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2173发布日期:2019-04-13 01:23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角装置。



背景技术:

板材是常见的产品或中间产品,对于一些价值较高的板材产品,例如太阳能板等板材,为了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折角磕碰,会选用纸板(也称:护角纸板)将板材折角进行包裹,目前的板材包角主要是采用人工包装的方式,包装效率比较低,包装效果也难做到一致,且人工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由于有的板材较重,在包装时容易砸伤工人手指,造成工伤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包角装置,在保证工作安全的前提下,解决现有技术中包装效率低、包装效果差和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角装置,包括护角纸托板,所述护角纸托板上转动安装有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90°翻转的第一翻手,所述第一翻手上转动安装有由第二动力装置驱动180°翻转的第二翻手,所述第二翻手上转动安装有由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翻转的第三翻手,所述第三翻手翻转的角度大于180°而小于360°,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三动力装置由同一动力输入源进行驱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动力输入源包括设置于所述护角纸托板上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上转动安装有与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的动力输入轴;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齿轮箱上的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之间设有一次翻转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翻手和所述护角纸托板之间的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之间设有第一带传动机构;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齿轮箱上的第二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之间设有二次翻转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翻手和所述第一翻手之间的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之间设有第二带传动机构;

所述第三动力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齿轮箱上的第三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三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之间设有三次翻转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翻手和所述第二翻手之间的第三驱动轴,所述第三驱动轴与所述第三动力输出轴之间设有第三带传动机构;

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翻手、所述第二翻手、所述第三翻手和所述护角纸托板平直共面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一次翻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一从动齿轮本体,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本体上设有两个第一凸块,每个所述第一凸块上均设有第一弧形锁止槽,相邻两所述第一弧形锁止槽的中点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本体的旋转中心点的连线相互垂直,两所述第一凸块之间的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从动齿,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本体的其余区域设置为第一光滑面;

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主动齿,多个所述第一主动齿与多个所述第一从动齿对应设置、并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主动齿轮本体的其余区域为与所述第一弧形锁止槽相适配的第一平滑衔接面。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本体上的所述第一光滑面上还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备用第一凸块,所述备用第一凸块和两个所述第一凸块一起环形阵列设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本体上在两所述备用第一凸块之间、所述备用第一凸块和相邻的所述第一凸块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第一从动齿;每个所述备用第一凸块上均设有所述第一弧形锁止槽。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带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一带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轴上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设有第一传动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二次翻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二主动齿轮本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二从动齿轮本体,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本体上设有两个镜像设置的第二凸块,每个所述第二凸块上均设有第二弧形锁止槽;两所述第二凸块将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本体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上设有第二从动齿,另一个区域设置为第二光滑面;

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二主动齿,多个所述第二主动齿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设置的区域对应设置、并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本体的其余区域为与所述第二弧形锁止槽相适配的所述第二平滑衔接面。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两所述第二凸块将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本体分为两个区域,两个区域上均设有所述第二从动齿。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带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三带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轴上的第四带轮,所述第三带轮和所述第四带轮之间设有第二传动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轴上的第五带轮和所述第一驱动轴上的第六带轮,所述第六带轮和所述第五带轮之间设有第三传动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三次翻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三主动齿轮本体,所述第三主动齿轮本体的整个圆周面上设有第三主动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三从动齿轮本体,所述第三从动齿轮本体的整个圆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三主动齿相适配的第三从动齿;

或者,所述三次翻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三主动齿轮本体,所述第三主动齿轮本体的整个圆周面上设有第三主动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三从动齿轮本体,所述第三从动齿轮本体的外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主动齿啮合的第三从动齿段,所述第三从动齿段两端部所对应的中心角大于180°而小于360°;或者,所述第三从动齿段两端部所对应中心角大于或等于200°而小于或等于340°。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三带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七带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轴上的第八带轮,所述第八带轮与所述第七带轮之间设有第四传动带;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轴上的第九带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轴上的第十带轮,所述第十带轮与所述第九带轮之间设有第五传动带;所述第二驱动轴上还设有第十一带轮,所述第三驱动轴上设有第十二带轮,所述第十二带轮和所述第十一带轮之间设有第六传动带。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

