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外墙爬升轨道救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2647发布日期:2018-11-24 11:2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高层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建筑外墙爬升轨道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火灾是世界公认的救援难度最大的火灾类型之一,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消防人员普遍采用的救援方法主要是利用云梯消防车和消防人员楼内强攻进行灭火救人。但目前最高的云梯消防车也不过108米,对于超高层的建筑来说,仍不能满足其高度要求,而且云梯消防车体积比较庞大,容易受到道路交通限制,同时也会受到操作空间的限制,使得其救援能力大大降低。我国现有的消防水罐车喷水灭火能够达到的高度是8层左右,城市配备的举高最高的消防车也仅仅能够到15层左右的高度,对于那些15层以上的高楼大厦来说,我国现有的消防设备还是“鞭长莫及”。而消防人员楼内强攻的方式受限于楼内的消防通道以及火势的具体情况,不适用于高层建筑,同时还会严重消耗消防人员的体能、威胁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公布号cn102179016a,公布日期为2011年9月14日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超高层火灾救援系统,包括供水装置、连接供水装置进行供水的消防竖管、设置在建筑物顶层的吊装机、水带卷盘和与吊装机连接的可升降救援平台,所述救援平台上设有与高层顶部供水口通过水带连接的水炮,所述水带卷盘与吊装机上的电机连接。这种超高层火灾救援系统能够扑救超高层建筑外墙火灾和救助被困在窗口的被困人员,但这种超高层火灾救援系统只能对起火楼层进行灭火,无法快速到达具体起火点并针对起火点进行灭火,也无法控制水炮的喷射方向,灭火效率很低;救援平台上的灭火设备在火灾救援时极易被大火损坏。

公开号cn103495265a,公开了一种高层超高层攀爬式消防救援系统,包括消防操控平台、救援装置、攀爬系统、机架及驱动系统,所述消防操控平台位于整个系统的上部,救援装置为箱体结构,攀爬系统与机架相连接。本发明内部配置有动力系统,可通过内燃机提供电、液双动力输出,无需借助外力,通过消防员操控攀爬系统,带动整个消防救援系统沿建筑物外墙上下攀爬,能快速、有效地进入地面设备无法达到的高层建筑物起火区域,完成灭火工作并救援高层被困人员。

但其体积大重量大,需要使用汽车起重机等起重器械安装在发生火灾的建筑物外墙面,机动性较差,难以实现快速救援,另外往往很多小区或高层建筑起吊作业的空间较小,增加吊装难度;同时,其运动结构较多,结构复杂,导致其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同时故障率高,难以将其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外墙爬升轨道救援系统,其意在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外墙爬升轨道救援系统,包括安装在高层建筑外墙的垂直导轨、一沿垂直导轨上下移动的救生舱,救生舱移动到垂直导轨的最下端可与垂直导轨相分离;

所述救生舱包含舱体、驱动机构、与垂直导轨平行且与驱动机构转动连接的舱体转轴,所述舱体可绕所述舱体转轴转动以使舱体的侧壁向高层建筑外墙贴近;

