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4065发布日期:2018-11-30 23:32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容器,具体是一种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食品容器或包装容器,如专利号86210848、87216769、89200752、94222756等专利公开的密封餐盒,其密封装置由卡扣、压扣、螺旋等锁紧机构和密封元件构成,这些设计均不但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等缺点,而且不适用于塑料、纸质的快餐盒。专利号89218416公开了一种塑料吸塑快餐盒,采用二个凹凸台阶的自锁结构代替了原产品的平面吻合,使得快餐盒合起来后,不靠外边自行不可能打开,并改善了密封性能。但这种快餐盒在受挤压变形时,盒盖和盒体扣合部分会产生缝隙,仍不能有效地防止汤汁外溢。

中国发明专利200510042475.8公开了一种具有优良的密封性能和抗压强度,能有效防止食物汤汁的溢漏,而且当挠性盒体受挤压时盒盖不易脱落的全密封超薄食品容器。其包括盒盖和敞口盒体,盒盖边沿向上延伸形成内槽壁、内槽壁的上端部水平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槽顶、槽顶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外槽壁,由内槽壁、槽顶、外槽壁构成向下开口的环状沟槽,盒体的盒口向上延伸形成内直沿,内直沿的上端部水平向外弯折延伸形成平沿,平沿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外直沿,由内直沿、平沿、外直沿构成盒口复沿,沟槽套扣在盒口复沿,沟槽的内槽壁内侧面与盒口复沿的内直沿外侧面贴合、且在贴合处设置锁扣部,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上具有水平向内突起的凸块、且该凸块锁扣盒口复沿的外直沿下端部,盒口复沿的外直沿向下向外倾斜延伸、且其下端部顶持于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

此发明专利中,沟槽的内槽壁内侧面与盒口复沿的内直沿外侧面贴合、且在贴合处设置锁扣部,形成内密封结构;盒口复沿的外直沿向下向外倾斜延伸、且其下端部顶持于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形成外密封结构;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上具有水平向内突起的凸块、且该凸块锁扣盒口复沿的外直沿下端部,形成防脱扣结构。从而实现优良的密封性能和抗压强度,能有效防止食物汤汁的溢漏,而且当挠性盒体受挤压时盒盖不易脱落。

但此发明专利,还是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盒体的盒口复沿的外直沿向下向外倾斜延伸、且其下端部顶持于盒盖的环状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由于盒盖与敞口盒体对应盖合后,盒盖的环状沟槽的外槽壁在外,盒体的盒口复沿的外直沿在内,当盒体上盒口复沿下方的位置受到外力挤压时,会向内凹陷变形,此盒口复沿受到一个向内向下的拉扯力,防脱扣结构会被破坏,盒口复沿的外直沿的下端部无法锁扣在盒盖的环状沟槽的外槽壁内侧面的凸块上。因此,这种包装容器,在外力作用下,其防脱扣结构的稳定性有待加强。进一步地,这种包装容器,当防脱扣结构不稳定性时,其密封性能当然也随之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防脱扣结构稳定、密封性能较好的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良结构,包括容器盖和敞口的容器体,所述容器盖的边沿向外延伸设置有槽口向下的环状的第一内配合槽,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下端部依次向外、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槽口向上的环状的第一外配合槽;所述容器体的口沿向外延伸设置有槽口向下的环状的第二内配合槽,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下端部依次向外、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槽口向上的环状的第二外配合槽;所述第一内配合槽、所述第一外配合槽、所述第二内配合槽和所述第二外配合槽均为弹性配合槽;所述第二内配合槽嵌套于所述第一内配合槽内,所述第一外配合槽嵌套于所述第二外配合槽内;

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内侧面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锁扣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上端部;或/和,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呈反锥面结构;或/和,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内槽壁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第一内顶压部件和第二内顶压部件;或/和,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第一外顶压部件和第二外顶压部件;

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内槽壁与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内槽壁呈相适配的锥状并相互贴合在一起;和/或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与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呈相适配的锥状并相互贴合在一起;

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与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之间以弹性顶持的方式相互线接触。

所述容器盖的边沿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内槽壁,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内槽壁的上端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槽顶,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槽顶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或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下端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的外端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所述容器体的口沿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内槽壁,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内槽壁的上端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槽顶,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槽顶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或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内槽壁,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下端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槽底,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槽底的外端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

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内槽壁、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内槽壁、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和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锥度均为2-12°。