由于该包角装置包括护角纸托板,护角纸托板上转动安装有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90°翻转的第一翻手,第一翻手上转动安装有由第二动力装置驱动180°翻转的第二翻手,第二翻手上转动安装有第三动力装置驱动翻转的第三翻手,第三翻手翻转的角度大于180°而小于360°,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和第三动力装置由同一动力输入源进行驱动,从而在工作中,护角纸托板带动纸板移动至板材的下方后,动力输入源带动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和第三动力装置同步工作,之后第一动力装置带动第一翻手转动(旋转90度)、并对纸板进行翻折一次,完成对折角处一个面的包覆,之后第二动力装置带动第二翻手转动(旋转180度)、并对纸板进行翻折(该次翻折与一侧翻折后所形成角度为90度),完成对折角处另一个面的包覆,之后第三动力装置带动第三翻手转动(旋转的角度在306度之内,且大于180度)、并对纸板进行翻折,进而完成对折角处第三个面的包覆,至此完成对板材折角处其中一个侧边的全包覆,之后,动力输入轴反向旋转,带动所有部件回位;之后,采用上述工作原理完成板材折角处另一个侧边(该侧边与上述的侧边是垂直关系)的全包覆,进而完成对板材折角处的包角工作。

综上所述,采用该包角装置,实现了对板材折角处的机械化包角,与传统的人工包角方式相比,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包装效果的一致性高,同时,采用该包角装置能有效避免砸伤工人手指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适用安全性;此外,该包角装置体积小、且通过同一个动力输入源即可实现不同角度的翻转驱动,进而保证了传动精度。

由于动力输入源包括设置于护角纸托板上的齿轮箱,齿轮箱上转动安装有与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的动力输入轴;第一动力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齿轮箱上的第一动力输出轴,第一动力输出轴与动力输入轴之间设有一次翻转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翻手和护角纸托板之间的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与第一动力输出轴之间设有第一带传动机构;第二动力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齿轮箱上的第二动力输出轴,第二动力输出轴与动力输入轴之间设有二次翻转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翻手和第一翻手之间的第二驱动轴,第二驱动轴与第二动力输出轴之间设有第二带传动机构;第三动力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齿轮箱上的第三动力输出轴,第三动力输出轴与动力输入轴之间设有三次翻转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三翻手和第二翻手之间的第三驱动轴,第三驱动轴与第三动力输出轴之间设有第三带传动机构,从而在工作中,电机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输入轴,之后分别通过一次翻转驱动机构、二次翻转驱动机构和三次翻转驱动机构将动力同步传递给第一动力输出轴、第二动力输出轴和第三动力输出轴,之后分别通过第一带传动机构、第二带传动机构和第三带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和第三驱动轴,进而实现第一翻手、第二翻手和第三翻转的动作,结构简单,动力传递效果好。

由于一次翻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本体,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一从动齿轮本体,第一从动齿轮本体上设有两个第一凸块,每个第一凸块上均设有第一弧形锁止槽,相邻两第一弧形锁止槽的中点与第一从动齿轮本体的旋转中心点的连线相互垂直,两第一凸块之间的第一从动齿轮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从动齿,第一从动齿轮本体的其余区域设置为第一光滑面;第一主动齿轮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主动齿,多个第一主动齿与多个第一从动齿对应设置、并相互啮合;第一主动齿轮本体的其余区域为与第一弧形锁止槽相适配的第一平滑衔接面,从而在动力输入轴转动时,通过第一主动齿和第一从动齿的啮合,带动第一动力输出轴和第一驱动轴的转动,进而实现翻手的90度旋转(即:完成对纸板的翻折和折角处第一个面的包覆),由于第一主动齿与两第一凸块之间设置的第一从动齿的区域对应设置、且第一主动齿轮本体的其余区域为与第一弧形锁止槽相适配的第一平滑衔接面,即:第一主动齿和第一从动齿的啮合在0°至90°之间,其他角度时,第一弧形锁止槽与第一平滑衔接面进行旋转滑动配合,此时,第一动力输出轴停止转动,不仅不影响其他动力输出轴的工作,而且能保证翻手只能在0°至90°范围内动作,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使用效果好。

