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7556发布日期:2019-02-26 17:4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卷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动卷绕装置,属于散纤维染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散纤维网或散纤维层经过浸液、轧液后,通常还会进行堆置等处理,在堆置等处理前,一般会将铺展开的散纤维网或散纤维层进行成卷,然后转移到堆置装置上进行堆置处理,或者转移到其他工位上进行其他处理,待处理完毕后,再退卷展开,进行水洗等操作。在常规的处理过程中,分别采用成卷装置对其进行卷制,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使用比较灵活,然而缺点也很明显:卷绕过程独立,无法与其他工序无法形成流畅的、连续式操作,设备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纤维网或散纤维层卷制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卷绕装置,将该装置应用于散纤维的卷制中,可以有效提高卷制工序与其他工序的配伍性、实现卷制过程的自动换卷以及卷制与其他工序的连续化进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卷绕装置,包括卷绕轴、网带、驱动辊和若干个导辊,网带绕行于若干个导辊以及驱动辊之间,形成闭合回路,并驱动网带转动;卷绕轴位于导带上,并由驱动机构驱动其转动,所述待处理散纤维网或纤维层经网带传送至卷绕轴上,并随卷绕轴的转动缠绕包覆在卷绕轴上完成成卷,或者待处理散纤维网或纤维层由卷绕轴在卷绕轴转动中输出,并经网带传送出去完成退卷。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导辊包括上导辊和下导辊,上导辊、下导辊分居卷绕轴两侧,用于网带的运行。更优选的,所述的上导辊成对设置,成对的上导辊之间设置上张紧辊,用于调整上导辊与卷绕轴之间网带表面的张力;或者,所述下导辊成对设置,成对的下导辊之间设置下张紧辊,用于调整下导辊与卷绕轴之间网带表面的张力;或者,所述的上导辊成对设置,下导辊成对设置,成对的上导辊之间设置上张紧辊,成对的下导辊之间设置下张紧辊,用于调整整个网带表面张力。根据实用的需求,可将上导辊成对设置,并配以上张紧辊,或者将下导辊成对设置,并配以下张紧辊,或者上导辊、下导辊均成对设置,并分别在成对的上导辊之间设置上张紧辊,在成对的下导辊之间设置下张紧辊,以实现网带上不同区间张力的调节和控制,确保网带上纤维网或散纤维层传输的速度以及纤维网或散纤维层与网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适当。

所述的驱动辊设置有两个,两个驱动辊分居设置在卷绕轴前后的网带回路中,以实现退卷和成卷中网带运行方向的改变。驱动辊在整个网带中可只设置一个,此时,可通过该驱动辊转向的不同实现网带运行方向的改变;较为便利的一种方式是将驱动辊设置两个,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成卷或退卷,分别将其作为主动驱动辊驱动网带按照不同方向转动,那么剩余的一个驱动辊则作为从动驱动辊,仅起到支撑网带的作用,两个驱动辊的设置,可分别实现不同工作状态的转换。

所述的网带回路中依次设置上导辊、传输辊、驱动辊、下导辊,上导辊成对设置,两个上导辊之间设置上张紧辊,下导辊成对设置,两个下导辊之间设置下张紧辊,卷绕轴位于传输辊与驱动辊之间的网带上方。

所述的传输辊也为驱动辊,传输辊和驱动辊不同时工作,以实现退卷和成卷中网带运行方向的改变。

所述的卷绕轴端部设置有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气缸和卡座,气缸的输出杆与卡座连接,卷绕轴端部活动卡装在卡座内,在不影响卷绕轴转动的情况下,实现卷绕过程中卷绕轴的锁定。更优选的,所述的卡座上设置有上卡块和侧卡块,上卡块、侧卡块活动安装在卡座上,并可相对卡座摆动,以实现卷绕轴与卡座的锁死或松开。在成卷或退卷过程中,为避免网带对纤维卷的牵引作用过大、引起卷绕轴的移动,锁紧机构的设置可将卷绕轴进行位置固定,并随着成卷过程中纤维卷的逐渐增大而上摆,或随着退卷过程中纤维卷的逐渐减小而下摆。

所述的待处理散纤维网或纤维层进行成卷时,还设置有封包机构,所述封包机构包括给膜辊以及可往复运动的给膜箱,给膜辊位于给膜箱内,其上套装有密封膜,给膜箱往复运动与卷绕轴配合,实现给膜辊上密封膜转移并包覆在成卷完毕的纤维卷周侧,完成卷绕轴上纤维的封包。更优选的,所述的给膜辊相对卷绕轴转动的往复运动次数为1-3。封包机构的设置,可在成卷完毕后将其外周边都进行封存,避免成卷完毕后散纤维的脱落,并将其与外界隔离,杜绝了空气中水分对纤维卷的影响。