所述驱动机构包含不少于两组驱动轮组以及带动所述驱动轮组同步转动的动力组件,增加救生舱移动的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驱动机构下方设置有可带动驱动机构向上移动顶升装置,使其与垂直轨道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垂直导轨最下端距离地面具有一段安全距离,该安全距离防止其他人员沿垂直轨道攀爬,另外也避免垂直轨道对楼体侧面的行人或其他设置造成干涉或影响,所述驱动机构沿所述舱体转轴轴向具有设定的窜动距离,以使顶升机构将驱动机构向上顶升,驱动轮组与垂直轨道接触前舱体仍停留在地面,这一窜动距离的设置使顶升机构在顶升过程中仅承受驱动机构的重量,减小了顶升机构的顶升负载量,若该顶升机构为手动,即可减轻操作人员的体力消耗,若为电动那么便可以减小电能的消耗以及顶升机构的体积,当上升至使驱动轮组与垂直轨道完全连接之后,再通过驱动轮组的驱动力将舱体进行提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含防坠组件,避免在驱动机构发生故障或者在救援过程中停止时,救援舱下滑。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源为电动或手动或二者结合,为电动时或二者结合时所述救生舱内安装有蓄电池。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舱体其主体结构为三角形,所述舱体转轴作为该三角形的主体结构的一短边,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可以简化舱体结构的同时使舱体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强度,舱体转轴为其主体的一短边,节省用材减轻舱体重量。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舱体底部设置有轮组,轮组可以方便救生舱的搬运移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救生舱具有消防水管连接组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舱体远离垂直轨道一端安装有一可折叠的舱体护栏,可折叠的舱体护栏在舱体贴近楼体进行救援时,可以将舱体护栏折叠方便救援,当救援结束开始移动之前,将舱体护栏打起,保护舱体内的人员,防止跌落。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舱体转轴具有一转动锁止组件,舱体转动到需要位置该转动锁止组件可将所述舱体转轴锁止固定,阻止舱体转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轨道为钢轨,使轨道具备足够的强度,其外部设置有保护层保护钢轨发生锈蚀。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该建筑外墙爬升轨道救援系统的救援仓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体积小,非使用状态其与垂直轨道分离并存放在物业等地方,当高层建筑需要救援时,周围群众可以第一时间从附近的物业或其他备有通用救援仓的地方获得救援仓,将救援仓直接与墙面上预设的通用轨道对接,接通动力,在遥控或者人工自控下沿轨道舱爬升至需要救援的楼层实施救援,同时带有消防管道连接组件可将底面的消防水引至救生舱,从而能近距离进行灭火,由于在轨道上运行,救援仓可快速往返于遇险楼层;另外,是在建筑外墙上,保证了施救人员和被救人员不会在施救中出现第二次危险;并且,在外墙进行施救光线有绝对保障,施救更直接更直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轨道分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救生舱结构示意图;

图4是驱动轮组与垂直轨道运行结构示意图;

图5是驱动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驱动轮组与垂直轨道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7是救生舱使用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8是救生舱驱动机构顶升与垂直轨道结合示意图;

图9是救生舱沿垂直轨道运行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救生舱贴近救援点墙面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救援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1-9,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见图1-6,一种建筑外墙爬升轨道救援系统,包括安装在高层建筑外墙的垂直导轨10、一沿垂直导轨10上下移动的救生舱30,救生舱包含舱体31、驱动机构20、与垂直导轨10平行且与驱动机构20转动连接的舱体转轴32,舱体31可绕舱体转轴32转动以使舱体31的侧壁向高层建筑50外墙贴近;

舱体内安装有控制面板,对救生舱30的电动部件进行控制。

驱动机构20包含第一驱动轮组21、第二驱动轮组22以及带动第一驱动轮组21、第二驱动轮组22同步转动的动力组件23;作为优选的,第一驱动轮组21与第二驱动轮组22由上至下排布。

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23为电动,舱体31内安装有蓄电池,优选为包含电机以及固连在电机两端的第一涡杆231、第二涡杆232以及与第一涡杆231、第二涡杆232相啮合的第一涡轮组212和第二涡轮组221,第一涡轮组212和第二涡轮组221分别与第一驱动轮组21、第二驱动轮组22内驱动轮固连。

当然,动力组件23的动力源还可以是手动或二者结合,可以使用手轮以及齿轮组将操作人员摇动手轮转动的动力通过齿轮组传递至驱动轮组;将二者结合的目的在于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用电动驱动救生舱移动,当蓄电池电量不足或电路故障时可以使用手动驱动救生舱。

垂直轨道10通过预埋或者后期加装的方式固定在高层建筑外墙体上,垂直轨道10外露部分为t字形结构,第一驱动轮组21包含两个对称的驱动轮211,垂直轨道10的t字形竖边具有齿条状结构,两驱动轮211均与其啮合,当驱动轮211正向或反向转动时,其沿竖直轨道10向上或向下移动,垂直轨道10的t字形横边可以防止驱动轮211从竖直轨道10脱出。

第二驱动轮组22的结构以及与垂直轨道的安装方式与第一驱动轮组21均相同。

垂直导轨10最下端距离地面具有一段安全距离,救生舱30移动到垂直导轨10的最下端可与垂直导轨10相分离;

同时,驱动机构20下方设置有可带动驱动机构20向上移动顶升装置40且驱动机构20沿舱体转轴32轴向具有设定的窜动距离,以使顶升机构40将驱动机构20向上顶升,第一驱动轮组21与垂直轨道10下端接触前舱体31仍停留在地面。

