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施工自动输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1427发布日期:2018-12-22 09:3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施工自动输送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施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电力施工自动输送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电力施工过程中的部件进行自动输送的电力施工自动输送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需求的旺盛,进一步促进了电力基础建设需求量的增加,其中在现在的电力基础建设的过程中,电力铁塔、电力表、电力柜、配电站是常见的基础设备之一,其中在对山区进行电力基础设备的安装过程中,由于地处山坡地带,所以只能将配电站安装固定在山坡地带,并且在安装电力铁塔、电表箱和电力柜的过程中由于数量很多,并且其中在对电力设备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大多都是依靠人力来完成,由于电力铁塔、电力表的安装以及电力柜的零部件较多,所以就需要多次并且长时间的往返进行零部件的拿取,从而就导致了工作量的增加,并且由于地处山坡地带,所以进一步的造成了体力上的消耗,进一步的增加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电力施工自动输送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力施工自动输送架,能够通过所述支撑体的拼接进一步的铺设在山坡地带,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对所述支撑体进行支撑,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输送机体在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二滑道上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滑动输送机体对设备件进行输送,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避免了利用人工搬运设备件造成的工作量的增加,能够进一步的减少工作量,减少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力施工自动输送架,包括有多个并排连接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所述支撑体的第一支撑杆,所述支撑体上下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二滑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滑槽,所述支撑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啮合齿条,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二滑道上分别设置有滑动的滑动输送体,所述滑动输送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支撑滑槽内滑动的支撑滑块,所述支撑滑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动的啮合齿轮,所述啮合齿轮分别与所述啮合齿条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滑动输送机体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带动所述啮合齿轮同步转动,所述滑动输送体内设置有一个驱动所述啮合齿轮转动的电机。能够通过所述电机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啮合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啮合齿轮与所述啮合齿条的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输送机体在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上的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设备件进行输送,从而避免了利用人工搬运造成的工作量的增加,能够进一步的减少电力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

所述滑动输送体内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对接块,所述滑动输送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六转轴,所述第四转轴带动所述第六转轴转动,所述第六转轴带动所述第五转轴转动,相邻两个所述滑动输送体之间通过一个连接转杆相对应连接,所述连接转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对接块相对应连接的连接头,所述滑动输送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控制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第六转轴之间的连接和分离。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杆控制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第六转轴之间的连接和分离,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五转轴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连接头的转动,进一步的通过所述连接转杆的连接能够使两个所述滑动输送机体能够同步的滑动。

所述滑动输送体上还设置有一个存储槽,所述存储槽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挤压块,所述滑动输送体上设置有一个控制所述挤压块滑动的第一转杆。能够通过所述存储槽对设备件进行存储,通过所述挤压块进行挤压固定,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设备件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保证到对设备件进行正常的输送,防止滑脱。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滑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支撑滑块内转动的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啮合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支撑滑块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一链轮,两个所述第一链轮之间分别通过一个第一链条相对应连接,所述电机上设置有一个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与一侧所述第三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四转轴与另一侧所述第三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七转轴与所述第四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二链轮,两个所述第二链轮之间通过一个第二链条相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转轴与所述第五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的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滑动输送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转腔,所述第二转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的一侧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滑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滑轴相对应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轴分别在所述第一滑孔内滑动,所述第一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一滑轴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转盘的另一侧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滑轴,所述第六转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滑轴相对应的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滑轴与所述第一滑孔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二滑轴与所述第二滑孔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滑动输送体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转腔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呈u型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顶压支架,所述顶压支架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顶压头,所述顶压头分别顶压所述第二转盘滑动,所述滑动输送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应连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转杆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所述第二转杆分别顶压所述顶压支架,所述第一滑槽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顶压支架复位的第一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所述连接头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连接头与所述对接块之间分别通过多个第一连接螺栓相对应连接,所述连接转杆上设置有多个转动的支撑转环,所述支撑转环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固定端头,所述固定端头为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呈t型设置的第一转腔,所述第一转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转腔内转动的第一转盘。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多个支撑滑块,所述支撑滑块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杆分别在所述第一转轴上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滑孔,所述第三滑孔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伸缩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限制所述伸缩杆滑动的第二连接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接头和一个第三凹槽,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体之间所述卡接头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支撑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连接螺栓,所述第三连接螺栓分别将所述卡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将支撑体进行拼接,能够通过拼接的支撑体铺设在山坡上,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输送机体在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上滑动,能够通过所述电机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啮合齿轮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滑动输送机体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电力设备件进行输送,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避免了利用人工搬运造成的工作量的增加,能够进一步的降低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

