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大车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2908发布日期:2018-10-26 21:46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具体的说是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大车顶升装置,属于起重机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大车车轮组检修时,一般将顶升点设置于下横梁上,顶升点位置过高,因顶升需抬起一个起重机支腿下的整组大车机构顶升力比较大,对码头基础顶升位置承载力也较大。也有采用单独的顶升梁,需顶升工作时插入大车运行机构一级、二级平衡梁下方的槽口内,进行顶升,增加一定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大车顶升装置,能使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顶升点位置适量降低的同时让一个起重机支腿下的整组大车顶升力达到分散顶升力作用的目的,降低顶升点所需的顶升力,从而降低检修时基础承受顶升承载力的影响,达到更安全的检修目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大车顶升装置包括一级顶升梁、一级平衡梁、二级平衡梁和二级顶升梁,其特征是:一级平衡梁一端通过铰接座A连接行走台车A,一级平衡梁另一端通过二级转轴铰接二级平衡梁中部,一级平衡梁上部通过一级转轴连接支架,一级平衡梁上焊接一级顶升梁;二级平衡梁一端通过铰接座B连接行走台车B,二级平衡梁另一端通过铰接座C连接行走台车C,二级平衡梁上焊接二级顶升梁。

进一步的,行走台车A上连接驱动机构A,驱动机构A带动行走台车A行走。

进一步的,行走台车C上连接驱动机构B,驱动机构B带动行走台车C行走。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分别设置一级、二级平衡梁顶升点位置,检修大车车轮组时,仅需在需要检修修的一级或二级平衡梁顶升点位置进行顶升工作,大幅降低了所需的顶升力;利用大车运行机构一级、二级平衡梁自身结构的特性与顶升点梁制作成一体,不采用单独的顶升梁,使顶升工作更加方便;能使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顶升点位置适量降低的同时让一个起重机支腿下的整组大车顶升力达到分散顶升力作用的目的,降低顶升点所需的顶升力,从而降低检修时基础承受顶升承载力的影响,达到更安全的检修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一级顶升梁、2-一级平衡梁、3-支架、4-一级转轴、5-二级平衡梁、6-二级转轴、7-二级顶升梁、8-行走台车A、9-驱动机构A、10-铰接座A、11-行走台车B、12-铰接座B、13-行走台车C、14-驱动机构B、15-铰接座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一级顶升梁1、一级平衡梁2、二级平衡梁5和二级顶升梁7。

一级平衡梁2一端通过铰接座A10连接行走台车A8,一级平衡梁2另一端通过二级转轴6铰接二级平衡梁5中部,一级平衡梁2上部通过一级转轴4连接支架3。一级平衡梁2上焊接一级顶升梁1。

所述行走台车A8上连接驱动机构A9,驱动机构A9带动行走台车A8行走。

二级平衡梁5一端通过铰接座B12连接行走台车B11,二级平衡梁5另一端通过铰接座C15连接行走台车C13。二级平衡梁5上焊接二级顶升梁7。

所述行走台车C13上连接驱动机构B14,驱动机构B14带动行走台车C13行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级平衡梁和二级平衡梁自身的结构特性分别与一级顶升梁和二级顶升梁焊接成一体结构。检修顶升时可直接利用一级顶升梁作为顶升点检修第一主动台车组或直接利用二级顶升梁作为顶升点检修第二主动台车组和从动台车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分别设置一级、二级平衡梁顶升点位置,检修大车车轮组时,仅需在需要检修修的一级或二级平衡梁顶升点位置进行顶升工作,大幅降低了所需的顶升力;利用大车运行机构一级、二级平衡梁自身结构的特性与顶升点梁制作成一体,不采用单独的顶升梁,使顶升工作更加方便;能使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顶升点位置适量降低的同时让一个起重机支腿下的整组大车顶升力达到分散顶升力作用的目的,降低顶升点所需的顶升力,从而降低检修时基础承受顶升承载力的影响,达到更安全的检修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