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粉状货物卸料的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7507发布日期:2019-02-26 17:4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粉状货物卸料的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尘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粉状货物卸料的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接卸粉状货物多数通过将货物放进散货漏斗,车辆在散货漏斗下方接料来实现货物装车转运。货物冲击车厢是扬尘主要形成环节,现有的主要防尘措施是在场地设置防尘网、水幕墙、喷淋、漏斗安装负压或喷淋等四种措施,效果都不显著。防尘网、水幕墙、负压或喷淋四种措施,只能部分抑制粉尘扩散;漏斗设置负压或喷淋造价昂贵,喷淋还会造成接卸场地泥泞。新加坡港口使用的负压漏斗单价在百万美元以上,国内使用的负压防尘漏斗单价都在数十万元以上,且有使用成本(消耗电费、滤网、空压机维护等)。负压漏斗的本质是将含粉尘空气吸收到集尘袋,经过过滤将空气排出,收集粉尘。主要不足有三点:一是不可能做到全部粉尘被吸收;粉尘收集会做成二次污染;消耗电力、滤袋(高气压易损耗)、空压机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防尘效果好的用于粉状货物卸料的防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粉状货物卸料的防尘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卸料漏斗,卸料漏斗的下方设置为接料车厢停放的接货区,其特点是:在卸料漏斗的外侧上部连有一圈向下设置的防尘网,在防尘网的下端连接有与车厢接料口配合的对接机构,对接机构的内侧处于接料车厢内,防尘网和对接机构构成封闭空间,处于防尘网内的卸料漏斗上部装有一圈水雾喷嘴,水雾喷嘴朝向防尘网喷淋,在防尘网上形成水帘幕。

封闭空间尽可能做到上小下大,使附着粉尘容易下落,尽可能减少粉尘滞留堆积。同时也减小落料时物料挤压空气的压缩比,有助于避免高气压产生,减少形成冲击扬尘数量及对防尘网的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防尘网采用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形结构,使封闭空间由上向下逐渐增加,防尘网为钢丝网,其网眼大小为1-3mm。防尘网的通气及水附着性能良好,避免高气压产生,使落料时封闭空间空气顺利外溢,且粉尘被拦下,除了使用钢丝网还可以使用带孔的不锈钢板。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卸料漏斗的上端口上设有一圈围着其边缘设置的水雾喷嘴,水雾喷嘴朝向上端口中心部喷淋,可以抑制扬尘,在卸料漏斗的下端出料口上设有一圈围着其边缘设置的水雾喷嘴,水雾喷嘴朝向接货区的车厢内喷淋。物料下落时冲击扩散、形成大量扬尘,采用较为密集高压向下喷淋的方法进行降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支撑架为四根立柱,四根立柱的上端与卸料漏斗的四个角固定相连,四根立柱的下部设有加固横撑。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接货区的后侧设有检测车厢的红外感应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对接机构包括与防尘网下端对接相连的伸缩布袋,在伸缩布袋的下端口上连接有与车厢接料口配合的下沿框,下沿框的内侧处于车厢内,下沿框下表面四个角上分别设有插入车厢接料口内的导向爪,在下沿框上设有驱动伸缩布袋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在下沿框下表面上贴有密封橡胶片或海绵片。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导向爪向车厢内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0°-30°,导向爪的长度为5cm-30cm。导向爪可以采用30mm或40mm宽度的角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在下沿框上表面四个角上的悬挂弹簧,悬挂弹簧的上端通过球轴承固定在支撑架上,悬挂弹簧使伸缩布袋向上收缩,下沿框离开车厢接料口;在伸缩布袋下沿框的两侧中部还设有驱动伸缩布袋向下运动的下压滚轮,两个下压滚轮通过摇臂连接有与车厢尾部配合的主动滚轮,摇臂中部通过固定轴与支撑架相连。

使用驱动机构实现防尘网下沿框能与车厢接料口封闭对接,通过摇臂杠杆做到货车进斗自动接合,车斗离开时自动分离。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设在下沿框上表面两个对角上的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上端通过球轴承与支撑架相连,其下端的伸缩杆与下沿框相连。

