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9703发布日期:2019-09-03 22:3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无机房的电梯中,控制乘用轿厢的运转的控制盘借助安装臂固定于乘用轿厢侧或对重侧的导轨。此外,如专利文献2所示,控制盘或悬吊乘用轿厢及对重的悬挂体的端部等井道设备设置于电梯的井道顶部的情况也很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066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际公开第2011/11122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电梯装置中,夹着乘用轿厢的导轨而在两侧分别设置有悬挂体的端部和控制盘。因此,存在为了设置井道设备而必须在乘用轿厢的导轨两侧确保一定宽度的空间这种布局上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能够提高井道内的控制盘及悬挂体的布局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侧导轨,其沿上下方向引导井道内的乘用轿厢;对重侧导轨,其沿上下方向引导井道内的对重;至少一个安装臂,其固定于轿厢侧导轨和对重侧导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控制盘,其控制乘用轿厢的运转,并且安装于安装臂;以及悬挂体,其悬吊乘用轿厢,悬挂体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固定有安装臂的轿厢侧导轨或对重侧导轨与控制盘之间。

由此,控制盘及悬挂体统一配置在轿厢侧导轨或对重侧导轨的一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装置,能够提高井道内的控制盘及悬挂体的布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从上侧观察图1所示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部的情形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所示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部的顶部附近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用剖切线iv-iv剖切图3所示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部的顶部附近的结构并从下侧观察到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部的顶部附近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用剖切线vi-vi剖切图5所示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部的顶部附近的结构并从下侧观察到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部的顶部附近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用剖切线viii-viii剖切图7所示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部的顶部附近的结构并从下侧观察到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部的顶部附近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用剖切线x-x剖切图9所示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部的顶部附近的结构并从下侧观察到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部的顶部附近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用剖切线xii-xii剖切图11所示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部的顶部附近的结构并从下侧观察到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从上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部的情形的俯视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3所示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从上侧观察图13所示的电梯装置的对重侧导轨、控制盘及下侧安装臂时的示意结构及各自的位置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在电梯装置100的井道1的内部,乘用轿厢6及对重7被悬挂体9悬吊。此处,悬挂体9的乘用轿厢6侧的端部构成第一悬挂体端部10,悬挂体9的对重7侧的端部构成第二悬挂体端部15。悬挂体9从第一悬挂体端部10开始依次跨过一对轿厢侧吊轮11a、11b、曳引机轮13及对重侧吊轮14后,在第二悬挂体端部15固定于井道1的顶部附近。

另外,如图3所示,悬挂体9具有三根绳索9a、9b、9c,绳索9a、9b、9c通过卸扣20彼此连结。

如图1所示,一对轿厢侧吊轮11a、11b设置于乘用轿厢6的底面侧,支承乘用轿厢。

此外,曳引机轮13设置于井道1的顶部附近,悬挂体9以在曳引机轮13的两侧被吊下的方式卷绕并支承于曳引机轮13。另外,在曳引机轮13连接有曳引机12。

并且,对重侧吊轮14安装于对重7的上部,对重7被卷绕于对重侧吊轮14的悬挂体9悬吊。

此外,如图1及2所示,在井道1的顶部附近设置有控制盘16。控制盘16与曳引机12电连接。由此,控制盘16控制曳引机12,通过被曳引机12驱动的曳引机轮13的旋转,适当地控制乘用轿厢6的运转、即上下方向的移动及停止。

此外,如图2所示,在乘用轿厢6的两侧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轿厢侧导轨4、5。并且,在对重7的两侧也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对重侧导轨2、3。

此处,在图2中,将一对轿厢侧导轨4、5彼此配置的方向设为方向x,将一对对重侧导轨2、3彼此配置的方向设为方向y。

另外,在井道1中,与乘降位置相应地设置有乘降门8,将方向y上设置有乘降门8的一侧设为正面侧yf,将正面侧yf的相反侧设为背面侧yb。

如图3所示,在轿厢侧导轨5固定安装有一对安装臂、即上侧安装臂18及下侧安装臂19。另外,下侧安装臂19设置于上侧安装臂18的下方。此外,上侧安装臂18形成大致t字形状,具有:导轨安装部18a,其为细长形状的板状部;以及控制盘安装部18b,其为与导轨安装部18a垂直地向背面侧yb延伸的细长形状的板状部。导轨安装部18a通过固定单元61固定于轿厢侧导轨5。此外,在上侧安装臂18的导轨安装部18a的下方,作为细长形状的板状部的下侧安装臂19的一端借助固定单元62固定于轿厢侧导轨5。此外,控制盘16的上端固定在上侧安装臂18的控制盘安装部18b,控制盘16的下端固定在下侧安装臂19。即,在上侧安装臂18的控制盘安装部18b与下侧安装臂19之间安装支承有控制盘16。

此外,如图3及4所示,悬挂体9以通过控制盘16与轿厢侧导轨5之间的方式延长配置。如图3所示,在上侧安装臂18的控制盘安装部18b固定有悬挂体9的第一悬挂体端部10。此外,如图4所示,在下侧安装臂19形成有向壁侧凹陷地形成的弯曲部19a,悬挂体9配置在与弯曲部19a对应的位置。