由于第一从动齿轮本体上的第一光滑面上还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备用第一凸块,备用第一凸块和两个第一凸块一起环形阵列设置,第一从动齿轮本体上在两备用第一凸块之间、备用第一凸块和相邻的第一凸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一从动齿;每个备用第一凸块上均设有第一弧形锁止槽,从而通过结构便于第一从动齿轮本体和第一主动齿轮本体的安装和配合。

由于第一带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一带轮和设置于第一驱动轴上的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设有第一传动带,从而带轮和传动带的配合,实现了第一动力输出轴和第一驱动轴之间的过渡连接,达到动力传递的目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由于二次翻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二主动齿轮本体,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二从动齿轮本体,第二从动齿轮本体上设有两个镜像设置的第二凸块,每个第二凸块上均设有第二弧形锁止槽;两第二凸块将第二从动齿轮本体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上设有第二从动齿,另一个区域设置为第二光滑面;第二主动齿轮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二主动齿,多个第二主动齿与第二从动齿设置的区域对应设置、并相互啮合,第二主动齿轮本体的其余区域为与第二弧形锁止槽相适配的第二平滑衔接面,从而在一次翻转驱动机构动作后的基础上,当动力输入轴从90°旋转至180°时,第二从动齿和第二主动齿仍处于啮合(因为第二凸块设有两个、并镜像设置,即:第二从动齿和第二主动齿两者啮合的相位角为180度)状态,直至旋转的第二动力输出轴和第二驱动轴带动第二个翻手完成对纸板翻折动作、并完成折角处第二个面的包覆后,第二弧形锁止槽与第二平滑衔接面进行旋转滑动配合,此时,第二动力输出轴停止转动,不仅不影响第三动力输出轴的工作,而且能保证第二个翻手的转动范围不超多180°,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使用效果好。

由于两第二凸块将第二从动齿轮本体分为两个区域,两个区域上均设有第二从动齿,从而通过结构便于第二从动齿轮本体和第二主动齿轮本体的安装和配合。

由于第二带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三带轮和设置于第一驱动轴上的第四带轮,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之间设有第二传动带;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驱动轴上的第五带轮和第一驱动轴上的第六带轮,第六带轮和第五带轮之间设有第三传动带,从而通过两条传动带在第二动力输出轴、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之间的过渡连接,达到动力传递的目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由于三次翻转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三主动齿轮本体,第三主动齿轮本体的整个圆周面上设有第三主动齿;还包括设置于第三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三从动齿轮本体,第三从动齿轮本体的整个圆周面上设有与第三主动齿相适配的第三从动齿,从而在一次翻转驱动机构和二次翻转驱动机构动作后的基础上,通过第三主动齿和第三从动齿的啮合带动第三个翻手动作、并完成折角处第三个面的包覆,结构简单,与一次翻转驱动机构和二次翻转驱动机构分别带动翻手进行翻转工作的衔接性好。

由于第三带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三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七带轮和设置于第一驱动轴上的第八带轮,第八带轮与所述第七带轮之间设有第四传动带;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驱动轴上的第九带轮和设置于第二驱动轴上的第十带轮,第十带轮与第九带轮之间设有第五传动带;第二驱动轴上还设有第十一带轮,第三驱动轴上设有第十二带轮,第十二带轮和第十一带轮之间设有第六传动带,从而通过三条传动带在第三动力输出轴、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和第三驱动轴之间的过渡连接,达到动力传递的目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视图;

图3是图1中齿轮箱及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右视图;

图5是图3中B-B部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C-C部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D-D部的剖视图;

图8是图5中C-C部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图3中A-A部的剖视图;

