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及使用马达治具条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1358发布日期:2018-12-14 22:1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及使用马达治具条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治具条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及使用马达治具条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马达加工过程中,为了便于加工制造,零部件设计有治具,形成马达治具条。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量较大,马达治具条的运转工作较繁琐。马达治具条的生产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市场需求量的增大,所需生产加工的人工数量也会增大,这会大大的增加生产加工的人工成本;

2.人工操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实现自动输送,提高输送效率,减少人工成本,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马达治具条的生产线,提高了马达治具条的输送效率,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垂直设置且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连通,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的交汇处为过渡区,所述马达治具条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轨道内;

安装于所述机架的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位于所述过渡区的远离所述第一轨道的一侧,所述接近开关用于检测所述马达治具条的位置并根据所述马达治具条的位置生成电信号;

安装于所述机架的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与所述第二轨道对应,所述气缸组件用于带动位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马达治具条沿所述第二轨道远离所述过渡区;

与所述接近开关和所述气缸组件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接近开关的电信号并控制所述气缸组件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三导轨及第四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并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及所述机架围成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一导轨及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马达治具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第四导轨并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轨、所述第四导轨及所述机架围成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三导轨及所述第四导轨沿所述马达治具条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第一导轨连接形成L字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近开关位于所述第四导轨的靠近所述第一轨道的端部,所述接近开关沿所述第四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气缸组件包括安装座、气缸及推动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机架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推动件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推动件沿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轨可滑动的连接,所述推动件、所述接近开关及所述机架围成所述过渡区。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沿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位于所述第一板的远离所述第二轨道的一面,所述第二板沿所述第三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连接形成L字形结构,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三导轨对应设置,当所述推动件沿所述第二轨道推动所述马达治具条移动时,所述第二板能够封闭所述第一轨道。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的靠近所述气缸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座可拆卸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之间的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搭接于所述第二轨道上方且所述安装座分别与所述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可拆卸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第四导轨均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安装座配合的螺纹孔,所述多个螺纹孔沿所述第二轨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三导轨和所述第四导轨通过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近开关设置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朝向所述第一轨道设置,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第四导轨的朝向所述第三导轨的平面齐平,当所述马达治具条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至与所述抵接面抵接时,所述接近开关生成电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马达治具条的生产线,包括供电装置、供气装置和上述的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接近开关连接,所述供气装置与所述气缸组件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供气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供气装置为所述气缸组件供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实现自动输送,提高输送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该使用马达治具条的生产线,提高了马达治具条的输送效率,自动化程度高,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气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马达治具送入装置的电器元件的控制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使用马达治具条的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使用马达治具条的生产线的电器元件的控制原理图。

图标:100-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200-使用马达治具条的生产线;1-机架;11-第一轨道;111-第一导轨;112-第二导轨;12-第二轨道;121-第三导轨;122-第四导轨;123-螺纹孔;13-过渡区;2-接近开关;21-抵接面;3-气缸组件;31-安装座;32-气缸;321-活塞杆;33-推动件;331-第一板;332-第二板;333-连接座;4-控制器;5-马达治具条;6-供电装置;7-供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100,包括机架1、接近开关2、气缸组件3及控制器4。

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与固定物(地面等支撑物)连接,起到支撑的作用,机架1设置有工作台面,便于承接马达治具条5;机架1上设置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第一轨道11与第二轨道12的交汇处为过渡区13,马达治具条5从第一轨道11移动经过渡区13移动至第二轨道12,实现大批量马达治具条5的转移;接近开关2位于过渡区13内,当第一轨道11内的马达治具条5移动至过渡区13内并与接近开关2接触后,接近开关2生成电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4;气缸组件3安装于机架1上,并且与第二轨道12配合,气缸组件3位于第二轨道12的上方,气缸32的活塞杆321能够沿第二轨道12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位于过渡区13内的马达治具条5沿第二轨道12远离过渡区13,实现马达治具条5在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之间的位置转移;控制器4分别与接近开关2和气缸组件3电连接,控制器4能够根据接近开关2发送的电信号控制气缸组件3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马达治具条5的自动输送。该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100,实现了马达治具条5的自动输送,提高了输送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下面对该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机架1为框架结构,用于与地面等固定物连接,起到支撑的作用。机架1上设置有工作台面,便于承接马达治具条5,参照现有的流水线机架1结构。如图1所示,机架1设置有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第一轨道11与第二轨道12垂直设置,并且第一轨道11与第二轨道12连通,第一轨道11与第二轨道12的交汇处为过渡区13,马达治具条5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一轨道11内。相当于,马达治具条5的初始位置位于第一轨道11内,当马达治具条5移动至过渡区13内后,马达治具条5可以移动至第二轨道12内,从而实现马达治具条5的转移,进入下一步工序。

具体的,机架1上设置有第一导轨111、第二导轨112、第三导轨121及第四导轨122,第一导轨111与第二导轨112并排间隔设置,第一导轨111、第二导轨112及机架1围成第一轨道11,第一导轨111及第二导轨112沿马达治具条5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轨道11承接上一工序,操作员在第一轨道11的前端(承接上一工序的流水线)进行操作,第一轨道11为过渡的水流线。第三导轨121与第四导轨122并排间隔设置,第三导轨121、第四导轨122及机架1围成第二轨道12,第三导轨121及第四导轨122沿马达治具条5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三导轨121与第一导轨111连接形成L字形结构,相当于,马达治具条5在第一轨道11内沿马达治具条5的长度方向移动至过渡区13,然后在第二轨道12内沿马达治具条5的宽度方向移动,实现马达治具条5的转移,便于大批量的马达治具条5的流水作业。