所述第一外配合槽或/和所述第二内配合槽均为实心锥体。

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内槽壁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内顶压部件,或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内顶压部件,或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外顶压部件,或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外顶压部件。

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上端部向上向外倾斜并张紧顶持于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内侧面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良结构,第二内配合槽嵌套于第一内配合槽内,第一外配合槽嵌套于第二外配合槽内,容器盖的边沿与容器体的口沿之间形成相互交错的回转式配合结构,容器盖与容器体的配合处强度较高;其中防脱扣结构采用四种形式,第一种通过限位凸块来实现,第二种通过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反锥面结构来实现,第三种和第四种均通过顶压部件来实现。当通过限位凸块来实现时,限位凸块在上,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上端部在下,通过限位凸块对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上端部进行锁扣,形成第一防脱扣结构。当通过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反锥面结构来实现时,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与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之间以弹性顶持的方式相互线接触,通过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反锥面结构对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进行锁扣,形成第二防脱扣结构。当通过顶压部件来实现时,第一内配合槽的内槽壁的外侧面和第二内配合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第一内顶压部件和第二内顶压部件;或/和,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内侧面和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第一外顶压部件和第二外顶压部件,分别形成第三和第四防脱扣结构。

当容器体上口沿下方的位置受到外力挤压或扭转时,会向内凹陷变形,第二内配合槽和第二外配合槽均受到一个向内向下的拉扯力,由于第二内配合槽和第二外配合槽与第一内配合槽和第一外配合槽交错嵌合设置,且第二外配合槽在外,第一外配合槽在内,当第二内配合槽和第二外配合槽受到外力向内向下扯动时,第二外配合槽更加紧压在第一外配合槽外,保证了各防脱扣结构的稳定性,越是受力外挤压或扭转时,防脱扣结构就锁扣得更紧。因此,本发明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良结构,可有效克服外力挤压或扭转,防脱扣结构较为稳定,且强度较高。而且,本发明中,第一内配合槽和第二内配合槽的至少一对相应槽壁均呈相适配的锥状并相互贴合在一起,通过第一内配合槽和第二内配合槽的锥度配合,实现了容器盖的边沿与容器体的口沿的密封性能。而且,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与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之间以弹性顶持的方式相互线接触。通过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与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之间的线接触,形成容器盖的边沿与容器体的口沿之间的外沿线密封结构,提高容器盖的边沿与容器体的口沿之间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配合槽或/和所述第二内配合槽为实心锥体。通过设置实心锥体,提高了第一外配合槽和第二内配合槽的结构强度,并提高了第一外配合槽与第一内配合槽之间、第二外配合槽与第二内配合槽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内槽壁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内顶压部件,或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内顶压部件,或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外顶压部件,或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外顶压部件,通过顶压部件可进一步增加相应槽壁之间的面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上端部向上向外倾斜并张紧顶持于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内侧面上。通过此向上向外倾斜并张紧顶持的方式形成可靠的线密封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盒盖与盒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盒盖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盒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14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十一中盒盖与盒体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盒盖;11-第一内配合槽;111-第一内配合槽的内槽壁;112-第一内配合槽的槽顶;113-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12-第一外配合槽;121-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122-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123-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111-第一内顶压部件;1131-第一外顶压部件;

2-盒体;21-第二内配合槽;211-第二内配合槽的内槽壁;212-第二内配合槽的槽顶;213-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22-第二外配合槽;221-第二外配合槽的内槽壁;222-第二外配合槽的槽底;223-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23-限位凸块;2111-第二内顶压部件;2131-第二外顶压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良结构,为了方便描述,以包装盒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以面向包装盒的中轴线的方向为内,背向包装盒的中轴线的方向为外。

本发明中,包装盒的盒盖和盒体整体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或盒盖和盒体相配合的部分均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可采用弹塑性较好的超薄注塑材料,也可采用其他的弹性材料,如较厚的塑料,或弹性金属等。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一种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良结构,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包括盒盖1和敞口的盒体2,所述盒盖1的边沿向外延伸设置有槽口向下的环状的第一内配合槽11,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113的下端部依次向外、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槽口向上的环状的第一外配合槽12;所述盒体2的口沿向外延伸设置有槽口向下的环状的第二内配合槽21,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213的下端部依次向外、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槽口向上的环状的第二外配合槽22;所述第一内配合槽11、所述第一外配合槽12、所述第二内配合槽21和所述第二外配合槽22均为弹性配合槽;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223的内侧面设置有限位凸块23;所述第二内配合槽21嵌套于所述第一内配合槽11内,所述第一外配合槽12嵌套于所述第二外配合槽22内,所述限位凸块23锁扣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23的上端部。