图10是图3中A-A部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1-护角纸托板;2-第一动力装置;201-第一动力输出轴;202-一次翻转驱动机构;2021-第一主动齿轮本体;2022-第一从动齿轮本体;2023-第一凸块;2024-第一弧形锁止槽;2025-第一从动齿;2026-第一主动齿;2027-第一平滑衔接面;2028-备用第一凸块;2029-第一光滑面;203-第一驱动轴;204-第一带传动机构;2041-第一带轮;2042-第二带轮;2043-第一传动带;3-第一翻手;4-第二动力装置;401-第二动力输出轴;402-二次翻转驱动机构;4021-第二主动齿轮本体;4022-第二从动齿轮本体;4023-第二凸块;4024-第二弧形锁止槽;4025-第二从动齿;4026-第二主动齿;4027-第二平滑衔接面;403-第二驱动轴;404-第二带传动机构;4041-第三带轮;4042-第四带轮;4043-第二传动带;4044-第五带轮;4045-第六带轮;4046-第三传动带;5-第二翻手;6-第三动力装置;601-第三动力输出轴;602-三次翻转驱动机构;6021-第三主动齿轮本体;6022-第三主动齿;6023-第三从动齿轮本体;6024-第三从动齿;603-第三驱动轴;604-第三带传动机构;6041-第七带轮;6042-第八带轮;6043-第四传动带;6044-第九带轮;6045-第十带轮;6046-第五传动带;6047-第十一带轮;6048-第十二带轮;6049-第六传动带;7-第三翻手;8-齿轮箱;801-动力输入轴;9-带张进机构;901-转套;902-T字形支架;903-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包角装置,包括护角纸托板1,该护角纸托板1上转动安装有由第一动力装置2驱动90°翻转的第一翻手3,该第一翻手3上转动安装有由第二动力装置4驱动180°翻转的第二翻手5,该第二翻手5上转动安装有由第三动力装置6驱动翻转的第三翻手7,该第三翻手7翻转的角度大于180°而小于360°,该第一动力装置2、第二动力装置4和第三动力装置6由同一动力输入源进行驱动;该动力输入源包括设置于护角纸托板1上的齿轮箱8(为了能清楚表达齿轮箱8内部的结构,该齿轮箱8在图1和图2中未示出),该齿轮箱8上转动安装有与电机输出轴(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的动力输入轴801;处于初始状态时,该第一翻手3、第二翻手5、第三翻手7和护角纸托板1平直共面设置。

该第一动力装置2包括转动安装于齿轮箱8上的第一动力输出轴201,该第一动力输出轴201与动力输入轴801之间设有一次翻转驱动机构202;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翻手3和护角纸托板1之间的第一驱动轴203,该第一驱动轴203与第一动力输出轴201之间设有第一带传动机构204;该第二动力装置4包括转动安装于齿轮箱8上的第二动力输出轴401,该第二动力输出轴401与动力输入轴801之间设有二次翻转驱动机构402;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翻手5和第一翻手3之间的第二驱动轴403,该第二驱动轴403与第二动力输出轴401之间设有第二带传动机构404;该第三动力装置6包括转动安装于齿轮箱8上的第三动力输出轴601,该第三动力输出轴601与动力输入轴801之间设有三次翻转驱动机构602;还包括设置于第三翻手7和第二翻手5之间的第三驱动轴603,该第三驱动轴603与第三动力输出轴601之间设有第三带传动机构604。

如图3至图5、以及图8所示,该一次翻转驱动机构202包括设置于动力输入轴801上的第一主动齿轮本体202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动力输出轴201上的第一从动齿轮本体2022,该第一从动齿轮本体2022上设有两个第一凸块2023,每个第一凸块2023上均设有第一弧形锁止槽2024,相邻两第一弧形锁止槽2024的中点与第一从动齿轮本体2022的旋转中心点的连线相互垂直,两第一凸块2023之间的第一从动齿轮本体2022上设有多个第一从动齿2025,该第一从动齿轮本体2022的其余区域设置为第一光滑面2029;该第一主动齿轮本体2021上设有多个第一主动齿2026,多个第一主动齿2026与多个第一从动齿2025对应设置、并相互啮合;该第一主动齿轮本体2021的其余区域为与第一弧形锁止槽2024相适配的第一平滑衔接面2027。