接近开关2安装于机架1上,接近开关2位于过渡区13内,并且位于过渡区13的远离第一轨道11的一侧,接近开关2用于检测马达治具条5的位置,并根据马达治具条5的位置生成电信号。接近开关2为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接近开关2是种开关型传感器(即无触点开关),它既有行程开关、微动开关的特性,同时具有传感性能,且动作可靠,性能稳定,频率响应快,应用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等、并具有防水、防震、耐腐蚀等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接近开关2位于第四导轨122的靠近第一轨道11的端部,接近开关2沿第四轨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接近开关2设置有抵接面21,抵接面21朝向第一轨道11设置,抵接面21与第四导轨122的朝向第三导轨121的平面齐平,当马达治具条5沿第一轨道11移动至与抵接面21抵接时,接近开关2生成电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4。

气缸组件3安装于机架1上,气缸组件3与第二轨道12对应,气缸组件3用于带动过渡区13内的马达治具条5沿第二轨道12远离过渡区13。如图2所示,气缸组件3包括安装座31、气缸32及推动件33,安装座31与机架1可拆卸的连接,气缸32安装于安装座31上,推动件33与气缸32的活塞杆321连接,推动件33沿第二导轨11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推动件33的一端与第二导轨112可滑动的连接,推动件33、接近开关2及机架1围成过渡区13。

具体的,安装座31与机架1通过第三导轨121和第四导轨122连接,安装座31横跨第二轨道12,搭接于第二轨道12的上方,并且安装座31分别与第三导轨121和第四导轨122可拆卸的连接,便于检测与维修。第三导轨121和第四导轨122上均设置有多个与安装座31配合的螺纹孔123,多个螺纹孔123沿第二轨道1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安装座31与第三导轨121和第四导轨122通过螺栓连接。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装座31与不同的螺纹孔123配合,以实现安装座31在第二轨道12上的位置的改变。

气缸32可拆卸的安装于安装座31上,气缸32的活塞杆321沿第二轨道12的长度方向设置,气缸32的活塞杆321与推动杆可拆卸的连接,气缸32通气后,气缸32的活塞杆321带动推动杆沿第二轨道12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推动件33包括第一板331和第二板332,第一板331沿第二导轨11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板331与机架1的工作台面作为第一轨道11的延伸(组成过渡区13);第二板332位于第一板331的远离第二轨道12的一面,第二板332沿第三导轨12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二板332与第一板331连接形成L字形结构,第二板332与第三导轨121对应设置(平行设置),当推动件33沿第二轨道12推动位于过渡区13内的马达治具条5移动时,第二板332能够封闭第一轨道11(如图3所示),使得下一个马达治具条5停留在第一轨道11内,实现一次一个马达治具条5的输送。第一板331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既可以与马达治具条5的长度相同,也可以小于马达治具条5的长度,但不能小于马达治具条5长度的二分之一。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第二板33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导轨111与第二导轨112之间的间距(即第一轨道11的宽度),能够更好地阻挡位于第一轨道11内的马达治具条5朝向过渡区13移动,待推动件33回复至初始位置(第一板331与第二导轨112抵接时),第一轨道11内的马达治具条5移动至过渡区13内,进行马达治具条5的输送。

进一步地,第一板331的靠近气缸32的一侧设置连接座333,连接座333与第一板331可拆卸的连接,气缸32的活塞杆321与连接座333可拆卸的连接。连接座333的设置,使得气缸32的活塞杆321与第一板331的连接更灵活,便于检测与维修。

控制器4安装于机架1,控制器4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控制器4为现有技术,可以为PLC控制器,该控制器4分别与接近开关2和气缸组件3电连接。控制器4用于接收接近开关2的电信号,并控制气缸组件3的工作状态。当控制器4接收到接近开关2发送的马达治具条5与抵接面21抵接时,控制器4控制气缸32工作,气缸32的活塞杆321带动推动件33沿第二轨道12移动,推动件33推动位于过渡区13内的马达治具条5在第二轨道12内远离过渡区13,实现马达治具条5的转移。如图4所示,为控制器4的控制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第一轨道11内的马达治具条5输送至过渡区13内,接近开关2检测到马达治具条5的位置后,生产电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4,控制器4根据电信号控制气缸32工作,气缸32的活塞杆321带动推动件33沿第二轨道12往复移动,从而推动件33推动位于过渡区13内的马达治具条5沿第二轨道12远离过渡区13,实现马达治具条5的转移;在过渡区13内的马达治具条5转移的过程中,第二板332封闭第一轨道11,使得第一轨道11内的马达治具条5无法输送至过渡区13,实现气缸32的单次运动单个马达治具条5输送,保障输送秩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该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100,能够实现马达治具条5的自动输送,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输送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马达治具条的生产线200,包括供电装置6、供气装置7及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马达治具条送入装置100。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供电装置6分别与控制器4、接近开关2连接,供气装置7与气缸组件3连接,控制器4与供气装置7连接。当控制器4接收接近开关2的电信号后,控制供气装置7为气缸32供气,从而实现推动件33的工作,实现马达治具条5的转移。该使用马达治具条的生产线200,能够实现大批量的马达治具条5的输送,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马达治具条5的生产效率。如图6所示,为该马达治具生产线的电器元件的控制原理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