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撑丝机的丝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7319发布日期:2019-05-03 20:1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撑丝机的丝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撑丝机的丝架装置,属于纺织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对服装纺织业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技术的发展,纺织领域大部分流程已经可以通过机械自动化实现。在撑丝的过程中通过人工将丝架机构放置在撑开的丝卷中,这样操作不经意间将会夹到操作人员的手,安全系数较低,其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且无法大规模连续长时间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撑丝机的丝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撑丝机的丝架装置,包括撑丝支撑机构、固定底座、移动底座、丝架机构、丝架定位机构和丝架驱动机构,所述固定底座和丝架驱动机构均安装在撑丝支撑机构上,所述移动底座安装在丝架驱动机构上,所述丝架定位机构安装在移动底座上,所述丝架机构的一端与固定底座接触,所述丝架机构的另一端与移动底座接触,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丝架机构包括丝架固定定位环、丝架移动定位环和丝架,所述丝架定位机构包括丝架定位安装孔、丝架定位弹簧、丝架定位钢珠和丝架定位孔,所述丝架驱动机构包括丝架驱动支撑架、丝架驱动气缸、丝架挡杆和丝架挡槽;所述丝架驱动气缸的缸筒通过丝架驱动支撑架安装在撑丝支撑机构上,所述丝架挡杆固定在丝架驱动气缸的缸筒上,所述丝架挡槽设置在丝架挡杆的端部,所述丝架由多根钢管焊接而成,所述丝架固定定位环和丝架移动定位环分别固定在丝架的两侧,所述丝架固定定位环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所述丝架移动定位环安装在移动底座上,所述移动底座固定在丝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丝架定位安装孔设置在移动底座上,所述丝架定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丝架定位安装孔内,所述丝架定位弹簧的另一端与丝架定位钢珠固定,所述丝架定位孔设置在丝架移动定位环上,所述丝架定位钢珠嵌在丝架定位孔内。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包括固定底座本体和固定定位台,所述移动底座包括移动底座本体和移动定位台,所述固定底座本体固定在撑丝支撑机构上,所述固定定位台固定在固定底座本体上,所述丝架固定定位环安装在固定定位台上,所述移动底座本体固定在丝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移动定位台固定在移动底座本体上,所述丝架定位安装孔设置在移动定位台上,所述丝架移动定位环安装在移动定位台上。实现对丝架机构的定位,使得丝架机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钢管卡在丝架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定位台和移动定位台的形状均为六棱柱。

进一步地,所述丝架定位弹簧为压缩弹簧。实现对丝架机构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丝架挡杆的形状为L形。

进一步地,所述丝架挡杆与钢管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定位台上设置有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与移动底座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丝架驱动支撑架的一端与撑丝支撑机构拆装式连接,所述丝架驱动支撑架的另一端与丝架驱动气缸的缸筒固定式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该丝架装置可通过丝架驱动气缸将丝架机构放置在将撑开的丝卷中间,使用起来更加安全、方便,而且通过丝架定位机构可将丝架机构进行定位,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伤害到操作人员,通过丝架挡杆可将丝架机构自动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丝架装置的立体爆炸断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I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II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撑丝支撑机构A1、固定底座B1、移动底座B2、丝架机构B3、丝架定位机构B4、丝架驱动机构B5、固定底座本体B11、固定定位台B12、移动底座本体B21、移动定位台B22、丝架固定定位环B31、丝架移动定位环B32、丝架B33、钢管B34、丝架定位安装孔B41、丝架定位弹簧B42、丝架定位钢珠B43、丝架定位孔B44、丝架驱动支撑架B51、丝架驱动气缸B52、丝架挡杆B53、丝架挡槽B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用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撑丝机的丝架装置,包括撑丝支撑机构A1、固定底座B1、移动底座B2、丝架机构B3、丝架定位机构B4和丝架驱动机构B5,固定底座B1和丝架驱动机构B5均安装在撑丝支撑机构A1上,移动底座B2安装在丝架驱动机构B5上,丝架定位机构B4安装在移动底座B2上,丝架机构B3的一端与固定底座B1接触,丝架机构B3的另一端与移动底座B2接触,固定底座B1与移动底座B2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丝架机构B3包括丝架固定定位环B31、丝架移动定位环B32和丝架B33,丝架定位机构B4包括丝架定位安装孔B41、丝架定位弹簧B42、丝架定位钢珠B43和丝架定位孔B44,丝架驱动机构B5包括丝架驱动支撑架B51、丝架驱动气缸B52、丝架挡杆B53和丝架挡槽B54。

本实施例中的丝架驱动气缸B52的缸筒通过丝架驱动支撑架B51安装在撑丝支撑机构A1上,通常情况下丝架驱动支撑架B51的一端与撑丝支撑机构A1拆装式连接,丝架驱动支撑架B51的另一端与丝架驱动气缸B52的缸筒固定式连接,丝架挡杆B53固定在丝架驱动气缸B52的缸筒上,丝架挡杆B53的形状为L形,丝架挡槽B54设置在丝架挡杆B53的端部,丝架B33由多根钢管B34焊接而成,钢管B34卡在丝架挡槽B54内,丝架挡杆B53与钢管B34一一对应设置,丝架固定定位环B31和丝架移动定位环B32分别固定在丝架B33的两侧,丝架固定定位环B31安装在固定底座B1上,丝架移动定位环B32安装在移动底座B2上。

