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简单的轿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4673发布日期:2019-06-26 01:4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简单的轿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轿厢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已广泛地被人们使用。现有的电梯包括井道、设于井道内的导轨、沿导轨升降的轿厢以及驱使轿厢升降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使轿厢沿导轨实现在井道内升降,达到人、货输送的目的。现有的轿厢包括框式支架以及设于框式支架内的厢体,框式支架包括下梁、上梁以及立梁,导靴和安全钳均设置在立梁上,立梁设置在下梁和上梁之间,确保立梁的结构强度,起到保护厢体和有效承担轿厢重力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市面上出现了用于私人住宅的家用电梯,由于私人住宅内的井道空间较小,这对电梯的运行功率、重量以及体积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的轿厢存在以下缺陷:轿厢设有框式支架,既增加了轿厢重量,在驱动装置不变的情况下,导致电梯有效载荷减小,还增加了轿厢的容积,在井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导致轿厢容积减小,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轿厢结构,将导靴和安全钳安装至下梁并省去立梁和上梁,既降低轿厢重量,还增加厢体容积。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结构简单的轿厢结构,包括厢体以及安装在厢体底面的下梁,所述下梁的两端设有平整的竖置安装板,所述竖置安装板上固接有安全钳,所述下梁的两端部底面设有平整的水平安装板,所述水平安装板上固接有导靴,导靴和安全钳分别通过外露于厢体侧壁的工作部与导轨配合,以控制厢体升降和制动。将导靴和安全钳安装位置由原先的立梁改进至下梁,并省去原有框式支架中的立梁和上梁,既有效降低轿厢重量,在驱动装置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升轿厢的载荷,还减小了轿厢的体积,在井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增加轿厢容积,提升使用体验。由于导靴和安全钳均设置在下梁上,且厢体的载荷也直接作用在下梁上,在缺失立梁和上梁后,不会对下梁承重带来影响,轿厢仍旧能平稳升降和制动。钢丝绳的端部也固接在下梁的两端,避免厢体因受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的情况。安全钳与下梁等高设置,导靴与下梁高度错位设置,安全钳与下梁间作用力传递效率高于导靴与下梁间的作用力传递效率,既确保导靴和安全钳在工作时互不干涉,还确保在发生轿厢坠落情况时保证乘客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下梁包括与厢体底面固接的顶板以及设于顶板底面的竖板,顶板和竖板通过一体式弯折形成,所述顶板两端设有所述竖置安装板。顶板用于承托厢体,竖板用于提升顶板的框竖向弯折性能,厢体及其载荷对下梁中部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能通过下梁两端传递至轨道上。竖置安装板起到安装安全钳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钳为一体式结构,包括基部以及设于基部外侧且形成工作部的U形卡钳部,所述基部通过紧固件固接在所述竖置安装板的外侧壁上。安全钳通过基部固接在下梁上,并通过U形卡钳部套置在导轨上,在轿厢发生意外情况而坠落时,U形卡钳部通过卡置导轨实现制动,厢体的重量会依次通过下梁、安全钳作用到导轨上。

作为优选,所述竖置安装板的底部向内弯折形成水平安装板。竖置安装板、水平安装板为一体式加工形成,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能通过弯折来增加下梁的结构强度,确保导轨和厢体间作用力传递。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安装板的内端向上弯折并与所述顶板的底面固接。水平安装板外端与竖置安装板一体式加工形成,内端向上弯折并与所述顶板的底面固接,确保水平安装板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防止水平安装板因在端部悬置而在受力时发生弯曲形变的情况,由此确保导靴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导靴包括固接在水平安装板底壁上的支架以及设于支架外侧部且形成工作部的导轮。导轮通过与导轨接触来起到引导轿厢竖向升降的作用,支架在导轮和下梁间传递引导用作用力,提升轿厢升降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包括与水平安装板固接的内接板、供导轮转动连接的外接板以及跨接在内接板和外接板间的三角板。内接板外缘和外接板顶缘固接,有效提升支架抵抗横向弯折的能力,三角板能提升支架抵抗纵向弯折的能力。横向是指外接板外侧壁所在平面的水平方向,纵向是指外接板的轴线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内接板与外接板互为垂直设置,既方便加工和装配导轮,还有效传递导轮与下梁间的作用力,获得较好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导轮间设有供导轨竖向穿越的引导通道,所述U形卡钳部设有供导轨竖向穿越的夹持通道,所述引导通道和夹持通道竖向对齐。导轨被限制在引导通道内,导轨通过与导轮接触来对轿厢实施引导;导轨被限制在夹持通道内,在轿厢正常运行时,夹持通道侧壁与导轨分离设置,在轿厢发生坠落的情况时,夹持通道通过夹紧导轨来对轿厢实施制动。

