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突变换向的导轮装置、分拣小车及交叉带分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4771发布日期:2019-10-13 01:4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防突变换向的导轮装置、分拣小车及交叉带分拣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一般涉及物流自动分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突变换向的导轮装置、分拣小车及交叉带分拣机。



背景技术:

交叉带分拣机是一种新型的物流分拣设备,可实现货物的快速分拣,广泛应用于快递、电商、服装等行业。分拣小车是交叉带分拣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货物分拣的主要载体。

现有的分拣小车顶部覆盖有皮带,分拣小车沿着前行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皮带可以沿着垂直于前进方向进行滚动,将皮带上的包裹传送掉落至小车的侧面。

如图1所示的现有的小车导向装置与导轨配合示意图,小车底板连接有四个支撑轮100,小车底板的底部设有两个导向轮101,支撑轮 1位于一对外部导轨102之间滚动,导向轮101设置在小车底部中间,导向轮与一对内部导轨103的内侧导向受力面104相接触,当小车在转向或者前行晃动的过程中,导向轮101在两个导向受力面104之间切换接触,使导向轮101在逆时针运动和顺时针运动之间快速切换,速度变化量十分巨大,造成导向轮与内部导轨之间的剧烈摩擦,引起小车震动,增加噪声,小车导向轮脱胶减少使用寿命,不利于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防突变换向的导轮装置、分拣小车及交叉带分拣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突变换向的导轮装置,包括:用于与车底板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具有竖直的转动轴线;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点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点位于所述弹性件的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点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点所在直线为分界线,位于所述分界线第一侧的两个导向轮的中心距大于位于所述分界线第二侧的两个导向轮的中心距;

在所述分界线的第一侧设置有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使得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具有靠近趋势的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处于拉伸状态的拉伸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点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点所在直线为分界线,位于所述分界线第一侧的两个导向轮的中心距大于位于所述分界线第二侧的两个导向轮的中心距;

在所述分界线的第二侧设置有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使得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具有远离趋势的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压缩套筒。

优选的,所述弹簧压缩套筒包括一端为盲端的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另一端为开口端;

所述外筒体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以及与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相抵接的滑动杆,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靠所述外筒体的盲端,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外筒体滑动配合;

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露出所述外筒体的开口端,且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压缩弹簧相抵接的一端位于所述外筒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点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点错开。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点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点重合;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点偏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中心点;或,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点偏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中心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分拣小车,包括小车本体,所述小车本体的车底板下方设置有上述导轮装置,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分别通过竖杆与所述小车本体的车底板相连。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交叉带分拣机,包括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上顺次布置有多个上述分拣小车,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内导轨和外导轨,所述内导轨和所述外导轨均为两条,两条所述内导轨设置在两条所述外导轨之间,所述内导轨和所述外导轨均固定连接于支撑平板;

所述分拣小车的导轮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内导轨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两端的导向轮呈梯形分布,位于所述弹性件同一侧的两个导向轮与同一条内导轨相接触;所述第一连杆两端的导向轮、所述第二连杆两端的导向轮分别与两条所述内导轨的相对内侧面柔性接触。

优选的,所述分拣小车的底部的安装有行走轮;所述支撑平板上相邻的所述外导轨和所述内导轨之间形成行走轨道,所述支撑平板上具有两个平行的所述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轮位于所述行走轨道内并沿所述行走轨道行走。

优选的,所述行走轮与所述行走轨道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转动点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转动点均位于两个所述内导轨的对称面内。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导轮装置中通过设置弹性件,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有靠近或远离的趋势,从而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端的导向轮与内导轨可保持柔性接触,不存在导向轮与内导轨脱离换向的过程,避免导向轮换向接触内导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冲击和噪声,避免碰撞冲击造成导向轮脱胶的可能,增长使用寿命;

通过弹性件自身的形变作用,使得导轮装置始终接触导轨,有效释放挤压接触过程中的碰撞能量,有效减小导向轮以及连接连杆与车底板的竖杆所受到的冲击性,减少导向轮、竖杆的损耗;

导轮装置与内导轨柔性接触,且优选行走轮与行走轨道间隙配合,具有极其优越的导向及限位的功能,无需高配合精度,在安装极其方便同时实现结构的简洁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分拣小车与轨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突变换向的导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小车中导轮装置、行走轮与轨道组件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小车与轨道组件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叉带分拣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突变换向的导轮装置,包括:用于与车底板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第一连杆1 和第二连杆2的两端均设置有导向轮3,导向轮3具有竖直的转动轴线;

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连接有弹性件4,第一连杆1的转动点和第二连杆2的转动点位于弹性件4的同一侧。

该实施例提供的分拣小车中,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的两端安装有U型的导向轮支架5,导向轮3轴连接于U型的导向轮支架5的开口内且在导向轮支架5的开口内可转动,导向轮5用来接触导轨的侧受力面,实现导向和限位的功能。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两端的导向轮与内导轨可保持柔性接触,不存在导向轮与内导轨脱离换向的过程,避免导向轮换向接触内导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冲击和噪声,避免碰撞冲击造成导向轮脱胶的可能,增长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杆1的转动点和第二连杆2的转动点所在直线为分界线,位于分界线第一侧的两个导向轮的中心距大于位于分界线第二侧的两个导向轮的中心距;

在分界线的第一侧设置有弹性件4,弹性件4为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具有靠近趋势的弹性件。

进一步地,弹性件4为处于拉伸状态的拉伸弹簧。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处于拉伸状态的拉伸弹簧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具有相靠的趋势,进而在与导轨接触时会使得导向轮与导轨之间始终保持柔性接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杆1的转动点和第二连杆2的转动点所在直线为分界线,位于分界线第一侧的两个导向轮的中心距大于位于分界线第二侧的两个导向轮的中心距;