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杆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第六转轴的连接和分离,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五转轴的转动,从而控制所述连接头的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连接转杆将两个所述滑动输送机体之间的连接头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两个所述滑动输送机体的同步滑动;

能够通过所述存储槽进一步的存储设备件,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挤压块的滑动对设备件进行挤压固定,从而能够防止设备件的滑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力施工自动输送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力施工自动输送架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啮合齿轮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输送体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四转轴与第六转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对接块与连接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支撑杆与伸缩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滑动输送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体、2第一滑道、3第二滑道、4支撑滑槽、5啮合齿条、6滑动输送体、7支撑滑块、8连接块、9第一支撑杆、10第一转轴、11伸缩杆、12存储槽、13第一凹槽、14第二转轴、15第一链轮、16第一链条、17第三转轴、18第一锥齿轮、19第四转轴、20第二链轮、21第二链条、22电机、23第二锥齿轮、24第五转轴、25第一转杆、26第一转腔、27第一转盘、28挤压块、29第六转轴、30第七转轴、31第二转杆、32啮合齿轮、33对接块、34第二转盘、35第一螺纹孔、36第一滑槽、37顶压支架、38第一弹簧、39第二转腔、40第一滑孔、41第一滑轴、42第二弹簧、43第二滑孔、44第二滑轴、45顶压头、46第二凹槽、47连接头、48连接转杆、49第一连接螺栓、50支撑转环、51第二支撑杆、52固定端头、53第三锥齿轮、54第二连接螺栓、55卡接头、56第三凹槽、57第三连接螺栓、58第三滑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电力施工自动输送架,包括有多个并排连接的支撑体1,所述支撑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所述支撑体1的第一支撑杆9,所述支撑体1上下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滑道2和第二滑道3,所述第一滑道2与所述第二滑道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滑槽4,所述支撑滑槽4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啮合齿条5,所述第一滑道2与所述第二滑道3上分别设置有滑动的滑动输送体6,所述滑动输送体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支撑滑槽4内滑动的支撑滑块5,所述支撑滑块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动的啮合齿轮32,所述啮合齿轮32分别与所述啮合齿条5相对应啮合连接,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内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四转轴19,所述第四转轴19带动所述啮合齿轮32同步转动,所述滑动输送体6内设置有一个驱动所述啮合齿轮32转动的电机22。

能够通过多个支撑体1进行相对应的连接,所述支撑体1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输送的距离而定,能够将支撑体1进行相对应的连接,在所述支撑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杆9,所述第一支撑杆9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置,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9对所述支撑体1进行支撑,在所述支撑体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滑道2和一个第二滑道3,所述第一滑道2与所述第二滑道3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体1的上下两侧,在所述第一滑道2与所述第二滑道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滑槽4,所述支撑滑槽4分别呈凹形设置,在所述支撑滑槽4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啮合齿条5,所述啮合齿条5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滑道2和所述第二滑道3上,在所述第一滑道2与所述第二滑道3上分别设置有滑动的滑动输送体6,所述滑动输送体6设置的数量能够根据零部件的数量而定,能够设置有多个,在所述滑动输送体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滑道2和所述第二滑道3相对应的凹槽,能够将所述滑动输送体6套装卡接在所述第一滑道2和所述第二滑道3上,在所述滑动输送体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支撑滑块5,所述支撑滑块5能够分别的在所述支撑滑槽4内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支撑滑块5在所述支撑滑槽4内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滑动输送体6进行支撑,从而保证到所述滑动输送体6在所述第一滑道2和所述第二滑道3上正常的滑动,在所述支撑滑块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动的啮合齿轮32,在所述支撑滑块5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转动的啮合齿轮32,所述啮合齿轮32的设置数量能够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设置,所述啮合齿轮32分别的与所述啮合齿条5相对应啮合连接,在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四转轴19,所述第四转轴19能够带动所述啮合齿轮32的同步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啮合齿轮32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在所述第一滑道2和所述第二滑道3上滑动,能够通过所述电机22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啮合齿轮32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的对配电柜、电力铁塔和电表设备进行输送。

所述滑动输送体6内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五转轴24,所述第五转轴2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对接块33,所述滑动输送体6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六转轴29,所述第四转轴19带动所述第六转轴29转动,所述第六转轴29带动所述第五转轴24转动,相邻两个所述滑动输送体6之间通过一个连接转杆48相对应连接,所述连接转杆4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对接块33相对应连接的连接头47,所述滑动输送体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转杆31,所述第二转杆31控制所述第四转轴19和所述第六转轴29之间的连接和分离。

