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1278发布日期:2018-10-30 23:59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上料机构,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产品(如电容器)的自动上料采用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邻接设置使得产品由第一输送线输送至第二输送线上,以便于后面的工站对第二输送线上的产品进行作业。

在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相邻的一端具有圆弧状的过渡部分,为了使得产品能够从第一输送线输送至第二输送线,在过渡部分设置过渡板,防止产品从两个输送线之间掉落。但是由于过渡板的尺寸一般都要比产品的尺寸大,前面的产品可以依靠后面的产品挤压进入第二输送线上,最后几个产品(尤其是最后一个产品)无法通过该过渡部分,容易停留在过渡板上。下一批规格不同的产品进行自动上料时,前批残留的产品容易造成当前批次产品的混料,影响后续的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上料机构,解决批量输送产品时最后几个产品无法向下输送、停留在过渡板上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混料,有利于后续的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机构,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以及设置在两个输送线之间的过渡板,产品由所述第一输送线经过所述过渡板输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还包括拨动组件,所述拨动组件能够将停留在所述过渡板上的产品拨动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线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板,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板之间形成漏斗状的输送区域;所述第二输送线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板,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板之间形成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与所述输送区域的窄口端对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线或者所述第二输送线上,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一批产品中的最后一个通过设定位置以反馈信号给所述拨动组件使得所述拨动组件在设定时间进行拨料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组件采用相对设置的光电传感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板内侧的搓动组件,所述搓动组件采用皮带线。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板由两组搓动组件替换,两组所述搓动组件之间形成漏斗状的输送区域,所述搓动组件采用皮带线。

进一步的,所述搓动组件正向和反向交替输送。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和铰接于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端的拨块,所述拨块铰接于第一导向板,所述驱动气缸能够驱动拨块摆动以将所述过渡板上停留的产品拨动至所述第二输送线上。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板之间的间距略大于产品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送线为宽皮带线,所述第二输送线为窄皮带线。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上料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拨动组件将最后几个停留在过渡板上的产品拨动至第二输送线,从而避免了混料,有利于后续的批量生产。

(2)采用检测组件检测一批产品经过设定位置以反馈信号给拨动组件在设定时间进行拨料动作,便于准确地对停留在过渡板上的产品进行拨料动作。

(3)采用搓动组件正向和反向输送,利用皮带和产品之间的摩擦力将堵塞的产品进行疏通,使得产品能够顺利通过窄口端进入第二输送线。

(4)产品在第二输送线上呈直线有序输送,便于后面的工站对第二输送线上的产品进行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料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为:10、第一输送线;11、第一导向板;20、第二输送线;21、第二导向板;30、过渡板;40、搓动组件;41、固定架;50、驱动气缸;51、拨块;60、检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料机构,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输送线10和第二输送线20以及设置在两个输送线之间的过渡板30,第一输送线10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板11,两个第一导向板11之间形成漏斗状的输送区域;第二输送线20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板21,两个第二导向板21之间形成输送通道,该输送通道与输送区域的窄口端对接;第一输送线10上设置有拨动组件,拨动组件能够将停留在过渡板30上的产品拨动至输送通道中。其中,输送区域包括宽口端(图1中第一输送线10的左端)和窄口端(图1中第一输送线10的右端),一批产品放置在宽口端,由第一输送线10向右输送,经过两个第一导向板11的导向后,从窄口端经过过渡板30后有序地进入第二输送线20上,产品在第二输送线20上沿直线输送。上述的漏斗状的输送区域可以为V形、U形等,左端具有宽口,右端具有窄口且窄口与第二输送线20的输送通道对接即可。

进一步的,自动上料机构还包括检测组件60,检测组件60设置在第一输送线10或者第二输送线20上,检测组件60用于检测一批产品中的最后一个通过设定位置以反馈信号给拨动组件使得拨动组件在设定时间进行拨料动作。当检测组件60设置在第一输送线10上时,检测组件60检测一批产品中的最后一个通过设定位置(可选的,设定位置为第一输送线10上靠近窄口端且位于窄口端左侧的任意位置),假设最后一个产品需要经过设定时间才能到达过渡板30并停留在过渡板30上,检测组件60反馈信号给拨动组件使得拨动组件在最后一个产品经过设定位置后间隔设定时间后进行拨料动作;当检测组件60设置在第二输送线20上时,检测组件60检测一批产品中的最后一个通过设定位置,假设之后设定时间内没有其他产品再经过设定位置可以推测当前批次的产品已经输送完,可能存在产品停留在过渡板30上,检测组件60反馈信号给拨动组件使得拨动组件在最后一个产品经过设定位置后间隔设定时间后进行拨料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当过渡板30尺寸比较大时,一般最后多个产品会停留在过渡板30上;当过渡板30尺寸比较小时,一般最后一个产品会停留在过渡板30上;产品的整体停留在过渡板30上或者产品的部分停留在过渡板30上均属于产品停留在过渡板30上。检测组件60的作用是使得拨动组件在正确的时间(最后几个或一个产品到达并停留在过渡板30上)进行拨料动作,从而避免因不知最后几个或一个产品是否到达并停留在过渡板30上而进行频繁地拨料动作。

进一步的,检测组件60采用相对设置的光电传感器。

进一步的,拨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50和拨块51,拨块51的中部与驱动气缸50的驱动端铰接于第二铰点,拨块51的右端与第一导向板11铰接于第一铰点;驱动气缸50的驱动端伸出能够驱动拨块51绕着第一铰点逆时针摆动以将过渡板30上停留的产品拨动至第二输送线20上。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线10为宽皮带线,第二输送线20为窄皮带线。

上述自动上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产品堵塞在窄口端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的,自动上料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第一导向板11内侧的搓动组件40,搓动组件40有两组,通过固定架41设置在第一输送线10上;两组搓动组件40呈左宽右窄的八字形设置,其左端形成宽口,右端形成窄口;搓动组件40采用皮带线。一批产品在第一输送线10的输送下向右运动,经过第一导向板11的导向后,由搓动组件40的宽口向窄口输送(经过搓动组件40的导向),最后从输送区域的窄口端进入第二输送线20。当窄口端出现堵塞时,搓动组件40的皮带(与产品接触的一侧)正向输送或者反向输送或者正向和反向交替输送(类似于搓动)使得产品的位置发生变动使之进入输送区域的窄口端,并由窄口端进入第二输送线20的输送通道中。

进一步的,两个第一导向板11由两组搓动组件40替换,两组搓动组件40之间形成漏斗状的输送区域。或者,两个第一导向板11分别包括相互分离的两部分,两个部分分别设置在搓动组件40的两端,且与搓动组件40之间形成漏斗状的输送区域;将第一导向板11做成两个相互分离的部分,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两组搓动组件40可以起到导向和疏通产品的作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第一导向板11结合使用。

进一步的,搓动组件40正向和反向交替输送。

进一步的,两个第二导向板21之间的间距略大于产品的直径,使得输送通道仅能容纳一个产品进入,保证产品在输送通道中呈直线输送,规正了产品的姿态,便于在第二输送线20两侧设置其他工站以对第二输送线20上的产品进行作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上料机构的工作原理是:

一批产品放置在第一输送线10上,由第一输送线10向右输送;搓动组件40正向和反向交替输送以搓动产品使得产品顺利通过窄口端进入第二输送线20上;检测组件60检测到一批产品中的最后一个通过设定位置时,反馈信号给拨动组件,拨动组件在设定时间进行拨料动作,将可能停留在过渡板30上的几个或一个产品拨动至第二输送线20上;产品有序地在第二输送线20上进行输送,便于后面的工站对第二输送线20上的产品进行作业。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