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吸嘴壶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3275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旋转吸嘴壶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壶的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打开地盖设在壶身上的旋转吸嘴壶盖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国民健康,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概念,一直以来都被大力推广与宣导。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运动风气越来越盛行,诸如健身房与体适能训练场所越来越多,脚踏车旅行也相当蔚为流行,然而不管是从事何种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适时适量地补充所流失的水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为了达成补充水分的目的并兼顾环保,许多人运动时会随身携带运动水壶。由于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动作幅度较大,且为了避免使用者于短时间摄取过多水分,部分运动水壶系采吸嘴设计以利使用者饮用。参阅图1、2,一种以往的运动水壶,包括一个能容装水或饮料等液体的壶身11,与一个能打开地盖设于该壶身11上的壶盖装置12。该壶盖装置12包括一个能旋转打开地设置于该壶身11的壶盖体121、一个由该壶盖体121往上突伸的吸嘴柱122,以及一个套设于该吸嘴柱122上的吸盖123。该吸盖123能相对该吸嘴柱122往上被拉开或被压下,以控制液体自该吸嘴柱122与该吸盖123流出,或阻挡该液体自该吸嘴柱122与该吸盖123流出。该吸盖123的抽拉式开关设计,使用上虽然相当方便,但仍具有一些缺点,例如该吸盖123可能被意外拉开而使液体漏出,且该吸盖123也较难定量地控制出水量,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至少一个缺点的旋转吸嘴壶盖装置。

本实用新型旋转吸嘴壶盖装置,适用于搭配壶身使用,该壶身界定出能容装液体的容装空间,以及连通该容装空间的壶口,旋转吸嘴壶盖装置包含壶盖单元与吸盖单元,该壶盖单元能打开地盖设于该壶口,并包括壶盖体,以及由该壶盖体沿延伸方向延伸而出且外表面形成有外螺纹的吸嘴柱,该吸嘴柱界定出能供该液体自该容装空间流出的出口组,该吸盖单元沿该延伸方向贯通,并套设于该吸嘴柱,且内表面形成有螺合该外螺纹的内螺纹,该吸盖单元能被螺动而沿该延伸方向相对该吸嘴柱移动,以允许该液体自该出口组经该吸盖单元流出,或与该吸嘴柱相配合阻挡该液体流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吸嘴壶盖装置,该吸盖单元包括内外套接在一起的内盖体与外盖体,该内盖体的内表面形成有该内螺纹,并以硬质材料制成,该外盖体以软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吸嘴壶盖装置,该吸盖单元包括内外套接在一起的内盖体与外盖体,该内盖体的内表面形成有该内螺纹,该外盖体具有圆台状的本盖部,以及两个由该本盖部沿径向相背延伸而出的侧翼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吸嘴壶盖装置,每一侧翼部沿径向由内往外逐渐变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吸嘴壶盖装置,该吸盖单元包括内外套接在一起的内盖体与外盖体,该内盖体具有内表面形成该内螺纹且内径较宽并供该吸嘴柱插接的宽径部、内径小于该宽径部的窄径部,以及连接于该宽径部与该窄径部间的肩部,该吸嘴柱包括能分离地适配插设于该窄径部中的圆块部、由该壶盖体沿该延伸方向往该圆块部延伸并插设于该宽径部中的粗管部,以及数个彼此间隔地连接于该圆块部与该粗管部间的肋条部,该等肋条部与该圆块部及该粗管部相配合界定出数个能供液体自该容装空间经该粗管部内流出的出液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吸嘴壶盖装置,该宽径部的该内表面还形成有呈环状径向往内突伸并与该肩部相间隔的挡环,该吸嘴柱的外表面还形成有呈环状且径向往外突伸并位于该肩部与该挡环间的限位环,该挡环能阻挡该限位环以避免该吸嘴柱脱离该吸盖单元。

该旋转吸嘴壶盖装置的功效在于:该吸盖单元与该吸嘴柱螺接,不会有该吸盖单元被意外拉开而使液体外漏的情况发生,且螺接设计还能供使用者以旋转方式微调该吸盖单元,具有利于使用者定量地控制出液量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个侧视图,说明一个以往的运动水壶的一个吸盖套设于一个吸嘴柱;

图2是一个侧视图,说明该以往的运动水壶的该吸盖相对该吸嘴柱被往上拉开;

