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拼接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0823发布日期:2019-01-29 16:50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拼接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梯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拼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旧楼房加装电梯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早期对旧楼房布局规划的原因,大多既有建筑处于狭小的街道上或楼间距离狭小,空间格局紧凑,无法采用吊装安装、现场整体焊接安装或新建混凝土结构的方式新建电梯井道,因而如何实现新建井道建设成为此类环境条件下的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难题。

目前,大多相关安装电梯井道的专利以吊装为主,如已有专利公布了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标准节吊装工装与工艺,该专利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钢结构标准节吊装采用在电梯井道周围搭设脚手架的方法对各标准节进行安装所造成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上浪费的问题,但在街道狭窄以及楼间距离狭小的地方仍然无法为吊装作业提供足够的空间,电梯井道采用散装式拼接安装对现场空间要求小,安装的各部件可拆分独立的运至安装现场且无需提供宽阔的通过空间,因而亟待解决空间紧凑的建筑无法加装电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拼接装置及方法。

根据公开的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拼接装置,所述的拼接装置包括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电梯井道结构、第一螺杆27、第二螺杆28、若干根导轨29;

所述的电梯井道结构采用层级结构依次由底层向高层搭接而成,其中,层级的数量根据电梯的高度调整,每层电梯井道结构包括成矩形设置的四根立柱矩形管(四根立柱矩形管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顶角)、以及两根深横梁矩槽形管7、两根深横梁槽矩形管8、一根宽横梁槽形管10、四根宽横梁矩形管9、四根立柱角钢39,其中,两根深横梁槽形管7和两根深横梁矩形管8用于纵向的立柱矩形管固定连接,一根宽横梁槽形管10和四根宽横梁矩形管9用于横向的立柱矩形管固定连接;立柱角钢39用于靠近连廊处宽横梁矩形管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的导轨29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深横梁矩形管7和深横梁槽形管8上,每根所述的导轨29上均设置有两根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和两块平台固定连接板30,分别用于固定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和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

所述的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位于所述的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层,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和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通过第一螺杆27、第二螺杆28连接,并在两平台底部安装螺杆副旋转电机,通过螺杆副传动原理实现两平台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电梯井道逐层安装;

当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与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处于固定作业工作状态时,通过螺栓连接,使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紧压置在导轨29上;当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处于活动作业工作状态时,保持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的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处于压紧状态,松开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的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之间的螺栓连接,使其处于活动状态,再开启螺杆副旋转电机,通过螺杆副传动原理,从而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下移动;当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处于活动作业工作状态时,保持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的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处于压紧状态,松开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的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之间的螺栓连接,使其处于活动状态,再开启螺杆副旋转电机,通过螺杆副传动原理,从而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包括第一作业平台21、设置于第一作业平台21四周的第一防护栏22、设置于第一作业平台21下方的第三螺杆副旋转电机23和第四螺杆副旋转电机24。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包括第二作业平台11、设置于第二作业平台11四周的第二防护栏13、设置于第二作业平台11下方的第一螺杆副旋转电机17和第二螺杆副旋转电机18,所述的第二作业平台11上设置有卷扬机支撑横梁16与滑动横梁15,所述的可移动式吊装平台还包括卷扬机12和可调节导向轮14,所述的卷扬机12与可调式导向轮14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卷扬机支撑横梁16与滑动横梁15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作业平台21固定于第一上框架34上,所述的第一上框架34固定于第一下框架33上,所述的第一下框架33固定于角钢32上,并且所述的第一上框架34由第二上支撑横梁25搭建而成,所述的第一下框架33由第二下支撑横梁26搭建而成,所述的角钢32固定在所述的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作业平台11固定于第二上框架36上,所述的第二上框架36固定于第二下框架35上,所述的第二下框架35固定于角钢32上,并且所述的第二上框架36由第一上支撑横梁19搭建而成,所述的第二下框架35由第一下支撑横梁20搭建而成,所述的角钢32固定在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设有两个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使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紧压置在导轨29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梯井道结构通过长廊与建筑物的连接墙壁37固定连接,长廊与建筑物采用铰接机构38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卷扬机支撑横梁16上设有长圆孔,所述的可调节导向轮14在长圆孔内滑动可调节合适的前后距离,然后用螺栓连接固定可调节导向轮14。

