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废渣的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912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纸废渣的抓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造纸废渣的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造纸行业的纸片回收系统中,一般的流程为:首先把回收的纸片搅碎,然后倒入到储存罐内,该储存罐内会存在水,当搅碎的纸片落入到装有水的储存罐,由于该纸片是通过回收所得,其中会夹杂一些大大小小的非纸片类的废渣,由于纸片的密度较小,在落入储存罐中时,会直接浮在水面之上,而体积大、重量重的残渣就会直接沉入到储存罐底部,然后会通过可移动的机械爪去抓取浮在水面之上的纸片,然后运输到后续回收系统中。

目前,公告号为CN205443760U,公告日为2016年8月10日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分拣造纸废渣的环保分拣系统,包括用于搅拌废纸的搅拌池、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上滑移连接有用于抓取搅拌池内残渣的机械爪,还包括储存池、暂存台,所述储存池与搅拌池之间存在内部通道,所述储存池通过内部通道与搅拌池内部相通,所述暂存台上设有与搅拌池内部相通的回收口,所述回收口处设有栅栏,所述暂存台的底面为向回收口位置倾斜的倾斜面。

该种用于分拣造纸废渣的环保分拣系统利用机械手抓取废渣,然后将废渣放置在暂存台上,此时残留在废渣内的纸浆即可沿着倾斜面回流到搅拌池内,同时利用回收口处的栅栏即可对大体积残渣进行限位,使得大体积的残渣留在暂存台上,而小体积的纸片即可再次落入到搅拌池内进行搅拌;当大体积的残渣在暂存台上搁置的比较多时,操作人员就需要手动将大体积的残渣清除掉,但是大体积的这些残渣中有些是具有吸附能力的材料,比如海绵制品,此时这些具有吸附能力的材料中就会残留有不少的纸浆,当操作人员将这些大体积的残渣清除后就会造成纸浆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纸废渣的抓取装置,能够减少废渣中残留的纸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造纸废渣的抓取装置,包括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上滑移连接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的下方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卷扬机的一侧固定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下端的活塞杆上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周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用于包裹残渣的翻转斗,所述翻转斗与所述伸缩气缸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一端铰接在所述翻转斗上且另一端铰接在所述伸缩气缸的缸体上的连接臂,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压浆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压浆板朝向远离所述连接板一侧或者靠近所述连接板一侧移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抓取残渣时,驱动件带动压浆板朝向靠近连接板的一侧移动,且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伸长,从而带动翻转斗转动,使得多个翻转斗呈张开的状态;随后利用卷扬机带动伸缩气缸下移,使得翻转斗落入到搅拌池内;然后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缩短,此时即可带动翻转斗继续转动,最终多个翻转斗即可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多个翻转斗即可将残渣包裹起来;最后利用驱动件带动压浆板朝向远离连接板的一侧移动,此时压浆板即可对包裹在翻转斗内的残渣进行挤压,最终即可将残渣内的纸浆从翻转斗的缝隙内挤压出来落入到搅拌池内,从而减少废渣中残留的纸浆,减小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且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浆板上的压浆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压浆气缸带动压浆板移动,当压浆气缸带动压浆板朝向远离连接板的一侧移动后,压浆板即可实现挤压翻转斗内的残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设置有多个且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连接板的周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多个压浆气缸同时作用在压浆板上,且多个压浆气缸的压力分别作用在压浆板的周侧,此时压浆板即可比较稳定的对残渣进行挤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斗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漏浆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压浆板对残渣进行挤压后,残渣中的纸浆即可从翻转斗上的漏浆孔内排出,多个漏浆孔即可方便纸浆快速的排完,最终即可提高压浆板将残渣内的纸浆排出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缸体的外壁上固定有用于转动所述缸体的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压浆板在压完翻转斗内的残渣后,操作人员继续通过手柄来回转动缸体,此时利用缸体转动时的离心力,从而使得翻转斗上残留的纸浆可以排出翻转斗,最终即可减小翻转斗内残留纸浆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减小纸浆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缸体的上端固定有用于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的螺纹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伸缩气缸在落入到搅拌池内后,缸体上上容易挂满残渣,长久的使用后缸体上的残渣就会挂的比较多,此时操作人员就需要转动缸体,从而使得缸体上端的螺纹端从支撑板上的螺纹孔内拧出来,最终即可比较方便的完成伸缩气缸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卷扬机与所述支撑横梁之间连接有滑移架,所述滑移架上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支撑横梁上开设有供所述滚轮嵌入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将翻转斗内完成压浆后的残渣送到其他地方进行收集时,利用滑移架上的滚轮嵌入在支撑横梁上的滑槽内,此时滑移架即可沿着滑槽进行移动,最终即可将翻转斗从搅拌池上移走,从而对残渣进行收集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卷扬机上卷绕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下端固定有吊钩,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用于供所述吊钩穿过的吊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支撑板上的吊环供连接绳上的吊钩穿过,此时支撑板与卷扬机之间即可实现可拆卸连接,最终即可方便支撑板与卷扬机之间的拆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抓取残渣时,压浆气缸带动压浆板朝向靠近连接板的一侧移动,且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伸长,从而带动翻转斗转动,使得多个翻转斗呈张开的状态;随后利用卷扬机带动伸缩气缸下移,使得翻转斗落入到搅拌池内;然后伸缩气缸的活塞杆缩短,此时即可带动翻转斗继续转动,最终多个翻转斗即可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多个翻转斗即可将残渣包裹起来;最后利用压浆气缸带动压浆板朝向远离连接板的一侧移动,此时压浆板即可对包裹在翻转斗内的残渣进行挤压,最终即可将残渣内的纸浆从翻转斗的漏浆孔内挤压出来落入到搅拌池内,从而减少废渣中残留的纸浆,减小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伸缩气缸、连接板、压浆板、驱动件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支撑横梁;11、滑槽;2、卷扬机;21、滑移架;211、滚轮;22、连接绳;221、吊钩;3、支撑板;31、螺纹孔;32、吊环;4、伸缩气缸;41、缸体;411、手柄;412、螺纹端;42、活塞杆;5、连接板;6、翻转斗;61、漏浆孔;7、连接臂;8、压浆板;9、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造纸废渣的抓取装置,参照图1,该种造纸废渣的抓取装置包括支撑横梁1,支撑横梁1上连接有滑移架21,其中滑移架21上通过转轴和轴承转动连接有滚轮211,同时支撑横梁1上开设有滑槽11,且滑槽11的延伸方向与支撑横梁1的延伸方向平行;滑移架21利用滚轮211嵌入在滑槽11内后,滑移架21即可沿着滑槽11的方向进行滑移。

