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送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3906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送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送线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设备是纺织工业的生产手段,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纺织工业的发展,纺织机械的结构通常大致包括纺织机主体和传输支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成排纱丝处于高速输送状态,并且几乎每根纱丝都与传输支架上有接触,这样,纱丝会对传输支架产生摩擦,很容易对支架造成割伤甚至割断情况,严重影响支架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更换成本,并且卷纱筒容易错位,降低了纺纱效率。目前,传统的纺织机设备存在卷纱筒容易错位,缺少防止纱线与传输支架之间摩擦的润滑装置,磨损大,生产成本高,纺纱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纺织送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纺织送线装置,包括:安装架、第一送线辊、第二送线辊、张力调节机构;

安装架一侧设有第一辊座、第二辊座,第一送线辊和第二送线辊平行设置且二者分别可转动安装在第一辊座和第二辊座上;

张力调节机构包括伸缩套管、弹力复位件、调节辊、储油囊,伸缩套管包括内管体和外管体,外管体位于第一辊座和第二辊座之间且从安装架向远离第一辊座方向伸出,储油囊位于外管体内,内管体一端位于外管体内且抵靠储油囊且另一端从外管体远离储油囊一端伸出,储油囊靠近内管体一侧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通过内管体与外部连通,内管体远离储油囊一端设有第三辊座,弹力复位件位于第三辊座和安装架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三辊座和安装架连接,调节辊平行于第一送线辊设置且可转动安装在第三辊座上,纺线依次绕过第一送线辊、调节辊、第二送线辊。

优选地,储内管体内部设有导油管,导油管一端与储油囊的抽油口连通且另一端沿内管体向调节辊方向延伸。

优选地,导油管远离储油囊一端设有刷体。

优选地,弹力复位件采用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在伸缩套管外部。

优选地,伸缩套管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送线辊和第二送线辊所在平面设置,调节辊至第一送线辊和第二送线辊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储油囊内设有易挥发润滑油。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纺织送线装置,安装架上设有第一送线辊、第二送线辊,第一送线辊和第二送线辊之间设有张力调节机构,在张力调节机构中,调节辊设置在伸缩套管的内管体上,储油囊位于外管体内,储油囊通过内管体与外部连通,弹力复位件两端分别与第三辊座和安装架连接,纺线依次绕过第一送线辊、调节辊、第二送线辊。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纺织送线装置,结构设计优化合理,当纺线张力过大对调节辊施压时,对伸缩套管进行压缩,在内管体的压缩作用下,储油囊内的润滑油被挤出通过内管体对调节辊表面进行润滑,从而对纺线进行润滑,有效减小纺线与调节辊表面的摩擦力,从而减小纺线所受轴向张力,防止断线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纺织送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纺织送线装置的张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纺织送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纺织送线装置的张力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和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纺织送线装置,包括:安装架1、第一送线辊2、第二送线辊3、张力调节机构;

安装架1一侧设有第一辊座11、第二辊座12,第一送线辊2和第二送线辊 3平行设置且二者分别可转动安装在第一辊座11和第二辊座12上;

张力调节机构包括伸缩套管、弹力复位件5、调节辊6、储油囊7,伸缩套管包括内管体41和外管体42,外管体42位于第一辊座11和第二辊座12之间且从安装架1向远离第一辊座11方向伸出,储油囊7位于外管体42内,内管体41一端位于外管体42内且抵靠储油囊7且另一端从外管体42远离储油囊7 一端伸出,储油囊7靠近内管体41一侧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通过内管体41 与外部连通,内管体41远离储油囊7一端设有第三辊座13,弹力复位件5位于第三辊座13和安装架1之间且两端分别与第三辊座13和安装架1连接,调节辊6平行于第一送线辊2设置且可转动安装在第三辊座13上,纺线依次绕过第一送线辊2、调节辊6、第二送线辊3。

本实施例的纺织送线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中,纺线依次绕过第一送线辊2、调节辊6、第二送线辊3形成S型结构,在纺线传送过程中,当纺线张力过大时,纺线对调节辊表面施加压力,伸缩套管在压力作用下收缩,内管体对储油囊进行施压,储油囊内的润滑油经由内管体流至调节辊对调节辊表面进行润滑,当纺线在润滑油的作用下摩擦力减小后,弹力复位件推动伸缩套管复位,储油囊停止出油。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纺织送线装置,安装架上设有第一送线辊、第二送线辊,第一送线辊和第二送线辊之间设有张力调节机构,在张力调节机构中,调节辊设置在伸缩套管的内管体上,储油囊位于外管体内,储油囊通过内管体与外部连通,弹力复位件两端分别与第三辊座和安装架连接,纺线依次绕过第一送线辊、调节辊、第二送线辊。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纺织送线装置,结构设计优化合理,当纺线张力过大对调节辊施压时,对伸缩套管进行压缩,在内管体的压缩作用下,储油囊内的润滑油被挤出通过内管体对调节辊表面进行润滑,从而对纺线进行润滑,有效减小纺线与调节辊表面的摩擦力,从而减小纺线所受轴向张力,防止断线发生。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储内管体41内部设有导油管71,导油管71一端与储油囊7的抽油口连通且另一端沿内管体41向调节辊6方向延伸。

在导油管的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中,导油管71远离储油囊7一端设有刷体,提高涂油均匀性。

为了提高弹性复位的稳定性,弹力复位件5采用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设在伸缩套管外部。

为了提高伸缩管体的调节灵敏度,伸缩套管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送线辊2 和第二送线辊3所在平面设置,调节辊6至第一送线辊2和第二送线辊3的距离相等,使得调节辊两侧受力均衡。

为了避免润滑油对后续纺织加工不造成影响,储油囊7内设有易挥发润滑油,润滑油在后续纺线传送过程中易于挥发去除,无需除油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