悬挂弹簧和液压油缸均通过球轴承与支撑架固定,可以让其有一定的摆动量,能实现自我矫正,使车厢接料口与下沿框很快对正。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对接机构包括与防尘网下端口相连的固定框,固定框上装有橡胶毛刷,橡胶毛刷的总宽度为20cm-40cm,长度为20cm-50cm,橡胶毛刷的内侧处于车厢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卸料漏斗外侧围有一圈防尘网,防尘网将卸料漏斗出料口及车厢接料口围在一个封闭空间尽可能大,减小落料时物料挤压空气的压缩比,有助于避免高气压产生,减少形成冲击扬尘数量及对防尘网的冲击力。卸料漏斗上的水雾喷嘴朝向防尘网喷淋,在防尘网上形成水帘幕,可以防止粉尘外溢,同时又可以冲刷防尘网内表面附着的粉尘,水雾捕捉空间粉尘结合重力使向下运动,使全部扬尘沉降在车厢内。设置对接机构可以实现防尘网与车厢接料口封闭对接,防尘网上的积尘、积水落入到车厢内带走,避免积尘、积水落到场地,形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驱动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驱动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本装置是一种用于粉状货物卸料的防尘装置,参照附图1,包括安装在支撑架4上的卸料漏斗1,所述支撑架4为四根立柱,四根立柱的上端与卸料漏斗1的四个角固定相连,四根立柱的下部两侧设有加固横撑。卸料漏斗1的下方设置为接料车厢停放的接货区,货车的车厢3可以移动进入接货区,并使车厢3接料口与卸料漏斗1的出料口对应。

在卸料漏斗1的外侧上部连有一圈向下设置的防尘网6,在防尘网6的下端连接有与车厢接料口配合的对接机构17,对接机构17的内侧处于接料车厢3内,防尘网6和对接机构17构成封闭空间。防尘网6采用钢丝网制成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形结构,使封闭空间由上向下逐渐增加其网眼大小为2mm。封闭空间尽可能做到上小下大,使附着粉尘容易下落,尽可能减少粉尘滞留堆积。同时也减小落料时物料挤压空气的压缩比,有助于避免高气压产生,减少形成冲击扬尘数量及对防尘网6的冲击力。防尘网6的通气及水附着性能良好,避免高气压产生,使落料时封闭空间空气顺利外溢,且粉尘被拦下。

处于防尘网6内的卸料漏斗1上部装有一圈水雾喷嘴2,水雾喷嘴2朝向防尘网6喷淋,在防尘网6上形成水帘幕。冲刷防尘网6内表面附着的粉尘,水雾捕捉空间粉尘结合重力使向下运动,使全部扬尘沉降在车厢3内。在卸料漏斗1的上端口上设有一圈围着其边缘设置的水雾喷嘴2,水雾喷嘴2朝向上端口中心部喷淋,可以抑制扬尘。在卸料漏斗1的下端出料口上设有一圈围着其边缘设置的水雾喷嘴2,水雾喷嘴2朝向接货区的车厢3内喷淋。物料下落时冲击扩散、形成大量扬尘,采用较为密集高压向下喷淋的方法进行降尘,减少粉尘的产生。

在接货区的后侧设有检测车厢3的红外感应器5,红外感应器5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水雾喷嘴2相连,控制水雾喷嘴2工作,喷雾持续时间可以设定。水雾喷嘴2通过管道与喷雾主机相连,卸料漏斗1上端口上的、卸料漏斗1下端出料口上的、对着防尘网6喷淋的,三路水雾喷嘴2都有各自的管路,分别与喷雾主机相连。当车辆驶入接货区,红外感应器5感应到车厢3后,其就驱动对接机构17中的驱动机构,使对接机构17与车厢上接料口对接,对接完后,所有水雾喷嘴2开始工作,并可以进行装卸货物操作。

一般低压喷雾的降尘效果较差、产生积水多、水量消耗大,所以在本装置中使用的水雾喷嘴2为高压在7Mpa左右,雾长应为2000左右,喷嘴产生30μm左右的雾粒喷雾系统降尘。喷淋的雾粒在空气中吸收带动粉尘落到车厢3内。

