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2829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环形吊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形吊具。



背景技术:

大型风力发电机在吊运过程中,多采用行车,传统的吊装方法为:风力发电机配有专门的吊耳,利用行车钢丝绳吊环套入发电机吊耳或者采用螺栓连接进行发电机倒运工作,且在连接过程中耗时较长,同时作业人员劳动强度较大,还需要配用特定的螺栓。

因此,如何提高吊装工作的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吊具,能够提高吊装工作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形吊具,包括环形梁体,所述环形梁体上绕周向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沿径向贯穿所述环形梁体的内周面,每个所述通孔中分别设有能够伸出或缩回所述内周面的插销,每个所述插销对应连接有连板,每个所述连板均铰接于所述环形梁体,相邻所述连板之间设有联动杆,其中一个所述连板连接有手柄。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于一个所述插销,另一端铰接于与该插销相对应的所述连板,且所述第一连杆能够伸入对应的所述通孔内。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联动杆,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一个所述连板,所述手柄固定连接一个所述第二连杆上。

优选地,所述连板为三角板,所述环形梁体、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连板的三个顶点。

优选地,所述环形梁体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联动杆的凹槽。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插销自动缩回所述通孔中的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连接于所述手柄。

优选地,所述环形梁体的内周面上设有用于加强所述环形梁体的强度的内圈护板。

优选地,所述环形梁体上固定设有用于与行车起吊绳连接的吊耳。

本发明提供的环形吊具包括环形梁体,环形梁体上绕周向设有至少两个通孔,通孔沿径向贯穿环形梁体的内周面,每个通孔中分别设有能够伸出或缩回内周面的插销,每个插销对应连接有连板,每个连板均铰接于环形梁体,相邻连板之间设有联动杆,其中一个连板连接有手柄。

起吊前先进行准备工作,将环形吊具与行车连接,之后,利用行车将环形吊具吊运到使用工位,即所倒运电机转轴中法兰的位置。然后,按照预设方向推动手柄,连板之间通过联动杆实现联动,通过联动杆传递运动和动力,连板在联动杆的带动下推动插销伸出环形梁体的内周面,与法兰的对应部位进行插接。启动行车,吊运电机到指定工位。按照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手柄,使插销回缩至初始位置,即可解除环形吊具与法兰之间的连接,再次利用行车将环形吊具吊运到指定工位,即完成吊装工作。

此种环形吊具中插销间可以进行联动,工作人员只需沿着预设方向控制手柄,将环形吊具上的所有插销与电机转轴中法兰连接,配合行车即可完成吊装作业,操作方便,能够高效、可靠地完成大型风力发电机在倒运过程中的吊装以及其他大型高吨位装备的吊运,通用性较强。同时,此种环形吊具采用环形结构,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横梁式吊具,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成本较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环形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环形吊具中的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1为环形梁体,2为插销,3为第一连杆,4为连板,5为第二连杆,6为手柄,7为通孔,8为联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环形吊具,能够提高吊装工作的效率。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环形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环形吊具中的联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所提供环形吊具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包括环形梁体1,环形梁体1上绕周向设有至少两个通孔7,通孔7沿径向贯穿环形梁体1的内周面,每个通孔7中分别设有能够伸出或缩回内周面的插销2,每个插销2对应连接有连板4,每个连板4均铰接于环形梁体1,相邻连板4之间设有联动杆8,其中一个连板4连接有手柄6。环形梁体1可以固定、保持、支撑其他零部件,连板4与联动杆8之间形成联动机构,工作人员控制手柄6的运动,即可对所有插销2进行驱动,实现所有插销2的同时伸缩。

其中,本申请中的轴向、径向等方位以环形梁体1的中心轴为基准。

起吊前先进行准备工作,将环形吊具与行车连接,之后,利用行车将环形吊具吊运到使用工位,即所倒运电机转轴中法兰的位置。然后,按照预设方向推动手柄6,连板4之间通过联动杆8实现联动,通过联动杆8传递运动和动力,连板4在联动杆8的带动下推动插销2伸出环形梁体1的内周面,与法兰的对应部位进行插接。启动行车,吊运电机到指定工位。按照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手柄6,使插销2回缩至初始位置,即可解除环形吊具与法兰之间的连接,再次利用行车将环形吊具吊运到指定工位,即完成吊装工作。

