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保持卷烟卫生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6438发布日期:2018-12-25 20:2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保持卷烟卫生的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盒,具体的是涉及一种便于保持卷烟卫生的包装盒,属于卷烟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物质的需求也随之出现多样化。在如今的烟草行业,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软包装盒均为单向开启,即在滤嘴部开口,吸食者在吸食时都是用手指捏住滤嘴从滤嘴部(即口含部)取出,俗话说“病从口入”,这种开口很不卫生,导致各种病菌从过滤嘴传播入口,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吸烟者开盒用手指拿着过滤咀把烟取出自用或给他人,既不卫生,也不文明,特别是吸食者之间相互传递,烟支需求量大时,很不方便。而从下部卷烟烟丝段开口,相对比较卫生,但由于个人吸食烟支的需求量不同,在开启后,取出烟支2~5次后,卷烟包装盒内的锡箔纸上端封口就出现上翘,不能有效的对剩余烟支进行密闭,导致香气流失,水分流失,造成卷烟香味变淡,由于卷烟水分流失,导致卷烟干燥呛人,影响其卷烟质量和吸食口感。

因此,需研制一种密封性较好且可保持原有的卷烟香气的同时还能够使吸烟者开盒取烟时手指不接触过滤嘴的卷烟包装盒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构造简易、能够实现开启后的重复密闭,使剩余烟支香气、水分不会流失,保持原有的卷烟味道,在公共场合需要进行分发烟支时可以快速卫生的将烟支进行取出递给对方的这样一种便于保持卷烟卫生的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发明目的是还能够使吸烟者开盒取烟时手指不接触过滤嘴。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保持卷烟卫生的包装盒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便于保持卷烟卫生的包装盒,该包装盒包括一个盒体(1),在盒体(1)内纵向设置有一道分隔层(2),分隔层(2)将盒体(1)分离为两个独立空腔,在两个独立空腔上分别设有上盒盖(3)和下盒盖(4),其中,上盒盖(3)的一端与盒体(1)的上方一端相连接;上盒盖(3)的另一端上设有上磁片(31),上磁片(31)与上金属条(5)相吸附连接;下盒盖(4)的一端与盒体(1)的下方一端相连接;下盒盖(4)的另一端上设有下磁片(41),下磁片(41)与下金属条(6)相吸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隔层(2)采用金属箔纸材料制成;所述分隔层(2)的宽度不大于盒体(1)的宽度;所述两个独立空腔分别为第一载物腔(7)和第二载物腔(8),其中,第一载物腔(7)的顶部为敞开状态、底部和四周均为封闭状态;所述第二载物腔(8)的顶部和四周均为封闭状态,底部为敞开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磁片(31)设置于上盒盖(3)的开口处;该上磁片(31)整体呈长条状结构,长条状结构的上磁片(31)与上金属条(5)相吻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磁片(31)为磁性粉,该磁性粉是以喷涂的方式喷涂在上盒盖(3)的开口处内壁上,且上磁片(31)的喷涂厚度为0.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磁片(41)设置于下盒盖(4)的开口处;该下磁片(41)整体呈长条状结构,长条状结构的下磁片(41)与下金属条(6)相吻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再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磁片(41)为磁性粉,该磁性粉是以喷涂的方式喷涂在下盒盖(4)的开口处内壁上,且下磁片(41)的喷涂厚度为0.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金属条(5)整体呈长条状结构,长条状结构的上金属条(5)设置于第一载物腔(7)的顶部开口处;所述下金属条(6)整体呈长条状结构,长条状结构的下金属条(6)设置于第二载物腔(8)的底部开口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又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金属条(5)为铁粉,该铁粉是以喷涂的方式喷涂在第一载物腔(7)的顶部开口处外部;所述下金属条(6)为铁粉,该铁粉是以喷涂的方式喷涂在第二载物腔(8)的底部开口处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又再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金属条(5)和所述下金属条(6)喷涂厚度均为0.3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还又再更加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盒盖(3)和所述下盒盖(4)均为透明结构,使其便于观察烟支的数量情况,在该透明结构的盒盖(3)和所述下盒盖(4)的前端立面上均设置有“Ω”或“几”字形结构的启拉线(9)。