所述对接机构17包括与防尘网6下端对接相连的伸缩布袋9,伸缩布袋9的长度为400mm,在伸缩布袋9的下端口上连接有与车厢接料口配合的下沿框10,下沿框10有一定的宽度,大概为30cm,能准确坐落在车厢接料口的边沿上,在下沿框10下表面上贴有密封橡胶片或海绵片,这样可以使下沿框10与车厢接料口密封,防止粉尘外泄。并且下沿框10的内侧处于车厢3内,这样从水雾喷嘴2喷出的水可以直接流入到车厢3中,避免积尘、积水落到场地,形成二次污染。

下沿框10下表面四个角上分别设有插入车厢接料口内的导向爪11,导向爪11由40角铁制成,导向爪11向车厢内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20°,导向爪11的长度为20 cm。在下沿框10上设有驱动伸缩布袋9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有两种,一种结构如图2所示:

具体结构如下:包括设在下沿框10上表面四个角上的悬挂弹簧7,悬挂弹簧7的上端通过球轴承固定在支撑架4上,悬挂弹簧7使伸缩布袋9向上收缩,下沿框10离开车厢接料口。常态下,下沿框10被悬挂弹簧7拉起,距离车厢接料口20cm左右,伸缩布袋9处于收缩状态。在伸缩布袋9下沿框10的两侧中部还设有驱动伸缩布袋9向下运动的下压滚轮12,两个下压滚轮12通过摇臂14连接有与车厢3尾部配合的主动滚轮13,摇臂14中部通过固定轴8与支撑架4相连,通过摇臂14实现主动滚轮13和下压滚轮12的联动。摇臂14采用弹簧钢板制成,在固定轴8处形成分叉,延伸出两个支臂,下压滚轮12固定在支臂上。使用驱动机构实现防尘网6下沿框10能与车厢接料口封闭对接,通过摇臂14做到车厢进料口自动接合,车斗离开时自动分离。

车辆驶入卸料漏斗1下方的接货区后,车厢3后板推动主动滚轮13向后运动,摇臂14绕着固定轴顺时针旋转,带动左右两个下压滚轮12向下前滚动,下沿框10在下压滚轮12的作用下克服悬挂弹簧7拉力,使其落入车厢接料口上,而导向爪11卡在车厢接料口内侧,伸缩布袋9张开。

货物装完后,车厢3缓速前移(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离开主动滚轮13,主动滚轮13复位后两个下压滚轮12也后退抬升,使悬挂弹簧7提升防尘网6下沿框10抬升离开车厢3,伸缩布袋9收缩,车辆驶离。

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种结构构成另一实施例,如附图3所示,驱动机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设在下沿框10上表面两个对角上的液压油缸15,液压油缸15上端通过球轴承与支撑架4相连,其下端的伸缩杆与下沿框10相连。

车辆驶入卸料漏斗1下方的接货区后,红外感应器5感应车厢3后,启动液压油缸15,在液压油缸15的作用下使下沿框10落入车厢接料口上,而导向爪11卡在车厢接料口内侧,伸缩布袋9张开。

货物装完后,液压油缸15自动提升伸缩布袋9收起,使下沿框10升出离开车厢3,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无碍后缓慢驶出接货区。

本装置的再一种实施例,防尘网6、水雾碰嘴等的设置都与上述相同,只是对接机构17的结构不同,如附图4所示,所述对接机构17包括与防尘网6下端口相连的固定框,固定框的下表面上装有橡胶毛刷16,橡胶毛刷16的总宽度为30cm,长度为40cm,橡胶毛刷16的内侧处于车厢3内。因为车辆前后左右停放有30cm位置公差,所以橡胶毛刷16的总宽度为30cm,这样便于司机操作,能使橡胶毛刷16与车厢接料口对接,同时使橡胶毛刷16的内侧处于车厢3内,使防尘网6和车厢接料口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保证粉尘、积水流入车厢3内。橡胶毛刷16是由若干橡胶线组成的毛刷状,其是软体的,车厢3可以通过它驶入接货区,橡胶毛刷16在变形后还能恢复原状,其他使用方便不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