参照图1,滑移架21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卷扬机2,卷扬机2为一种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卷扬机2上卷绕有连接绳22,其中连接绳22的下端捆绑有吊钩221;同时连接绳22的下端连接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用于供吊钩221穿过的吊环32,此时支撑板3即可挂在吊钩221上。

参照图2,支撑板3的下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伸缩气缸4,其中支撑板3上开设有螺纹孔31,且伸缩气缸4的上端焊接有用于螺纹连接在螺纹孔31内的螺纹端412。

参照图1,伸缩气缸4包括位于上侧的缸体41和位于下侧的活塞杆42,缸体41的外壁上焊接有手柄411,操作人员利用手柄411带动缸体41进行来回转动;其中活塞杆42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5,同时连接板5的周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翻转斗6,其中翻转斗6的上端通过销轴铰接在连接板5上;且翻转斗6上开设有多个漏浆孔61,多个漏浆孔61在翻转斗6上均匀间隔分布。

参照图1,翻转斗6与缸体41之间还连接有连接臂7,其中连接臂7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翻转斗6外壁的中部位置处,且连接臂7远离翻转斗6的一端同样通过销轴铰接在缸体41的外壁上;当活塞杆42伸缩后,活塞杆42即可带动连接板5上下移动,随后连接板5即可通过连接臂7带动翻转斗6进行翻转,最终即可实现多个翻转斗6呈张开或者闭合状态。

参照图3,连接板5远离活塞杆42的一侧设置有压浆板8,压浆板8用于对残渣进行挤压,从而挤压出残渣内的纸浆;其中连接板5上设置有驱动件9,且该种驱动件9为压浆气缸,驱动件9用于驱动压浆板8朝向远离连接板5的一侧或者靠近连接板5的一侧移动;同时驱动件9设置有四个且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板5的四个折角处,且压浆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件9的下端。

原理:参照图1,当需要抓取残渣时,支撑横梁1上的卷扬机2移动到搅拌池上方的位置处,驱动件9带动压浆板8(参照图3)朝向靠近连接板5的一侧移动,且伸缩气缸4的活塞杆42伸长,从而带动翻转斗6转动,使得多个翻转斗6呈张开的状态;随后卷扬机2卷动从而带动伸缩气缸4下移,从而使得翻转斗6没入到搅拌池内。

参照图1,然后伸缩气缸4的活塞杆42缩短,此时即可带动翻转斗6继续转动,最终多个翻转斗6即可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多个翻转斗6即可将残渣包裹起来;最后利用驱动件9带动压浆板8朝向远离连接板5的一侧移动,此时压浆板8即可对包裹在翻转斗6内的残渣进行挤压,最终即可将残渣内的纸浆从翻转斗6的漏浆孔61内挤压出来落入到搅拌池内,从而减少废渣中残留的纸浆,减小资源的浪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