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推动式软管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4441发布日期:2018-07-27 19:5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吸推动式软管壳体,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适用于精细化工、日化、产品包装等任何需要挤压式壳体包装的产品及行业的尾部带有抽吸排气功能的自吸式软管壳体。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苦恼于牙膏或者其他软体化妆品用至最后,在出口部分难以全部挤出,部分人群采用剪刀、刀片划开壳体后进行最后的取用,或者直接丢弃;用剪刀\刀片破开取用既不便捷也存在一定划伤风险,而直接弃用也是种资源的浪费。

上述现象是由于传统软管壳体在设计上的缺陷所导致的;首先,传统软管壳体主要是靠体积挤压的原理使膏体流出,即依靠外力使壳体发生形变,从而减少壳内体积导致膏体的被挤出;其设计原理从根本上导致只要壳体内部还存在空间,膏体就无法全部挤出;其次,传统膏体的灌装方式也导致了其首尾两端都无法做过多的改变,如图1所示,常规软管壳体主要有端盖,出口管嘴,以及管壳组成;其灌装步骤也较为简单,首先将管壳与出口管嘴进行熔融连接,其次将端盖安装在出口管嘴上,随后将组合件倒置直接从尾部灌装膏体,灌装完成后挤压熔融管壳的尾部完成密封;该灌装方式简单便捷,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成本低廉;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其采用的体积挤压的原理使膏体流出,导致只要壳体内部还存在空间,膏体就无法全部挤出,尤其在出口管嘴附近容易造成残留,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也导致其首尾无法添加复杂化的装置,否则在熔融连接时该装置将会被损坏。

现有申请号为201320165906.X,专利名称为《一种牙膏壳》公开了一种牙膏壳体,依靠壳体自我回弹而完成气体抽吸;但在该专利中,牙膏进出口即为气体进出口,当完成一次挤压过程后牙膏壳体回弹时,气体经过牙膏进出口进入壳体,此时气体势必穿过聚集在出口的牙膏膏体,造成出口部分牙膏残留。

现有申请号为201410599009.9,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自动挤牙膏器》公开了一种位于牙膏壳体外部的设备,其与牙膏出口相连,通过机械助力的方式完成牙膏的挤出。

现亟需一种在不改变主体结构和灌装方式的前提下、完全依靠壳体自身回弹性能完成膏体挤压、使壳内膏体得以全部流出的自吸推动式软管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吸推动式软管壳体,尾部带有抽吸排气功能,采用气体压差的推动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膏体挤出不完全的问题,避免了资源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吸推动式软管壳体,包括端盖、出口管嘴、管壳,其特征在于:管壳尾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吸气孔,有止回膜设置于管壳内、且位于吸气孔内侧,止回膜上端连接于壳体内壁,止回膜设置于吸气孔的正上方,止回膜的任一边长均大于吸气孔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尾部带有抽吸排气功能,采用气体压差的推动方式,完全依靠壳体自身回弹性能完成膏体挤压,从根本上解决了膏体挤出不完全的问题,避免了资源浪费;克服了现有技术由于其采用的体积挤压的原理使膏体流出,导致只要壳体内部还存在空间,膏体就无法全部挤出,尤其在口管嘴附近容易造成膏体的残留的缺点;

(2)壳体为具有一定回弹能力的聚氯乙烯或者聚丙烯;止回膜为柔性较好、粘合性、密封性都较好的橡胶止回薄膜,使止回膜在反复开合的过程中需保证气体单向流动;其进气口在壳体尾部,壳内膏体与补充气体由不同的回路进出相互作用又互不干扰;

(3)管壳尾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吸气孔,吸气孔的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适用性强,适用于各种规格的软管壳体;

(4)携带方便、操作简便,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5)适用于性强,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精细化工、日化、产品包装等任何需要挤压式壳体包装的产品及行业。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软管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管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挤压时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气时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挤压、吸气过程总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及生产过程示意图。

图中1-端盖,2-出口管嘴,3-管壳,4-吸气孔,5-止回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一种自吸推动式软管壳体,包括端盖1、出口管嘴2、管壳3,其特征在于:管壳3尾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吸气孔4,有止回膜5设置于管壳3内、且位于吸气孔4内侧,止回膜5上端连接于壳体3内壁,止回膜5设置于吸气孔4的正上方,止回膜5设置于管壳3上所有吸气孔4的正上方;止回膜5的任一边长均大于吸气孔4的内径,止回膜5的长度大于管壳3上所有吸气孔4内径的总和,止回膜5的宽度大于吸气孔4的直径,保证止回膜5覆盖管壳3上所有吸气孔4(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

壳体3为具有一定回弹能力的聚氯乙烯或者聚丙烯;止回膜5为柔性较好、粘合性、密封性都较好的橡胶止回薄膜,使止回膜在反复开合的过程中保证气体单向流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吸推动式软管壳体的工作工程如下:使用前将软管壳体整体竖立放置出口2和端盖1一侧朝下,膏体由于有一定的自流性聚集在出口端;

当挤压过程开始,由于挤压导致壳体3内部空间减小、压力升高,薄膜5与壳体3在压力作用下紧密贴合,吸气孔4处关闭状态,壳体3内气体无法溢出从而膏体得以顺利挤出;

当挤压过程完毕,壳体3由于自身具有回弹特性而导致壳内气体等温膨胀;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得知,壳体内气体体积增大将导致压力下降,此时薄膜5将被外部空气冲开、其下部将与壳体3分离,外部空气可通过吸气孔4进入壳体3内,至此壳体3内外压力再次达到平衡(如图3、图4、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与常规软管壳体相比较,未改变其主体结构和灌装工艺(如图1、图6所示),对生产工艺和灌装过程并未增加过多成本;在生产本实用新型时,常规生产厂家只许更换壳体3的部分材料和结构即可完成生产改造;本实用新型相对技术成熟、切实可行,在不大幅改变传统壳体生产工艺、不大幅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将挤出率提升至100%。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吸推动式软管壳体与常规软管壳体结构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工作人员将这两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其对比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吸推动式软管壳体与常规软管壳体结构相比,挤出率较高、采用气体压差的推动方式挤压、挤出操作较简便。

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