根据公开的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拼接方法,所述的拼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搭建底层的电梯井道结构,底层电梯井道结构包括成矩形设置的四根立柱矩形管,采用两根深横梁矩形管7和两根深横梁槽形管8对纵向的立柱矩形管固定连接,采用一根宽横梁槽形管10和一根宽横梁矩形管9对背离连廊墙壁一侧横向的立柱矩形管固定连接;采用三根宽横梁矩形管9对靠近连廊墙壁一侧横向的立柱矩形管固定连接;采用立柱角钢39对靠近连廊墙壁一侧三根宽横梁矩形管9进行垂直固定连接;

s2、将底层的四根导轨分别对称安装固定在两侧的深横梁矩形管7和深横梁槽形管8上;

s3、在底层导轨上搭建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和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将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和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通过第一螺杆27、第二螺杆28连接,其中,所述的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位于所述的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层;

s4、完成两平台安装后,施工人员需在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继续搭接上层导轨,为两平台提供爬升行程;

s5、完成第二层导轨安装后,施工人员通过螺栓连接,使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紧压置在导轨上,将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固定,在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松开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的螺栓,使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处于活动状态,开启电机,使可移动式吊装平台通过第一螺杆27、第二螺杆28沿着搭接好的导轨29上运行,移至相应作业位置后,施工人员通过螺栓连接,使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紧压置在导轨上,使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固定,在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松开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的螺栓,使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处于活动状态,开启电机,使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通过第一螺杆27、第二螺杆28移至相应作业位置,然后通过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把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固定,使用卷扬机将物料运至到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用于在第二层搭建钢结构井道结构,为了安全保证,每一个平台只能放置一根钢结构钢管,待完成一根钢结构钢管安装后,再次使用卷扬机对下一根钢管进行运至,并且四根导轨29通过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中间的间隙部分人工运至到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为安装第三层导轨29做准备;

s6、完成一层钢结构井道的安装后,对标准垂直度与平行度进行校核;

s7、重复步骤s4和步骤s5,进行下一层钢结构井道的安装作业,直至完成整套钢结构的安装;其中,顶层以上部分无需安装导轨,因此,两个平台失去爬升行程,所以在安装顶层钢结构时,四根立柱矩形管、靠近连廊下层两根立柱角钢39、靠近连廊下层一根宽横梁矩形管9可在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完成,但两根深横梁矩形管7、两根深横梁槽形管8、一根宽横梁槽形管10、三根宽横梁矩形管9需要通过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中间的间隙部分人工运至到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并在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完成横梁的安装。

s8、平台的拆卸:完成顶层作业后,松动螺栓调节可调式导向轮14,使可调式导向轮14在卷扬机支撑横梁16上设有的长圆孔内往后移动,避免平台下落时与横梁发生干涉,然后采取一端平台固定,另一端平台可移动的互相交替设置方式,使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和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逐步向下移动,移置底层时,将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和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进行拆卸。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本发明实用性好,以积木式散件拼装方式完成电梯井道的安全、简单、快速安装,满足了因现场环境空间狭小不能整体焊接拼装与分段吊装搭建井道的要求,降低了加装电梯井道搭建对现场环境空间的要求,同时现场以积木式散件拼装,井道结构简单,只需部件搭接并拧螺丝即可,大大缩短了钢结构井道的安装周期,减少了施工扰民,符合绿色施工要求。且两平台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及拆卸,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立柱矩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梯井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移动式吊装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与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固定式移动导靴与可固定式移动平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下框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下框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钢结构总装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钢结构总装侧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a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1-矩形管,2-l形横梁连接板,3-第一横梁连接平板,4-立柱底板,5-第三横梁连接平板,6-第二横梁连接平板,7-深横梁矩形管,8-深横梁槽形管,9-宽横梁矩形管,10-宽横梁槽形管,11-第二作业平台,12-卷扬机,13-第二防护栏,14-可调节导向轮,15-滑动横梁,16-卷扬机支撑横梁,17-第一螺杆副旋转电机,18-第二螺杆副旋转电机,19-第一上支撑横梁,20-第一下支撑横梁,21-第一作业平台,22-第一防护栏,23-第三螺杆副旋转电机,24-第四螺杆副旋转电机,25-第二上支撑横梁,26-第二下支撑横梁,27-第一螺杆,28-第二螺杆,29-导轨,30-平台固定连接板,31-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2-角钢,33-第一下框架,34-第一上框架,35-第二下框架,36-第二上框架,37-连廊墙壁,38-铰接机构,39-立柱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拼接装置,该拼接装置包括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平台固定连接板30、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电梯井道结构、第一螺杆27、第二螺杆28、四根导轨29。