本申请以网带和卷绕轴的配合,实现散纤维的连续式不间断退卷或成卷,提高了该卷绕装置与前道工序如浸液、轧液以及与后道工序如水洗的配伍性,在进行操作时,可形成连续式流水线,待处理纤维网或散纤维层经网带传送至浸液工序中完成浸液后,送至轧液工序中,经轧液辊与网带的挤压配合下实现轧液,再经网带带入到卷绕装置中,经过卷绕轴处时,经卷绕轴卷绕形成纤维卷,即完成成卷,锁紧机构根据成卷过程的实施,调整侧卡块与上卡块相对卡座的位置,使卷绕轴始终处于流畅转动且不移位的状态;待纤维卷厚度达标后,封包机构启动,给膜辊上的密封膜始端包在纤维卷上,驱动块带动给膜箱做往复运动,在卷绕轴的转动与给膜箱的往复运动配合下,密封膜包覆在纤维卷周侧,即完成封包,此时,锁紧机构的侧卡块和上卡块上摆,卷绕轴与卡座解锁,以吊装机构卡住卷绕轴的两端,将纤维卷连同卷绕轴转移至冷堆工序处,完成自动换卷;待完成冷堆后,移至退卷机构处,纤维卷在网带的带动下随之前行,并在卷绕轴的转动中(当网带和卷绕轴的位置与成卷工序中的位置一样时,需要改变两者的运行方向,当网带和卷绕轴的位置与成卷工序中不一样时,可无需改变运行方向,具体标准以实现“成卷工序中,纤维网或散纤维层从网带移至卷绕轴上;退卷工序中,纤维网或散纤维层从卷绕轴移至网带上”为基准),完成纤维网或散纤维层从卷绕轴移至网带上,再随网带送至水洗工序中,完成水洗,即可送入下道工序,从进料到最终处理完毕的过程是连续式不间断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用卷绕装置应用作成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用卷绕装置应用作成卷时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用卷绕装置应用作成卷时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M-M方向剖面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用卷绕装置应用作退卷卷时侧面剖视图;

图6为采用本申请卷绕装置形成的纤维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A. 纤维卷;1. 卷绕轴;2. 导带;3. 驱动辊;4. 下导辊一;5. 下张紧辊;6. 下导辊二;7. 封包机构;71. 给膜箱;711. 驱动块;72. 给膜辊;73. 滑轨;74. 存膜辊;7a. 密封膜;8. 锁紧机构;81. 气缸;82. 输出杆;83. 卡座;831. 卡轨;84. 上卡块;85. 侧卡块;9. 机架;91. 机架头;92. 上导辊;93. 传输辊;94. 上张紧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一种自动卷绕装置,结合图1和图2,包括卷绕轴1、网带2、驱动辊3和若干个导辊,网带2绕行于若干个导辊以及驱动辊3之间,形成闭合回路,并驱动网带2转动;卷绕轴1位于导带2上,并由驱动机构(图中未标注)驱动其转动。该装置可实现两种操作:待处理散纤维网或纤维层经网带2传送至卷绕轴1上,并随卷绕轴1的转动缠绕包覆在卷绕轴1上完成如图1-图4所示的成卷,或者待处理散纤维网或纤维层由卷绕轴1在卷绕轴1转动中输出,并经网带2传送出去完成如图5所示的退卷。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结合图1和图2,导辊包括上导辊92和下导辊,上导辊92、下导辊分居卷绕轴1两侧,用于网带2的运行。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可采用三种方式进行设置:结合图3和图4,(1)上导辊92成对设置,成对的上导辊92之间设置上张紧辊94,用于调整上导辊92与卷绕轴1之间网带2表面的张力;(2)下导辊成对设置,即下导辊一4和下导辊二6,下导辊一4和下导辊二6之间设置下张紧辊5,用于调整下导辊与卷绕轴1之间网带表面的张力;(3)上导辊92成对设置,下导辊成对设置,成对的上导辊92之间设置上张紧辊94,成对的下导辊一4和下导辊二6之间设置下张紧辊5,用于调整整个网带2表面张力。

