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工位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4489发布日期:2018-10-23 22:5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整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折叠工位器具。



背景技术:

工位器具用于集中放置零部件,当零部件需要输送至指定位置时,工位器具可承载零部件运送至该位置,操作人员将零部件从工位器具中取出,然后进行后续操作。

传统技术中的中小型工位器具主要通过焊制箱体存放流转零部件,由于存放承载的零部件的数量较大,不仅存放和中转比较麻烦,在将零部件完全卸载后,空载的工位器具所占用的空间也较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折叠工位器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工位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工位器具处于空载状态时占用空间较大的不足,它能够实现空载的工位器具的折叠设计,降低空载的工位器具占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工位器具,包括底座和围成矩形空间的前侧围板、后侧围板、左侧围板和右侧围板,所述矩形空间的拐角处设有与所述底座垂直连接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前侧围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后侧围板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左侧围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右侧围板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设有前护板,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之间设有后护板,所述前侧围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前侧围板的底部与所述前护板的顶部抵接,所述后侧围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后侧围板的底部与所述后护板的顶部抵接。

优选地,所述左侧围板包括转动连接的上左侧围板和下左侧围板,所述右侧围板包括转动连接的上右侧围板和下右侧围板,所述下左侧围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转动连接,所述下右侧围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转动连接,所述上左侧围板和所述上右侧围板处于竖直状态时,二者的两端均与所述前侧围板和所述后侧围板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在朝向所述矩形空间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前侧围板和所述后侧围板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匹配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端部容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并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凹槽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左侧围板的两端设有第二转轴,所述下右侧围板的两端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均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匹配的第一转孔,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均设有与所述第三转轴匹配的第二转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转孔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穿过所述第二转孔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在朝向所述矩形空间的一侧设有挂销,所述上左侧围板和所述上右侧围板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挂销匹配的第一挂钩,所述上左侧围板和所述上右侧围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挂销配合。

优选地,所述上左侧围板、所述下左侧围板、所述上右侧围板和所述下右侧围板均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吊板以及与所述吊板滑动连接的滑销,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均设有与所述滑销匹配的锁紧孔,所述上左侧围板、所述下左侧围板、所述上右侧围板和所述下右侧围板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滑销与所述锁紧孔同轴线。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主横梁、主纵梁、支撑横梁、支撑纵梁和托板,所述主横梁和所述主纵梁围成矩形框架,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纵梁交错设于所述矩形框架下方,所述托板间隔设于所述矩形框架的下方,所述托板与所述矩形框架之间设有支撑块。

优选地,所述托板的边缘设有挂钩组件,所述挂钩组件包括基板和第二挂钩,所述基板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第二挂钩设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托板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挂钩组件还包括防脱杆、助力缸和第一限位卡件,所述防脱杆设于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托板之间,且与所述基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卡件设于所述基板上方,所述助力缸一端与所述防脱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防脱杆设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防脱杆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防脱杆与所述第二挂钩的开口抵接,所述防脱杆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防脱杆与所述第一限位卡件抵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工位器具,包括底座和围成矩形空间的前侧围板、后侧围板、左侧围板和右侧围板,所述矩形空间的拐角处设有与所述底座垂直连接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前侧围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后侧围板与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左侧围板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右侧围板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转动连接;本发明将前侧围板、后侧围板、左侧围板和右侧围板均设置为可绕相应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转动连接,在将进行流转的零部件全部卸载后,就可以将前侧围板、后侧围板、左侧围板和右侧围板全部折叠起,从而实现空载的工位器具的折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工位器具处于空载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更小,结构也更为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折叠工位器具处于伸展状态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折叠工位器具处于折叠状态下的轴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折叠工位器具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折叠工位器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挂钩组件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前侧围板,3-后侧围板,4-左侧围板,5-右侧围板,6-第一立柱,7-第二立柱,8-第三立柱,9-第四立柱,10-前护板,11-后护板,12-上左侧围板,13-下左侧围板,14-上右侧围板,15-下右侧围板,16-第一凹槽,17-连接柱,18-第一转轴,19-第二转轴,20-第三转轴,21-挂销,22-第一挂钩,23-吊板,24-滑销,25-托板,26-支撑块,27-基板,28-第二挂钩,29-防脱杆,30-助力缸,31-第一限位卡件,32-第二限位卡件,33-连接座,34-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工位器具,包括底座1和围成矩形空间的前侧围板2、后侧围板3、左侧围板4和右侧围板5,所述矩形空间的拐角处设有与所述底座1垂直连接的第一立柱6、第二立柱7、第三立柱8和第四立柱9,所述前侧围板2与所述第一立柱6和所述第二立柱7转动连接,所述后侧围板3与所述第三立柱8和所述第四立柱9转动连接,所述左侧围板4与所述第一立柱6和所述第四立柱9转动连接,所述右侧围板5与所述第二立柱7和所述第三立柱8转动连接。第一立柱6、第二立柱7、第三立柱8和第四立柱9优选为等高的结构。

