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吨位式四柱垂压垃圾压缩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944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吨位式四柱垂压垃圾压缩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吨位式四柱垂压垃圾压缩站。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垃圾压缩使垃圾中各种物质间的间隙变小,使等重量的垃圾体积大幅度减少,可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故垃圾处理过程中,垃圾压缩设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目前,垃圾压缩设备通常为地埋式,用于压缩垃圾的箱体设置于地坑中,垃圾在箱体内完成压缩后,利用顶升机构推动箱体上升至预定位置,再将箱体内的压缩垃圾块推进垃圾运输车。然而,由于地埋式压缩设备结构的限制,箱体容积通常较小,垃圾日处理量较小,不利于及时处理垃圾,容易导致垃圾堆积,对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地埋式压缩设备箱体容积通常较小,垃圾处理量较小,不利于及时处理垃圾,容易导致垃圾堆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吨位式四柱垂压垃圾压缩站,将四柱垂压压缩机设置于楼体中,楼体中设置有储料槽,克服了地埋式压缩设备的结构限制,提高垃圾的日处理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吨位式四柱垂压垃圾压缩站,包括楼体、四柱垂压压缩机和储料槽,楼体包括一楼楼体和二楼楼体,一楼楼体和二楼楼体之间设置有卸料平台,卸料平台连接有进站平台,进站平台通过进站坡道与地面连接,二楼楼体于进站平台一侧设置有进站口,二楼楼体另一侧设置有出站口,出站口通过出站坡道与地面连接;四柱垂压压缩机包括箱体、导向立柱和垂直压缩机构,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垃圾进口,箱体内一侧设置有水平推料机构,箱体另一侧设置有活动闸板,导向立柱固定设置于箱体顶部,垂直压缩机构设置于导向立柱上,垂直压缩机构位于垃圾进口上方,箱体设置于一楼楼体内,一楼楼体于活动闸板一侧开设有运输通道,导向立柱上部穿过卸料平台设置于二楼楼体内,卸料平台设置有卸料口,储料槽设置于卸料口下方与垃圾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储料槽上方设置有除臭设备。

进一步地,储料槽侧壁由上到下向内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储料槽内设置有料槽推料机构,料槽推料机构包括料槽推料板和第一液压缸,料槽推料板由第一液压缸驱动向垃圾进口运动。

进一步地,垂直压缩机构包括垂直压头,垂直压头通过垂直支架与导向立柱滑动连接,导向立柱顶部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与垂直压头连接用于驱动垂直压头沿导向立柱上下运动的第二液压缸。

进一步地,水平推料机构包括水平推料板,箱体内设置有与水平推料板连接用于驱动水平推料板向活动闸板方向运动的第三液压缸。

进一步地,活动闸板与箱体滑动连接,箱体设置有与活动闸板连接用于驱动活动闸板向上运动的第四液压缸。

进一步地,箱体底部设置有排液口,排液口底部连接有集液缸,集液缸底部设有排空口,箱体通过底架设置于一楼楼体地面上。

进一步地,出站口设置于进站坡道一侧,出站坡道与进站坡道相接,进站平台还设置有与地面连接的人行通道,进站平台、进站坡道、出站坡道、人行通道外侧均设置有围栏。

进一步地,四柱垂压压缩机和储料槽均设置有两套,四柱垂压压缩机和储料槽分别对称设置于楼体内。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垃圾压缩站,将四柱垂压压缩机设置于楼体中,克服了地埋式压缩设备的结构限制,箱体体积增大,提高了垃圾的日处理量;

2.本实用新型垃圾压缩站设置有储料槽,先将垃圾暂存在储料槽中,再进行集中处理,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避免垃圾倾倒高峰期的拥堵和等待,储料槽内设置有料槽推料机构,液压缸推动料槽推料板,将垃圾推入垃圾进口,进一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垃圾压缩站通过设置一楼楼体和二楼楼体,为倾倒垃圾的车辆和运输压缩垃圾的车辆分别设置有行驶路径,避免路径交叉产生干涉,以保证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垃圾压缩站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垃圾压缩站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方向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右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垃圾压缩站的四柱垂压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垃圾压缩站的二楼楼体、卸料平台、进站平台和储料槽等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00-楼体、110-一楼楼体、111-运输通道、120-二楼楼体、121-进站口、122-出站口、130-卸料平台、131-卸料口、140-进站平台、150-进站坡道、160-出站坡道、170-人行通道、180-围栏、200-四柱垂压压缩机、210-箱体、211-垃圾进口、212-活动闸板、213-第四液压缸、214-排液口、215-集液缸、216-底架、217-排空口、220-导向立柱、221-安装板、230-水平推料机构、231-水平支架、232-水平推料板、233-第三液压缸、240-垂直压缩机构、241-垂直压头、242-垂直支架、243-第二液压缸、300-储料槽、310-料槽推料机构、311-料槽推料板、312-第一液压缸、400-除臭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结合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大吨位式四柱垂压垃圾压缩站,包括楼体100、四柱垂压压缩机200和储料槽300。楼体100包括一楼楼体110和二楼楼体120,一楼楼体110和二楼楼体120之间设置有卸料平台130,卸料平台130连接有进站平台140,进站平台140通过进站坡道150与地面连接,二楼楼体120于进站平台140一侧设置有进站口121,二楼楼体120另一侧设置有出站口122,出站口122通过出站坡道160与地面连接。

