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杯自动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5126发布日期:2018-08-04 14:2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灌装机,尤其涉及一种反应杯自动灌装机。



背景技术:

反应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医学的检验过程中,比如生化分析仪、血凝仪、尿液分析仪临床检验仪器都需要使用反应杯盛放血液、尿液或生化试剂,以便于进行血液、尿液、生化试剂的化验分析。目前业内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对用于盛放检测用试剂的反应杯进行灌装,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无法保证灌装精度,难以实现大批量标准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的高精度反应杯自动灌装机,可以实现反应杯试剂产品的自动微量灌装和真空压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反应杯自动灌装机,包括:机柜;设置于所述机柜上的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间隔设置有放置反应杯的反应杯固定模具;设置于所述机柜上的灌装机构,所述灌装机构向所述反应杯内灌装液体;设置于所述机柜上的送塞机构,所述送塞机构位于所述输送带的旁侧,所述送塞机构包括用于放置软塞的软塞集料器;设置于所述机柜上的压塞机构,所述压塞机构位于所述灌装机构之后,所述压塞机构将软塞从所述送塞机构移动至灌装完毕的反应杯上方后,将软塞压紧于抽真空后的反应杯。

进一步的,所述灌装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柜上的灌装滑台、由所述灌装滑台控制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的针管固定架、设置于所述针管固定架上并位于所述输送带上方的灌装针管,所述灌装针管通过连接管与灌装泵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杯固定模具通过反应杯固定模具安装座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所述针管固定座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灌装针管两侧的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针管固定座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反应杯固定模具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销对应的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设置于所述反应杯固定模具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定位销的接触面为可相互装配的锥形凸起和锥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送塞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柜上的送塞平台、设置于所述机柜上的送塞平移滑台以及由所述送塞平移滑台控制可往复移动的送塞推杆;所述送塞平台上设置有送塞滑槽,所述软塞集料器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软塞集料器的软塞放置槽,所述送塞滑槽位于所述软塞放置槽下方,所述送塞推杆可伸入送塞滑槽中,并沿所述送塞滑槽往复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压塞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柜上的双轴直线滑台、由所述双轴直线滑台控制可横向和竖向往复移动的密封模具安装架及设置于所述密封模具安装架上的真空密封模具,所述真空密封模具将软塞移动至所述输送带上的反应杯上方后,将软塞压紧于抽真空后的反应杯。

进一步的,所述双轴直线滑台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柜上的滑台安装架、设置于所述滑台安装架上的横移滑轨、设置于所述横移滑轨上的横移滑座和设置于所述横移滑座上的竖移滑座,所述横移滑座可沿所述横移滑轨横向往复移动,所述竖移滑座可沿竖直方向在所述横移滑座上往复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密封模具底部设置有真空腔,所述真空密封模具内设置有向下延伸至所述真空腔内的真空吸管,所述真空吸管通过连接管与设置于所述机柜内的真空泵相连,所述真空腔可将所述反应杯固定模具套于其中。

进一步的,所述灌装机构还包括用于感应反应杯的光纤传感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灌装组件、送塞机构和压塞机构的行程传感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运送反应杯的输送带,配合灌装机构、送塞机构和压塞机构,可以完成反应杯自动输送、自动灌装、自动送塞及自动真空压塞,整个结构合理紧凑,实现了反应杯试剂产品的自动化微量灌装,灌装精度可达到±0.2%,装量稳定,运行成本低,产品更换快捷,维护简单,装量范围20μl-10ml,产能可以达到1000瓶/小时,满足了批量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真空密封模具与反应杯固定模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3、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反应杯自动灌装机包括机柜1、输送带2、灌装机构3、送塞机构4、压塞机构5及反应杯固定模具6。为了便于说明,以输送带2(反应杯)的移动方向定义前后,输送带2先经过的工位在前。

机柜1为电气柜,用于安装电源、控制面板等电气元件。输送带2设置于机柜1上,本实施例的输送带2为链板输送机,链板通过链条相连并绕过两端的传动轴设置于机柜1上,由电机驱动链条转动而带动链板移动。反应杯固定模具6间隔设置于输送带2(链板)上,并随输送带2一起移动。反应杯固定模具6通过反应杯固定模具安装座6-1固定于输送带2上。

结合图2所示,灌装机构3包括灌装针管3-1、灌装滑台3-2、针管固定架3-3及灌装泵(未图示)。灌装滑台3-2设置于机柜1的顶板上,针管固定架3-3设置于灌装滑台3-2上,并可在灌装滑台3-2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灌装针管3-1设置于针管固定架3-3上,灌装针管3-1位于输送带2的上方。灌装针管3-1通过连接管(未图示)与灌装泵(未图示)相连,灌装泵设置于机柜1内。本实施例的灌装滑台3-2为丝杆滑台,针管固定座3-3与丝杆滑台的推杆相连,当丝杆滑台动作时可通过推杆带动针管固定座3-3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带动灌装针管3-1上下移动。本实施例在针管固定座3-3上设置了两套灌装针管组,每套灌装针管组包括4根灌装针管3-1,在机柜1内设置了两台灌装泵,灌装泵为直线泵。

为了保证灌装针管3-1可以准确地伸入反应杯中进行灌装,在针管固定座3-1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销3-4和缓冲弹簧3-5。第一定位销3-4沿竖直方向设置于针管固定座3-1的底部,缓冲弹簧3-5设置于第一定位销3-4与针管固定座3-1之间。当针管固定座3-1向下移动时,缓冲弹簧3-5可为针管固定座3-1提供一个缓冲力。在反应杯固定模具安装座6-1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销3-4对应的第二定位销6-2。为了便于第一定位销3-4和第二定位销6-1之间的定位对接,第一定位销3-4与第二定位销6-1的接触面为可相互装配在一起的锥形凸起和锥形凹槽,本实施例在第一定位销3-4的底部设置锥形凹槽,在第二定位销6-1的顶部设置锥形凸起。第一定位销3-4设置于灌装针管3-1的两侧,第二定位销6-1设置于反应杯固定模具6的两侧。