工作原理是:当消费者抽取烟支时,消费者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通过拉扯上端或是下端的启拉线(9)选择开启包装盒的上端开口或者是下端开口,取出该盒体(1)内的烟支,当采取上端开口拿取烟支后,将折叠封口锡箔纸上端先按下,再将设置于盒体(1)上端的上盒盖(3)再按下,此时,盒体(1)上部前端面接口处外壁的上金属条(5)就会与设置于上盒盖(3)前端面接口处内表面上的上磁片(31)产生吸附作用;当采取下端开口拿取烟支后,将折叠封口锡箔纸下端先按下,在盖上下盒盖(4),此时,盒体(1)下端底部前端面接口处外壁的下金属条(6)就会与设置于下盒盖(4)前端面接口处内表面上的下磁片(41)产生吸附作用;使其与外界保持完全密闭,当一个端口无法满足抽取大量烟支时,可以同时开启两个开口抽取烟支,抽取烟支后,再将其进行关闭,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盒体(1)里的其他烟支的香气、水分流失,同时,因可供使用者选择在拿取盒中烟卷时手指不会触及盒内烟支过滤吸嘴,所以卫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这种卷烟包装盒的升级,一方面可以实现开启后的重复密闭,方便取拿,使剩余烟支香气、水分不会流失,保持原有的卷烟味道,另一方面实现了方便、实用;因可供使用者选择在拿取盒中烟卷时手指不会触及盒内烟支过滤吸嘴,所以卫生,保证了吸食者的健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标号:1—盒体;

2—分隔层;

3—上盒盖,31—上磁片;

4—下盒盖,41—下磁片;

5—上金属条;

6—下金属条;

7—第一载物腔;

8—第二载物腔;

9—启拉线;

10—烟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保持卷烟卫生的包装盒,该包装盒包括一个盒体1,在盒体1内纵向设置有一道分隔层2,分隔层2将盒体1分离为两个独立空腔,在两个独立空腔上分别设有上盒盖3和下盒盖4,其中,上盒盖3的一端与盒体1的上方一端相连接;上盒盖3的另一端上设有上磁片31,上磁片31与上金属条5相吸附连接;下盒盖4的一端与盒体1的下方一端相连接;下盒盖4的另一端上设有下磁片41,下磁片41与下金属条6相吸附连接。

进一步的,分隔层2采用金属箔纸材料制成;分隔层2的宽度不大于盒体1的宽度;两个独立空腔分别为第一载物腔7和第二载物腔8,其中,第一载物腔7的顶部为敞开状态、底部和四周均为封闭状态;所述第二载物腔8的顶部和四周均为封闭状态,底部为敞开状态。

进一步的,上磁片31设置于上盒盖3的开口处;该上磁片31整体呈长条状结构,长条状结构的上磁片31与上金属条5相吻配。

具体的,上磁片31为磁性粉,该磁性粉是以喷涂的方式喷涂在上盒盖3的开口处内壁上,且上磁片31的喷涂厚度为0.4mm。

进一步的,下磁片41设置于下盒盖4的开口处;该下磁片41整体呈长条状结构,长条状结构的下磁片41与下金属条6相吻配。

具体的,下磁片41为磁性粉,该磁性粉是以喷涂的方式喷涂在下盒盖4的开口处内壁上,且下磁片41的喷涂厚度为0.4mm。

进一步的,上金属条5整体呈长条状结构,长条状结构的上金属条5设置于第一载物腔7的顶部开口处;所述下金属条6整体呈长条状结构,长条状结构的下金属条6设置于第二载物腔8的底部开口处。

具体的,上金属条5为铁粉,该铁粉是以喷涂的方式喷涂在第一载物腔7的顶部开口处外部;所述下金属条6为铁粉,该铁粉是以喷涂的方式喷涂在第二载物腔8的底部开口处外部。

具体的,上金属条5和所述下金属条6喷涂厚度均为0.3mm。

进一步的,上盒盖3和所述下盒盖4均为透明结构,使其便于观察烟支的数量情况,在该透明结构的盒盖3和下盒盖4的前端立面上均设置有“Ω”或“几”字形结构的启拉线9。因此,实现了便于开启盒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当消费者抽取烟支时,消费者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通过拉扯上端或是下端的启拉线9选择开启包装盒的上端开口或者是下端开口,取出该盒体1内的烟支,当采取上端开口拿取烟支后,将折叠封口锡箔纸上端先按下,再将设置于盒体1上端的上盒盖3再按下,此时,盒体1上部前端面接口处外壁的上金属条5就会与设置于上盒盖3前端面接口处内表面上的上磁片31产生吸附作用;当采取下端开口拿取烟支后,将折叠封口锡箔纸下端先按下,在盖上下盒盖4,此时,盒体1下端底部前端面接口处外壁的下金属条6就会与设置于下盒盖4前端面接口处内表面上的下磁片41产生吸附作用;使其与外界保持完全密闭,当一个端口无法满足抽取大量烟支时,可以同时开启两个开口抽取烟支,抽取烟支后,再将其进行关闭,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盒体1里的其他烟支的香气、水分流失,同时,因可供使用者选择在拿取盒中烟卷时手指不会触及盒内烟支过滤吸嘴,所以卫生。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