所述盒盖1的边沿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内配合槽11的内槽壁111,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内槽壁111的上端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槽顶112,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槽顶112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113或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121(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113和第一外配合槽的内槽壁121共用),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113的下端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122,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122的外端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23。

所述盒体2的口沿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内配合槽21的内槽壁211,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内槽壁211的上端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槽顶212,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槽顶212的外端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213或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内槽壁221(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213和第二外配合槽的内槽壁221共用),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213的下端部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槽底222,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槽底222的外端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223。

第二内配合槽21嵌套于第一内配合槽11内,第一外配合槽12嵌套于第二外配合槽22内,盒盖1的边沿与盒体2的口沿之间形成相互交错的回转式配合结构,盒盖1与盒体2的配合处强度较高;而且限位凸块23在上,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23的上端部在下,通过限位凸块23对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23的上端部进行锁扣,形成防脱扣结构。当盒体2上其口沿下方的位置受到外力挤压或扭转时,会向内凹陷变形,第二内配合槽21和第二外配合槽22均受到一个向内向下的拉扯力,由于第二内配合槽21和第二外配合槽22与第一内配合槽11和第一外配合槽12交错嵌合设置,且第二外配合槽22在外,第一外配合槽12在内,当第二内配合槽21和第二外配合槽22受到外力向内向下扯动时,第二外配合槽22更加紧压在第一外配合槽12外,限位凸块23更加紧压在第一外配合槽12的外槽壁123的上端部对其进行锁扣,越是受力外挤压或扭转时,防脱扣结构就锁扣得更紧。因此,本发明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良结构,可有效克服外力挤压或扭转,防脱扣结构较为稳定,且强度较高。

所述限位凸块23沿周向间隔分布于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223的内侧面,所述限位凸块23呈圆点状结构或尖角状结构;或所述限位凸块23呈闭环状沿周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223的内侧面。

如图2-4所示,第一内配合槽11和第二内配合槽21的各相应内、外槽壁均采用相适配的锥面结构并贴合在一起,分别形成内沿面密封结构和中沿面密封结构。

本发明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良结构,通过第一内配合槽11和第二内配合槽21的锥度配合,实现了盒盖1的边沿与盒体2的口沿的密封性能。

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23的上端部向上向外倾斜张紧顶持于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223的内侧面,形成外沿线密封结构,通过此向上向外倾斜并张紧顶持的方式形成可靠的线密封结构,且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23的上端部锁扣于限位凸块23的下方。

第一外配合槽12的槽底和第二外配合槽22的槽底相互面接触贴在一起。

实施例二-八:

如图5-11所示,实施例二-八均是实施例一的变形结构,具体是使第二内配合槽21的内槽壁与第一内配合槽11的内槽壁之间相互面接触形成内沿面密封结构,第二内配合槽21的外槽壁与第一内配合槽11的外槽壁之间相互面接触形成中沿面密封结构,第二内配合槽21与第一内配合槽11的槽顶之间相互面接触形成面密封结构,第二外配合槽22与第一外配合槽12的槽底之间相互面接触形成面密封结构或相互不接触,第一外配合槽12的外槽壁的上端部向上向外倾斜顶持于第二外配合槽22的外槽壁上形成外沿线密封结构。

第一内配合槽11的内槽壁、第一内配合槽11的外槽壁、第二内配合槽21的内槽壁和第二内配合槽21的外槽壁均可根据需要采用直沿结构或锥面结构或反锥面结构。只要相应槽壁能相互面接触形成面密封结构。

实施例九: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省去限位凸块23,第二外配合槽22的外槽壁呈反锥面结构。通过反锥面结构的第二外配合槽22的外槽壁对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23的上端部进行锁扣,形成第二防脱扣结构。

实施例十: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九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内配合槽11的内槽壁111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二内配合槽21的内槽壁211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第一内顶压部件1111和第二内顶压部件2111。通过第一内顶压部件1111和第二内顶压部件2111相互咬合,形成第三防脱扣结构。

