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具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6370发布日期:2019-01-18 19:5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具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具输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餐具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大型酒店或餐馆,客人用餐完毕后,需要收集的餐具相当多,需要通过餐具输送装置对餐具进行输送以便完成收集工作。而现有的餐具输送装置中,通常会存在设备体积庞大,以及设备外漏的问题(如输送带外漏),不仅使占地面积较大,还影响客人的整体体验,且通过输送带输送餐具,餐具放置在托盘上,输送带带动托盘同步移动,但托盘的摆放散乱,托盘的摆放方向不能调整,使得托盘之间容易发生碰撞,导致餐具的损坏,影响餐具的有效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具输送装置,具有体积较小的特点,占地面积较小,有助于提高客户的整体体验,且托盘的摆放方向能够调整,将托盘摆正,避免托盘之间发生碰撞,防止餐具的损坏,使餐具实现有效输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餐具输送装置,包括视觉识别系统、用于放置餐具的餐具托盘、可磁性连接所述餐具托盘的餐具输送车和用于供所述餐具输送车移动的输送支架,所述视觉识别系统识别所述餐具托盘的摆放位置及摆放方向,并把所识别的所述餐具托盘摆放位置及摆放方向送至所述餐具输送车,所述餐具输送车据此调整所述餐具托盘的摆放方向以避让所述输送支架上其它的餐具托盘。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支架包括顶板、承托板和支撑脚架,所述顶板位于承托板上方,所述支撑脚架的两端分别与顶板、承托板固接,所述顶板、承托板之间形成容置腔室,所述餐具输送车位于容置腔室内,所述餐具输送车与承托板活动接触,所述餐具托盘与顶板活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材质为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餐具托盘通过滑动组件与顶板滑动接触,所述滑动组件用于减少餐具托盘与顶板之间的摩擦。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牛眼轮,所述牛眼轮可转动地安装于餐具托盘上,所述餐具托盘通过牛眼轮与顶板滑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牛眼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牛眼轮对称设于餐具托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和所述承托板两者中的一个固定有负极板,这两者中的另一个固定有正极板,所述负极板和所述正极板均连接所述餐具输送车以为其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餐具输送车包括壳体、磁吸组件、滑轮、输送机构、摆正机构、负极柱、第一弹簧、正极柱和第二弹簧,所述壳体上凹设有容置凹槽,所述磁吸组件固定于容置凹槽中,所述磁吸组件与餐具托盘通过磁性连接,所述滑轮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上,所述滑轮与承托板滑动接触,所述输送机构的输出轴与滑轮连接,所述输送机构用于驱动滑轮在承托板上移动,所述摆正机构的输出轴与滑轮连接,所述摆正机构用于驱动滑轮在承托板上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凹设有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所述负极柱穿设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弹簧套装于负极柱上,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凹槽固接,所述负极柱通过第一弹簧与负极板弹性接触,所述负极柱与负极板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正极柱穿设第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弹簧套装于正极柱上,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凹槽固接,所述正极柱通过第二弹簧与正极板弹性接触,所述正极柱与正极板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磁吸组件分别与负极柱、正极柱电性连接,所述输送机构分别与负极柱、正极柱电性连接,所述摆正机构分别与负极柱、正极柱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磁吸组件为电吸铁。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支架还包括调节脚架,所述支撑脚架位于承托板的下方,所述调节脚架与支撑脚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脚架上设有螺纹部,所述支撑脚架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部穿设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部与螺纹通孔通过螺纹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客人用餐完毕后,将餐具放置于餐具托盘上,视觉识别系统获悉餐具托盘的摆放位置和摆放方向,视觉识别系统把信息传输给餐具输送车,餐具输送车移动至餐具托盘处,本实施例中的餐具托盘优选为可磁吸金属托盘,使餐具输送车与餐具托盘进行磁性连接,将餐具托盘的摆放方向进行调整,直至餐具托盘摆正方向,餐具输送车将餐具托盘进行输送,即使餐具实现输送,以完成餐具的收集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省去了输送带,从而能够解决装置整体体积过大、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还能解决输送带外漏的问题,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客户的整体体验。而且,利用餐具输送车将餐具托盘的摆放方向进行调整,使餐具托盘的摆放方向得到摆正,可避免餐具托盘之间发生碰撞,防止餐具的损坏,使餐具实现有效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餐具输送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支架;2、餐具托盘;3、餐具输送车;10、顶板;11、承托板;12、支撑脚架;13、容置腔室;20、牛眼轮;30、壳体;31、滑轮;32、负极板;33、正极板;34、电吸铁;35、负极柱;36、第一弹簧;37、正极柱;38、第二弹簧;14、调节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餐具输送装置,包括视觉识别系统、用于放置餐具的餐具托盘2、可磁性连接餐具托盘2的餐具输送车3和用于供餐具输送车3移动的输送支架1,视觉识别系统识别餐具托盘2的摆放位置及摆放方向,并把所识别的餐具托盘2摆放位置及摆放方向送至餐具输送车3,餐具输送车3据此调整餐具托盘2的摆放方向以避让输送支架1上其它的餐具托盘2。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客人用餐完毕后,将餐具放置于餐具托盘2上,视觉识别系统获悉餐具托盘2的摆放位置和摆放方向,视觉识别系统把信息传输给餐具输送车3,餐具输送车3移动至餐具托盘2处,本实施例中的餐具托盘2优选为可磁吸金属托盘,使餐具输送车3与餐具托盘2进行磁性连接,将餐具托盘2的摆放方向进行调整,直至餐具托盘2摆正方向,餐具输送车3将餐具托盘2进行输送,即使餐具实现输送,以完成餐具的收集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省去了输送带,从而能够解决装置整体体积过大、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还能解决输送带外漏的问题,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客户的整体体验。而且,利用餐具输送车3将餐具托盘2的摆放方向进行调整,使餐具托盘2的摆放方向得到摆正,可避免餐具托盘2之间发生碰撞,防止餐具的损坏,使餐具实现有效输送。

