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涂布机的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3328发布日期:2018-09-15 00:2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涂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涂布机的进料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平面移动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车载导航和数码相机等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些设备显示屏的制造中要使用光学硬化膜。光学硬化膜一般是由高透明的薄膜和涂布于其表面的透明硬化层组成。现有的光学硬化膜一般由溶剂型湿式涂布方式生产。

现有的涂布机主要由放卷装置、牵引装置和涂布设备等组成,牵引装置中设置有多跟张紧轴。加工过程如下:放卷装置放出不断放出薄膜,薄膜绕过所述牵引装置,最后进入到涂布设备中对薄膜进行涂布。在涂布过程中,薄膜必须处于卷紧状态,因此薄膜在进入涂布机之前,需要绕过牵引装置中的多个张紧辊,对薄膜进行张紧。但是由于当前牵引装置受限于其自身结构,其张紧效果并不好,极其容易令薄膜产生褶皱,使得经涂布后的薄膜的表面不均匀,不对称或者有漏涂的现象发生。

由于涂布时的薄膜的宽度尺寸很大,而厂房的空气中常常悬浮有不少粉尘,这些粉尘极易落到薄膜上,当前的牵引装置大都不具备除尘装置,即使具备除尘装置,经过除尘后薄膜由于没有受到很好的遮蔽或保护,也会重新落尘,而落尘后薄膜涂布效果并不好,会产生气泡或凹凸点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张紧效果好、输送平稳,且薄膜不会落灰的用于涂布机的进料机构。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涂布机的进料机构,包括机架、放卷装置和牵引装置;

所述放卷装置和所述牵引装置从右至左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第一张紧组、隔离组和第二张紧组;

所述第一张紧组和所述第二张紧组设置于从右至左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隔离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张紧组和所述第二张紧组之间;

所述第一张紧组包括入料辊轴、右一辊轴、右二辊轴、右三辊轴和初步导电组件;

所述入料辊轴、右一辊轴、右二辊轴、右三辊轴和所述初步导电组件从上至下错位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初步导电组件用于导出薄膜上的静电。

优选的,所述初步导电组件包括右四辊轴、右五辊轴和第一毛刷;

所述右四辊轴和所述右五辊轴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右四辊轴设置所述右五辊轴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毛刷设置于所述右四辊轴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第二张紧组包括左下组件、左三辊轴、展平组件、左六辊轴、左七辊轴、除静电组件和出料组件;

所述左下组件、左三辊轴、展平组件,左六辊轴、左七辊轴、除静电组件和出料组件从下至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且各自相互错位。

优选的,左下组件包括左一辊轴和左二辊轴;

所述左二辊轴设置于所述左一辊轴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展平组件包括左四辊轴和左五辊轴;

所述左四辊轴和所述左五辊轴一左一右相互间距设置;且所述左四辊轴的轴线和所述左五辊轴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除静电组件包括左八辊轴和第二毛刷;

所述左八辊轴上包裹有粘胶,所述第二毛刷设置于所述左八辊轴的右下方。

优选的,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出料辊轴和第三毛刷;

所述第三毛刷设置于所述出料辊轴的右下方。

优选的,所述隔离组件为玻璃罩或玻璃屋;

所述玻璃罩或所述玻璃屋将所述第一张紧组和所述第二张紧组相互隔离开。

优选的,所述放卷装置包括放卷辊和放卷架;