在上述方案中,根据实用的需求,可将上导辊92成对设置,并配以上张紧辊94,或者将下导辊成对设置,并配以下张紧辊5,或者上导辊94、下导辊均成对设置,并分别在成对的上导辊92之间设置上张紧辊94,在成对的下导辊一4和下导辊二6之间设置下张紧辊5,以实现网带2上不同区间张力的调节和控制,确保网带2上纤维网或散纤维层传输的速度以及纤维网或散纤维层与网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适当。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驱动辊3设置有两个,两个驱动辊3分居设置在卷绕轴1前后的网带2回路中,以实现退卷和成卷中网带运行方向的改变。驱动辊3在整个网带2中可如图1-图4只设置一个,此时,可通过该驱动辊3转向的不同实现网带2运行方向的改变;还有一种方式是:将驱动辊3设置两个,这种情况下,可根据成卷或退卷,分别将其作为主动驱动辊驱动网带按照不同方向转动,那么剩余的一个驱动辊则作为从动驱动辊(如图1-图4中的传输辊93,此时传输辊93也可设置为驱动辊,传输辊93和驱动辊3不同时工作,以实现退卷和成卷中网带2运行方向的改变),仅起到支撑网带2的作用,两个驱动辊的设置,可分别实现不同工作状态的转换。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网带2回路中依次设置上导辊92、传输辊93、驱动辊3、下导辊一4和下导辊二6,上导辊92成对设置,两个上导辊92之间设置上张紧辊94,下导辊一4和下导辊二6成对设置,下导辊一4和下导辊二6之间设置下张紧辊5,卷绕轴1位于传输辊93与驱动辊3之间的网带2上方。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卷绕轴1端部设置有锁紧机构8,锁紧机构8包括气缸81和卡座83,气缸81的输出杆82与卡座83连接,卷绕轴1端部活动卡装在卡座83内,在不影响卷绕轴转动的情况下,实现卷绕过程中卷绕轴的锁定。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可采用如下方式设置:卡座83上设置有上卡块84和侧卡块85,上卡块84、侧卡块85活动安装在卡座83上,并可相对卡座83摆动,以实现卷绕轴1与卡座83的锁死或松开,卡座可设置为横置的L型结构,其一侧与气缸81的输出杆82连接,另一端则呈开放状态。在成卷或退卷过程中,为避免网带2对纤维卷的牵引作用过大、引起卷绕轴1的移动,锁紧机构8的设置可将卷绕轴1进行位置固定,并随着成卷过程中纤维卷的逐渐增大而上摆,或随着退卷过程中纤维卷的逐渐减小而下摆。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可采用如下方式设置:待处理散纤维网或纤维层进行成卷时,还设置有封包机构7,封包机构7包括给膜辊72以及可往复运动的给膜箱71,给膜辊72位于给膜箱71内,其上套装有密封膜7a,给膜箱71往复运动与卷绕轴1配合,实现给膜辊72上密封膜7a转移并包覆在成卷完毕的纤维卷A周侧,完成卷绕轴1上纤维的封包,形成如图6所示的封包纤维卷A。更优选的,给膜辊相对卷绕轴转动的往复运动次数为1-3。封包机构7的设置,可在成卷完毕后将其外周边都进行封存,避免成卷完毕后散纤维的脱落,并将其与外界隔离,杜绝了空气中水分对纤维卷的影响。

本申请以网带2和卷绕轴1的配合,实现散纤维的连续式不间断退卷或成卷,提高了该卷绕装置与前道工序如浸液、轧液以及与后道工序如水洗的配伍性,在进行操作时,可形成连续式流水线,待处理纤维网或散纤维层经网带传送至浸液工序中完成浸液后,送至轧液工序中,经轧液辊与网带的挤压配合下实现轧液(即图1-图4中上导辊92之前的工序),再经网带2带入到卷绕装置中,经过卷绕轴1处时,经卷绕轴1卷绕形成纤维卷,即完成成卷,锁紧机构8根据成卷过程的实施,调整侧卡块84与上卡块85相对卡座81的位置,使卷绕轴1始终处于流畅转动且不移位的状态;待纤维卷厚度达标后,封包机构7启动,给膜辊72上的密封膜7a始端包在纤维卷上,驱动块711带动给膜箱71沿滑轨73做往复运动,在卷绕轴1的转动与给膜箱71的往复运动配合下,密封膜7a包覆在纤维卷周侧,即完成封包,此时,锁紧机构8的侧卡块84和上卡块85上摆,卷绕轴1与卡座81解锁,以吊装机构卡住卷绕轴1的两端,将纤维卷连同卷绕轴1转移至冷堆工序处,完成自动换卷;待完成冷堆后,移至退卷机构(即图5所示)处,纤维卷在图5中网带2的带动下随之前行,并在图5中卷绕轴1的转动中(当网带和卷绕轴的位置与成卷工序中的位置一样时,需要改变两者的运行方向,当网带和卷绕轴的位置与成卷工序中不一样时,可无需改变运行方向,具体标准以实现“成卷工序中,纤维网或散纤维层从网带移至卷绕轴上;退卷工序中,纤维网或散纤维层从卷绕轴移至网带上”为基准),完成纤维网或散纤维层从卷绕轴1移至网带2上,再随网带2送至水洗工序中,完成水洗,即可送入下道工序,从进料到最终处理完毕的过程是连续式不间断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