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级三角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3309发布日期:2018-12-22 09:40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梯级三角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角支架,具体为一种梯级三角支架。

背景技术

三角支架作为梯级支承的主要部件,市面上所常见的三角支架为前端平面支承横梁结构,中间凸起面支承踏板中间加强板,后端平面焊接有一角形连接件,用以支承后端7字型横梁及踢板结构。前端下部为一开放式半圆结构,为安装主轴座让位所留。

目前,普遍使用的三角支架,结构较为松散,大部分组件都是焊接而成,这种松散的结构不利于梯级安装时的定位,焊接件容易导致与三角支架产生较大间隙,开放式让位半圆结构无法有效定位主轴座。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梯级三角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梯级三角支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梯级三角支架,包括底板以及分布在底板上的水平安装段、复合式横梁支撑面、主轴座定位式安装区、副轮座定位式安装区和三角加强区,所述底板呈类似三角形,底板顶部的一个边水平设置,且水平安装段和复合式横梁支撑面并排设置在底板顶部的水平边上,所述水平安装段为一块阶梯形的水平安装板,所述复合式横梁支撑面为复合式横梁支撑板,所述复合式横梁支撑板的一侧与水平安装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复合式横梁支撑板的中部开设有一个定位孔,所述底板底边设置有第一定位翻边,所述第一定位翻边的一侧设置有主轴座定位式安装区,所述底板的底边固定设有第二定位翻边,所述第一定位翻边与所述第二定位翻边的交汇处设置有副轮座定位式安装区,所述副轮座定位安装区包括两个副轮座安装孔和两个副轮座定位孔,所述副轮座安装孔开设在底板,所述副轮座定位孔开设在第二定位翻边上,所述底板的中部设置有三角形加强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轴座定位式安装区包括主轴座定位槽和主轴座安装孔,所述主轴座定位槽设置在第一定位翻边的一侧,所述主轴座安装孔位于主轴座定位槽同一垂直线的所述底板上,且靠近水平安装板设置,两个所述主轴座安装孔之间所在直线与两个副轮座安装孔之间所在直线水平夹角为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围绕所述主轴座定位槽的外部设置有两个主轴座定位孔,两个所述主轴座定位孔均开设在底板上,两个所述主轴座定位孔环绕主轴座定位槽排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角形加强区中设置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的四周均设置有加强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板、第一定位翻边、第二定位翻边和水平安装板均翻边成型,且与底板的夹角呈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位于第一开孔四周的所述加强板整体呈类似梯形,其由三个第一连接板、两个第一弧形板和一个第二弧形板连接组成,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板相对倾斜,且远离第二开孔的两个第一连接板一端的倾斜方向具有交叉收拢的趋势,两个第一连接板相对接近的一端与第二弧形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的两个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之间,且该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均通过第一弧形板与其余两个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第二开孔四周的所述加强板整体呈类似椭圆形,其由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第三弧形板连接组成,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相对设置在底板上,两个所述第三弧形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合式横梁支撑板与水平安装板之间为同一整体翻折形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梯级三角支架,通过设有第一定位翻边、主轴座定位槽、主轴座定位孔、副轮座安装孔和第二定位翻边可以有效的避免安装主轴座时主轴座偏移、跑位的问题,使工人操作时不必再去考虑主轴座的定位问题,操作简易安装精度高,主轴座安装区翻边部分起到加强的作用,使其更加牢固,安全性更高,另外整体采用翻边结构,避免了焊接件焊接时的变形以及焊接件与三角支架产生间隙后影响装配精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梯级三角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梯级三角支架的第一开孔四周的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梯级三角支架的第二开孔四周的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开孔;3、第二开孔;4、加强板;5、第一定位翻边;6、主轴座定位槽;7、主轴座定位孔;8、主轴座安装孔;9、副轮座安装孔;10、第二定位翻边;11、副轮座定位孔;12、水平安装板;13、复合式横梁支撑板;14、第一连接板;15、第一弧形板;16、第二弧形板;17、第二连接板;18、第三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底板1以及分布在底板1上的水平安装段、复合式横梁支撑面、主轴座定位式安装区、副轮座定位式安装区和三角加强区,底板1呈类似三角形,底板1顶部的一个边水平设置,且水平安装段和复合式横梁支撑面并排设置在底板1顶部的水平边上,水平安装段为一块阶梯形的水平安装板12,复合式横梁支撑面为复合式横梁支撑板13,复合式横梁支撑板13的一侧与水平安装板12的一侧连接,复合式横梁支撑板13的中部开设有一个定位孔,底板1底边设置有第一定位翻边5,第一定位翻边5的一侧设置有主轴座定位式安装区,底板1的底边固定设有第二定位翻边10,第一定位翻边5与第二定位翻边10的交汇处设置有副轮座定位式安装区,副轮座定位安装区包括两个副轮座安装孔9和两个副轮座定位孔11,副轮座安装孔9开设在底板1,副轮座定位孔11开设在第二定位翻边10上,底板1的中部设置有三角形加强区,可以有效的避免安装主轴座时主轴座偏移、跑位的问题,使工人操作时不必再去考虑主轴座的定位问题,操作简易安装精度高,主轴座安装区翻边部分起到加强的作用,使其更加牢固,安全性更高,另外整体采用翻边结构,避免了焊接件焊接时的变形以及焊接件与三角支架产生间隙后影响装配精度的问题。

