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过渡车输送装置的氧化三线加工制作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3110发布日期:2019-03-02 02:4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具有过渡车输送装置的氧化三线加工制作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装置领域,涉及三线加工制作生产线,尤其涉及具有过渡车输送装置的氧化三线加工制作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设备的生产加工多采用流水线式生产制作,每个工位均完成一道工序的加工或者组装作业,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分工合作使得操作人员只需熟练一个环节即可,员工培训费用低,而且效率容易提升,但是流水作业需要将各个零件对应的运送到指定的工位,目前常见的多是人工分类后指定运输到工位,劳动强度高,而且有大型零件的时候,需要采用行车进行吊装,行车吊装的过程中,需要将零件吊运到空间完成,效率低,主要是零件在空间的时间越长,安全系数就会相应降低,不适合长期处于这样的作业环境,也有部分厂家采用了自动运送小车,可以在车间按照设定的轨迹进行货物的运送,但是轨道可能会有变形,运行起来出现故障,出现卡死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具有过渡车输送装置的氧化三线加工制作生产线,可实现多个工位之间的物料及时转运,自动化运输,而且故障率低,稳定性高,运行更加平稳,结构更加合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过渡车输送装置的氧化三线加工制作生产线,包括底框、驱动电机和载物架,所述底框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底框纵向的一端设有主动轴,另一端设有从动轴,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平行设置,所述主动轴垂直于所述底框长度方向的中心面设置,所述主动轴的两端设有主动轮,所述从动轴的两端设有从动轮,位于所述底框同一侧的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锁在所述底框上且驱动所述主动轴旋转,所述载物架设在所述底框的上端且与所述主动轮上端面相切设置,所述载物架的下端面与所述从动轮的上端面相切设置,所述主动轮的内侧设有第一导向片,所述从动轮的内侧设有第二导向片,所述第一导向片设在所述载物架的内侧且二者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导向片设在所述载物架的内侧且二者相邻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框包括两个横梁和两个纵梁,所述横梁和纵梁均由方管制作而成,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轮均设在所述横梁内,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设在所述纵梁内且突出所述纵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纵梁的两端设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由橡胶材质一体成型,所述减震块为圆柱形且垂直于所述纵梁的端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架包括底部的水平架和垂直设置所述水平架上端的多个支撑杆,所述水平架为框形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均设置在所述水平架的内侧,所述载物架由钢管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架上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端设有平行设置的感应开关,所述底框上设有感应片,所述感应片与所述感应开关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框纵向两端的下方设有开口向下的V型架,所述V型架的下端面低于所述底框的下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底框的一侧设有电缆拨杆,所述电缆拨杆为开口朝向所述底框的槽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设置底框和载物架,载物架设在底框的上端,由于主动轮和从动轮凸出底框设置且与载物架相切设置,因此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和从动轮旋转即可实现载物架的移动,同时由于第一导向片和第二导向片的设置,限定了载物架的左右晃动,保证其只可沿直线运动,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不用铺设轨道,因为不存在轨道变形的问题;2、主动轴和从动轮均设在横梁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外部的杂物等粘在主动轮或从动轮上,对运转造成影响,主动轮和从动轮均设在纵梁内且突出纵梁设置,保证与载物架接触设置;3、设置两个感应开关,载物架在底框上来回移动,当第一感应开关感应到感应片后,会通过控制中心控制驱动电机开始减速停止运转,第二个感应开关感应到感应片后,说明载物架定位完成,此时可完成载物架上货物的卸载和安装,整个通过控制中心可实现自动控制,且可保证每次定位的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过渡车输送装置的氧化三线加工制作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过渡车输送装置的氧化三线加工制作生产线不含载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详图。

附图标记:

1-载物架;11-水平架;12-支撑杆;13-固定架;14-感应开关;2-底框;21-纵梁; 22-横梁;23-电缆拨杆;24-V型架;3-驱动电机;4-主动轴;41-主动轮;5-从动轴;51- 从动轮;6-第一导向片;7-第二导向片;8-减震块;9-感应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具有过渡车输送装置的氧化三线加工制作生产线,包括底框2、驱动电机3和载物架1,底框2为四边形框架结构,底框2纵向的一端设有主动轴4,另一端设有从动轴5,主动轴4和从动轴5平行设置,主动轴4垂直于底框2 长度方向的中心面设置,主动轴4的两端设有主动轮41,从动轴5的两端设有从动轮51,位于底框2同一侧的主动轮41和从动轮51通过皮带连接,驱动电机3固锁在底框2上且驱动主动轴4旋转,载物架1设在底框2的上端且与主动轮41上端面相切设置,载物架1的下端面与从动轮51的上端面相切设置,主动轮41的内侧设有第一导向片6,从动轮51的内侧设有第二导向片7,第一导向片6设在载物架1的内侧且二者相邻设置,第二导向片7设在载物架1的内侧且二者相邻设置。

优选地,底框2包括两个横梁22和两个纵梁21,横梁22和纵梁21均由方管制作而成,成本低,强度高,主动轴4和从动轮51均设在横梁22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外部的杂物等粘在主动轮41或从动轮51上,对运转造成影响,主动轮41和从动轮51 均设在纵梁21内且突出纵梁21设置,保证与载物架1接触设置。

优选地,纵梁21的两端设有减震块8,减震块8由橡胶材质一体成型,减震块8为圆柱形且垂直于纵梁21的端面设置,可降低载物架1运动过程中对底框2的振动性,提升整个结构运行的稳定性。

优选地,载物架1包括底部的水平架11和垂直设置水平架11上端的多个支撑杆12,水平架11为框形结构,强度够高,质量轻,降低驱动电机3的功率,节约能耗,第一导向片6和第二导向片7均设置在水平架11的内侧,防止载物架1晃动,限定其只可沿底框2的纵向方向移动,确保移动精度,载物架1由钢管一体成型,强度高,成本低。

优选地,载物架1上设有固定架13,固定架13的下端设有平行设置的感应开关14,感应开关14的数量为两个,底框2上设有感应片9,感应片9与感应开关14相对设置,设置两个感应开关14,载物架1在底框2上来回移动,当第一感应开关14感应到感应片 9后,会通过控制中心控制驱动电机3开始减速停止运转,第二个感应开关14感应到感应片9后,说明载物架1定位完成,此时可完成载物架1上货物的卸载和安装,整个通过控制中心可实现自动控制,且可保证每次定位的精度。

优选地,底框2纵向两端的下方设有开口向下的V型架24,V型架24的下端面低于底框2的下端面,地面上轨道可设置在V型架24的中间,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可避免底框2左右晃动,提升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底框2的一侧设有电缆拨杆23,电缆拨杆23为开口朝向底框2的槽形结构,设备上的所有电缆在运行的过程中均可放置到电缆拨杆23内,避免线缆拖地损坏,提升安全性能,也避免线缆错乱卡死到设备中,提升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驱动电机3运动,载物架1相对底框2运动,运动到指定的位置后,感应开关14与感应片9相对设置,感应开关14发出信号,确认载物架1位置精确,此时进行货物的装载,将零件或者其他货物放置到载物架1上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驱动电机3再次启动,载物架1相对底框2移动,然后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后,驱动电机3 停止旋转,整个过程中,通过出动轮和从动轮51的旋转实现载物架1的移动,同时设置了第一导向片6和第二导向片7,对载物架1的纵向位置进行了限位,防止其左右晃动,保证载物架1只可纵向方向移动,确保移动精度,没有轨道的设置,不会出现变形的情况,结构简单,运行更加稳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