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通行的十字平面穿梭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7121发布日期:2019-04-16 23:26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双向通行的十字平面穿梭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通行的十字平面穿梭轨道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运输由于其稳定性高,运输效率高,其中的吊轨与目前的现有公共设施的空间与功能方面冲突小,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于现有在同一个平面上双向通行的轨道系统,轨道之间容易相互干扰,很难适用于复杂的线路工况。例如当现有的两条线路十字相交时,左拐的线路会与左侧逆行的轨道以及左方前行的轨道有交集,若是轨道在同一平面上且在吊轨方式时就无法实现交叉通过,而非吊轨方式时也很难实现顺畅穿过交叉点,而且容易发生串道从而进入反向轨道。正因如此,现有的双向通行的十字穿梭轨道无法在平面内完成左转,只能依靠立交系统,让左转的轨道离开原来的运行平面,利用立体空间位置错过行驶线路上会相交的轨道。

立交式的双向通行的十字穿梭轨道存在以下问题:

1.轨道系统结构复杂,建造成本高;

2.轨道运输的物品在左转时,会有势能的变化,对于质量较大的物品,会影响到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会对轨道本身增加额外的负荷;

3.立交式轨道对运输物品的高度有限制,当运输物品的高度超过立交轨道上下的高度空间时,无法通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通行的十字平面穿梭轨道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双向通行的十字平面穿梭轨道系统,包括横向轨道、纵向轨道、转向轨道、分道器和防串道装置,所述横向轨道与纵向轨道交叉形成道口,所述道口分别将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分为两条主干轨道,四条所述主干轨道汇于道口;

所述主干轨道开设有并行的进道口导槽和出道口导槽,每条主干轨道的进道口导槽与相对主干轨道的出道口导槽连接;

相邻两条主干轨道之间设有一条转向轨道,所述转向轨道开设有左拐导槽,所述左拐导槽的入口端穿过其中一条主干轨道的出道口导槽与其进道口导槽连接;左拐导槽的出口端穿过另一条主干轨道的进道口导槽与其出道口导槽连接;

所述左拐导槽的入口端安装有分道器;左拐导槽与出道口导槽的交叉处以及左拐导槽与进道口导槽的交叉处分别安装有防串道装置。

优选的,所述转向轨道开设有右拐导槽,所述右拐导槽的入口端与其中一条主干轨道的进道口导槽连接,右拐导槽的出口端与右侧相邻的另一条主干轨道的出道口导槽连接;右拐导槽的入口端安装有分道器。

优选的,所述分道器包括拨叉和驱动装置,所述拨叉的一端铰接在主干轨道上,拨叉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拨叉的另一端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在左拐导槽与进道口导槽之间或者右拐导槽与进道口导槽之间来回拨动,进行切换控制小车运行方向,所述拨叉的厚度与轨道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气缸、电磁推杆或者减速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防串道装置包括两个被动拨叉和无源回位装置,两个被动拨叉分别铰接在交叉处的相对边,所述无源回位装置安装在主干轨道上,所述被动拨叉在无源回位装置的驱动下封闭其中一条导槽,以防止串道;所述被动拨叉的厚度与轨道的厚度相等,确保小车在运行时的平稳性。

优选的,所述无源回位装置为弹簧或者磁铁,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被动拨叉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主干轨道连接;所述磁铁安装在其中一条导槽的侧壁,被动拨叉为磁性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运行小车,所述运行小车的底部设有能够插入进道口导槽、出道口导槽、左拐导槽和右拐导槽的插销;所述运行小车的车轮直径大于进道口导槽、出道口导槽、左拐导槽和右拐导槽的导槽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插销上套接有轴承套,所述轴承套的外径小于进道口导槽、出道口导槽、左拐导槽和右拐导槽的导槽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运行小车的插销有两个,前面的插销位于两个前轮轴线的前方,后面的插销位于两个后轮轴线的中点。

