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装卸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1973阅读:1086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装卸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装卸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装卸车市场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且劳动力用工缺乏,尤其是大型物流园区。就当前市场来说,装卸车以人力、叉车和简易装卸机器为主,大部分还停留在原始的人工模式。人力装卸输送劳动强度大、费用高,叉车运送不方便,不能实现台阶高度过渡,机器装卸输送移动效率低、灵活性差,且这三种模式不能有效结合,增加了中间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装卸一体机,以解决人力、叉车和简易易装卸机器不能有效结合的问题,以降低中间运输成本。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多功能装卸一体机,车体包括行走系统和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包括位于车体斜对角的两个结构相同的衔接输送装置,分别是车尾的第一输送装置和车头的第二输送装置,还包括位于车体中部的中间输送装置;所述衔接输送装置包括旋转装置、升降气缸、伸缩油缸、伸缩输送带,所述旋转装置凸出车体,其前端安装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和伸缩油缸相连接,所述伸缩输送带安装在伸缩油缸上;所述衔接输送装置和中间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过渡输送带,所述过渡输送带安装在旋转装置上。

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动力舱、底盘、方向控制装置、档位控制装置、整车停车稳定系统、驾驶室,底盘上设置有行走轮、发动机、整车停车稳定系统,方向控制装置、档位控制装置安装在驾驶室内,分别用于控制行走轮、发动机,所述动力舱和整车停车稳定系统的操控装置都位于驾驶室内。

所述动力舱包括电控柜和液压站,用于向输送系统提供电能和液压动力。所述电控柜和发电机相连接,所述发电机也能够通过动力内外转换装置外接动力电源进行工作。

所述整车停车稳定系统采用车体设置的多个支撑腿。

所述中间输送装置包括中间输送带、多组中间升降气缸,所述中间升降气缸位于中间输送带下方,多组中间升降气缸用于调整中间输送带的倾斜方向。

所述中间升降气缸设置有2-5组。

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电路控制系统以及外部遥控装置。

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空调系统,伸缩输送带的末端设置有空调出风口,增加输送带两端人员工作时的舒适感。

所述过渡输送带的角度通过角度调整装置进行调节。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旋动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车体固定安装,安装在车体高度的中部,所述旋动装置安装在固定装置上,能够在固定装置上旋转,所述升降气缸安装在旋动装置上。

在同一衔接输送装置上,所述过渡输送带和伸缩输送带采用同一驱动电机。

在衔接输送装置、中间输送装置两侧设有竖立的无动力传输带,以扶正偏离方向的运输物。

所述多功能装卸一体机能够实现装卸的快速工作,能够实现站台或装卸点存在台阶的高度过渡,机器装卸输送移动效率高、灵活性强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所述多功能装卸一体机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所述多功能装卸一体机闭合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所述多功能装卸一体机在工作模式一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所述多功能装卸一体机在工作模式二的示意图;

图8是所述多功能装卸一体机在工作模式三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其中各部件分别为:驾驶室1、发动机2、底盘3、车轮4、支撑腿5、第二旋转装置6、第二升降气缸7、第二伸缩油缸8、第二伸缩输送带9、第二过渡输送带10、发电机11、中间升降气缸12、中间输送带13、第一旋转装置14、第一升降气缸15、第一伸缩油缸16、第一伸缩输送带17、第一过渡输送带18、电控柜19、液压站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装卸一体机,如图1-图4所示,所述车体包括行走系统和输送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动力舱、底盘3、方向控制装置、档位控制装置、整车停车稳定系统、驾驶室1,底盘3上设置有行走轮4、发动机2、整车停车稳定系统,方向控制装置、档位控制装置安装在驾驶室内,分别用于控制行走轮、发动机2,所述动力舱和整车停车稳定系统的操控装置都位于驾驶室1内。所述整车停车稳定系统包括车体设置的多个支撑腿5。所述动力舱包括电控柜19和液压站20,用于向输送系统提供电能和液压动力。其中,本车可用内部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进行工作,也可通过动力内外转换装置外接动力电源进行工作。

