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装卸车辆用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3822发布日期:2018-11-16 23:4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港口设备装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码头装卸车辆用吊架。

背景技术

车辆作为港口装卸货物的常见货种,在港口进行装卸时,一般情况下,工程车辆装卸船作业常用钩挂直接吊装作业,而家用车辆由于对作业质量要求较高,通常使用较为柔软的车辆网兜进行作业。

对家用车辆进行具体装卸操作时,将网兜铺在车前,车辆向前行驶至轮胎正好在网兜正上方时停止,然后吊起网兜吊系使网兜裹住四个车轮进行吊装。该吊装方式网兜吊系不可避免会与车轮旁的车体进行接触,即使网兜的质地较为柔软但也依然难以避免留下擦痕或造成挤压,在对质量要求极高的小型家用车辆装卸中常常难以满足作业要求。因此,有必要针对家用车辆的吊架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以解决目前吊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解决车辆在装卸中的作业质量问题的码头装卸车辆用吊架。

为此,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码头装卸车辆用吊架,包括:

托架,其包括承托基体和绳网;其中,承托基体包括由四根收尾相接的支撑杆围成的方形框架和两根承重杆,两根承重杆分别邻近且平行于其中两根位于对侧的支撑杆设置且每根所述承重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另外两根位于对侧的支撑杆上;所述绳网由钢丝绳通过交叉缠绕在位于邻侧的支撑杆和承重杆之间形成;

支架,其包括由四根收尾相接的支撑杆围成的方形框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托架的上方且平行于所述底部托架设置;

以及上部吊系和下部吊系;其中,所述上部吊系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架的方形框架四个顶角处的四根钢丝绳;所述下部吊系包括分别两端连接在所述托架上和所述支架的四个顶角处的四组钢丝绳组;每组钢丝绳组由两根钢丝绳构成,且位于同组的两根钢丝绳的顶端固定在所述支架的顶角处、底端分别固定在下方所述托架的支撑杆和承重杆的杆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方形框架的尺寸等于或小于所述托架的方形框架的尺寸,且两个方形框架的中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在构成支架的方形框架上,每相邻两根支撑杆之间均设置有一根加强杆,且每根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根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在构成承托基体的方形框架上,在位于邻侧的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承重杆的中间部位处设置有多根固定杆;多根固定杆包括垂直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承重杆设置的至少两根第一固定杆和多根垂直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一固定杆之间的第二固定杆。

进一步地,在构成支架的方形框架的四个顶角处各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上部吊系的上吊耳和用于固定下部吊系的下吊耳;在构成承托基体的方形框架的四个顶角处和承重杆的两端端部各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下部吊系的上吊耳。

该码头装卸车辆用吊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特别适用于作业质量要求较高的小型车辆作业;使用该吊架进行车辆吊装作业时,车辆开上托架至待四个车轮均轧上绳网即可起吊;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该吊架吊点设置与外侧,使起吊时基本避免了吊系与车辆碰触的情况;另外,由于绳网设置在车辆车轮处,因此在吊装过程中车辆自重会使车轮在托网上有一定程度下陷,使得托网能更好的托住车轮,保障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码头装卸车辆用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码头装卸车辆用吊架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码头装卸车辆用吊架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发明有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该码头装卸车辆用吊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部吊系、托架1、下部吊系和支架2。

如图2所示,托架1包括承托基体和缠绕在承托基体101上的绳网104;具体地,承托基体包括由四根收尾相接的支撑杆101围成的方形框架和两根承重杆102;两根承重杆分别邻近且平行于其中的两根位于对侧的支撑杆101设置且每根承重杆102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另外的两根位于对侧的支撑杆101上。

为了加强托架1的方形框架和承重杆102间结构支撑强度,在位于邻侧的支撑杆101和承重杆102之间的中间部位处设置有四根固定杆103;具体地,四根固定杆103包括垂直于支撑杆101和承重杆102设置且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支撑杆101和承重杆102上的两根第一固定杆,以及两根垂直设置在两根第一固定杆之间且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第一固定杆上第二固定杆。

如图2所示,绳网104为由钢丝绳通过交叉缠绕在位于邻侧的支撑杆101和承重杆102之间形成的承重网;具体地,其分别缠绕在未焊接有固定杆的位置处的邻侧支撑杆101和承重杆102之间,并通过交叉缠绕同时与支撑杆101和承重杆102连接为一体;绳网104的设置位置分别邻近托架1的四个顶角处,使设置绳网104的位置刚好处于装卸车辆时车轮所处的位置处,当车辆开上托架1上时,其上的车轮在车辆自重下下陷于托网中,通过托网托住车轮,在保证不发生磨损的同时,保障吊装过程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支架2位于托架1的上方且平行于底部托架1设置;具体地,支架2包括由四根收尾相接的支撑杆201围成的方形框架,同时,在构成支架2的方形框架上,每相邻两根支撑杆201之间均设置有一根加强杆202,且每根加强杆20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根支撑杆201上。其中,支架2的方形框架的尺寸等于或小于托架1的方形框架的尺寸,且两个方形框架的中轴线重合,两个方形框架的四个顶角一一上下对应,使用于连接支架2与吊钩的上部吊系和用于连接支架2与托架1的下部吊系不易与其上的车辆发生碰擦,造成磨损。

上部吊系包括分别固定在支架2的方形框架四个顶角处的四根钢丝绳3;对应地,在构成支架2的方形框架的四个顶角处各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上部吊系的上吊耳4,使四根钢丝绳3的底端分别通过系在支架2的上吊耳4而固定在支架2上、顶端则通过设置的绳圈套装在吊钩上进行吊装作业。

下部吊系包括分别两端连接在托架1上和支架2的四个顶角处的四组钢丝绳组;对应地,在构成支架2的方形框架的四个顶角处各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下部吊系的下吊耳4,同时在构成承托基体1的方形框架的四个顶角处和焊接有承重杆102杆端处的支撑杆上各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下部吊系的上吊耳4;每组钢丝绳组由两根钢丝绳3构成,位于同组的两根钢丝绳3的顶端通过系在支架2的下吊耳4而固定在支架2上,位于同组的两根钢丝绳3的底端则通过分别系在其下方支撑杆101和承重杆102处的上吊耳4上实现固定在托架1上。

上述托架1上和支架2均采用q345钢管或钢板制成,保证其满足汽车吊装的承重和支撑强度上的要求。在实际制作中,托架1的方形框架和支架2的方形框架的尺寸与适用吊装的车辆的尺寸相适应。当使用该吊架进行车辆进行吊装作业时,将待吊装的车辆开上托架且待四个车轮均轧上钢丝绳缠绕形成的托网上即可进行起吊。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码头装卸车辆用吊架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根据作业需要变化设计吊具的形状、尺寸以及选材;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