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高炉炉前风口用的电动葫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3487发布日期:2018-10-13 01:2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炉炉前风口用的电动葫芦结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改进的高炉炉前风口用的电动葫芦。



背景技术:

高炉炉前风口平台电动葫芦是为炉前检修风口起吊所设计安装的重要设备之一,由于空间位置的约束,电动葫芦起吊中心和风口吊点并不在垂直位置,电动葫芦与行走装置之间直接采用两个螺杆连接,作业人员在使用电动葫芦起吊风口时形成大约35°的夹角,正因如此,炉前风口在检修起吊时,电动葫芦频繁出现脱轨,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1、电动葫芦安装位置处于风口检修作业上部,脱轨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2、由于起吊时夹角的存在,钢丝绳和卷筒保护罩之间容易相互磨损,减少钢丝绳使用寿命;

3、在起吊时,根据力的分解,水平方向的力较大,此原因不仅是电动葫芦脱轨的主要因素,同时容易造成电动葫芦滑轮及连接件受力不均损坏;

4、因设计安装的限制,导致现场检修时设备使用稳定性差,故障率高,影响正常施工作业效率,增加职工检修劳动强度;电动葫芦原有设计为常规设计,卷筒和行走装置之间只靠连接螺杆连接,因空间位置设计限制,使用时由于电动葫芦和风口吊点之间存在的夹角导致电动葫芦水平方向受力较大,同时经过卷筒的钢丝绳形成力臂,使得电动葫芦在使用中频繁脱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高炉炉前风口用的电动葫芦,其结构合理,可以解决电动葫芦在使用时频繁脱轨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检修人员在起吊时的人生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高炉炉前风口用的电动葫芦, 包括在轨道上配合安装的行走装置,行走装置连接着卷筒,行走装置的机架上通过螺栓连接着下端设置有连接套的吊挂板,在卷筒本体上固接着两只对称的吊挂耳,双头螺栓与吊挂板的连接套和卷筒本体的吊挂耳相配合,使行走装置与卷筒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万向节功能,改变电动葫芦在使用时的角度,在吊运风口时,卷筒和钢丝绳同时偏移,降低了电动葫芦滑轮水平方向力的分解,改善了因起吊角度问题而造成的电动葫芦频繁脱轨现象,及角度偏差大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通过改造,可提高检修作业效率,保证作业人员安全,此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较低等优点。

1、利用万向联轴器原理,将电动葫芦原有的连接件分段成板一和板二,中部新增Φ33.5mm连接套与板一 连接,新增的连接套中部安装油嘴,在连接套中注入润滑脂,可使连接套工作灵活,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

2、板二作为卷筒本体和板三连接的固定的加强筋板,在使用中保证板三连接的强度防止变形卡阻,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能;

3、使用45#钢加工成Φ33mm作连接杆,与连接套配合双头螺栓紧固定位,构成旋转部件,在使用时卷筒可随钢丝绳的角度变化而旋转,这样可以减小行走装置在水平方向的,同时根据力矩的作用,旋转点的改变使行走装置的力矩也得到减小;

4、力的分解说明:水平分力 F1=G* sina,当起吊风口时产生的拉力即是重力G,由G进行力的分解得到垂直方向的力F2 和水平方向的力F1,旋转点在卷筒下部时为a角,旋转点在连接套处时为b角。

有益效果:

经过改造后在测试中经多次实际使用验证,设备使用稳定、可靠,效果良好,本次改造不仅解决了电动葫芦在使用时频繁脱轨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了检修人员在起吊时的人生安全,改造成本低,实用性高。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解决了电动葫芦在使用时频繁脱轨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了检修人员在起吊时的人生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改进的高炉炉前风口用的电动葫芦,如图1、图2所示,包括在轨道1上配合安装的行走装置2,行走装置2连接着卷筒3,行走装置2的机架上通过螺栓连接着下端设置有连接套4的吊挂板5,在卷筒本体上固接着两只对称的吊挂耳6,双头螺栓7与吊挂板的连接套4和卷筒本体的吊挂耳6相配合,使行走装置2与卷筒3相连接。在吊挂板连接套4的中部安装着注油嘴。在卷筒本体上固接的吊挂耳6其两侧分别连接着纵向加强筋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