在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内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五转轴24,在所述第五转轴2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对接块33,在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内还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六转轴29,所述第四转轴19能够带动所述第六转轴29的转动,当需要运输较长的设备件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一个连接转杆33进行相对应的连接,在所述第五转轴2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对接块33,所述对接块33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的两端,在所述连接转杆4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头47,两端所述连接头47分别与所述对接块33相对应连接,在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转杆31,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杆31的转动能够控制所述第四转轴19和所述第六转轴29的连接和分离,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五转轴24的转动,当在运输较少的设备件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杆31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五转轴24的转动,从而能够限制所述对接块33的转动,当在运送较长的设备件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连接转杆48两端设置的连接头47分别的与相邻两个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上设置的对接头33进行相对应的连接,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杆31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五转轴24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内设置的电机22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使两个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同样的具有动力,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两个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内设置的啮合齿轮32的同步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对较长的设备件进行输送。

所述滑动输送体6上还设置有一个存储槽12,所述存储槽12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挤压块28,所述滑动输送体6上设置有一个控制所述挤压块28滑动的第一转杆25。

能够通过存储槽12对设备件进行放置,从而能够进行输送,在所述存储槽12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挤压块28,从而能够通过所述挤压块28的滑动能够进一步对设备件进行固定,从而防止滑脱,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杆25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挤压块28进行控制,从而方便操控,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的滑动能够进一步的对设备件进行输送,从而进一步的避免利用人工搬运造成的工作量的增加,并且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输送的效率,避免了体力上的消耗,同时能够进一步的减少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滑块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3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支撑滑块7内转动的第二转轴14和第三转轴17,所述啮合齿轮3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17和所述第二转轴14上,所述支撑滑块7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轴14与所述第三转轴17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一链轮15,两个所述第一链轮15之间分别通过一个第一链条16相对应连接,所述电机22上设置有一个第七转轴30,所述第七转轴30与一侧所述第三转轴1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53,所述第四转轴19与另一侧所述第三转轴1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18,所述第七转轴30与所述第四转轴1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二链轮20,两个所述第二链轮20之间通过一个第二链条21相对应连接。

在所述支撑滑块7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相对应的第一凹槽13,在上下两侧设置的第一凹槽13内分别设置有转动的第二转轴14和第三转轴17,在在上侧面设置的第一凹槽13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三转轴17,在下侧面设置的第一凹槽13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转轴14,所述啮合齿轮3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14和所述第三转轴17上,并且所述啮合齿轮32分别在所述第一凹槽13内转动,所述支撑滑块7分别设置在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的两侧,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转轴14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三转轴1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一链轮15,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链条16将两个所述第一链轮15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两侧所述啮合齿轮32具有驱动力,能够使中间位置的啮合齿轮32转动,通过两端设置的啮合齿轮32对所述支撑滑块7进行支撑,从而能够保证到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的正常滑动,在所述电机22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七转轴30,在所述第七转轴30与一侧所述第三转轴1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三锥齿轮53,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电机22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七转轴30的转动,在所述第四转轴19与另一侧所述第三转轴1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啮合连接的第一锥齿轮18,在所述第七转轴30与所述第四转轴1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的第二链轮20,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链条21将两个所述第二链轮20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七转轴30与所述第四转轴19同步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两侧所述支撑滑块7上设置的啮合齿轮32同步的转动;

在所述支撑滑块7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转动的啮合齿轮32,在上下两侧设置的啮合齿轮32同步的转动,当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在第一滑道2上滑动的过程中,从而能够通过下侧设置的啮合齿轮32与所述啮合齿条5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在所述第一滑道2上滑动,当对设备件运输完毕后,能够通过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挂在所述第二滑道3上,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啮合齿轮32与所述啮合齿条5相对应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在所述第二滑道3上滑动,从而使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返回。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六转轴29与所述第五转轴24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相对应的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23,所述滑动输送体6内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转腔39,所述第二转腔39内分别设置有一个转动的第二转盘34,所述第二转盘34的一侧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滑轴41,所述第四转轴1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滑轴41相对应的第一滑孔40,所述第一滑轴41分别在所述第一滑孔40内滑动,所述第一滑孔40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第一滑轴41的第二弹簧42,所述第二转盘34的另一侧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滑轴44,所述第六转轴2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滑轴44相对应的第二滑孔43,所述第一滑轴41与所述第一滑孔40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二滑轴44与所述第二滑孔43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滑动输送体6内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二转腔39相对应连通的第一滑槽36,所述第一滑槽36呈u型设置,所述第一滑槽36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顶压支架37,所述顶压支架37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顶压头45,所述顶压头45分别顶压所述第二转盘34滑动,所述滑动输送体6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滑槽36相对应连通的第一螺纹孔35,所述第二转杆31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35相对应啮合连接的螺纹,所述第二转杆31分别顶压所述顶压支架37,所述第一滑槽36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弹压所述顶压支架37复位的第一弹簧38。