实施例十一: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九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内配合槽11的外槽壁113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内配合槽21的外槽壁213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第一外顶压部件1131和第二外顶压部件2131。通过第一外顶压部件1131和第二外顶压部件2131相互咬合,形成第四防脱扣结构。

本发明的核心发明点在于:分别在容器盖的边沿和容器体的口沿设置内、外配合槽,使容器盖的边沿与容器体的口沿之间形成相互交错的回转式配合结构,容器盖与容器体的配合处强度较高;其中防脱扣结构采用四种形式,第一种通过限位凸块来实现,第二种通过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反锥面结构来实现,第三种和第四种均通过顶压部件来实现。当通过限位凸块来实现时,限位凸块在上,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上端部在下,通过限位凸块对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上端部进行锁扣,形成第一防脱扣结构。当通过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反锥面结构来实现时,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与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之间以弹性顶持的方式相互线接触,通过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反锥面结构对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进行锁扣,形成第二防脱扣结构。当通过顶压部件来实现时,第一内配合槽的内槽壁的外侧面和第二内配合槽的内槽壁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第一内顶压部件和第二内顶压部件;或/和,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内侧面和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外侧面分别设置有相互咬合的第一外顶压部件和第二外顶压部件,分别形成第三和第四防脱扣结构。

当容器体上口沿下方的位置受到外力挤压或扭转时,会向内凹陷变形,第二内配合槽和第二外配合槽均受到一个向内向下的拉扯力,由于第二内配合槽和第二外配合槽与第一内配合槽和第一外配合槽交错嵌合设置,且第二外配合槽在外,第一外配合槽在内,当第二内配合槽和第二外配合槽受到外力向内向下扯动时,第二外配合槽更加紧压在第一外配合槽外,保证了各防脱扣结构的稳定性,越是受力外挤压或扭转时,防脱扣结构就锁扣得更紧。因此,本发明密封包装容器的改良结构,可有效克服外力挤压或扭转,防脱扣结构较为稳定,且强度较高。而且,本发明中,第一内配合槽和第二内配合槽的至少一对相应槽壁均呈相适配的锥状并相互贴合在一起,通过第一内配合槽和第二内配合槽的锥度配合,实现了容器盖的边沿与容器体的口沿的密封性能。而且,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与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之间以弹性顶持的方式相互线接触。通过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与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之间的线接触,形成容器盖的边沿与容器体的口沿之间的外沿线密封结构,提高容器盖的边沿与容器体的口沿之间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当采用第一防脱扣结构和第二防脱扣机构时,可在所述第一内配合槽11的内槽壁111的外侧面或/和所述第二内配合槽21的内槽壁211的内侧面设置第一内顶压部件1111或/和第二内顶压部件2111;或者,在所述第一内配合槽的外槽壁113的内侧面设置第一外顶压部件1131或/和在所述第二内配合槽的外槽壁213的外侧面设置第二外顶压部件2131。各顶压部件均可采用闭环结构或间断结构,间断结构可采用点状或锯齿状。通过顶压部件的顶压,可加强外沿线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而且当顶压部件采用闭环结构时,顶压部件与相应的槽壁之间也可形成一道线密封结构。

本发明中设置有限位凸块23的各实施例中,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123的上端部均锁扣于限位凸块23的下方。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各配合槽的各槽壁若采用锥面结构,则锥面的锥度选择2-12°。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可分别设有拉环和把手。通过把手或拉环,可方便地将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向外拉扯使其变形,露出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方便开启容器盖。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可开设有沿竖向分布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的深度略小于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壁厚。通过两个切口可将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位于两个切口之间的那一部分沿竖向部分或全部扯开,露出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方便开启容器盖。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的上边沿可设有缺口,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外槽壁沿竖向方向与此缺口相对应地设有薄壁区域。通过此缺口沿竖向将薄壁区域部分或全部扯开,露出第一外配合槽的外槽壁,方便开启容器盖。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均可在所述第一外配合槽的槽底122与所述第二外配合槽的槽底22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存在,若包装盒采用变形量较小的材质,在开启包装盒时此间隙可供工具撬入,方便开启包装盒。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第一外配合槽12或/和所述第二内配合槽21均可采用实心锥体。通过设置实心锥体,提高了第一外配合槽12和第二内配合槽21的结构强度,并提高了第一内配合槽11与第二内配合槽21之间、第一外配合槽12与第二外配合槽22之间的配合稳定性。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四种防脱扣结构可分别单独设置,也可两种或三种或四种进行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结构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