另外,支承悬挂体9的上侧安装臂18的刚性设为比下侧安装臂19的刚性高。

综上,在本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100中,悬挂体9的一部分以通过固定有上侧安装臂18的轿厢侧导轨5与控制盘16之间的方式延长设置。因此,在轿厢侧导轨5的一侧、即背面侧yb统一配置有悬挂体9及控制盘16。因此,能够有效地活用井道1内部的空间,布局性提高。

此外,控制盘16在上侧安装臂18与下侧安装臂19之间被从上下方向支承,因此控制盘16更稳定地设置于井道1内部。此外,在固定于轿厢侧导轨5的上侧安装臂18与下侧安装臂19之间设置有控制盘16,因此作用于轿厢侧导轨5的弯矩被分散,能够防止负荷集中在轿厢侧导轨5的规定部分。而且此外,控制盘16的上端固定于刚性更高的上侧安装臂18,因此控制盘16能够相对于轿厢侧导轨5更牢固地被安装。

实施方式2.

图5及6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200的结构。另外,与图1~4的参照标号相同的标号是相同或同样的结构要素,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5及6所示,在电梯装置200的下侧安装臂19的弯曲部19a安装有弹性体21,该弹性体21的两面侧被一对金属板21a、21b夹入。并且,在配置于乘用轿厢6侧的金属板21b固定有压板22。在压板22上,与悬挂体9的绳索9a、9b、9c的各个形状相应地形成有3个槽22a、22b、22c。而且,在3个槽22a、22b、22c中分别嵌合安装悬挂体9的绳索9a、9b、9c,由此悬挂体9相对于下侧安装臂19固定。即,在固定于下侧安装臂19的悬挂体9与下侧安装臂19之间设置有弹性体21。

综上,在本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200中,与电梯装置100同样地,在轿厢侧导轨5与控制盘16之间配置有悬挂体9的一部分,因此控制盘16及悬挂体9的布局性提高。此外,悬挂体9固定于下侧安装臂19,因此不用担心因悬挂体9的摇动而使得悬挂体9与下侧安装臂19彼此冲突。此外,在悬挂体9与下侧安装臂19之间设置有弹性体21,因此即使悬挂体9摇动,也能够防止急剧的弯曲作用于悬挂体9。

实施方式3.

图7及8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300的结构。

在下侧安装臂19安装有横部件23。如图8所示,横部件23是弯折成大致l字形状的板状部件。此外,横部件23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螺栓63、64固定于下侧安装臂19。并且,在下侧安装臂19的弯曲部19a与横部件23之间划定有悬挂体配置空间a,在悬挂体配置空间a贯通设置有悬挂体9。

另外,横部件23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于下侧安装臂19。

综上,在本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300中,与电梯装置100、200同样地,在轿厢侧导轨5与控制盘16之间配置有悬挂体9的一部分,因此布局性提高。此外,在电梯装置300的下侧安装臂19安装有横部件23,由此能够提高下侧安装臂19的强度。此外,在划定于下侧安装臂19的弯曲部19a与横部件23之间的悬挂体配置空间a设置有悬挂体9,由此即使在悬挂体9摇动时,也能够防止悬挂体9与控制盘16的冲突。

实施方式4.

图9及10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400的结构。

在电梯装置400中,悬挂体9未固定于上侧安装臂18,在设置于上侧安装臂18的控制盘安装部18b的上方的顶部反绳轮24卷绕有悬挂体9。因此,悬挂体9沿着顶部反绳轮24弯曲,并且以夹着顶部反绳轮24向下方吊下的方式被支承。

另外,顶部反绳轮24是相对于井道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的滑轮,未与驱动源连接,伴随悬挂体9的移动而旋转。

此外,与电梯装置300同样地,在下侧安装臂19安装有横部件23,如图10所示,设置于正面侧yf的悬挂体9以通过悬挂体配置空间a的方式延长。此外,控制盘16设置于顶部反绳轮24的下方,并且配置在沿着顶部反绳轮24弯曲并吊下的悬挂体9的内侧。

综上,在本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400中,在轿厢侧导轨5与控制盘16之间配置有悬挂体9的一部分,并且控制盘16设置于顶部反绳轮24的下方。此外,控制盘16配置在沿着顶部反绳轮24弯曲并吊下的悬挂体9的内侧。因此,即使在井道1的内部设置有顶部反绳轮24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活用空间来配置控制盘16,电梯装置400的布局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4中,上侧安装臂18及下侧安装臂19固定于轿厢侧导轨5,但上侧安装臂18及下侧安装臂19也可以安装于另一个轿厢侧导轨4。此外,上侧安装臂18及下侧安装臂19也可以固定于对重侧导轨2、3中的任意一方。

实施方式5.