本实施例中的移动底座B2固定在丝架驱动气缸B52的活塞杆上,丝架定位安装孔B41设置在移动底座B2上,丝架定位弹簧B42的一端固定在丝架定位安装孔B41内,丝架定位弹簧B42的另一端与丝架定位钢珠B43固定,丝架定位弹簧B42为压缩弹簧,丝架定位孔B44设置在丝架移动定位环B32上,丝架定位钢珠B43嵌在丝架定位孔B44内。

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底座B1包括固定底座本体B11和固定定位台B12,移动底座B2包括移动底座本体B21和移动定位台B22,固定定位台B12和移动定位台B22的形状均为六棱柱,移动定位台B22上设置有倒角,固定底座本体B11固定在撑丝支撑机构A1上,固定定位台B12固定在固定底座本体B11上,丝架固定定位环B31安装在固定定位台B12上,移动底座本体B21固定在丝架驱动气缸B52的活塞杆上,移动定位台B22固定在移动底座本体B21上,丝架定位安装孔B41设置在移动定位台B22上,丝架移动定位环B32安装在移动定位台B22上。

具体的说,丝卷被撑开后,将丝架移动定位环B32安装在移动定位台B22上,并使得丝架定位钢珠B43嵌在丝架定位孔B44内,避免丝架B33掉落,使得丝架B33更稳定的通过丝架驱动气缸B52将丝架固定定位环B31安装在固定定位台B12上,丝卷收拢后并固定在丝架B33上,丝架驱动气缸B52收回,使得固定有丝卷的丝架B33上的钢管B34卡在丝架挡槽B54内,固定有丝卷的丝架B33将会自动脱落。操作更方便安全,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安全系数。

40D锦纶丝纳米银离子抗菌技术的产品以其高达99.9%的抗菌效果受到广大的客户的一致认可。该产品采用纳米水解的银离子化合物作为抗菌成分,并采用先进的添加技术使产品的抗菌效果得以持久稳定,在产品的开发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发内容:

1、抗菌剂优选技术及抗菌机理的研究

为了使40D锦纶丝具有卓越的抗菌功能,在抗菌剂的选择上做了相应的研究。银离子体系抗菌剂作为广谱抗菌剂,对人体安全无毒,对于真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杆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等都具有优异的抗菌作用。银离子能强烈吸附在细菌的机体上,造成细菌固有成分被破坏或产生功能性障碍。当微量银离子到达微生物细胞膜时,因细胞膜带有负电荷,银离子能依靠库仑引力牢固吸附在细胞膜上,而且银离子能进一步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并与细菌的羟基反应,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菌的细胞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胞丧失分裂繁殖能力而死亡。此外,银离子还能破坏微生物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物质传输系统。在光的作用下,氧化态的银离子可成为催化活性中心,能激活水和空气中的氧,产生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OH自由基和O2-活性氧离子,在短时间内破坏细菌的繁殖能力,导致细菌死亡。当菌体失去活性后,银离子又会从菌体中游离出来,重复进行杀菌活动。因此确定银离子抗菌剂作为40D锦纶丝实现抗菌功能的主要功能原料。

2、抗菌剂改良与提升抗菌效果技术的研究

为了使40D锦纶丝的抗菌效果能够优于一般的抗菌功能纤维,在抗菌功能的提升上,从抗菌剂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最终选择CBD-IAG型号抗菌剂,该抗菌剂采用最新纳米技术将银化合物离解成银离子(Ag+)。且由于它的粒径极小,比表面积极大,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能够充分发挥银所具有的抗菌效果,所以很少的用量就能够达到卓越的抗菌效果。

3、抗菌效果与添加工艺的研究

为了使40D锦纶丝抗菌纤维对细菌的抵抗和杀灭作用不是一次性的暂时作用,而是长达几年的长期功效。在抗菌剂的添加技术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常见的添加方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纺丝液中添加抗菌剂,但是对于纤维本身的机械物理性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二是通过络合,将抗菌剂添加在浆料中附着在纤维表面,其缺点在于耐磨性能不良;最后是我公司选用的添加技术,在纤维后整理阶段添加抗菌体系,通过在抗菌体系中引入渗透剂,使得纤维孔得到放大,将抗菌成分融入纤维内部,使得抗菌剂能够缓缓溶出,在纤维表面形成抑菌圈,即使表面抗菌剂被洗掉,还会有新的抗菌剂溢出形成新的抑菌圈。所以,用这种纤维制作的衣物有良好的耐洗性。

1、抗菌剂优选技术的创新

创新性选择了纳米水解技术的银离子体系作为抗菌剂,其抗菌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并减少了抗菌剂的使用量,节约了企业成本。

2、抗菌剂添加技术的创新

突破传统的纺丝和络合的添加方式,采用在纤维后整理阶段进行高温添加,并且在抗菌剂体系中引入渗透剂,进一步打开纤维孔,实现抗菌效果的持久性和优良的耐洗性能。

40D锦纶丝纳米银离子抗菌技术产品应用于抗菌系列纺织品如运动衫、运动袜等,使织物具有稳定优秀的抗菌性能,使消费者免受细菌干扰,大大提升了织物原有的使用价值,扩大了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