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胶带传输分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9733发布日期:2018-11-03 00:3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倾斜胶带传输分配机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倾斜胶带传输分配机。

背景技术

在许多的大中型物流分拣中心等相关行业,尤其是在邮政分拣中心、快递处理中心的仓库物流中心等场所,在物流传输的主输送通道,每天都有大量的所需分拣物品巫妖在通道是进行传输,但是该现有技术倾斜胶带传输分配机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一般的胶带传输上端都是固定焊死的,无法调节,每个仓库的高度不一致,这样在仓库传输就极为麻烦,不能调节传输的角度,需要采用其他设备垫高,或者降低,才能准确的传输到仓库的每个部位,并且传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如果振动过大,会导致传输过程中物品的掉落,使得物品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倾斜胶带传输分配机,其结构包括箱门、传输主机、导向轮、支撑脚、铰链,所述箱门与铰链相焊接,所述铰链焊接于传输主机前表面左端,所述箱门通过铰链固定安装在传输主机前表面左端,所述传输主机右端设有导向轮,所述支撑脚上端焊接于传输主机底部。

所述传输主机包括主机外壳、动力机构、减振机构、驱动机构、主传动机构、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拉力机构,所述主机外壳底部焊接有支撑脚,所述动力机构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内部右端,所述减振机构上端安装在动力机构右上端,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内部右上端,所述驱动机构左端与主传动机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主传动机构下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与第一升降机构下端内部,所述主传动机构下端与第二升降机构右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端与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端与动力机构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端与拉力机构左端相连接,所述拉力机构右端与驱动机构中部活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轴、蜗杆、驱动齿轮、驱动皮带、驱动轴、传输皮带、固定隔层,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内部右端,所述电机轴左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电机内部并且机械连接,所述电机轴右端与蜗杆左端相焊接,所述蜗杆与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通过驱动皮带与驱动轴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轴固定安装在导向轮上并且位于同一圆心,所述传输皮带与导向轮活动连接,所述传输皮带与第一升降机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传输皮带与第二升降机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轴与减振机构相连接并且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减振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杆、受力板、活塞杆、减振弹簧、加固底座,所述支撑板通过销轴与驱动轴相连接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支撑板下表面焊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与受力板上表面相焊接,所述活塞杆上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受力板中端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活塞杆下端外部设有减振弹簧,所述减振弹簧上端与受力板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减振弹簧下端与加固底座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活塞杆下端固定安装在加固底座内部,所述加固底座下表面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内部右端底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马达、马达轴、轴座、第一螺旋杆、锯齿圆盘、第二螺旋杆、连接转轴,所述马达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内部右上端,所述马达轴与马达机械连接,所述马达轴贯穿于轴座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马达轴左端与第一螺旋杆右端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左端与锯齿圆盘相啮合,所述锯齿圆盘与第二螺旋杆右端相啮合,所述第二螺旋杆贯穿于连接转轴内部并且机械连接,所述连接转轴与主传动机构活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主传动机构包括联动皮带、联动转轴、轨迹转杆、驱动杆、滑块、固定滑板、气压活塞杆、牵引块,所述联动转轴通过联动皮带与连接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轨迹转杆左端贯穿于联动转轴内部并且机械连接,所述轨迹转杆与驱动杆上端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驱动杆中部焊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安装在固定滑板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驱动杆下端焊接于气压活塞杆右端,所述气压活塞杆左端设有牵引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气压室、第一升降杆、第一固定板、第一辅助导向轮,所述气压活塞杆左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第一气压室右下端内部,所述第一升降杆下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第一气压室上端内部,所述第一升降杆上端焊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销轴与第一辅助导向轮相连接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辅助导向轮与传输皮带活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绳索、导向球、复位弹簧、第二气压室、第二升降杆、第二固定板、第二辅助导向轮,所述绳索右端与牵引块固定连接,所述绳索中部与导向球相连接,所述绳索左端与复位弹簧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第二气压室内部,所述复位弹簧上端与第二升降杆下端相贴合,所述第二升降杆下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第二气压室内部,所述第二升降杆上端焊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销轴与第二辅助导向轮相连接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辅助导向轮与传输皮带活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拉力机构包括牵引绳、第一牵引轮、第一固定座、第二牵引轮、第二固定座、绳索收放转轴,所述牵引绳左端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与第一牵引轮相连接,所述第一牵引轮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座下端,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端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内部上表面,所述牵引绳与第二牵引轮相连接,所述第二牵引轮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座左端,所述第二固定座右端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内部右侧表面,所述牵引绳左端安装在绳索收放转轴上,所述绳索收放转轴固定安装在锯齿圆盘内部并且位于同一圆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倾斜胶带传输分配机,将机器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通过开启马达使得马达轴转动,马达轴带动了第一螺旋杆转动,这时与第一螺旋杆相啮合的锯齿圆盘开始旋转,与锯齿圆盘相啮合的第二螺旋杆跟着转动,这时连接转轴也开始转动,通过联动皮带的传动使得联动转轴开始转动,这时轨迹转杆转动,对驱动杆工作,使得驱动杆往左移动,通过驱动杆上的滑块在固定滑板内部移动,确保驱动杆的运动轨迹,这时气压活塞杆往左移动,带动了牵引块往左移动,气压活塞杆在第一气压室内部往左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杆往上升,带动第一固定板上移,这时第一辅助导向轮也跟着上移,通过牵引块往左移动使得绳索放松,这时复位弹簧复位,将第二升降杆往上顶,这时第二固定板带动第二辅助导向轮上移,调节第二辅助导向轮的高度,同时锯齿圆盘旋转使得锯齿圆盘内部的绳索收放转轴进行旋转,对牵引绳进行收起,这时牵引绳拉动第二固定板上升,确保第二辅助导向轮不会轻易掉落,调节传输皮带上端的位置,这样在仓库的传输过程中就更加方便,可以任意调节传输皮带的高度,使得传输更为方便,调节好高度后,开启电机使得电机轴转动,带动了蜗杆转动,与蜗杆相啮合的驱动齿轮开始旋转,通过驱动皮带的传送使得驱动轴旋转,驱动轴旋转使得导向轮旋转,这时传输皮带开始对物品进行传输,通过固定隔层将物品隔开,防止物品碰撞,同时通过减振机构对导向轮旋转产生的振动进行减弱,防止物品在传输过程中振动过大,发生掉落的情况。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采用通过开启驱动机构使得主传动机构进行传动,这时第一升降机构上升带动传输皮带上升,同时主传动机构带动第二升降机构上升,使得传输皮带末端上升,调节传输皮带末端的高度,这样对高度不同的仓库的传输过程中就更加方便,同时通过拉力机构对传输皮带末端进行加固,防止传输皮带末端轻易掉落,高度调节后,开启动力机构使得传输皮带开始传输,通过减振机构对动力机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减弱,确保传输皮带传输的过程中物品不会因为振动过大而发生掉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倾斜胶带传输分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倾斜胶带传输分配机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倾斜胶带传输分配机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倾斜胶带传输分配机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一。

