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加高式码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3199发布日期:2019-06-12 00:0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加高式码布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码布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加高式码布机。



背景技术:

码布机主要用于纺织、印染、家纺等行业将织物折叠成匹; 并计数。

现有的码布机由于码布的高度固定,使得码的布料范围狭窄,实用性不高,且多为人工码布,浪费人力。

故,为进一步增大码布范围和节省人力,需要提供一种可加高式码布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是常规技术中码布机码布范围狭窄且浪费人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加高式码布机,相比于常规技术,可以增大码布范围和节省人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加高式码布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固定设有四个直线导轨,四个所述直线导轨分别贯穿升降平台的四个边角,所述升降平台的顶部通过链条与升降机构连接,且升降机构置于机架一侧的顶部,所述机架顶端的中部设有码布机构,所述机架的顶端设有第四导布辊,所述机架顶端的一侧与连接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一侧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与连接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设有第三导布辊,所述连接架顶部的一侧活动设有第一张力架,所述连接架的顶端设有第二导布辊,所述连接架靠近第一张力架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布辊,所述连接架远离第一张力架的一端安装有压布辊,所述连接架顶部的另一侧设有送布同步装置,所述连接架中部的一侧设有安装有红外线对中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送布同步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张力架,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与连接架固定连接,第二张力架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且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张力架上设有的第二固定孔相匹配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码布机构采用液压压布装置,液压压布装置包括液压杆、步进电机和压布平板,液压杆的一侧与机架固定连接,液压杆的顶端设有第五导布辊,液压杆的伸缩端与步进电机的一侧连接,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与压布平板的顶部连接,且压布平板的两端与链条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伺服电机、若干滑轮和链条,伺服电机通过链条与若干滑轮传动连接,伺服电机安装在机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机架的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内部安装有PLC,液压杆、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红外线对中机均与PLC电性连接,PLC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架底部的一侧固定设有三角固定架,三角固定架的顶部安装有红外线对中控制器,且三角固定架置于红外线对中机的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张力架的一侧设有调节丝杆,调节丝杆的底部设有调节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可加高式码布机,设有基本实现了无张力状态码布,解决了传统码布机将布料拉毛、拉坏及码布长度不匀的问题。

2)本申请的可加高式码布机,设有的张力架调整织物的张力,使织物表面平整,易于红外线对中机对织物进行纠偏。

3)本申请的可加高式码布机,设有的升降机构保证了升降平台匀速下降,解决了传统码布机限制于码布高度、布料品种、加工工艺等问题,使之适应面更广。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加高式码布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加高式码布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加高式码布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加高式码布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机架;2、直线导轨;3、升降平台;4、连接架;5、第一固定板;6、第一张力架;7、调节丝杆;8、送布同步装置;9、码布机构;10、升降机构;11、红外线对中机;12、第二固定板;13、第二张力架;14、伺服电机;15、三角固定架;16、红外线对中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加高式码布机,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一侧固定设有四个直线导轨2,四个直线导轨2分别贯穿升降平台3的四个边角,升降平台3的顶部通过链条与升降机构10连接,且升降机构10置于机架1一侧的顶部,机架1顶端的中部设有码布机构9,机架1的顶端设有第四导布辊,机架1顶端的一侧与连接架4的一侧固定连接,机架1一侧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板5,第一固定板5的一侧与连接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5的一端设有第三导布辊,连接架4顶部的一侧活动设有第一张力架6,连接架4的顶端设有第二导布辊,连接架4靠近第一张力架6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布辊,连接架4远离第一张力架6的一端安装有压布辊,连接架4顶部的另一侧设有送布同步装置8,连接架4中部的一侧设有安装有红外线对中机11。

优选的,送布同步装置8包括第二固定板12和第二张力架13,第二固定板12的一侧与连接架4固定连接,第二张力架13与第二固定板1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12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且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张力架13上设有的第二固定孔相匹配设置,基本实现了无张力状态码布,解决了传统码布机将布料拉毛、拉坏及码布长度不匀的问题。

优选的,码布机构9采用液压压布装置,液压压布装置包括液压杆、步进电机和压布平板,液压杆的一侧与机架1固定连接,液压杆的顶端设有第五导布辊,液压杆的伸缩端与步进电机的一侧连接,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与压布平板的顶部连接,且压布平板的两端与链条固定连接,保证了压布恒张力,解诀了传统码布机凸轮机构磨损对开闭口的影响,为自动调码长提供了保证。

优选的,升降机构10包括伺服电机14、若干滑轮和链条,伺服电机14通过链条与若干滑轮传动连接,伺服电机14安装在机架1上,伺服电机14控制升降平台3升降,保证了升降平台3匀速下降,解决了传统码布机限制于码布高度、布料品种、加工工艺等问题,使之适应面更广。

优选的,机架1的一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内部安装有PLC,液压杆、步进电机、伺服电机14和红外线对中机11均与PLC电性连接,PLC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便于控制用电设备。

优选的,连接架4底部的一侧固定设有三角固定架15,三角固定架15的顶部安装有红外线对中控制器16,且三角固定架15置于红外线对中机11的底端,将布穿过红外线对中控制器16上的限位槽,可对布进行限位固定,进而避免跑偏。

优选的,第一张力架6的一侧设有调节丝杆7,调节丝杆7的底部设有调节把手,在握住调节把手转动调节丝杆7时,第一张力架6可随之转动,进而实现张力的调整。

具体工作时,本申请中的可加高式码布机,先将布料架设与第一导布辊上穿过第一张力架6,通过握住调节把手转动调节丝杆7,使得第一张力架6随之转动,进而调节布料的张力,再使用固定螺栓固定第二固定孔与之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布料再依次经过第二导布辊、红外线对中机11、第三导布辊、压布辊、第二张力架13、第四导布辊和第五导布辊,且布料置于压布平板的底端,再通过控制面板开启各用电设备,采用PLC集成电路控制伺服电机14驱动完成码布刀经往复运动,步进电机自动调码长,实现调码数字化、方便快捷准确,并配备手动调码,液压杆推动压布平板压住布料,保证了压布恒张力,解诀了传统码布机凸轮机构磨损对开闭口的影响,红外线对中机11可快速纠正织物的偏移,保证织物的稳定,提高折叠质量,送布同步装置8基本实现了无张力状态码布,解决了传统码布机将布料拉毛、拉坏及码布长度不匀的问题。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