所述放卷辊设置于所述放卷架上,所述放卷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张紧组的右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述第二张紧组处于第一张紧组与涂布机之间,即是其出料后会马上进行涂布,如果对薄膜的保护不到位,也是相当容易令薄膜落尘,或者厂房的风扇等的空气循环设备在薄膜时,也会吹动薄膜,而薄膜极其薄,被吹动后就易错位或被吹变形。但本申请增加所述隔离组对所述第二张紧组进行隔离,隔绝外部的灰尘或者疾风,从而保证薄膜在所述第二张紧组内不会落灰,以及能够平稳输送,保证薄膜的正常张紧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机架1,放卷装置2,放卷辊21,放卷架22,牵引装置3,第一张紧组31,入料辊轴311,右一辊轴312,右二辊轴313,右三辊轴314,初步导电组件315,右四辊轴3151,右五辊轴3152,第一毛刷3153,隔离组32,第二张紧组33,左下组件331,左一辊轴3311,左二辊轴3312,左三辊轴332,展平组件333,左四辊轴3331,左五辊轴3332,左六辊轴334,左七辊轴335,除静电组件336,左八辊轴3361,第二毛刷3362,出料组件337,出料辊轴3371,第三毛刷33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涂布机的进料机构,包括机架1、放卷装置2和牵引装置3;

所述放卷装置2和所述牵引装置3从右至左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

所述牵引装置3包括第一张紧组31、隔离组32和第二张紧组33;

所述第一张紧组31和所述第二张紧组33设置于从右至左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隔离组32设置于所述第一张紧组31和所述第二张紧组33之间;

所述第一张紧组31包括入料辊轴311、右一辊轴312、右二辊轴313、右三辊轴314和初步导电组件315;

所述入料辊轴311、右一辊轴312、右二辊轴313、右三辊轴314和所述初步导电组件315从上至下错位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初步导电组件315用于导出薄膜上的静电。

要加工的薄膜宽度大于在1-3米之间。

所述入料辊轴311、右一辊轴312、右二辊轴313、右三辊轴314和所述初步导电组件315从上至下错位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指的是它们的轴线不是处于正上下方,而是它们的轴线相互有一定偏离。

过程如下:所述放卷装置2中不断放出薄膜,薄膜依次绕过所述入料辊轴311、右一辊轴312、右二辊轴313和右三辊轴314,最后经所述初步导电组件315导出到所述第二张紧组33中再进行张紧。两两辊轴之间的薄膜是得到张紧的,因为它们防止了两个辊轴之间的薄膜长度过长而出现的褶皱现象。在离开所述第一张紧组31前的薄膜,可以得到所述初步导电组件315对薄膜的去静电,使得离开所述第一张紧组31的薄膜不带有静电,方便后续继续张紧。

经过初步平整的薄膜穿过所述隔离组32,进入到所述第二张紧组33当中,再次被所述第二张紧组33所张紧。实际上,因为薄膜的宽度很大,经过第一右一辊轴312、右二辊轴313、右三辊轴314和所述初步导电组件315的张紧,因为只涉及到大于四个辊轴的张紧,并不能完全展平薄膜,薄膜的中部位置和两侧位置实际上还是会出现较多和较大的褶皱,为了保证对薄膜的展平效果,必须增加第二张紧组33对薄膜进行再次张紧和抚平,而且涂布机和烘干机一般都是设置在所述进料机构的上方的,如果仅仅由所述第一张紧组31进行张紧的话,薄膜从所述第一张紧组31输出时,必定会处于所述涂布机的下方的,薄膜必须进入到涂布机中进行涂布,所以薄膜至涂布机这一段输送段完全没有任何的支撑和张紧,极有可能会令薄膜再次出现褶皱和缺少张紧,从而影涂布机对薄膜的涂布效果。

所述第二张紧组33处于第一张紧组31与涂布机之间,即是其出料后会马上进行涂布,如果对薄膜的保护不到位,也是相当容易令薄膜落尘,或者厂房的风扇等的空气循环设备在薄膜时,也会吹动薄膜,而薄膜极其薄,被吹动后就易错位或被吹变形。但本申请增加所述隔离组32对所述第二张紧组33进行隔离,隔绝外部的灰尘或者疾风,从而保证薄膜在所述第二张紧组33内不会落灰,以及能够平稳输送,保证薄膜的正常张紧效果。

更进一步地,所述初步导电组件315包括右四辊轴3151、右五辊轴3152和第一毛刷3153;

所述右四辊轴3151和所述右五辊轴3152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且所述右四辊轴3151设置所述右五辊轴3152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毛刷3153设置于所述右四辊轴3151的上方。