图6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二。

图中:箱门-1、传输主机-2、导向轮-3、支撑脚-4、铰链-5、主机外壳-21、动力机构-22、减振机构-23、驱动机构-24、主传动机构-25、第一升降机构-26、第二升降机构-27、拉力机构-28、电机-221、电机轴-222、蜗杆-223、驱动齿轮-224、驱动皮带-225、驱动轴-226、传输皮带-227、固定隔层-228、支撑板-231、支撑杆-232、受力板-233、活塞杆-234、减振弹簧-235、加固底座-236、马达-241、马达轴-242、轴座-243、第一螺旋杆-244、锯齿圆盘-245、第二螺旋杆-246、连接转轴-247、联动皮带-251、联动转轴-252、轨迹转杆-253、驱动杆-254、滑块-255、固定滑板-256、气压活塞杆-257、牵引块-258、第一气压室-261、第一升降杆-262、第一固定板-263、第一辅助导向轮-264、绳索-271、导向球-272、复位弹簧-273、第二气压室-274、第二升降杆-275、第二固定板-276、第二辅助导向轮-277、牵引绳-281、第一牵引轮-282、第一固定座-283、第二牵引轮-284、第二固定座-285、绳索收放转轴-28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倾斜胶带传输分配机,其结构包括箱门1、传输主机2、导向轮3、支撑脚4、铰链5,所述箱门1与铰链5相焊接,所述铰链5焊接于传输主机2前表面左端,所述箱门1通过铰链5固定安装在传输主机2前表面左端,所述传输主机2右端设有导向轮3,所述支撑脚4上端焊接于传输主机2底部。