能够通过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23之间的相对应啮合连接,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六转轴29带动所述第五转轴24的转动,当需要对所述第四转轴19与所述第六转轴29之间的连接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转动所述第二转杆31,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杆31与所述第一螺纹孔35相对应的啮合连接,从而能够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二转杆31在所述第一滑槽36内滑动,所述第一滑槽36呈u型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36内设置有一个滑动的顶压支架37,所述顶压支架37呈u型设置,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转杆31能够进一步的对所述顶压支架37进行顶压,从而能够使所述顶压支架37滑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顶压支架37进一步的顶压所述第二转盘34,在所述第二转盘3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滑轴44和一个第一滑轴41,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二滑轴44脱离所述第二滑孔43,从而进一步的实现所述第四转轴19与所述第六转轴29之间的分离,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第五转轴24的转动,所述第一滑轴41分别的在所述第一滑孔40内滑动,由于所述第四转轴19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滑轴41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二转盘34的转动,在所述顶压支架3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顶压头45,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二转盘34在所述顶压头45上转动,从而通过所述顶压头45对所述第二转盘34进行顶压,从而能够保证到所述第二转盘34的正常转动,当需要对所述第四转轴19与所述第六转轴29进行相对应的连接过程中,能够通过转动所述第二转杆31,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弹簧38的弹压力下,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顶压支架37复位,并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弹簧42对所述第一滑轴41进行顶压,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二滑轴44滑动到所述第二滑孔43内,由于所述第二滑轴44与所述第二滑孔43分别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一滑轴41与所述第一滑孔40分别呈方形设置,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第四转轴19的转动带动所述第六转轴29的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五转轴24的转动,从而能够带动所述连接头47的转动。

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对接块3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46,所述连接头47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46内,所述连接头47与所述对接块33之间分别通过多个第一连接螺栓49相对应连接,所述连接转杆48上设置有多个转动的支撑转环50,所述支撑转环50上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二支撑杆51,所述第二支撑杆51上分别连接有一个固定端头52,所述固定端头52为磁铁。

能够将所述连接头47分别的卡接在所述第二凹槽46内,并且通过螺栓将所述连接头47和所述对接块33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将两个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之间的对接块33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两个所述滑动输送机体6同步的滑动,当运输的设备件较长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所述固定端头52固定在设备件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连接转杆48在所述支撑转杆50内转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到所述连接转杆48的正常转动,当运输的设备件为铁质的情况下,从而能够将所述固定端头52磁吸连接在设备件上,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方便对固定端头52的安装固定。

如图2所示,所述挤压块28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呈t型设置的第一转腔26,所述第一转杆25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第一转腔26内转动的第一转盘27。

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杆25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第一转盘27的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转盘27在所述第一转腔26内自转,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带动所述挤压块28的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挤压块28对设备件进行挤压固定。

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支撑体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多个支撑滑块8,所述支撑滑块8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支撑杆9分别在所述第一转轴10上转动,所述第一支撑杆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滑孔58,所述第三滑孔58内分别设置有一个滑动的伸缩杆11,所述第一支撑杆9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限制所述伸缩杆11滑动的第二连接螺栓54。

能够通过所述伸缩杆11在所述第三滑孔58内滑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控制所述伸缩杆11的伸缩长度,从而能够进一步的在不同的地形情况下能够调整所述伸缩杆11的长度对所述支撑体1进行支撑固定,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螺栓54进一步的控制所述伸缩杆11的伸缩。

如图8所示,所述支撑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卡接头55和一个第三凹槽56,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体1之间所述卡接头55分别卡接在所述第三凹槽56内,所述支撑体1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三连接螺栓57,所述第三连接螺栓57分别将所述卡接头5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凹槽56内。

能够通过所述卡接头55卡接在所述第三凹槽5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使所述支撑体1之间进行相对应的连接,从而能够通过输送距离的长度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支撑体1的拼接完成输送,能够通过所述第三连接螺栓57进一步的对所述卡接头55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保证到拼接后的支撑体1能够稳固牢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