进一步的,所述运行小车的前轮为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运行小车还包括稳定车,所述稳定车位于轨道的下表面,稳定车通过插销与运行小车的本体连接,稳定车的车轮朝上,在轨道的下表面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通行的十字平面穿梭轨道系统结构精妙,建造成本低,维护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通行的十字平面穿梭轨道系统为平面轨道系统,运输的物品在左转时,巧妙的解决左转轨道与在同一个平面上与左侧逆行轨道和左侧相邻轨道相交而无法通过的难题,特别是吊轨。因可以实现平面穿梭通过,故运行的货物势能无变化,对于质量较大的物品,也不会对轨道本身增加额外的负荷。

3.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通行的十字平面穿梭轨道系统运行效率高:行驶的小车在穿梭轨道口或转向时(重点是左转),无须停下等待变轨动作即可保持一定速度通过路口或转向,极大的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运行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十字平面穿梭轨道的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仅需要有源控制左转、右转两个主动拨叉,即可以最简单可靠的方式实现控制小车行驶的左转、直行、右转,结合两组不需要控制的被动拨叉就可有效的防止串轨,再结合转向轨道与主干道的巧妙衔接即可实现小车朝任意方向高效可靠的自由行驶。

5.本实用新型的双向通行的十字平面穿梭轨道系统为平面轨道系统,对运输物品的高度没有限制,适应性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车轮与导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运行小车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运行小车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横向轨道;200-纵向轨道;300-转向轨道;301-左拐导槽;302-右拐导槽;400-分道器;500-防串道装置;501-被动拨叉;600-主干轨道;601-进道口导槽;602-出道口导槽;700-运行小车;701-插销;702-轴承套;703-前轮;704-后轮;705-稳定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通行的十字平面穿梭轨道系统,包括横向轨道100、纵向轨道200、转向轨道300、分道器400和防串道装置500,横向轨道100与纵向轨道200交叉形成道口,道口将横向轨道100分为两条主干轨道600,道口将纵向轨道200分为两条主干轨道600,四条主干轨道600汇于道口;主干轨道600开设有并行的进道口导槽601和出道口导槽602,每条主干轨道600的进道口导槽601与相对主干轨道600的出道口导槽602连接;横向轨道100的进道口导槽601和出道口导槽602分别与纵向轨道200的进道口导槽601和出道口导槽602垂直交叉,由于导槽之间为90°交叉,且在一定速度产生的方向惯性的作用条件下,小车运行时不会发生串道;相邻两条主干轨道600之间设有一条弧形的转向轨道300,转向轨道300开设有左拐导槽301,左拐导槽301的入口端穿过其中一条主干轨道600的出道口导槽602与其进道口导槽601连接,小车可以由此直行继续在进道口导槽601上运行,也可以在此进入左拐导槽301,具体行进路线由分道器400控制;左拐导槽301的出口端穿过另一条主干轨道600的进道口导槽601与其出道口导槽602连接,进入左拐导槽301的小车会由此汇入左边主干轨道600的出道口导槽602完成左转;左拐导槽301的入口端安装有分道器400,用于控制小车直行或者左转;为了让轨道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小车的拐弯更加稳定,左拐导槽301与出道口导槽602的交叉角度以及左拐导槽301与进道口导槽601的交叉角度均为锐角,因此在左拐导槽301与出道口导槽602的交叉处以及左拐导槽301与进道口导槽601的交叉处分别安装有防串道装置500,进而防止小车在经过交叉路口时发生串道。

为了让轨道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转向轨道300还可以开设右拐导槽302,右拐导槽302的入口端与其中一条主干轨道600的进道口导槽601连接,右拐导槽302的出口端与另一条主干轨道600的出道口导槽602连接;右拐导槽302的入口端安装有分道器400。右拐导槽302不存在轨道交叉的情况,因此不用安装防串道装置500,小车直行还是右转由右拐导槽302入口端的分道器400控制。