薄膜先绕过所述右四辊轴3151再绕过所述右五辊轴3152,而且所述右四辊轴3151与所述右五辊轴3152之间相距很近,保证薄膜在离开所述第一张紧组31之前得到充分的绷紧,在进入到第二张紧组33不会出现拉扯,同时所述第一毛刷3153能够消除薄膜上残留或产生的静电。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张紧组33包括左下组件331、左三辊轴332、展平组件333、左六辊轴334、左七辊轴335、除静电组件336和出料组件337;

所述左下组件331、左三辊轴332、展平组件333,左六辊轴334、左七辊轴335、除静电组件336和出料组件337从下至上安装于所述机架1上,且各自相互错位。

薄膜先后绕过所述左下组件331,所述左下组件331对薄膜进行绷紧,绷紧后的薄膜在所述第二张紧组33的张紧能够变得更加容易。薄膜再绕过所述左三辊轴332,进入到所述展平组件333,所述展平组件333对薄膜进行展平,完全消除掉薄膜上的褶皱,薄膜再绕过所述左六辊轴334和左七辊轴335,作出出料前对薄膜的张紧,薄膜绕过所述除清洁组件,消能够粘掉薄膜翻面的粉尘,也能再一次消除薄膜上的静电,最后经过出料组件337出料。薄膜的正面指的是未经涂布的一面,薄膜的反面指的是经过涂布的一面。

更进一步地,左下组件331包括左一辊轴3311和左二辊轴3312;

所述左二辊轴3312设置于所述左一辊轴3311的正上方。

薄膜先绕过所述左一辊轴3311再绕过所述左二辊轴3312,所述左一辊轴3311和所述左二辊轴3312之间相距也是很近,保证薄膜在进入到所述第二张紧组33时能够有充分的绷紧,防止后续张紧时出现薄膜相互拉扯的现象。

更进一步地,所述展平组件333包括左四辊轴3331和左五辊轴3332;

所述左四辊轴3331和所述左五辊轴3332一左一右相互间距设置;且所述左四辊轴3331的轴线和所述左五辊轴3332的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薄膜在所述左四辊轴3331和所述左五辊轴3332之间穿过是,薄膜的两侧面同时被所述左四辊轴3331和所述左五辊轴3332给压住,相当于薄膜的正面和反面被“碾平”,从而经过所述展平组件333的薄膜表面十分平整。

更进一步地,所述除静电组件336包括左八辊轴3361和第二毛刷3362;

所述左八辊轴3361上包裹有粘胶,所述第二毛刷3362设置于所述左八辊轴3361的右下方。

薄膜先经过所述第二毛刷3362,所述第二毛刷3362带走薄膜上的静电,另外当薄膜绕过所述左八辊轴3361时,所述左八辊轴3361能够粘掉薄膜上的粉尘。

更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组件337包括出料辊轴3371和第三毛刷3372;

所述第三毛刷3372设置于所述出料辊轴3371的右下方。

薄膜绕过所述出料辊轴3371最后出料,完成薄膜的牵引和装置,后可以直接进入到涂布机当中进行涂布。在所述左八辊轴3361与所述出料辊轴3371之间设置有第二毛刷3362和第三毛刷3372,是为了保证出料后薄膜绝对不会带上静电,所述第二毛刷3362和所述第三毛刷3372把出料前的薄膜的静电给带走。而所述第一毛刷3153的作用是带走大部分传输毛刷上的静电。

更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组32件为玻璃罩或玻璃屋;

所述玻璃罩或所述玻璃屋将所述第一张紧组31和所述第二张紧组33相互隔离开。

所述玻璃罩或玻璃屋能够防止外界粉尘或疾风影响到所述第二张紧组33。所述玻璃罩的下方设置有入口,提供薄膜从所述第一张紧组31进入到所述第二张紧组33的入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放卷装置2包括放卷辊21和放卷架22;

所述放卷辊21设置于所述放卷架22上,所述放卷架22设置于所述第一张紧组31的右侧。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