其中,主轴座定位式安装区包括主轴座定位槽6和主轴座安装孔8,主轴座定位槽6设置在第一定位翻边5的一侧,主轴座安装孔8位于主轴座定位槽6同一垂直线的底板1上,且靠近水平安装板12设置,两个主轴座安装孔8之间所在直线与两个副轮座安装孔9之间所在直线水平夹角为35度,主轴座定位槽6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安装主轴座时主轴座偏移、跑位的问题,使工人操作时不必再去考虑主轴座的定位问题,操作简易安装精度高,主轴座安装区翻边部分起到加强的作用,使其更加牢固,安全性更高。

其中,围绕主轴座定位槽6的外部设置有两个主轴座定位孔7,两个主轴座定位孔7均开设在底板1上,两个主轴座定位孔7环绕主轴座定位槽6排列,两个主轴座定位孔7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安装主轴座时主轴座偏移、跑位的问题,使工人操作时不必再去考虑主轴座的定位问题,操作简易安装精度高,主轴座安装区翻边部分起到加强的作用,使其更加牢固,安全性更高。

其中,三角形加强区中设置有第一开孔2和第二开孔3,第一开孔2和第二开孔3的四周均设置有加强板4,现在中间冲压时保留中间加强区部分,使其三角支架更加牢固,也能更好的利用原材料,节省原材料的浪费。

其中,加强板4、第一定位翻边5、第二定位翻边10和水平安装板12均翻边成型,且与底板1的夹角呈90度,不仅避免了焊接件焊接时的变形以及焊接件与三角支架产生间隙后影响装配精度问题,更加节省了材料的消耗和人工工时,装配时也更加简便,易于操作。

其中,位于第一开孔2四周的加强板4整体呈类似梯形,其由三个第一连接板14、两个第一弧形板15和一个第二弧形板16连接组成,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板14相对倾斜,且远离第二开孔3的两个第一连接板14一端的倾斜方向具有交叉收拢的趋势,两个第一连接板14相对接近的一端与第二弧形板16的两端固定连接,另一个第一连接板14设置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16的两个第一连接板14的另一端之间,且该第一连接板14的两端均通过第一弧形板15与其余两个第一连接板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其中,位于第二开孔3四周的加强板4整体呈类似椭圆形,其由两个第二连接板17、两个第三弧形板18连接组成,两个第二连接板17平行相对设置在底板1上,两个第三弧形板1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板17的两端固定连接。

其中,复合式横梁支撑板13与水平安装板12之间为同一整体翻折形成。

工作时,先将底板1裁剪成相应的展开形状,先利用冲压机将第一开孔2、第二开孔3、主轴座定位孔7、主轴座安装孔8、副轮座安装孔9、副轮座定位孔11和复合式横梁支撑板13上的通孔冲压出来,在利用配套模具将加强板4、第一定位翻边5、第二定位翻边10和水平安装板12成型翻边,翻边部分起到加强的作用,使其更加牢固,安全性更高,另外整体采用翻边结构,避免了焊接件焊接时的变形以及焊接件与三角支架产生间隙后影响装配精度的问题,使用时先利用主轴座定位槽6、主轴座定位孔7和主轴座安装孔8安装主轴,通过相关的各种定位部件配合,可以有效的避免安装主轴座时主轴座偏移、跑位的问题,使工人操作时不必再去考虑主轴座的定位问题,操作简易安装精度高,接着再利用第一定位翻边5、副轮座安装孔9、第二定位翻边10和副轮座定位孔11的配合安装副轮座,通过两侧斜边定位和主轴座安装孔8与副轮座安装孔9的配合,能使副轮座自动找正中心位置,与主轴座中心位处于水平夹角为35度的同一中心线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