驱动机构20还包含防坠组件,这里的防坠组件可以选用机械式防坠器或者电子式防坠器,将上述防坠器安装在驱动轮组上,其为现有技术。

舱体31其主体结构为三角形,舱体转轴32作为该三角形的主体结构的一短边。

舱体31底部设置有轮组36,轮组36位于舱体底面上。

救生舱30具有消防水管连接组件,该消防水管连接组件包括消防水管进口快速接头34、消防水管出口快速接头35,舱体31内预留有消防水管,在需要时,将其与消防水管出口快速接头35相连通,可以在靠近火场的位置实施快速高效的灭火救援;

本实施例中,舱体转轴32优选为中空结构,舱体31的主体结构的长边33也为中空,舱体转轴32与该长边33内的中空相互连通,形成消防水通路,同时这一结构设计简化了舱体结构,同时解决了采用设置于舱体外部的消防水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舱体摆动或转动而发生相互干涉或缠绕。

舱体31远离垂直轨道10一端安装有一可折叠的舱体护栏37,这一端为舱体21摆动后靠近建筑窗体或救援通道的位置,救援时将舱体护栏37折叠,形成人员进出舱体31的通道,救援结束后,将舱体护栏37打开,防止人员从舱体跌落。

舱体转轴32具有一转动锁止组件38,舱体31转动到需要位置该转动锁止组件38可将所述舱体转轴32锁止固定,阻止舱体31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转动锁止组件38可以采用在舱体转轴32上开设定位孔,由驱动组件的固定座上开设销接孔,采用一定位销穿入销接孔以及定位孔的结构手动进行销接。

当然,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抱闸或者刹车盘、刹车钳组成的刹车结构,用以实现阻止舱体转轴32转动,从而将其定位。

为了防止垂直轨道10长期暴露雨淋锈蚀以及保证其在具有足够的使用强度,本实施例中优选轨道10为钢轨,在其外部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可以为防锈漆或耐高温润滑脂也可以是在其外部安装保护罩;

优选的,可以在防锈漆外层喷涂与外墙体同色或相关颜色的装饰漆,使垂直轨道不影响外墙体的美观度;同理的,保护罩也选择与外墙体相同或相关颜色,在使用是,将保护罩从垂直轨道上推出去即可。

优选的,轨道为分段对接型结构,便于安装。

具体的使用方法:

见图7-图10,首先,将救生舱30推动,将其移动到位于垂直轨道10下方,优选的,垂直轨道10下方具有辅助救生舱30定位,使第一、第二驱动轮组21和22对准垂直轨道10的辅助定位装置(图中未示出);

第二步,控制顶升装置40将驱动机构20顶升,使第一驱动轮组21与垂直轨道10下端接触形成啮合,此时顶升装置40达到最大行程;

第三步,驱动机构20开始工作,带动驱动机构20以及舱体30继续上移,第二驱动轮组22与垂直轨道10形成啮合;

第四步,控制驱动机构20带动舱体31上下移动到救援位置,解除转动锁止组件38对舱体转轴32的锁止状态,使用机械勾手勾住楼体上的窗户外沿或其他可以钩挂的物体,使舱体32向相应侧救援位置摆动,直到贴近救援位置的墙体,将转动锁止组件38对舱体转轴32进行锁止,将舱体护栏37折叠,形成救援进出通道;

第五步,救助人员转移至舱体内,将舱体护栏37打开,解除转动锁止组件38对舱体转轴32的锁止状态,将舱体31推回至初始位置,控制驱动机构20下移,直到顶升机构的底座42接触底面;

第六步,地面或舱体人员控制顶升机构40的顶升杆41收回,使驱动机构20下落,直到轮组36落至底面,将舱体护栏37再次折叠,人员由此处离开舱体,救援结束。

当需要灭火时,将消防水管与消防水管进口快速接头34连通,消防水管出口快速接头35连接消防出水管,救生舱30上移,从而将消防水引至需要灭火的位置,从而进行灭火。

实施例二

见图11,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舱体转轴32具有一转动驱动装置39,其包含一与驱动机构外壳固连的减速电机391、固连在减速电机391输出轴的主动齿以及固连在舱体转轴32上且与主动齿啮合的从动齿392,通过控制舱体内的控制面板,控制减速电机391正反转即可使舱体转轴32正反转动,从而带动舱体32左右摆动,同时该转动驱动装置39也充当了转动锁止组件38的作用,控制更加灵活,舱体31靠近救援位置或回到初始位置也更加容易和快速。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