所述传输主机2包括主机外壳21、动力机构22、减振机构23、驱动机构24、主传动机构25、第一升降机构26、第二升降机构27、拉力机构28,所述主机外壳21底部焊接有支撑脚4,所述动力机构22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右端,所述减振机构23上端安装在动力机构22右上端,所述驱动机构24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右上端,所述驱动机构24左端与主传动机构25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主传动机构25下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与第一升降机构26下端内部,所述主传动机构25下端与第二升降机构27右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6上端与动力机构22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7上端与动力机构22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7上端与拉力机构28左端相连接,所述拉力机构28右端与驱动机构24中部活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22包括电机221、电机轴222、蜗杆223、驱动齿轮224、驱动皮带225、驱动轴226、传输皮带227、固定隔层228,所述电机221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右端,所述电机轴222左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电机221内部并且机械连接,所述电机轴222右端与蜗杆223左端相焊接,所述蜗杆223与驱动齿轮224相啮合,所述驱动齿轮224通过驱动皮带225与驱动轴226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轴226固定安装在导向轮3上并且位于同一圆心,所述传输皮带227与导向轮3活动连接,所述传输皮带227与第一升降机构26上端活动连接,所述传输皮带227与第二升降机构27上端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轴226与减振机构23相连接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减振机构23包括支撑板231、支撑杆232、受力板233、活塞杆234、减振弹簧235、加固底座236,所述支撑板231通过销轴与驱动轴226相连接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支撑板231下表面焊接有支撑杆232,所述支撑杆232下端与受力板233上表面相焊接,所述活塞杆234上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受力板233中端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活塞杆234下端外部设有减振弹簧235,所述减振弹簧235上端与受力板233下表面相贴合,所述减振弹簧235下端与加固底座236上表面相贴合,所述活塞杆234下端固定安装在加固底座236内部,所述加固底座236下表面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右端底面,所述驱动机构24包括马达241、马达轴242、轴座243、第一螺旋杆244、锯齿圆盘245、第二螺旋杆246、连接转轴247,所述马达241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右上端,所述马达轴242与马达241机械连接,所述马达轴242贯穿于轴座243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马达轴242左端与第一螺旋杆244右端相焊接并且机械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244左端与锯齿圆盘245相啮合,所述锯齿圆盘245与第二螺旋杆246右端相啮合,所述第二螺旋杆246贯穿于连接转轴247内部并且机械连接,所述连接转轴247与主传动机构25活动连接,所述主传动机构25包括联动皮带251、联动转轴252、轨迹转杆253、驱动杆254、滑块255、固定滑板256、气压活塞杆257、牵引块258,所述联动转轴252通过联动皮带251与连接转轴247活动连接,所述轨迹转杆253左端贯穿于联动转轴252内部并且机械连接,所述轨迹转杆253与驱动杆254上端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驱动杆254中部焊接有滑块255,所述滑块255安装在固定滑板256内部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驱动杆254下端焊接于气压活塞杆257右端,所述气压活塞杆257左端设有牵引块258,所述第一升降机构26包括第一气压室261、第一升降杆262、第一固定板263、第一辅助导向轮264,所述气压活塞杆257左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第一气压室261右下端内部,所述第一升降杆262下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第一气压室261上端内部,所述第一升降杆262上端焊接有第一固定板263,所述第一固定板263通过销轴与第一辅助导向轮264相连接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辅助导向轮264与传输皮带227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7包括绳索271、导向球272、复位弹簧273、第二气压室274、第二升降杆275、第二固定板276、第二辅助导向轮277,所述绳索271右端与牵引块258固定连接,所述绳索271中部与导向球272相连接,所述绳索271左端与复位弹簧273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273安装在第二气压室274内部,所述复位弹簧273上端与第二升降杆275下端相贴合,所述第二升降杆275下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在第二气压室274内部,所述第二升降杆275上端焊接有第二固定板276,所述第二固定板276通过销轴与第二辅助导向轮277相连接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辅助导向轮277与传输皮带227活动连接,所述拉力机构28包括牵引绳281、第一牵引轮282、第一固定座283、第二牵引轮284、第二固定座285、绳索收放转轴286,所述牵引绳281左端与第二固定板276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281与第一牵引轮282相连接,所述第一牵引轮282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座283下端,所述第一固定座283上端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上表面,所述牵引绳281与第二牵引轮284相连接,所述第二牵引轮284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座285左端,所述第二固定座285右端固定安装在主机外壳21内部右侧表面,所述牵引绳281左端安装在绳索收放转轴286上,所述绳索收放转轴286固定安装在锯齿圆盘245内部并且位于同一圆心。

