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放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3380发布日期:2019-10-15 20:1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放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加工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垂直放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自动化设备的上料过程是水平形式的排队上料,这种上料方式需要的上料装置体积大,并且需要的传送带长,或者采用人工上料,但是上料效率低下,且对于一些灌装的日用品不能垂直放料,会进一步影响下一步工序的操作,返工的产品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自动化设备上料体积较大,人工上料效率低下且不能垂直放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放料装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垂直放料装置,包括机体、提升机构、输送轨道、抓取机构和电控系统,所述机体上表面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上方设置有翻盖,所述提升机构设置在机体内部且与入口相对设置,所述机体前表面设置有出口,所述出口前方设置有机架,所述输送轨道铺设在机架上,所述输送轨道的一端设置有抓取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输送轨道、抓取机构和电控系统均相连,所述电控系统固定设置在输送轨道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输送轨道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出口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抓取部件包括偏心轮、伺服电机和摆臂,所述伺服电机与偏心轮相连,所述摆臂的一端与偏心轮通过连杆相连,所述摆臂包括大同步轮和小同步轮,所述大同步轮和小同步轮通过同步带相连,所述小同步轮一端设置有旋转缸,所述旋转缸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吸盘。

优选的,所述小同步轮的旋转角度为90°。

优选的,所述旋转缸的旋转角度为180°。

优选的,所述旋转缸的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吸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放料装置,包括机体、提升机构、输送轨道、抓取机构和电控系统,该放料装置体积较小,并通过抓取结构垂直放料,下料效率高,且可以为下一工序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垂直放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垂直放料装置中抓取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提升机构,3-输送轨道,4-抓取机构,5-电控系统,6-入口,7-翻盖,8-出口,9-挡板,41-偏心轮,42-伺服电机,43-摆臂,44-连杆,45-大同步轮,46-小同步轮,47-同步轮,48-旋转缸,49-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放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体1、提升机构2、输送轨道3、抓取机构4和电控系统5,机体1上表面设置有入口6,入口6上方设置有翻盖7,提升机构2设置在机体1内部且与入口6相对设置,该提升机构2可以电动的,亦可以为气动的,用于提升待操作产品。机体1前表面设置有出口8,出口8前方设置有机架,输送轨道3铺设在机架上,输送轨道3的一端设置有抓取机构4,输送轨道3的一侧设置有挡板9,挡板9与出口8相对设置。

如图2所示,提升机构2、输送轨道3、抓取机构4和电控系统5均相连,电控系统5固定设置在输送轨道3的一侧,电控系统5用于控制提升机构2、输送轨道3和抓取机构4的动作和启停。抓取部件包括偏心轮41、伺服电机42和摆臂43,伺服电机42与偏心轮41相连,摆臂43的一端与偏心轮41通过连杆44相连,摆臂43包括大同步轮45和小同步轮46,大同步轮45和小同步轮46通过同步带47相连,小同步轮46一端设置有旋转缸48,旋转缸48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吸盘49,优选的,旋转缸48的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吸盘49,其中,小同步轮46的旋转角度为90°,旋转缸48的旋转角度为180°。伺服电机42转动带动偏心轮41转动,偏心轮41通过连杆44带动摆臂43摆动,摆臂43下端装有一固定的大同步轮45,上端装有一可以转动的小同步轮46,大小同步轮46通过同步带47相连,形成一四连杆44机构,摆臂43摆动的过程中,小同步轮46可以实现90°转动,小同步轮46的一段固定一180°旋转缸48和吸盘49,旋转缸48可以对于相反的工件进行旋转掉头,吸盘49用于吸住工件。

工作原理:待操作产品放置在机体1内部,并通过提升机构2将待操作产品向上提升后放置在输送轨道3上,在提升的过程中通过挡板9防止待操作产品滑落输送轨道3,输送轨道3将待操作产品运输至抓取机构4,抓取机构4垂直抓取待操作产品并将该待操作产品运输至下一工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