如图5所示,工作时,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位于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层,横梁与立柱通过卷扬机12运输至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和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通过第一螺杆27、第二螺杆28连接,并在两平台底部安装螺杆副旋转电机,通过螺杆副传动原理实现两平台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电梯井道逐层安装。

如图4所示,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由第一作业平台21、第一防护栏22、第三螺杆副旋转电机23、第四螺杆副旋转电机24组成。

如图3所示,可移动式吊装平台由第二作业平台11、第二防护栏13、卷扬机12、卷扬机支撑横梁16、滑动横梁15、第一螺杆副旋转电机17、第二螺杆副旋转电机18以及可调节导向轮14组成。

其中,卷扬机12与可调式导向轮14通过螺栓连接分别固定在卷扬机支撑横梁16与滑动横梁15上。

如图2所示,电梯井道结构由若干立柱矩形管、宽横梁槽形管10、宽横梁矩形管9、深横梁矩形管7、深横梁槽形管8以及立柱角钢39搭建而成。电梯井道结构通过长廊与建筑物的连接墙壁37固定连接,长廊与建筑物采用铰接机构38连接,避免井道地基下沉时,建筑物承受拉应力。

第一作业平台21固定于第一上框架34上,第一上框架34固定于第一下框架33上,第一下框架33固定于角钢32上,并且第一上框架34由第二上支撑横梁25搭建而成,第一下框架33由第二下支撑横梁26搭建而成,角钢32固定在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上,第二作业平台11固定于第二上框架36上,第二上框架36固定于第二下框架35上,第二下框架35固定于角钢32上,并且第二上框架36由第一上支撑横梁19搭建而成,第二下框架35由第一下支撑横梁20搭建而成,角钢32固定在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上,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设有两个螺栓孔,当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与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处于固定作业工作状态时,通过螺栓连接,使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紧压置在导轨上,当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处于活动作业工作状态时,保持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的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处于压紧状态,松开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的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之间的螺栓连接,使其处于活动状态,再开启电机,通过螺杆副传动原理,从而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下移动。反之,当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处于活动作业工作状态时,保持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的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处于压紧状态,松开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的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之间的螺栓连接,使其处于活动状态,再开启电机,通过螺杆副传动原理,从而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下移动。

如图3所示,可调节导向轮14可前后调节距离,在卷扬机支撑横梁16上设有长圆孔,可调节导向轮14在长圆孔内滑动可调节合适的距离,然后用螺栓连接固定导向轮,这样可以避免在完成顶层作业后,工作平台下行时,与横梁发生干涉。

如图1所示,立柱矩形管包括矩形管1、l形横梁连接板2、第一横梁连接平板3、第二横梁连接平板6、第三横梁连接平板5和立柱底板4。矩形管1两端设有缺口,l形横梁连接板2固定于矩形管1缺口内侧,第一横梁连接平板3、第二横梁连接平板6、第三横梁连接平板5分别固定于矩形管上,具体位置如附图1所示,立柱底板4固定于矩形管1两端,并且立柱底板4上设有螺栓孔。立柱矩形管通过立柱底板4上的螺栓孔在竖直方向上与另一根立柱矩形管相连接固定,矩形管1两端的缺口,为了使施工人员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螺栓拧紧。第一横梁连接平板3、第二横梁连接平板6、第三横梁连接平板5与l形横梁连接板2都设有螺栓孔,深横梁分为深横梁矩形管7与深横梁槽形管8两种类型,其中深横梁矩形管7通过第一横梁连接平板3上的螺栓孔与立柱矩形管相连接,两根深横梁槽形管8通过l形横梁连接板2实现上下搭接固定,并通过l形横梁连接板2与立柱矩形管相连接。宽横梁分为宽横梁矩形管9与宽横梁槽形管10两种类型,其中宽横梁矩形管9通过第二横梁连接平板6上的螺栓孔与立柱矩形管相连接,宽横梁槽形管10通过第三横梁连接平板5固定在立柱矩形管上。

