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动单梁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5279发布日期:2018-11-23 21:33阅读:1140来源:国知局
新型电动单梁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动单梁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括大,单梁起重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需要搬运很多重物,如机械设备和模具等,其重量都可达到数吨重,因此需要用起重机进行搬运,单梁起重机又称行车,通常设置在厂房立柱之上,单梁起重机桥架的主梁多采用工字型钢或钢型与钢板的组合截面。起重小车常为手拉葫芦、电动葫芦或用葫芦作为起升机构部件装配而成。通过小车和主梁的配合移动,使得吊钩能到达厂房任何位置进行搬运,通常单梁起重机上都会标识有起重机的最大承载量,而在实际应用中,单梁起重机往往会超负荷运行,而超负荷运行会影响起重机的使用寿命、损坏起重机,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对起重机吊运的质量进行监控,以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动单梁起重机,能实时监测出吊运货物的质量,以防止设备的损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且本实用能对电缆线进行盘卷。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电动单梁起重机,包括横梁、端梁、车架和遥控器,所述横梁两端焊接有端梁且端梁与横梁相垂直,所述横梁上设置有车架,车架可沿横梁左右运动,所述车架上设有电动葫芦,电动葫芦内设有卷筒,卷筒上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端头连接有吊钩,所述电动葫芦下方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与显示屏电连接,显示屏用于显示出吊钩所承受的重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车架外侧,所述横梁靠近端梁处设置有接线箱和卷绳装置,所述接线箱内设有PLC电路板及电源模块,且接线箱下方通过电缆线与遥控器连接。

所述端梁包括行走轮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行走轮的数量为3个,且其中一个行走轮与第一驱动电机动力连接。

所述车架包括车轴、车轮和从动轮,所述车轴与车轮连接,且其中一个车轴上设置有从动轮,所述车轮卡入横梁凹槽中。

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从动轮动力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电动葫芦及重力传感器通过电缆线连接到接线箱内,所述电缆线的余长部分穿入卡扣内,所述卡扣间隔设置在横梁底部。

所述横梁为工字型钢,且横梁与车轮的接触部分为轨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吊运货物过程中能将货物的质量显示在显示屏上,便于进行参考,防止超载影响起重机使用寿命和损坏设备。

2、本实用新型上的电缆线可通过卷绳装置进行盘卷,且电缆线的余长部分卡在卡扣内,避免电缆线余长部分下垂。

3、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葫芦等驱动设备设置在车架上,车架为框架式结构便于设备的拆卸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端梁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架连接示意图。

图中,1-横梁、2-端梁、21-行走轮、22-第一驱动电机、3-卷绳装置、4-接线箱、5-电缆线、6-车架、61-车轴、62-车轮、63-从动轮、7-卡扣、8-吊钩、9-电动葫芦、91-钢丝绳、92-卷筒、10-第二驱动电机、11-皮带、12-遥控器、13-重力传感器、14-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动单梁起重机,包括横梁1、端梁2、车架6和遥控器12,所述横梁1两端焊接有端梁2且端梁2与横梁1相垂直,端梁2架设于厂房两侧的立柱之上并可沿着立柱方向上移动,所述横梁1上设置有车架6,车架6可沿横梁1左右运动,所述车架6上设有电动葫芦9,电动葫芦9内设有卷筒92,卷筒92上绕有钢丝绳91,钢丝绳91的端头连接有吊钩8,电动葫芦9为起重机吊钩8的驱动设备,可控制吊钩8的上升与下降,当车架6移动到货物下方时即可放下吊钩8进行起吊,所述电动葫芦9下方设置有重力传感器13,所述重力传感器13与显示屏14电连接,显示屏14用于显示出吊钩8所承受的重量,拉动货物时,吊钩8和货物的重力都压在重力传感器13上,重力传感器13将重力信号转为电信号从而在显示屏14上显示,通过监控货物重量避免超负荷运载,所述显示屏14设置于车架6外侧,所述横梁1靠近端梁2处设置有接线箱4和卷绳装置3,所述接线箱4内设有PLC电路板及电源模块,接线箱4可为电动葫芦9及第二驱动电机10供电,当电缆线余线过长时,可通过卷绳装置3对余长部分进行盘卷整理,且接线箱4下方通过电缆线5与遥控器12连接,通过遥控器12控制电动葫芦9等驱动装置的启闭,从而控制车架及吊钩的运行。

实施例2

参考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为了使横梁1能移动到货物上方,所述端梁2包括行走轮21和第一驱动电机22,所述行走轮21的数量为3个,且其中一个行走轮21与第一驱动电机22动力连接,行走轮21与厂方两侧立柱相接触,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2提供的驱动力从而使得横梁1沿着立柱方向移动。

实施例3

参考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为了使吊钩8能随车架一起左右移动,所述车架6包括车轴61、车轮62和从动轮63,所述车轴61与车轮62连接,且其中一个车轴61上设置有从动轮63,通过从动轮63的旋转带动了车轮6在横梁1上运动,所述车轮62卡入横梁1凹槽中,所述横梁1为工字型钢,且横梁1与车轮62的接触部分为轨道结构,车轮62卡在横梁1凹槽并与轨道结构接触,轨道限制了车轮62的运行轨迹,防止车架6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摆动现象。

实施例4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所述车架6上还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10,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通过皮带11与从动轮63动力连接,第二驱动电机10将动力传递给从动轮63,从动轮63与车轮62上的车轴61连接,从而使车轮62能沿横梁1方向移动。

实施例5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2、第二驱动电机10、电动葫芦9及重力传感器13通过电缆线5连接到接线箱4内,接线箱4可对驱动设备与电源接通,接线箱4与遥控器12连接,遥控器12传输过来的信号可在接线箱4内执行相应的操作,所述电缆线5的余长部分穿入卡扣7内,以防止余长部分下垂导致电缆线5接头处接触不良,所述卡扣7间隔设置在横梁1底部。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形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