可见,此种环形吊具中插销2间可以进行联动,工作人员只需沿着预设方向控制手柄6,将环形吊具上的所有插销2与电机转轴中法兰连接,配合行车即可完成吊装作业,操作方便,能够高效、可靠地完成大型风力发电机在倒运过程中的吊装以及其他大型高吨位装备的吊运,通用性较强。同时,此种环形吊具采用环形结构,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横梁式吊具,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成本较低,使用方便。

上述实施例中,环形吊具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的一端铰接于一个插销2,此第一连杆3的另一端铰接于与该插销2相对应的连板4,且此第一连杆3能够伸入对应的通孔7内。此处,插销2、与该插销2配合插接的通孔7、与该插销2连接的连板4三者具有对应关系,即,一个插销2对应连接一个第一连杆3,并通过此第一连杆3连接一个连板4。当连板4在环形梁体1上绕铰接点转动时,第一连杆3在连板4的带动以及通孔7孔壁的限制下发生摆动,并推动插销2前伸出环形梁体1的内周面。通过第一连杆3连接相对应的插销2与连板4,可以简化连板4、通孔7、插销2的加工,便于保证插销2的伸缩距离。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环形吊具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杆5,第二连杆5的一端铰接于联动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一个连板4,手柄6对应固定连接一个第二连杆5上,从而使手柄6通过第二连杆5连接在联动杆8上。控制手柄6运动,第二连杆5、联动杆8会随着手柄6进行运动,并带动连板4进行相应的运动,从而控制插销2在通孔7内的伸缩。第二连杆5的设置可以方便联动杆8与连板4之间的安装与连接。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连板4具体可以为三角板,环形梁体1、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5分别对应连接于连板4的三个顶点。联动杆8、第二连杆5、连板4、第一连杆3形成联动机构,带动插销2进行运动,联动机构能够大体保持在一个平面上,采用平面机构传递运动和力,使吊具工装与动轴连接方便、可靠、准确、高效,且便于设置调节三个连接杆之间的距离。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环形梁体1上可以设有用于放置联动杆8的凹槽,以保证联动杆8移动的稳定性。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环形吊具还可以包括用于防止插销2自动缩回通孔7中的自锁装置,自锁装置连接于手柄6。当插销2伸出于通孔7并到位后,启动自锁装置,以防止手柄6运动,进而防止插销2移动,在吊装完成后,启动行车,吊运电机到指定工位,解除自锁装置的锁定,控制手柄6运动,即可将环形吊具从法兰上卸下。自锁装置的设计,使得在吊运中能够避免联动机构在受到外力和其他突发情况而解锁,保证了联动机构的可靠性。

其中,自锁装置具体可以为安全钩,此安全钩可以包括固定连接在行车上的连接绳以及钩体,通过控制连接绳的设置长度与位置,使钩体连接在手柄6上时,连接绳能够伸直,即可防止手柄6的移动,设置方便。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环形梁体1的内周面上可以设有用于加强环形梁体1的强度的内圈护板,从而提高环形梁体1的强度,延长环形吊具的使用寿命。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环形梁体1上固定设有用于与行车起吊绳连接的吊耳,从而方便进行行车与环形梁体1的固定操作。起吊前进行准备工作时,将环形吊具的吊耳与行车起吊绳连接即可。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通孔7的位置可以根据法兰上对应连接的孔的位置与数量进行设置。例如,法兰上绕周向等间距设有四个孔,则环形梁体1上可以相应地设置等间距地四个通孔7,使法兰上的每个孔均能够被充分利用,且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环形梁体1具体可以包括外板、内板、底板、盖板形成的框体,内板形成内周面,外板形成外周面,盖板和底板分别形成轴向的两端面,连板4等部件设置在环形梁体1的内部,手柄6从外板伸出,插销座可以设置在内板上,与内板上设置插销2的通孔7连通,以保证插销2的稳定运动,环形梁体1在筋板、固定垫、定位板、角板、等部件以加强环形梁体1的强度。环形梁体1优选为圆环形。其中,每个部件均需参照图纸进行加工制作。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环形吊具中的零部件可以多采用板材焊接,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环形吊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