作为优选,该第一从动齿轮本体2022上的第一光滑面上还设置有一个或两个备用第一凸块2028,该备用第一凸块2028和两个第一凸块2023一起环形阵列设置,该第一从动齿轮本体2022上在两备用第一凸块2028之间、备用第一凸块2028和相邻的第一凸块2023之间均设置有第一从动齿2025;每个备用第一凸块2028上均设有第一弧形锁止槽2024(参见图6)。

该第一带传动机构204包括设置于第一动力输出轴201上的第一带轮2041和设置于第一驱动轴203上的第二带轮2042,该第一带轮2041和第二带轮2042之间设有第一传动带2043(参见图1和图2)。

如图3至图5、以及图7所示,该二次翻转驱动机构402包括设置于动力输入轴801上的第二主动齿轮本体4021,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动力输出轴401上的第二从动齿轮本体4022,该第二从动齿轮本体4022上设有两个镜像设置的第二凸块4023,每个第二凸块4023上均设有第二弧形锁止槽4024;两第二凸块4023将第二从动齿轮本体4022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上设有第二从动齿4025,另一个区域设置为第二光滑面(图中未示出);该第二主动齿轮本体4021上设有多个第二主动齿4026,多个第二主动齿4026与第二从动齿4025设置的区域对应设置、并相互啮合,该第二主动齿轮本体4021的其余区域为与第二弧形锁止槽4024相适配的第二平滑衔接面4027;作为优选,两第二凸块4023将第二从动齿轮本体4022分为两个区域,两个区域上均设有第二从动齿4025。

该第二带传动机构404包括设置于第二动力输出轴401上的第三带轮4041和设置于第一驱动轴203上的第四带轮4042,该第三带轮4041和第四带轮4042之间设有第二传动带4043;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驱动轴403上的第五带轮4044和第一驱动轴203上的第六带轮4045,该第六带轮4045和第五带轮4044之间设有第三传动带4046(参见图1和图2)。

如图3至图5、以及图10所示,该三次翻转驱动机构602包括设置于动力输入轴801上的第三主动齿轮本体6021,该第三主动齿轮本体6021的整个圆周面上设有第三主动齿6022;还包括设置于第三动力输出轴601上的第三从动齿轮本体6023,该第三从动齿轮本体6023的整个圆周面上设有与第三主动齿6022相适配的第三从动齿6024;或者,该三次翻转驱动机构602包括设置于动力输入轴801上的第三主动齿轮本体6021,该第三主动齿轮本体6021的整个圆周面上设有第三主动齿6022;还包括设置于第三动力输出轴601上的第三从动齿轮本体6023,该第三从动齿轮本体6023的外周设置有与第三主动齿6022啮合的第三从动齿段(该第三从动齿段由多个第三从动齿6024组成),该第三从动齿段两端部所对应的中心角大于180°而小于360°;或者,该第三从动齿段两端部所对应中心角大于或等于200°而小于或等于340°(参见图9)。

该第三带传动机构604包括设置于第三动力输出轴601上的第七带轮6041和设置于第一驱动轴203上的第八带轮6042,该第八带轮6042与第七带轮6041之间设有第四传动带6043;还包括设置于第一驱动轴203上的第九带轮6044和设置于第二驱动轴403上的第十带轮6045,该第十带轮6045与第九带轮6044之间设有第五传动带6046;该第二驱动轴403上还设有第十一带轮6047,该第三驱动轴603上设有第十二带轮6048,该第十二带轮6048和第十一带轮6047之间设有第六传动带6049(参见图1和图2)。

在本方案中,该第一传动带2043和第二传动带4043上均设有带张进机构9,该带张进机构9包括套装于第一动力输出轴201或第二动力输出轴401上的转套901,该转套901上一体成型有T字形支架902,该支架902上设有两个连杆903,该第一传动带2043或第二传动带4043位于两连杆903之间(参见图1和图2)。

上述所述的所有传动带(第一传动带至第六传动带)均为齿形带,上述所述的所有带轮(第一带轮至第十二带轮)均为齿形带轮,从而通过齿形带和齿形带轮来保证动力传递的可靠性;上述所有的翻手(第一翻手至第三翻手)和驱动轴(第一驱动轴至第三驱动轴)的连接配合方式为键连接(参见图1和图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