四柱垂压压缩机200包括箱体210、导向立柱220和垂直压缩机构240,箱体210的顶部设置有垃圾进口211,箱体210内一侧设置有水平推料机构230,箱体210另一侧设置有活动闸板212,导向立柱220固定设置于箱体210顶部,垂直压缩机构240设置于导向立柱220上,垂直压缩机构240位于垃圾进口211上方。垂直压缩机构240包括垂直压头241,垂直压头241通过垂直支架242与导向立柱220滑动连接,导向立柱220顶部设置有安装板221,安装板221上固定设置有与垂直压头241连接用于驱动垂直压头241沿导向立柱220上下运动的第二液压缸243。水平推料机构230包括水平推料板232,箱体210内设置有与水平推料板232连接用于驱动水平推料板232向活动闸板212方向运动的第三液压缸233。活动闸板212与箱体210滑动连接,箱体210设置有与活动闸板212连接用于驱动活动闸板212向上运动的第四液压缸213,活动闸板212易开合。

箱体210设置于一楼楼体110内,一楼楼体110于活动闸板212一侧开设有运输通道111,导向立柱220上部穿过卸料平台130设置于二楼楼体120内。卸料平台130设置有卸料口131,储料槽300设置于卸料口131下方与垃圾进口211连通。

本实用新型垃圾压缩站工作原理:A、垃圾收集:小型垃圾转运车从进站坡道150驶入垃圾压缩站,可在进站平台140暂时停靠,然后由进站口121进入卸料平台130,垃圾转运车车厢尾部对准储料槽300,并将垃圾倒入储料槽300中,垃圾倾倒完毕后,垃圾转运车由出站口122经出站坡道160驶离垃圾压缩站;B、推料:储料槽300中垃圾达到一定体积后,将垃圾从储料槽300推入四柱垂压压缩机200的垃圾进口211;C、压缩垃圾:垂直压头241在第二液压缸243的驱动下沿导向立柱220上下运动,重复压缩箱体210内的垃圾;D、与垃圾车对接:大型垃圾运输车驶入运输通道111,车厢尾部对准活动闸板212;E、将垃圾推向垃圾车厢:活动闸板212在第四液压缸213的驱动下向上运动,水平推板在第三液压缸233的驱动下向活动闸板212移动,将压缩好的垃圾推入车厢中;F、成品运输:压缩垃圾装入垃圾运输车后,垃圾运输车由运输通道111驶离垃圾压缩站。

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储料槽300内设置有料槽推料机构310,料槽推料机构310包括料槽推料板311和第一液压缸312,料槽推料板311由第一液压缸312驱动向垃圾进口211运动,利用第一液压缸312推动料槽推料板311向垃圾进口211方向运动,将储料槽300内的垃圾快速推入箱体210,能够大大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储料槽300上方设置有除臭设备400,能够减小垃圾压缩站内的异味。储料槽300侧壁由上到下向内倾斜设置,便于垃圾滑入储料槽300下部。箱体210底部设置有排液口214,排液口214底部连接有集液缸215,集液缸215底部设有排空口217,箱体210通过底架216设置于一楼楼体110地面上。通过设置集液缸215,将箱体210内的污水收集起来,能够达到固液分离目的,便于压缩垃圾,减小异味。

出站口122设置于进站坡道150一侧,出站坡道160与进站坡道150相接,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进站平台140还设置有与地面连接的人行通道170,便于工作人员通行。进站平台140、进站坡道150、出站坡道160、人行通道170外侧均设置有围栏180,提高垃圾压缩站的安全性。

为了合理利用空间,提高垃圾的日处理量,四柱垂压压缩机200、储料槽300等均设置有两套,且分别对称设置于楼体100内。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