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色荧光免疫组化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2380发布日期:2019-03-22 19:56阅读:8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色荧光免疫组化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色荧光免疫组化试剂盒。



背景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多色荧光技术是一套基于酪酰胺信号放大技术的多标记免疫组化染色方案,为组织样品特别是FFPE(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样品进行染色,并且允许同一样本中使用同一种属来源的不同一抗进行多标记复合染色。配合多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可以获得高信噪比(扣除背景自发荧光)的图像,甚至是多达7-10种标记的同步染色和共定位及定量分析。该技术所涉及的抗体、染料及辅助试剂较多。而现有的免疫组化试剂盒主要采用不同纸盒包装的形式,将盛装试剂的试剂瓶和说明书直接放置于包装盒中,这样设置存在缺点比较明显。运输过程中,容易倾倒和相互碰撞,方形纸盒置于冰箱中占空较大而且易受潮变形。而且多色荧光技术中使用的试剂价格较贵,要求对试剂盒的包装进行改进以适应高精密度的多色荧光免疫组化试剂盒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多色荧光免疫组化试剂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色荧光免疫组化试剂盒,其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为圆柱形,盒盖可以旋转方式封闭盒体,所述盒体内含有两层设置有孔洞的隔断,每一层隔断均有一定的厚度,两层隔断将盒体分割为上下两层,其中下层隔断上具有三个大孔,而上层隔断具有多个小孔,所述下层隔断三个大孔中的两个与上层隔断多个小孔中的两个的圆心分别在同一垂直轴线上。

进一步的,上述下层隔断的两个大孔内放置两个试剂瓶,两个试剂瓶呈现上窄下宽的台柱型结构,其瓶盖从上层隔断的所述同轴小孔中露出,从而使上层隔断通过该两个试剂瓶稳固的搁置在下层隔断上。

进一步的,下层隔断的两个大孔分别放置二抗试剂盒和封闭液等用量较大的试剂,而另一个大孔放置信号放大液试剂。

进一步的,上层隔断的其他小孔分别放置不同的荧光染料或抗体试剂以及封片剂。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和盒盖为黑色不透明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疫组化试剂盒,上下两层的设计使试剂盒能够放置更多的试剂瓶,上下隔断同轴孔的设计使得上下隔断通过试剂瓶稳固的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防止上下隔断相互位置的改变,多个小孔的设置使各种试剂瓶可以稳固设置,从而防止试剂的随意晃动、摔倒等,避免了试剂由于倾倒而渗漏或瓶体打破。塑料材质,可以放置在冰箱中而不会受潮变形。黑色不透明的盒体设置可以防止光敏感试剂的光变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试剂盒外观图;

图2为下层隔断;

图3为上层隔断;

图4为一种具体尺寸的下层隔断;

图5为一种具体尺寸的上层隔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显示的是试剂盒的外观图,包括盒体和盒盖,采用塑料材质,可以放置在冰箱中而不会受潮变形。采用黑色不透明材料作为盒体,可以防止试剂的光变性。采用圆柱体结构,有效提高了试剂盒的盒体强度。图2显示的是下层隔断,隔断具有一定的厚度,能够为其中的试剂瓶提供支撑强度。其上有三个大孔,分别用于放置二抗抗体、封闭液、信号放大液。图3显示的是上层隔断,具有多个小孔,所述下层隔断三个大孔中的两个与上层隔断多个小孔中的两个的圆心分别在同一垂直轴线上,即孔A1与孔B1的圆心同轴心,孔A2与孔B2的圆心同轴心。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孔B1和B2两个大孔内放置两个较高的试剂瓶时,其瓶盖和部分瓶体将超过上层隔断,并从孔A1和A2中露出,由于两个大试剂瓶呈现上窄下宽的台柱型结构,当其瓶盖从上层隔断的孔A1和A2中露出时,通过瓶盖和瓶颈大小和半径的合理设计,可以使上层隔断通过这两个试剂瓶搁置在下层隔断上。既保证了上层隔断和下层隔断之间相互位置的固定,又能使整体结构保持稳定,从而防止试剂瓶的倾倒碰撞。图4和图5显示的是一种具体孔径大小的隔断设计。下层隔断的两个大孔分别放置二抗抗体试剂和封闭液试剂,而另一个大孔放置信号放大液试剂。上层隔断的其他小孔分别放置荧光染料、一抗抗体和封片剂等小包装试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