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弯曲的薄板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2124发布日期:2018-09-11 23:4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板吊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弯曲的薄板吊具。



背景技术:

目前,宽幅薄板的吊运大多采用多钩式吊具或磁铁吊具,当采用多钩式吊具时,由于吊钩或吊钳只能固定在薄板的边缘,由于薄板刚度较差,在吊运过程中容易发生薄板中部下挠的现象,致使薄板弯曲受损,甚至发生安全事故。而当采用磁铁吸附的吊运方式时,磁铁只能吸附在薄板的一个表面,而对薄板在水平方向的移动限制性较差,当磁铁在薄板上的吸附位置偏移薄板中心较多时,薄板容易发生横向滑动,造成安全事故。再者,磁铁吊具在吊运多张薄板时,位于下部的薄板易发生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弯曲的的薄板吊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钩式吊具与磁铁吊具在使用时易使薄板发生弯曲变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弯曲的薄板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与所述横梁下端的吊钳磁铁组件,所述横梁上端中部有连接起重机的吊孔,所述吊钳磁铁组件包括位于横梁下端的两组定滑轮、用于吸附薄板的磁铁、用于夹持薄板的两个吊钳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磁铁与吊钳的两根等长绳索。

前述的一种防弯曲的薄板吊具,其特征是:吊钳磁铁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定滑轮两侧绳索上的两个绳卡,所述绳卡与绳索可拆卸连接,用于限制绳索移动范围。

前述的一种防弯曲的薄板吊具,其特征是:使用时,靠近所述吊钳一端的绳索与薄板之间的角度α为15°至75°。

前述的一种防弯曲的薄板吊具,其特征是:所述吊钳的两个钳口内均设有防滑层。

前述的一种防弯曲的薄板吊具,其特征是:所述绳索为钢丝绳。

前述的一种防弯曲的薄板吊具,其特征是:所述吊钳磁铁组件数量不少于

两个。

前述的一种防弯曲的薄板吊具,其特征是:所述吊孔位于横梁的中间。

前述的一种防弯曲的薄板吊具,其特征是:所述横梁截面位工字型。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传统的多钩与磁铁相结合的方式,

在与起重机吊钩相连的横梁上均布多个吊钳磁铁组件,利用绳索通过定滑轮连接固定在薄板边缘的吊钳和固定于薄板中央的磁铁,使薄板整体在吊运过程中达到平衡。同时,为了防止由于薄板过大或过小而发生的薄板边缘与中央不平衡的现象,在每根绳索的吊钳端与磁铁端均设有可移动的绳卡,当薄板由于不平衡而发生弯曲时,可通过调节绳卡在绳索的位置来保证薄板整体的平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可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时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1-吊钳;2-绳索;3-定滑轮;4-横梁;5-吊孔;6-磁铁;7-薄板;8-绳卡;9-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防弯曲的薄板吊具,包括吊钳磁铁组件与横梁4,吊钳磁铁组件由一个磁铁6、两个吊钳1、两个并排连接于横梁下端的一组定滑轮3,连接磁铁与吊钳的两根等长绳索2以及每根绳索2上分别位于吊钳连接端与磁铁连接端的两个绳卡8组成,所述横梁上端有连接起重机的吊孔5。绳卡具有夹紧与松开两种状态,夹紧时,绳卡8无法在绳索上滑动,松开时,绳卡可延绳索方向调节。为了保证薄板的边缘与中间保持平衡,可调节绳卡8须不能通过横梁下端的定滑轮,且绳索2的吊钳连接端与薄板之间的角度α为15°至75°。为防止吊钳1在吊装过程中发生滑动或脱落,吊钳1的两个钳口内均设有防滑层9。由于需要通过绳索2在定滑轮上的滑动来保证磁铁6与吊钳1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因此要求所采用的绳索2为钢丝绳。在起吊过程中,由于薄板7为面结构,所以横梁4下端连接的吊钳磁铁组件数量不少于两个,可根据具体薄板7的几何尺寸和刚度情况合理布置该组件数量。横梁4上端的吊孔5应位于横梁的中间以保证整个吊具的平衡。

使用时,先利用起重机将该吊具移至薄板7正上方,并使横梁4与薄板7的某一边平行,然后挂上卡钳1,调整磁铁6,使其尽量吸附于平行于横梁的两个薄板7边的中间位置。磁铁6吸附或脱开工件的调整方式采用常规的手动或电动(图中未标出)。通过起重机将该吊具提起,直至绳索2拉直,然后继续提升该吊具,当薄板7开始上升时,若薄板7能够保持水平或弯曲幅度较小则可以继续吊运;若薄板7弯曲幅度较大或发生其他失稳情况,则重新将薄板7放置在水平地面并仅保持每根绳索处于张紧状态,同时调整每根绳索2上绳卡8的位置使每根绳索2无法通过定滑轮3移动,调整完绳卡8位置之后则可以继续吊运。吊钳1与磁铁6的规格应满足起吊薄板7厚度、重量的要求。作业时,须保证吊钳1的两个防滑层9均与薄板7有效接触。一次起吊,可以只起吊一块薄板7,也可起吊多张同种规格的薄板7。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