如图2所示,本发明将前侧围板2、后侧围板3、左侧围板4和右侧围板5均设置为可绕相应的第一立柱6、第二立柱7、第三立柱8和第四立柱9转动连接,在将进行流转的零部件全部卸载后,就可以将前侧围板2、后侧围板3、左侧围板4和右侧围板5全部折叠起,从而实现空载的工位器具的折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工位器具处于空载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更小,结构也更为灵活。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立柱6和所述第二立柱7之间设有前护板10,所述第三立柱8和所述第四立柱9之间设有后护板11,所述前侧围板2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前侧围板2的底部与所述前护板10的顶部抵接,所述后侧围板3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后侧围板3的底部与所述后护板11的顶部抵接。前护板10优选通过焊接与第一立柱6和第二立柱7固定连接,后护板11优选通过第三立柱8和第四立柱9固定连接。在前侧围板2、后侧围板3、左侧围板4和右侧围板5均处于折叠状态时,前护板10和后护板11可以折叠结构进行保护,防止外部的冲击对折叠结构造成损坏。前护板10和后护板11优选为相同的结构。

具体地,所述左侧围板4包括转动连接的上左侧围板12和下左侧围板13,所述右侧围板5包括转动连接的上右侧围板14和下右侧围板15,所述下左侧围板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6和所述第四立柱9转动连接,所述下右侧围板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7和所述第三立柱8转动连接,所述上左侧围板12和所述上右侧围板14处于竖直状态时,二者的两端均与所述前侧围板2和所述后侧围板3抵接。上左侧围板12、下左侧围板13、上右侧围板14和下右侧围板15均优选为“日”字形结构。将左侧围板4和右侧围板5均拆装为两部分,一方面可以降低折叠工作的难度,另一面,可以进一步压缩折叠结构占用的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所述上左侧围板12与所述下左侧围板13、上右侧围板14和下右侧围板15均优选通过百页结构转动连接,且在所述上左侧围板12与所述下左侧围板13之间、上右侧围板14和下右侧围板15之间均优选采用2个百页结构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立柱6、所述第二立柱7、所述第三立柱8和所述第四立柱9在朝向所述矩形空间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凹槽16,所述前侧围板2和所述后侧围板3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6匹配的连接柱17,所述连接柱17的端部容置在所述第一凹槽16中并通过第一转轴18与所述第一凹槽1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立柱6、所述第二立柱7、所述第三立柱8和所述第四立柱9的一部分优选采用槽钢制成。第一转轴18优选横向贯穿所述第一立柱6、所述第二立柱7、所述第三立柱8和所述第四立柱9,且第一转轴18优选通过沿竖直方向上的条形孔与所述第一立柱6、所述第二立柱7、所述第三立柱8和所述第四立柱9转动连接,以使得连接柱17在竖直方向上还能进行位置调节,提高整体结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柱17的外侧设有起吊钩34,吊钩34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工位器具的起吊和搬动。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下左侧围板13的两端设有第二转轴19,所述下右侧围板15的两端设有第三转轴20,所述第一立柱6和所述第四立柱9均设有与所述第二转轴19匹配的第一转孔,所述第二立柱7和所述第三立柱8均设有与所述第三转轴20匹配的第二转孔,所述第二转轴19穿过所述第一转孔与所述第一立柱6和所述第四立柱9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20穿过所述第二转孔与所述第二立柱7和所述第三立柱8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柱6、所述第二立柱7、所述第三立柱8和所述第四立柱9的下部均优选设有背离所述矩形空间的第二凹槽,第二转轴19从所述第一立柱6和所述第四立柱9的第二凹槽的底部穿过,第三转轴20从所述第二立柱7和所述第三立柱8的第二凹槽的底部穿过,第二凹槽的设置,方便容纳第二转轴19和第三转轴20的端部,防止第二转轴19和第三转轴20的端部过于锋利,留下安全隐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轴19和所述第三转轴20均与所述第一转轴18垂直,所述第一转轴18在所述第二转轴19和所述第三转轴20的上方。所述前护板10和所述后护板11的高度相等,所述下左侧围板13和所述下右侧围板15的高度相等,所述前护板10的高度小于所述下左侧围板13的高度,在该实施例中,折叠顺序为:先折叠左侧围板4和右侧围板5,在左侧围板4和右侧围板5折叠完毕后,再折叠前侧围板2和后侧围板3。当然,也可以为先折叠前侧围板2和后侧围板3,然后再折叠左侧围板4和右侧围板5的顺序,该种情况下,就需要下左侧围板13和下右侧围板15的高度均大于前护板10和后护板11的高度。