具体地,如图1、2所示,输送支架1包括顶板10、承托板11和支撑脚架12,顶板10位于承托板11上方,支撑脚架12穿设顶板10、承托板11,支撑脚架12的两端分别与顶板10、承托板11固定连接,顶板10、承托板11之间形成容置腔室13,餐具输送车3位于容置腔室13内,餐具输送车3与承托板11活动接触,餐具托盘2与顶板10活动接触,即餐具输送车3位于餐具托盘2的下方,餐具输送车3与餐具托盘2进行磁性连接后,使餐具能实现输送。

更具体地,如图1、2所示,支撑脚架12的数量为四个,支撑脚架12分别位于顶板10、承托板11的四个顶角处。使顶板10、承托板11之间的连接结构更为稳定,使得输送支架1的整体结构更为牢靠。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2所示,顶板10的材质为玻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餐具托盘2与餐具输送车3之间通过磁性连接,即使餐具托盘2与餐具输送车3之间隔着顶板10也能传导磁力。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餐具托盘2通过滑动组件与顶板10滑动接触,滑动组件用于减少餐具托盘2与顶板10之间的摩擦,从而使餐具托盘2在顶板10上易于滑动。而且,顶板10的材质为玻璃,提供了一个光滑的平面,可为滑动组件、餐具托盘2的滑动减少一定的摩擦阻力。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所示,滑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牛眼轮20,该牛眼轮20可转动地安装于餐具托盘2的侧壁上,餐具托盘2通过牛眼轮20与顶板10滑动接触。通过使牛眼轮20与顶板10滑动接触,达到减少餐具托盘2与顶板10之间的摩擦的目的,从而餐具托盘2更易于在顶板10上实现滑动,使餐具输送车3能够更容易地实现餐具托盘2的输送。

为了提高输送效率,如图1、2所示,牛眼轮20的数量为四个,牛眼轮20对称设于餐具托盘2的两侧壁上,使餐具托盘2的两侧平衡,更好地在顶板10上实现滑动。可大大减少餐具托盘2与顶板10之间的摩擦,使餐具托盘2更轻松地在顶板10上实现滑动。

另外,在顶板10和承托板11两者中的一个固定安装有负极板32,这两者中的另一个固定安装有正极板33,负极板32和正极板33均连接餐具输送车3以为其供电。

具体地,如图2、3所示,顶板10上固定安装有负极板32,承托板11上固定安装有正极板33,餐具输送车3分别与负极板32、正极板33电性连接,从而,负极板32、正极板33连通形成电路为餐具输送车3供电。当然,也可以将正极板33固定安装在顶板10上,负极板32固定安装于承托板11上,使负极板32、正极板33连通形成电路为餐具输送车3供电即可。

