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条等距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4659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垫条等距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垫条技术领域,尤其是指垫条等距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垫条在加工时,是人工一条条放置在输送带上,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相邻垫条之间的距离不好控制,影响后序加工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劳动强度低、使用效果好的垫条等距传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垫条等距传送装置,它包括有输送带,输送带输入端设有中转架,中转架上放置有待传垫条,中转架与输送带输入端之间的下方安装有行走轨道,行走轨道上活动安装有行走座,行走座通过相应的电机带动在行走轨道上往复运动,行走座上通过固定板安装有中转气缸,安装后的中转气缸垂直于行走座,中转气缸顶部安装有顶料板,顶料板顶部安装有防滑垫,位于输送带一侧的防滑垫端部设有限位挡板;所述的输送带由两条平行并同步运转的带体构成,行走座位于两行带体之间,带体的输入端外侧设有定位托板,定位托板表面高于带体的承托面,定位托板表面设有5-15゜的斜面,斜面较低一端位于带体输出端一侧,带体的承托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传送卡板。

所述的行走轨道两端设有与行走座相配合的行程限位端板,定位托板位于输出端的行程限位端板上方。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未描述的结构均可采用市面常规技术,本方案的行走座通过相应的电机带动在行走轨道上往复运动,在运动时通过中转气缸带动顶料板将垫条顶部输送至定位托板上,输送带运转通过传送卡板将垫条牵引至带体上,从而达到等距输送的目的。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劳动强度低、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托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垫条等距传送装置包括有输送带1,输送带1输入端设有中转架2,中转架2上放置有待传垫条3,中转架2与输送带1输入端之间的下方安装有行走轨道4,行走轨道4上活动安装有行走座5,行走座5通过相应的电机带动在行走轨道4上往复运动,行走座5上通过固定板安装有中转气缸6,安装后的中转气缸6垂直于行走座5,中转气缸6顶部安装有顶料板7,顶料板7顶部安装有防滑垫8,位于输送带1一侧的防滑垫8端部设有限位挡板9;所述的输送带1由两条平行并同步运转的带体构成,行走座5位于两行带体之间,带体的输入端外侧设有定位托板11,定位托板11表面高于带体的承托面,定位托板11表面设有5-15゜的斜面,斜面较低一端位于带体输出端一侧,带体的承托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传送卡板10,所述的行走轨道4两端设有与行走座5相配合的行程限位端板,定位托板11位于输出端的行程限位端板上方。本实施例未描述的结构均可采用市面常规技术,本实施例的行走座通过相应的电机带动在行走轨道上往复运动,在运动时通过中转气缸带动顶料板将垫条顶部输送至定位托板上,输送带运转通过传送卡板将垫条牵引至带体上,从而达到等距输送的目的。采用本实施例后的结构合理、劳动强度低、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