将机器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通过开启马达241使得马达轴242转动,马达轴242带动了第一螺旋杆244转动,这时与第一螺旋杆244相啮合的锯齿圆盘245开始旋转,与锯齿圆盘245相啮合的第二螺旋杆246跟着转动,这时连接转轴247也开始转动,通过联动皮带251的传动使得联动转轴252开始转动,这时轨迹转杆253转动,对驱动杆254工作,使得驱动杆254往左移动,通过驱动杆254上的滑块255在固定滑板256内部移动,确保驱动杆254的运动轨迹,这时气压活塞杆257往左移动,带动了牵引块258往左移动,气压活塞杆257在第一气压室261内部往左移动,使得第一升降杆262往上升,带动第一固定板263上移,这时第一辅助导向轮264也跟着上移,通过牵引块258往左移动使得绳索271放松,这时复位弹簧273复位,将第二升降杆275往上顶,这时第二固定板276带动第二辅助导向轮277上移,调节第二辅助导向轮277的高度,同时锯齿圆盘245旋转使得锯齿圆盘245内部的绳索收放转轴286进行旋转,对牵引绳281进行收起,这时牵引绳281拉动第二固定板276上升,确保第二辅助导向轮277不会轻易掉落,调节传输皮带227上端的位置,这样在仓库的传输过程中就更加方便,可以任意调节传输皮带227的高度,使得传输更为方便,调节好高度后,开启电机221使得电机轴222转动,带动了蜗杆223转动,与蜗杆223相啮合的驱动齿轮224开始旋转,通过驱动皮带225的传送使得驱动轴226旋转,驱动轴226旋转使得导向轮3旋转,这时传输皮带227开始对物品进行传输,通过固定隔层228将物品隔开,防止物品碰撞,同时通过减振机构23对导向轮3旋转产生的振动进行减弱,防止物品在传输过程中振动过大,发生掉落的情况。

本发明所述的绳索,是通过扭或编等方式加强后,连成一定长度的纤维,其拉伸强度很好但没有压缩强度,可用来做连接、牵引的工具,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并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倾斜胶带传输分配机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一般的胶带传输上端都是固定焊死的,无法调节,每个仓库的高度不一致,这样在仓库传输就极为麻烦,不能调节传输的角度,需要采用其他设备垫高,或者降低,才能准确的传输到仓库的每个部位,并且传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如果振动过大,会导致传输过程中物品的掉落,使得物品损坏,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设有动力机构22、减振机构23、驱动机构24、主传动机构25、第一升降机构26、第二升降机构27、拉力机构28,通过开启驱动机构24使得主传动机构25进行传动,这时第一升降机构26上升带动传输皮带227上升,同时主传动机构25带动第二升降机构27上升,使得传输皮带227末端上升,调节传输皮带227末端的高度,这样对高度不同的仓库的传输过程中就更加方便,同时通过拉力机构28对传输皮带227末端进行加固,防止传输皮带227末端轻易掉落,高度调节后,开启动力机构22使得传输皮带227开始传输,通过减振机构23对动力机构22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进行减弱,确保传输皮带227传输的过程中物品不会因为振动过大而发生掉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