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冷敷贴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278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敷贴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造冷敷贴封口机。



背景技术:

冷敷贴是根据传统冷敷方式(如:冷水、冰水、酒精等)改良而成,以高分子凝胶为基础制备的TDDS新型药物释放系统为核心,由背衬层、凝胶层、防粘层组成。背衬层:许空气流通的无纺布,让凝胶层能依附在上面,并且透气不透水,支持热量的散发。凝胶层:含水分子和药物的水溶性高分子框架结构,具有温敏渗透、膜控释作用和适度的粘性。防粘层:表面一层聚酯保护膜压纹薄膜层,使用前揭去,压纹面能使凝胶面形成花纹,既能保证贴敷部位皮肤呼吸代谢,且增大皮肤接触面,使贴敷更牢靠,吸收更完全。

与传统冷敷贴比较有以下优点:

1、方便:各种场所均可使用,无特殊要求;可贴至人体各部位,不影响人体运动,易贴易揭,无污染无残留且携带方便。

2、舒适:凝胶层所含水分高达60%以上,接近人体细胞所含水份,胶体柔软,触感舒适。

3、长效:凝胶层水分及成分的汽化缓慢而持续,贴敷后作用时间可长达12小时以上,无需重复操作。

4、刺激小:冷敷贴对皮肤温和无刺激,不会产生立毛、寒战等不良反应。

封口机是冷敷贴包装工序中重要的设备,目前实际使用的封口机,传动轴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是随着长期的使用,皮带的弹力会逐渐减少,而变得松弛,影响正常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造冷敷贴封口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皮带变松弛影响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制造冷敷贴封口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块,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中间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车轮,所述第二固定块底部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间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内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车轮;

所述底座的上面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面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上套有第一上限位环,第一下限位环,所述支撑板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内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上套有第二上限位环,第二下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柱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限位柱顶部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有工作台,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固定在工作台的下底面;

所述工作台内设有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所述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外面套有传动皮带,所述工作台一侧设有第一调节孔、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一传动辊的一侧设有第一调节柱,所述第二传动辊的一侧设有第二调节柱,所述第一调节柱位于第一调节孔内,所述第二调节柱位于第二调节孔内;

所述工作台上方设有操作箱,所述操作箱内设有墨轮,所述墨轮的一侧设有印字轮,所述印字轮的侧面设有橡胶轮,所述橡胶轮的侧面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侧面设有冷却块,所述冷却块的侧面设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的侧面设有加热块,所述加热块的侧面设有被动轮。

所述第一上限位环、第二上限位环位于支撑板的上方。

所述第一下限位环、第二下限位环位于支撑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传动辊的侧面设置调节柱,使调节柱可以在调节孔内移动,从而实现对传动辊的位置调节,从而解决皮带变松的问题。

2 底座底部的车轮可以实现设备的移动,操作方便。

3 限位柱的设置可以实现支撑板的高度调节,从而增加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固定块,3-第二固定块,4-第一固定板,5-第一转动轴,6-第一车轮,7-第二固定板,8-第二转动轴,9-第二车轮,10-支撑座,11-支撑板,12-第一限位柱,13-第二限位柱,14-第一限位孔,15-第二限位孔,16-第一上限位环,17-第一下限位环,18-第二上限位环,19-第二下限位环,20-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工作台,23-第一传动辊,24-第二传动辊,25-传动皮带,26-第二调节孔,27-第二调节柱,28-操作箱,29-墨轮,30-印字轮,31-橡胶轮,32-主动轮,33-冷却块,34-传动轮,35-加热块,36-被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制造冷敷贴封口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块2,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块3,第一固定块2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板4,第一固定板4中间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内设有第一转动轴5,第一转动轴5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车轮6,第二固定块3底部设有第二固定板7,第二固定板7中间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内设有第二转动轴8,第二转动轴8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车轮9;

底座1的上面设有支撑座10,支撑座10的上面设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孔14,第一限位孔14内设有第一限位柱12,第一限位柱12上套有第一上限位环16,第一下限位环17,支撑板11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孔15,第二限位孔15内设有第二限位柱13,第二限位柱13上套有第二上限位环18,第二下限位环19,第一限位柱12顶部设有第一连接板20,第二限位柱13顶部设有第二连接板21,支撑板11的上方设有工作台22,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21固定在工作台22的下底面;

工作台22内设有第一传动辊23、第二传动辊24,第一传动辊23、第二传动辊24外面套有传动皮带25,工作台22一侧设有第一调节孔、第二调节孔26,第一传动辊23的一侧设有第一调节柱,第二传动辊24的一侧设有第二调节柱27,第一调节柱位于第一调节孔内,第二调节柱27位于第二调节孔26内;

工作台22上方设有操作箱28,操作箱28内设有墨轮29,墨轮29的一侧设有印字轮30,印字轮30的侧面设有橡胶轮31,橡胶轮31的侧面设有主动轮32,主动轮32的侧面设有冷却块33,冷却块33的侧面设有传动轮34,传动轮34的侧面设有加热块35,加热块35的侧面设有被动轮36。

第一上限位环16、第二上限位环18位于支撑板11的上方。

第一下限位环17、第二下限位环19位于支撑板11的下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