图11及12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500的结构。

如图11及12所示,在对重侧导轨3固定有下侧安装臂25。如图12所示,下侧安装臂25是大致l字形状的板状部件。即,下侧安装臂25具有:导轨安装部25a,其沿着方向x在乘用轿厢6与井道1之间延伸;以及控制盘安装部25b,其与导轨安装部25a一体地连接,并沿着方向y延伸。此处,下侧安装臂25的导轨安装部25a的端部通过固定单元65固定于对重侧导轨3,在控制盘安装部25b固定有控制盘16的下端部。即,控制盘16的下端部借助下侧安装臂25支承于对重侧导轨3。

综上,在本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500中,与电梯装置100~400同样地,在轿厢侧导轨5与控制盘16之间配置有悬挂体9的一部分,因此控制盘16及悬挂体9的布局性提高。此外,下侧安装臂25安装于对重侧导轨3,在上侧安装臂18与下侧安装臂25之间支承有控制盘16,因此控制盘16双臂支承于轿厢侧导轨5与对重侧导轨3之间。因而,控制盘16更加稳定地设置在井道1的内部。此外,不用担心因悬挂体9的摇动而使得悬挂体9与下侧安装臂25冲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5中,电梯装置500也可以为上侧安装臂固定于对重侧导轨3、且下侧安装臂固定于轿厢侧导轨的结构。

实施方式6.

图13~15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600的结构。

如图13所示,电梯装置600的对重7及控制盘16设置在乘用轿厢6的背面侧yb。此外,同样地,在乘用轿厢6的背面侧yb设置有:曳引机轮113,其卷绕有悬挂体9;以及曳引机112,其驱动曳引机轮113。

此外,如图13及14所示,在对重7的方向x上的两侧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引导对重7的一对对重侧导轨102、103。此外,在对重7的上部安装有对重侧吊轮114。此外,在井道1的顶部附近设置有机座27,在机座27固定并支承有曳引机112及曳引机轮113。而且,控制盘16的上端固定于机座27。而且,在对重侧导轨102悬臂支承并安装有下侧安装臂119,控制盘16的下端固定于下侧安装臂119。此外,在机座27,借助支承梁2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有沿着方向y并列的一对顶部反绳轮124。而且,在井道1的底部附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底坑反绳轮26。另外,底坑反绳轮26与顶部反绳轮24、124同样地,未与驱动源连接,伴随悬挂体9的移动而旋转。此外,悬挂体9的对重7侧的端部构成第二悬挂体端部115。

如图13及14所示,悬挂体9从第一悬挂体端部10开始依次跨过一对轿厢侧吊轮11a、11b、一对顶部反绳轮124、底坑反绳轮26、曳引机轮113及对重侧吊轮114后,在第二悬挂体端部115固定于井道1的顶部附近。此处,悬挂体9卷绕于底坑反绳轮26,沿着底坑反绳轮26弯曲,并且夹着底坑反绳轮26而被向上方吊起。此外,在沿着底坑反绳轮26弯曲的悬挂体9的内侧,配置有设置于底坑反绳轮26的上方的控制盘16。由此,悬挂体9的一部分被设置为在借助下侧安装臂119而彼此连接的控制盘16与对重侧导轨102之间通过并延长。

此外,如图15所示,在下侧安装臂119形成有具有大致l字形状的截面的凹部119a。在下侧安装臂119的凹部119a固定有对重侧导轨102。而且,在下侧安装臂119以覆盖凹部119a的方式安装有横部件123。横部件123是具有大致l字形状的截面的板状部件。并且,在下侧安装臂119的凹部119a与横部件123之间划定有悬挂体配置空间a,在悬挂体配置空间a贯通设置有悬挂体9。

综上,在本实施方式6的电梯装置600中,在对重侧导轨102与控制盘16之间配置有悬挂体9的一部分,并且控制盘16设置于底坑反绳轮26的上方。此外,控制盘16配置在以沿着底坑反绳轮26弯曲并吊起的方式延长的悬挂体9的内侧。因此,即使在井道1的内部设置有底坑反绳轮26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活用空间来配置控制盘16,电梯装置600的布局性提高。

此外,与电梯装置300同样地,在下侧安装臂119与横部件123之间划定有悬挂体配置空间a,在悬挂体配置空间a贯通设置有悬挂体9,由此即使在悬挂体9摇动时,也能够防止悬挂体9与控制盘16的冲突。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600与实施方式1~5不同,对重7及控制盘16设置于乘用轿厢6的背面侧yb,而且安装臂是仅由下侧安装臂119构成的结构。然而,即使在该情况下,在对重侧导轨102与控制盘16之间也配置有悬挂体9的一部分,由此在对重侧导轨102的一侧统一配置有悬挂体9及控制盘16。因此,电梯装置600能够具有高布局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代替曳引机112及曳引机轮113,还设置其他的顶部反绳轮。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中,上侧安装臂18及下侧安装臂19、25、119悬臂支承于轿厢侧导轨5或对重侧导轨102,但不限于此,可以双臂支承在两根导轨之间。

此外,安装臂可以由3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标号说明

1:井道;2、3:对重侧导轨;4、5:轿厢侧导轨;6:乘用轿厢;7:对重;9:悬挂体;16:控制盘;18:上侧安装臂;19、25、119:下侧安装臂;21:弹性体;23:横部件;24、124:顶部反绳轮;26:底坑反绳轮;100、200、300、400、500、600:电梯装置;a:悬挂体配置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