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确保流转的零部件在中转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所述连接柱17在朝向所述矩形空间的一侧设有挂销21,所述上左侧围板12和所述上右侧围板14的两端均设有与所述挂销21匹配的第一挂钩22,所述上左侧围板12和所述上右侧围板14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挂钩22与所述挂销21配合。所述第一挂钩22呈J形,所述上左侧围板12和所述上右侧围板14通过将第一挂钩22挂设在刮削21上,实现上左侧围板12和所述上右侧围板14与连接柱17的连接。

此外,所述上左侧围板12、所述下左侧围板13、所述上右侧围板14和所述下右侧围板15均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吊板23以及与所述吊板23滑动连接的滑销24,所述第一立柱6、所述第二立柱7、所述第三立柱8和所述第四立柱9均设有与所述滑销24匹配的锁紧孔,所述上左侧围板12、所述下左侧围板13、所述上右侧围板14和所述下右侧围板15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滑销24与所述锁紧孔同轴线。如图4所示,滑销24整体大致呈“Ь”形,包括销杆和握持部,销杆用于与锁紧孔配合,握持部用于操作人员手持。

优选地,所述底座1包括主横梁、主纵梁、支撑横梁、支撑纵梁和托板25,所述主横梁和所述主纵梁围成矩形框架,所述支撑横梁和所述支撑纵梁交错设于所述矩形框架下方,所述托板25间隔设于所述矩形框架的下方,所述托板25与所述矩形框架之间设有支撑块26。所述托板25的下方优选设有滚轮和驻车机构。支撑块26优选设置有4个,分别摄于矩形框架的4个拐角处。矩形框架和支撑横梁以及支撑纵梁起到承托流转零部件的作用,托板25用于与滚轮和驻车机构连接。为了方便工位器具的挪动,所述底座1的下方设有叉车孔,叉车孔优选为设于矩形框内的矩形孔,叉车孔优选设有4个,两两设于底座1相对的边缘处。为了便于工位器具的存放,所述底座1的下方优选设有4个存放座,每个所述存放座均为上窄下宽结构,所述存放座的底面为平面。

为了实现工位器具的连续连接,所述托板25的边缘设有挂钩组件,所述挂钩组件包括基板27和第二挂钩28,所述基板27与所述托板25连接,所述第二挂钩28设于所述基板27远离所述托板25的端部。挂钩组件优选设置有2个,设置在托板25相对的边缘处,使得工位器具的两侧都可以连接其他的工位器具。第二挂钩28优选为倒“7”字形结构。所述基板27优选通过连接座33与所述基板27连接,所述连接座33包括相对设置的夹板,所述基板27转动设于所述夹板之间,所述连接座33与托板25固接。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挂钩组件还包括防脱杆29、助力缸30和第一限位卡件31,所述防脱杆29设于所述第二挂钩28与所述托板25之间,且与所述基板2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卡件31设于所述基板27上方,所述助力缸30一端与所述防脱杆29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板27连接,所述防脱杆29设有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所述防脱杆29处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防脱杆29与所述第二挂钩28的开口抵接,所述防脱杆29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防脱杆29与所述第一限位卡件31抵接。防脱杆29起到将第二挂钩28的开口进行封闭,防止相邻的工位器具脱离的作用,第一限位卡件31起到对防脱杆29进行限位的作用,以方便工位器具的连接,而助力缸30起到帮助防脱杆29进行复位的作用。

为了增强对防脱杆29的限位效果和可靠性,所述挂钩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卡件32,所述第二限位卡件32设于所述基板27的侧面,所述防脱杆29处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防脱杆29端部与所述第二限位卡件32抵接。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