在分界线的第二侧设置有弹性件4,弹性件4为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具有远离趋势的弹性件。

进一步地,弹性件4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压缩套筒。

进一步地,弹簧压缩套筒包括一端为盲端的外筒体,外筒体的另一端为开口端;

外筒体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以及与压缩弹簧的一端相抵接的滑动杆,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外筒体的盲端,滑动杆与外筒体滑动配合;

滑动杆远离压缩弹簧的一端露出外筒体的开口端,且滑动杆与压缩弹簧相抵接的一端位于外筒体内部。

该实施方式中,相比于直接采用压缩弹簧,该实施方式中采用弹簧压缩套筒,可避免弹簧被挤压时扭曲变形,保证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具有远离的趋势。通过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压缩套筒,在其内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且通过外筒体和滑动杆之间的滑动配合,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具有远离的趋势,进而在与导轨接触时会使得导向轮与导轨之间始终保持柔性接触。

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拉伸弹簧或者压缩弹簧套筒,通过弹性件的作用力,使得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具有靠近或者远离的趋势,以使导向轮与导轨保持柔性接触,避免导向轮与导轨发生碰撞受到剧烈冲击,防止导向轮脱胶,延长导向轮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导轮装置中,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 2可通过竖杆6与车底板相连。第一连杆1上设有与竖杆6相适配的插接孔,第二连杆2上设有与竖杆6相适配的插接孔,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竖杆6转动连接,结构简单,便于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杆1的转动点和第二连杆2的转动点错开。如图1所示,第一连杆1的转动点和第二连杆2的转动点错开设置,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分别连接通过竖杆6与车底板相连。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杆的转动点和第二连杆的转动点重合;其中,第一连杆的转动点偏离第一连杆的中心点;或,第二连杆的转动点偏离第二连杆的中心点。即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转动连接于同一根竖杆6,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之间形成交叉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相同,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安装在交叉带分拣机上的分拣小车,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小车包括小车本体,小车本体的车底板下方安装有导轮装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通过竖杆与小车本体的车底板相连。小车本体包括车体内部的电机、带轮以及车体表面的皮带,分拣小车沿着轨道前行,其表面的皮带可在垂直于小车的前进方向滚动。

小车本体具有车底板,一般为保持分拣小车的稳定性以及导轮装置良好的导向性,一般倾向于选择第一连杆的转动点和第二连杆的转动点错开设置,各个连杆有对应的竖杆,可减小转弯或碰撞过程中竖杆所受到的冲击;竖杆设置在底板的对称面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中心分别连接竖杆,导向轮设置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两端,分拣小车的结构基本保持对称,能最有效地保持分拣小车在轨道上行驶的稳定性。

分拣小车的导轮装置中导向轮可始终与导轨接触,在分拣小车前行过程中,由于弹性件作用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可使得各个连杆两端的导向轮与导轨接触,不存在晃动或者换向转动的情况,避免震动和冲击,通过导轮装置进行良好地导向和限位;分拣小车的车底板两侧还连接有行走轮7,行走轮7用来支撑该分拣小车行走。

如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交叉带分拣机包括导轨组件,导轨组件上顺次布置有多个分拣小车,分拣小车沿导轨组件前行,如P1方向;小车本体表面的传送带沿垂直于其前行方向滚动,如P2方向。该实施例中,导轨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内导轨8和外导轨 9,内导轨8和外导轨9均为两条,两条内导轨8设置在两条外导轨9 之间,内导轨8和外导轨9均固定连接于支撑平板10;

分拣小车的导轮装置设置在两个内导轨8之间,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两端的导向轮3呈梯形分布,位于弹性件同一侧的两个导向轮与同一条内导轨相接触;第一连杆1两端的导向轮、第二连杆2两端的导向轮分别与两个内导轨8的相对内侧面柔性接触。

本实施例中,导轮装置中弹性件4具有一定的形变力,如图3所示,弹性件为处于拉伸状态的拉伸弹簧,拉伸弹簧设置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端部距离大的一侧,则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在弹性件4 的作用下具有相靠趋势,使得各连杆两端导向轮5分别与两个内导轨相对的内侧面柔性接触;或者,弹性件4可以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压缩套筒,弹簧压缩套筒设置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端部距离小的一侧,使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具有远离趋势。

进一步地,分拣小车的底部的安装有行走轮7;支撑平板10上相邻的外导轨9和内导轨8之间形成行走轨道11,支撑平板10上具有两个平行的行走轨道11,行走轮7位于行走轨道11内并沿行走轨道 11行走,行走轮7位于相邻的外导轨和内导轨的空间内,通过导轮装置满足导向和限位的情况下,行走轮实现支撑行走的功能即可,无需其他的限位配合,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行走轮7与行走轨道11间隙配合,无需高精度配合,方便加工和安装,通过行走轮实现对分拣小车的支撑行走,由导轮装置实现导向,性能优越,且结构极其简洁。

本申请中导轨组件中内导轨和外导轨可以为环形导轨,或者直线导轨,导向机构位于两条内导轨之间,行走轮位于相邻的外导轨和内导轨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1的转动点和第二连杆2的转动点均位于两个内导轨的对称面内。第一连杆1和第二连杆2绕各自的竖杆连接,即竖杆的轴线位于两个内导轨的对称面上,而且竖杆位于小车本体的底板的对称面上,即分拣小车整体对称地分布在导轨组件上,使得分拣小车可平稳的运行。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和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他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