需要强调是,如图2、3所示,餐具输送车3包括壳体30、磁吸组件、滑轮31、输送机构、摆正机构、负极柱35、第一弹簧36、正极柱37和第二弹簧38,壳体30上凹设有容置凹槽,磁吸组件固定安装于容置凹槽中,磁吸组件与壳体30固定连接,磁吸组件与餐具托盘2通过磁性连接,滑轮31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30上,本实施例中滑轮31的数量为三个,该滑轮31安装于壳体30底部,使滑轮31与承托板11滑动接触,输送机构的输出轴与滑轮31连接,输送机构用于驱动滑轮31在承托板11上移动,使得餐具输送车3能够带动餐具托盘2同步移动,摆正机构的输出轴与滑轮31连接,摆正机构用于驱动滑轮31在承托板11上转动,使得餐具输送车3能够带动餐具托盘2同步转动,将餐具托盘2的排放方向进行调整,使餐具托盘2的方向得到摆正。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输送机构可以是电机或液压输送机构或气压输送机构。摆正机构可以是转动电机或电机加减速机的组合,也可以是摩擦式转动机构或齿轮齿条式转动机构。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壳体30上还凹设有第一限位凹槽和第二限位凹槽,负极柱35穿设第一限位凹槽,第一弹簧36套装于负极柱35上,且第一弹簧36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凹槽固定连接,负极柱35通过第一弹簧36与负极板32弹性接触,在第一弹簧36的弹性作用力下,负极柱35得以与负极板32实现接触,使得负极柱35与负极板32之间实现电性连接;正极柱37穿设第二限位凹槽,第二弹簧38套装于正极柱37上,且第二弹簧38的一端与第二限位凹槽固定连接,正极柱37通过第二弹簧38与正极板33弹性接触,在第二弹簧38的弹性作用力下,正极柱37得以与正极板33实现接触,使得正极柱37与正极板33之间实现电性连接,从而能够为餐具输送车3供电,使磁吸组件分别与负极柱35、正极柱37电性连接,输送机构分别与负极柱35、正极柱37电性连接,摆正机构分别与负极柱35、正极柱37电性连接,即能使电吸铁34通电,以使电吸铁34与餐具托盘2进行磁性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簧36和第二弹簧38,使正极柱37与正极板33、负极柱35与负极板32之间更容易实现接触。也使输送机构、摆正机构通电,使得输送机构能够带动餐具托盘2同步移动,使得摆正机构能够带动餐具托盘2同步转动,从而实现餐具托盘2的输送及其方向的摆正。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磁吸组件为电吸铁34。

此外,如图1、2所示,输送支架1还包括调节脚架14,支撑脚架12位于承托板11的下方,调节脚架14与支撑脚架12通过螺纹连接,调节脚架14上设有螺纹部,支撑脚架12上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部穿设螺纹通孔,螺纹部与螺纹通孔通过螺纹连接。本实施例子中调节脚架14与支撑脚架12的数量相对应,为四个,通过调节四个调节脚架14以调整支撑脚架12距离地面的高度,使输送支架1整体得到平衡,有助于提高本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实现餐具的有效输送。

综上,如图1-3所示,客人用餐完毕后,客人用餐完毕后,将餐具放置于餐具托盘2上,视觉识别系统获悉餐具托盘2的摆放位置和摆放方向,视觉识别系统把信息传输给餐具输送车3,正极柱37与正极板33接触,负极柱35与负极板32接触,进而能为餐具输送车3供电,餐具输送车3的控制系统使输送机构工作,输送机构驱动滑轮31在承托板11上移动,使餐具输送车3移动至餐具托盘2下方,餐具输送车3的控制系统使电吸铁34通电,电吸铁34吸住餐具托盘2,餐具输送车3的控制系统使摆正机构工作,摆正机构驱动滑轮31在承托板11上原地转动一定角度,直至餐具托盘2的方向得到摆正,摆正后餐具输送车3的控制系统使电吸铁34断电,餐具输送车3原地旋转调整自身位置及方向,以便更好地输送餐具,调整完毕后,电吸铁34重新通电,把摆好位置的餐具托盘2输送走,从而实现餐具的输送。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