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衬式双层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7739发布日期:2018-11-07 23:16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内衬式双层油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油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油站卧式储油罐。



背景技术:

加油站地下卧式油罐如果泄漏,将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为了减少污染,储油罐是储存油品的容器,它是石油库的主要设备,按照材质可分为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按照放置位置可以分地下油罐、半地下油罐和地上油罐,按照安装形式可以分为立式、卧式,按照形状可以分为柱形、方形和球形。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石油的易燃易爆性,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双层油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防止双层油罐中内外层油罐的撞击,往往在两者之间设置有填充物。然而如果一旦内层有油罐出现泄漏,将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由于填充物的阻碍,人眼不易观察。所以,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环保的储油罐,以实现对内层油罐的多方便保护以及实时的漏油监控,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公知的实现双层罐的方法有:1.直接将现有单层油罐更换成双层油罐;2.将现有地下油罐改造成双层罐。直接将现有单层油罐更换成双层油罐方法的缺点是工期长、造价高,改造成双层罐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建造成本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即简单又实用的内衬式双层油罐。

内衬式双层油罐,包括有金属罐体,所述的金属罐体上设有出油口,进油口,量油口,工作人员入口,所述的金属罐体内表设有一层软衬底,所述的软衬底与金属罐体之间设有漏油通道,所述的金属罐体的底部设有漏油传感器,所述的漏油传感器与漏油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软衬底包括内部的包裹衬底和外部的增厚衬底,所述的增厚衬底有多个,所述的包裹衬底、金属罐体与增厚衬底之间形成有漏油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软衬底的材质为腈橡胶复合材料或聚氨酯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漏油传感器为光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于,该传感器器发射紫外脉冲束,激发目标区域内的油分子产生荧光,利用油分子的固有荧光属性,鉴别其化学组份,并向操作者发出预警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的金属罐体上还设有静电导出装置,所述的静电导出装置包括设在软衬底内部的金属圈和金属罐外的接地针,所述的金属圈和接地针之间用导线连接,所述的导线经过工作人员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软衬底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的软衬底有多个,软衬底与软衬底之间胶合或热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包裹衬底的厚度在0.5mm-2mm,所述的增厚衬底的厚度在0.5mm-2mm。

进一步的,所述的金属罐体上还设有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漏油传感器至少有2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施工方便,应为软衬底为软材料,便于放入金属罐体中,软衬底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由多个拼接而成。2.增加了漏油传感器,一旦软衬底有漏油情况出现能,漏油经过漏油通道流入金属罐底,漏油传感器能及时检测到漏油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1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1中软衬底模型的立体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2中软衬底的部分截面图。

图4为图3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1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内衬式双层油罐,包括有金属罐体1,所述的金属罐体上设有出油口5,进油口6,量油口13,工作人员入口7,所述的金属罐体1内表设有一层软衬底,所述的软衬底与金属罐体1之间设有漏油通道4,所述的金属罐体1的底部设有漏油传感器12,所述的漏油传感器12与漏油通道4连通,所述的软衬底包括内部的包裹衬底2和外部的增厚衬底3,如图2所示,所述的增厚衬底3有多个呈长条状设置在包裹衬底2的表面上,所述的包裹衬底2、金属罐体1与增厚衬底3之间形成有漏油通道4,所述的软衬底的材质为聚氨酯复合材料,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内胶通常选用耐油性极好的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外胶采用耐水解、耐老化性能好的聚醚型聚氨酯弹性体,所述的漏油传感器12为光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于,该传感器器发射紫外脉冲束,激发目标区域内的油分子产生荧光,利用油分子的固有荧光属性,鉴别其化学组份,并向操作者发出预警信号,所述的金属罐体1上还设有静电导出装置,所述的静电导出装置包括设在软衬底内部的金属圈11和金属罐体1外的接地针10,避免因为静电积累过多产生电火花引发事故,所述的金属圈11和接地针10之间用导线9连接,所述的导线9经过工作人员入口7,所述的软衬底一体成型,所述的软衬底有多个,软衬底与软衬底之间胶合或热融合,所述的包裹衬底2的厚度在2mm,所述的增厚衬底3的厚度在0.5mm,所述的金属罐体1上还设有通气孔8,所述的漏油传感器12至少有2个设置在金属罐体底部的漏油通道4。

具体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为具体实施例2的软衬底的部分截面图,本实施例中的软衬底不是一体成型的,而是通过许多块状的软衬底拼接而成的,这也会是实际应用常用到的情况,软衬底与软衬底之间可以热融合,本实施例中通过添加一条增厚衬底3,将两个软衬底互相粘接后再加热融合使之更加牢固。

如图4所示为软衬底在实际应用时会出现的情况,正常状态下,包裹衬底2是紧贴金属罐体1内壁的,只是在增厚衬底3处有略微的缝隙,此刻漏油通道4并没有显现出来,一旦出现漏油的情况,由于漏油通道4内的油品也具有相当的压强,导致漏油通道4渐渐打开,包裹衬底2和增厚衬底3的厚度都是1mm左右,都是很薄的,一般漏油将迅速充满漏油通道,同时由于包裹衬底2和增厚衬底3很薄,金属罐的容积不会出现很大的损失,也便于体积的充分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施工方便,应为软衬底为软材料,便于放入金属罐体中,软衬底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由多个拼接而成。2.增加了漏油传感器,一旦软衬底有漏油情况出现能,漏油经过漏油通道流入金属罐底,漏油传感器能及时检测到漏油情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