具体的,分道器400包括拨叉和驱动装置,拨叉的一端铰接在主干轨道600上,拨叉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拨叉的另一端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在左拐导槽301与进道口导槽601之间或者右拐导槽302与进道口导槽601之间来回拨动,拨叉的厚度与轨道的厚度相等,确保小车在运行时的平稳性,拨叉位于左拐导槽301内时,将左拐导槽301封闭,迫使小车直行;拨叉位于进道口导槽601内时,将进道口导槽601封闭,迫使小车左转或者右转;拨叉位于右拐导槽302内时,将右拐导槽302入口封闭,迫使小车直行。具体的,驱动装置可以是现有的液压缸、气缸、电磁推杆、减速电机等能够控制拨叉转动的任意装置。

如图3所示,防串道装置500由两个被动拨叉501和无源回位装置构成,两个被动拨叉501分别铰接在交叉处的相对边,位于两个锐角上,无源回位装置安装在主干轨道600上,被动拨叉501在无源回位装置的驱动下封闭其中一条导槽。具体的,位于进道口导槽601进入交叉一侧的被动拨叉501在无源回位装置的驱动下紧贴进道口导槽601的侧壁,从进道口导槽601进入交叉的小车能够将该被动拨叉501撞开进入交叉,但是从左拐导槽301进入交叉的小车由于该被动拨叉501的阻碍,无法进入进道口导槽601,只能仅需沿着从左拐导槽301运行进入出道口导槽602。位于进道口导槽601驶出交叉一侧的被动拨叉501在无源回位装置的驱动下紧贴左拐导槽301的侧壁,从左拐导槽301进入交叉的小车能够将该被动拨叉501撞开进入交叉,但是从进道口导槽601进入交叉的小车由于该被动拨叉501的阻碍,无法进入左拐导槽301,从而防止串道,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被动拨叉501的厚度与轨道的厚度相等,确保小车在运行时的平稳性。

具体的,无源回位装置可以是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被动拨叉501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主干轨道600连接,驱动被动拨叉501在被撞开后依然能够回到原来的位置,弹簧优选为卷簧。无源回位装置还可以是磁铁,磁铁安装在其中一条导槽的侧壁,被动拨叉501为磁性材料制成,被动拨叉501在被撞开后,在磁力的作用下依然能够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图4所示,为了让系统运行得更加稳定、顺畅和高效,系统还配备了专门设计的运行小车700,运行小车700的底部设有能够插入进道口导槽601、出道口导槽602、左拐导槽301和右拐导槽302的插销701,利用插销701进行导向;运行小车700的车轮直径大于进道口导槽601、出道口导槽602、左拐导槽301和右拐导槽302的导槽宽度,能够避免小车经过导槽交叉的时候车轮卡入导槽,优选的,车轮直径远远大于导槽宽度,例如车轮直径大于导槽宽度的5倍,能够避免车轮经过导槽交叉时发生陷入且有效地减小颠簸,运行更加平稳。

为了减少插销701与导槽之间的摩擦,提高小车运行的高效性、稳定性和系统的耐用性,插销701上套接有轴承套702,轴承套702的外径小于进道口导槽601、出道口导槽602、左拐导槽301和右拐导槽302的导槽宽度。

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运行小车700在轨道上运行的稳定性,增加运行小车700转弯的灵活性,运行小车700的插销701有两个,前面的插销701位于两个前轮703轴线的前方,后面的插销701位于两个后轮704轴线的中点上;通过位于前轮703轴线前方的导向插销701在导槽中所受的作用力能够更加顺畅的转向。前面的插销701位于两个前轮703轴线的前方有利于驱动前轮703转向,后面的插销701位于两个后轮704轴线的中点上,能够最大程度上增加两个后轮704在转弯时的同步性。

为提高运行小车700转向的顺畅性,运行小车700的前轮703可以是万向轮,通过位于前轮703轴线前方的插销701在导槽中所受的作用力产生更加顺畅的转向。

如图6所示,为了增加运行小车700与轨道之间的稳定性,运行小车700还包括稳定车705,稳定车705位于轨道的下表面,稳定车705通过插销701与运行小车700的本体连接,稳定车705的车轮朝上,在轨道的下表面运行。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