所述输送系统包括位于车体斜对角的两个结构相同的衔接输送装置,分别是车尾的第一输送装置和车头的第二输送装置,还包括位于车体中部的中间输送装置。

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包括第一旋转装置14、第一升降气缸15、第一伸缩油缸16、第一伸缩输送带17,所述第一旋转装置14凸出车体,其前端安装有第一升降气缸15,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5和第一伸缩油缸16相连接,所述第一伸缩输送带17安装在第一伸缩油缸16上。

所述第一旋转装置14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一旋动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车体固定安装,安装在车体后方,高度是车体的中部,所述第一旋动装置安装在第一固定装置上,能够在第一固定装置上旋转,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5安装在第一旋动装置上。

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包括第二旋转装置6、第二升降气缸7、第二伸缩油缸8、第二伸缩输送带9,所述第二旋转装置6凸出车体,其前端安装有第二升降气缸7,第二所述升降气缸7和第二伸缩油缸8相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输送带9安装在伸缩油缸8上。

所述第二旋转装置6包括第二固定装置和第二旋动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与车体固定安装,安装在车体后方,高度是车体的中部,所述第二旋动装置安装在第二固定装置上,能够在第二固定装置上旋转,所述第二升降气缸7安装在第二旋动装置上。

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和中间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输送带18,所述第一过渡输送带18安装在第一旋转装置14上。

所述第二输送装置和中间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渡输送带10,所述第二过渡输送带10安装在第二旋转装置6上。

所述两条过渡输送带的角度通过角度调整装置进行调节。

在同一衔接输送装置上,所述过渡输送带和伸缩输送带采用同一驱动电机。

所述中间输送装置包括中间输送带13、4组中间升降气缸12,所述中间升降气缸12位于中间输送带13下方,4组中间升降气缸12用于调整中间输送带13的倾斜方向。

所述多功能装卸一体机的输送系统还设置有空调系统,第一伸缩输送带17和第二伸缩输送带9的末端设置有空调出风口,增加输送带两端人员工作时的舒适感。

此外,所述输送系统除了包扩三条主输送带、两条辅助输送带、输送带升降油缸、旋转装置、伸缩油缸、过渡输送带旋转装置、中间输送带升降油缸等装置外,还包括电路控制系统以及外部遥控装置等。

在衔接输送装置、中间输送装置两侧设有竖立的无动力传输带,以扶正偏离方向的运输物。

所述多功能装卸一体机在行走时由发动机提供动力输出,用方向控制装置控制本车辆方向,档位控制装置控制本车的前进后退以及速度,档位控制装置中的油门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转速,达到使本车辆也能控制速度以及改善爬坡能力。停车工作时将整车停车稳定系统的四根液压支腿伸出支撑整车,以达到整车的稳定的效果。行走时中间输送带升起,给两端的伸缩输送带让出空间,两端输送带回旋至底盘上方,减小车辆前后长度,以方便行走控制。

本车工作时,包括如图5-图9所示例的三种工作模式,可用内部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进行工作,也可通过动力内外转换装置外接动力电源进行工作,从而实现有外部电源绿色环保,无外部电源也可工作的目的。

工作模式一时,两端的伸缩输送带回旋至车辆前后方,中间输送带利用中间升降油缸升降至固定位置,以进行装卸输送,整车稳定系统四根液压支腿伸出稳定整车,选用外部动力或本车动力,调整位置进行装卸输送。装卸输送时,用外部遥控装置控制各输送带,通过旋转装置将两端伸缩输送带旋转至要求的位置,通过伸缩油缸控制伸缩输送带的长短,通过升降油缸控制两端伸缩输送带末端高度,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装卸输送。本实用新型在伸缩输送带末端装有空调出风口,以增加输送带两端人员的舒适感。

工作模式二和工作模式三时,都是对伸缩输送带进行角度调节的示例。

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边调整伸缩输送带,边控制车体行走,到达适应位置后再进行输送。

完成工作后切换成行走模式,首先利用中间升降油缸将中间输送带升起,两端伸缩输送带回旋至整车上方,整车稳定系统四根油缸缩回,车辆可以无障碍行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