图3是一个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旋转吸嘴壶盖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

图4是一个剖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设置于一壶身上,且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吸盖单元处于一个关闭位置;

图5是一个类似图4的剖视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的该吸盖单元处于一个打开位置;及

图6是一个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旋转吸嘴壶盖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或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旋转吸嘴壶盖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用于搭配一壶身2使用。该壶身2界定出一个能容装液体的容装空间21,以及一个连通该容装空间21的壶口22。本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个设置在该壶身2上的壶盖单元3,以及一个设置于该壶盖单元3上的吸盖单元4。

该壶盖单元3包括一个概呈圆环状且能打开地盖设于该壶口22的壶盖体31,以及一个由该壶盖体31中央内缘沿一上下向的延伸方向D1往上延伸的吸嘴柱32。该吸嘴柱32概呈圆管状,并具有一个同体由该壶盖体31往上延伸的粗管部33、一个与该粗管部33上下间隔的圆块部34,以及数个同体连接于该粗管部33与该圆块部34间的肋条部35。该粗管部33的顶端形成有一个呈环状且径向往外突伸的限位环331,且外表面形成有一个位于该壶盖体31与该限位环331间的外螺纹332。每一肋条部35由该粗管部33的顶端往内朝上倾斜延伸地连接该圆块部34而概呈辐状。该等肋条部35与该粗管部33及该圆块部34,相配合界定出一个能供液体进出的出口组36。该出口组36包括数个彼此等角度间隔的出液口361。

该吸盖单元4包括一个内外套接在一起的一个以硬质材料制成的内盖体41与一个以软质材料制成的外盖体42。所述的硬质材料举例来说为塑胶。所述的软质材料举例来说为橡胶。该外盖体42以软质材料制成具有便于饮用的适口特性。

该内盖体41套接于该吸嘴柱32,并具有内径一宽一窄的一个宽径部411与一个窄径部412,以及一个连接于该宽径部411与该窄径部412间且位于该粗管部33的该限位环331上方并呈环状的肩部413。该宽径部411供该吸嘴柱32的该粗管部33插接,且内表面形成有与粗管部33的该外螺纹332螺合的内螺纹414,以及一个呈环状且沿径向往内突伸并间隔地位于该肩部413及该限位环331下方的挡环415。该挡环415能阻挡该限位环331,以避免该粗管部33脱离该宽径部411。该窄径部412供该吸嘴柱32的该圆块部34适配插接。

该外盖体42具有一个概呈中空圆台状且套设于该内盖体41的本盖部421,以及两个由该本盖部421沿径向相背延伸而出的侧翼部422(因视角与剖切示意关系,各图中仅示意其中一者,另一者系对称地设置)。每一侧翼部422设置在该本盖部421的底侧,并沿径向由内往外逐渐变细而概呈翼状,流线精简,并便于操作。

参阅图4、5,该吸盖单元4能被螺动而沿该延伸方向D1相对该吸嘴柱32移动,而能于一个如图4所示的关闭位置与一个如图5所示的打开位置间变换。

在该关闭位置,该吸嘴柱32的该圆块部34插设于该内盖体41的该窄径部412中,该内盖体41的该肩部413抵接该等肋条部35的顶端。此时,液体虽然能由该等出液口361流出,但却会受到该肩部413与该圆块部34相配合阻挡,而无法由该窄径部412流出。

以手指抵接该等侧翼部422,旋转该外盖体42带动该内盖体41一同旋转,能使该吸盖单元4相对该吸嘴柱32往上移动,并转变至该打开位置。在该打开位置,该圆块部34不位于该窄径部412中,而位于该宽径部411中,该肩部413也与该等肋条部35上下间隔,使得自该等出液口361离开的液体,能流经该圆块部34与该肩部413间,并自该窄径部412流出。

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旋转吸嘴壶盖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本盖部421上下向的长度较短,且该等侧翼部422系形成于该内盖体41的宽径部411。

本实用新型旋转吸嘴壶盖装置的功效在于:该吸盖单元4与该吸嘴柱32系彼此螺接,不会有该吸盖单元4被意外拉开而使液体外漏的情况发生,且螺接设计还能供使用者以旋转方式微调该吸盖单元4的位置,具有利于使用者控制出液量的优点。该第一实施例的该等侧翼部422则具有放大力矩以便于旋转及微调的功效。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