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位于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层,第一螺杆副旋转电机17,第二螺杆副旋转电机18设于可移动式吊装工作平台下方,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一下支撑横梁20上,第三螺杆副旋转电机23,第四螺杆副旋转电机24设于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下方,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二下支撑横梁26上,两平台通过第一螺杆27以及第二螺杆28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钢结构电梯井道拼接装置为实施对象,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拼接方法,所述的拼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搭建底层的电梯井道结构,底层电梯井道结构包括成矩形设置的四根立柱矩形管,采用两根深横梁矩形管7和两根深横梁槽形管8对纵向的立柱矩形管固定连接,采用一根宽横梁槽形管10和一根宽横梁矩形管9对背离连廊墙壁一侧横向的立柱矩形管固定连接;采用三根宽横梁矩形管9对靠近连廊墙壁一侧横向的立柱矩形管固定连接;采用立柱角钢39对靠近连廊墙壁一侧三根宽横梁矩形管9进行垂直固定连接;

s2、将底层的四根导轨分别对称安装固定在两侧的深横梁矩形管7和深横梁槽形管8上;

s3、在底层导轨上搭建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和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将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和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通过第一螺杆27、第二螺杆28连接,其中,所述的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位于所述的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层;

s4、完成两平台安装后,施工人员需在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继续搭接上层导轨,为两平台提供爬升行程;

s5、完成第二层导轨安装后,施工人员通过螺栓连接,使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紧压置在导轨上,将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固定,在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松开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的螺栓,使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处于活动状态,开启电机,使可移动式吊装平台通过第一螺杆27、第二螺杆28沿着搭接好的导轨29上运行,移至相应作业位置后,施工人员通过螺栓连接,使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紧压置在导轨上,使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固定,在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松开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的螺栓,使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处于活动状态,开启电机,使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通过第一螺杆27、第二螺杆28移至相应作业位置,然后通过可固定式移动导靴31与平台固定连接板30把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固定,使用卷扬机将物料运至到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用于在第二层搭建钢结构井道结构,为了安全保证,每一个平台只能放置一根钢结构钢管,待完成一根钢结构钢管安装后,再次使用卷扬机对下一根钢管进行运至,并且四根导轨29通过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中间的间隙部分人工运至到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为安装第三层导轨29做准备;

s6、完成一层钢结构井道的安装后,对标准垂直度与平行度进行校核;

s7、重复步骤s4和步骤s5,进行下一层钢结构井道的安装作业,直至完成整套钢结构的安装;其中,顶层以上部分无需安装导轨,因此,两个平台失去爬升行程,所以在安装顶层钢结构时,四根立柱矩形管、靠近连廊下层两根立柱角钢39、靠近连廊下层一根宽横梁矩形管9可在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上完成,但两根深横梁矩形管7、两根深横梁槽形管8、一根宽横梁槽形管10、三根宽横梁矩形管9需要通过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中间的间隙部分人工运至到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并在可移动式吊装平台上完成横梁的安装。

s8、平台的拆卸:完成顶层作业后,松动螺栓调节可调式导向轮14,使可调式导向轮14在卷扬机支撑横梁16上设有的长圆孔内往后移动,避免平台下落时与横梁发生干涉,然后采取一端平台固定,另一端平台可移动的互相交替设置方式,使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和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逐步向下移动,移置底层时,将可移动式吊装平台和可移动式井道安装平台进行拆卸。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