的敞口位于颈口下方,非常大,非常便于使用者一次食用完包装袋内的食品。

其中,所述连接部设有与所述卡突配合的凹口,从而使得连接部和弯折部能拼成一体。

能拼成一体的设计使得该包装袋在未撕开时,并不因为弯折部和连接部的分离而显得分散,而是浑然成一体,美观。

其中,所述连接部和弯折部连接的位置开设有供弯折部弯折的弧形条口。

弧形条口的设计便于弯折部向第二热封边弯折。

其中,所述包装袋由两面薄膜热封而成,至少一面薄膜由外向内依次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铝箔薄膜、尼龙薄膜、聚丙烯薄膜通过胶黏剂粘结。

选取这样的材质,使得包装袋兼具较好的热封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

其中,所述胶黏剂为聚氨酯。

采用聚氨酯,粘结效果好且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扣式塑料软包装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借助外部封合器具即可实现包装袋撕开后封合,且成本低廉。具体地:当食用者沿第一撕裂口撕开包装袋时,在第一撕裂口处形成敞口,包装袋内零食可从颈口经敞口取出或倒出食用,如食用者无法一次性食用完,需要封合包装袋以免包装袋内零食漏出,则可将弯折部穿过缝隙,并将弯折部的卡突卡入缝隙,由于弯折部穿过缝隙会带动与弯折部连接的连接部向靠近第二热封边的方向移动,所以连接部与第二热封边之间的距离会缩小,也就是颈口会缩小,从而实现对颈口的封合,包装袋内的零食也就无法从颈口漏出,从而实现对包装袋的封合。食用者想第二次食用时,将卡突从缝隙拔出,并将弯折部从缝隙穿回,连接部向远离第二热封边的方向移动,颈口变大,包装袋内的零食又可以从包装袋取出食用。这样方便食用者多次食用。与现有技术中的包装袋采用拉链来进行封合和拉开相比,本实新一种可扣式塑料软包装袋,不需要设置拉链,大大降低了成本,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借助外部工具,如封合器具(胶带或夹子)来对敞口进行封合相比,本实新一种可扣式塑料软包装袋,通过自身巧妙的结构,即可实现自封合,封合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新可扣式塑料软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新可扣式塑料软包装袋的卡突和凹口相对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本实新可扣式塑料软包装袋、2-袋体、3-第一热封边、4-第二热封边、5-内突部、6-弯折部、7-连接部、8-卡突、9-缝隙、10-第二撕裂口、11-第一撕裂口、12-颈口、13-凹口、14-弧形条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本实新可扣式塑料软包装袋1,包括袋体2,所述袋体2热封有第一热封边3和第二热封边4,所述袋体2还热封有连接第一热封边3的内突部5,所述内突部5和第一热封边3组成的共同体被切成相互连接的弯折部6和连接部7,所述弯折部6具有卡突8,所述第二热封边4切有供弯折部6穿过的缝隙9,所述袋体2上靠近弯折部6的部位开设有第一撕裂口11,所述连接部7与第二热封边4之间形成颈口12,所述第一撕裂口11撕开后,弯折部6能穿过缝隙9且所述卡突8能卡入缝隙9中,从而封合颈口12,防止所述包装袋内食品漏出。所述第二热封边4开设有第二撕裂口10,第二撕裂口10所在水平面位于颈口12所在水平面的下方。

使用时:当食用者沿第一撕裂口11撕开包装袋时,在第一撕裂口11处形成敞口,包装袋内零食可从颈口12经敞口取出或倒出食用,如食用者无法一次性食用完,需要封合包装袋以免包装袋内零食漏出,则可将弯折部6穿过缝隙9,并将弯折部6的卡突8卡入第二撕裂口10中固定,由于弯折部6穿过缝隙9会带动与弯折部6连接的连接部7向靠近第二热封边4的方向移动,所以连接部7与第二热封边4之间的距离会缩小,也就是颈口12会缩小,从而实现对颈口12的封合,包装袋内的零食也就无法从颈口12漏出,从而实现对包装袋的封合。食用者想第二次食用时,将卡突8从缝隙9拔出,并将弯折部6从缝隙9穿回,连接部7向远离第二热封边4的方向移动,颈口12变大,包装袋内的零食又可以从包装袋取出食用。这样方便食用者多次食用。如果使用者想一次食用完包装袋内的食品时,可直接撕开第二撕裂口10,由于第二撕裂口10所在水平面位于颈口12所在水平面的下方,第二撕裂口10撕开形成的敞口位于颈口12下方,非常大,非常便于使用者一次食用完包装袋内的食品。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部7和弯折部6连接的位置开设有供弯折部6弯折的弧形条口14。弧形条口14的设计便于弯折部6向第二热封边4弯折。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7设有与所述卡突8配合的凹口13,从而使得连接部7和弯折部6能拼成一体。能拼成一体的设计使得该包装袋在未撕开时,并不因为弯折部6和连接部7的分离而显得分散,而是浑然成一体,美观。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