送塞机构4设置于输送带2的旁侧,位于灌装机构3之后。结合图4所示,送塞机构4包括送塞推杆4-1、送塞平移滑台4-2、送塞平台4-3及软塞集料器4-4。软塞集料器4-4上设置有软塞放置槽4-4a,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套针管灌装组,因此在软塞集料器4-4上设置了两个软塞放置槽4-4a。软塞集料器4-4为长方体结构,竖直设置于送塞平台4-3上,软塞放置槽4-4a沿竖直方向贯穿软塞集料器4-4,软塞放置槽4-4a内放置多个软塞。送塞平台4-3上设置有送塞滑槽4-3a,送塞滑槽4-3a的数量与软塞放置槽4-4a的数量对应。送塞滑槽4-3a位于软塞放置槽4-4a的底部,软塞放置槽4-4a内的软塞可落入送塞滑槽4-3a中。送塞推杆4-1可伸入送塞滑槽4-3a中,并在送塞平移滑台4-2的控制下将送塞滑槽4-3a内的软塞向前推。本实施例的送塞平移滑台4-2为丝杆滑台,丝杆滑台的推杆与送塞推杆4-1相连,丝杆滑台动作时带动送塞推杆4-1沿送塞滑槽4-3a往复移动。

压塞机构5包括双轴直线滑台5-1、密封模具安装架5-2及真空密封模具5-3。双轴直线滑台5-1设置于机柜1上,双轴直线滑台5-1包括滑台安装架5-1a、横移滑轨5-1b、横移滑座5-1c和竖移滑座5-1d,滑台安装架5-1a设置于机柜1上,横移滑轨5-1b设置于滑台安装架5-1a上,横移滑座5-1c设置于横移滑轨5-1b上,竖移滑座5-1b设置于横移滑座5-1a上。横移滑座5-1c可沿横移滑轨5-1b横向往复移动,竖移滑座5-1b可沿竖直方向在横移滑座5-1c上往复移动。密封模具安装架5-2设置于竖移滑座5-1b上,真空密封模具5-3设置于密封模具安装架5-2上。本实施例的双轴直线滑台5-1为丝杆滑台。真空密封模具5-3在双轴直线滑台5-1的控制下可在横向和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将送塞滑槽4-3a末端的软塞吸住并移动至输送带2上的反应杯固定模具6的上方。

如图7所示,真空密封模具5-3底部设置有真空腔5-3a,在真空密封模具5-3内设置有向下延伸至真空腔5-3a内的真空吸管5-3b,真空吸管5-3b通过连接管(未图示)与设置于机柜内的真空泵(未图示)相连。反应杯固定模具6内设置有反应杯放置槽6a,反应杯放置于反应杯放置槽6a内。当真空密封模具5-3向下移动时,真空腔5-3可将反应杯固定模具6上部套于其中,同时通过真空泵抽气后,真空吸管5-3b将吸附的软塞压紧在抽真空后的反应杯上,实现真空密封。优选的,在密封模具安装架5-2上也设置有与反应杯固定模具安装座6-1上的第二定位销6-2相对应的第一定位销3-4及缓冲弹簧3-5。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的说明。

首先人工将反应杯放入反应杯固定模具6中,输送带2带动反应杯固定模具6移动;

当反应杯随输送带2移动至灌装针管3-1下方时,即移动到灌装工位时,输送带2停止移动,灌装滑台3-2通过针管固定架3-3带动灌装针管3-1向下移动,灌装针管3-1伸入至反应杯中,启动蠕动泵开始灌装;

与此同时,软塞集料器4-4中的软塞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软塞放置槽4-4a落到送塞滑槽4-3a内,送塞平移滑台4-2带动送塞推杆4-1向前推落到送塞滑槽4-3a内的软塞,将其推至送塞滑槽4-3a的末端,等待灌装完成的反应杯移动至压塞工位;送塞推杆4-1每推一次软塞至送塞滑槽4-3a的末端,软塞放置槽4-4a内的软塞依次向下下落一个软塞的距离;

灌装完成后,灌装滑台3-2复位,带动灌装针管3-1上移,离开反应杯,输送带2继续运行,带动反应杯移动至压塞工位;

当反应杯移动至真空密封模具5-3下方时,即移动到压塞工位时,双轴直线滑台5-1带动真空密封模具5-3从送塞滑槽4-3a处吸附软塞并移动至反应杯上方,然后控制真空密封模具5-3下降,直至真空密封模具5-3将反应杯固定模具6上部套于其中,形成相对封闭的密封空间,此时真空泵继续抽真空,使反应杯内的空气排空,然后真空密封模具5-3再次下降一段距离,将软塞压紧于反应杯上;

压塞完毕后,双轴直线滑台5-1带动真空密封模具5-3上移,并向送塞滑槽4-3a方向移动,继续吸附软塞进行封盖动作;

封盖完毕的反应杯继续随输送带2移动,向外输送,出瓶,完成灌装。

本实用新型的灌装机构还包括光纤传感器,用于感应反应杯,实现确保有瓶灌装,无瓶不灌装。在输送带上设置有原点定位传感器,用于确保每个反应杯固定模具在每个工位上位置准确。在灌装滑台、送塞平移滑台、双轴直线滑台上设置有行程传感器,用于确保每个行程操作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带、灌装机构、压塞机构采用PLC全自动控制,实现了输送、灌装、送塞、真空压塞全自动化操作,无气动组件,可以避免微量灌装中振动对灌装精度的影响。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