作为优选,所述下梁包括竖置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顶缘与顶板的底壁固接,侧缘与竖板的侧壁固接。加强板对顶板和竖板均起到抗横向弯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导靴和安全钳安装位置由原先的立梁改进至下梁,并省去原有框式支架中的立梁和上梁,既有效降低轿厢重量,在驱动装置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升轿厢的载荷,还减小了轿厢的体积,在井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增加轿厢容积,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 为下梁、导靴和安全钳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 为下梁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梁,2、竖置安装板,3、安全钳,4、水平安装板,5、导靴,6、顶板,7、竖板,8、U形卡钳部,9、导轮,10、内接板,11、外接板,12、三角板,13、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结构简单的轿厢结构,由厢体以及安装在厢体底面的下梁1组成,所述下梁1的两端设有平整的竖置安装板2,所述竖置安装板2上固接有安全钳3,所述下梁1的两端部底面设有平整的水平安装板4,所述水平安装板4上固接有导靴5,导靴5和安全钳3分别通过外露于厢体侧壁的工作部与导轨配合,以控制厢体升降和制动。

在安装时,厢体通过紧固件安装在顶板6的中段上方,安全钳3通过紧固件固接在竖置安装板2的外侧壁上,使得U形卡钳部8外露于厢体侧壁并与导轨配合套置,导靴5通过支架固接在水平安装板4的下方,使得导轮9外露于厢体侧壁并与导轨匹配贴合,此外,下梁1的两端还分别与驱动装置的钢丝绳固接。在使用时,驱动装置通过钢丝绳拉拽下梁1,进而驱使轿厢进行升降运动,在此过程中,导轮9会搭接在导轨上,通过两者抵触对轿厢实施升降限位,有效提高轿厢运行时的稳定性。当轿厢因发生意外状况而出现坠落情况时,U形卡钳部8通过夹持导轨对轿厢实施制动,防止轿厢发生坠地的事故,确保乘客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安全钳3等高地固接在下梁1的端部,当厢体及其载荷产生的竖向作用力通过下梁1传递至安全钳3上时,由于安全钳3与下梁1间不存在高差,有效缩短厢体与安全钳3间的距离,通过减小力臂长度来减小安全钳3的负荷,在安全钳3夹持导轨力度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升制动效率,进而确保乘客安全。为了避让安全钳3,将导靴5安装至安全钳3下方,使得导靴5与下梁1间存在高差,导靴5与厢体间的力臂长度大于安全钳3与厢体间的力臂长度,既确保轿厢具有较好的运行平稳性,还为安全钳3避让出安装空间,确保轿厢运行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下梁1包括与厢体底面固接的顶板6以及设于顶板6底面的竖板7,所述顶板和竖板通过一体式弯折形成,所述顶板6两端设有所述竖置安装板2(如图2所示)。所述竖板7和顶板6互为垂直设置,确保下梁的抗形变性能,竖板位于顶板下方,确保顶板6具有平整的顶面,方便与厢体贴合固接。所述安全钳3为一体式结构,包括基部以及设于基部外侧且形成工作部的U形卡钳部8,所述基部通过紧固件固接在所述竖置安装板2的外侧壁上。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竖置安装板2的底部向内弯折形成水平安装板4。所述水平安装板4的内端向上弯折并与所述顶板的底面固接。在生产下梁1时,首先,通过弯折形成竖板7和顶板6,之后,将加强板13焊接至顶板6和竖板7之间,再后,将竖置安装板焊接至顶板的两端,再后,将竖置安装板的底端向内弯折形成水平安装板,最后,将水平安装板4的内端向上弯折并与顶板6的底面焊接固定。在完成下梁1加工后,安全钳3固接在竖置安装板2上,U形卡钳部8与厢体的竖向投影错位设置,导靴5通过支架固接在水平安装板4上,使得导轮9与厢体的竖向投影错位设置,便于U形卡钳部8和导轮9均能与导轨匹配安装。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导靴5包括固接在水平安装板4底壁上的支架以及设于支架外侧部且形成工作部的导轮9。所述支架包括与水平安装板4固接的内接板10、供导轮9转动连接的外接板11以及跨接在内接板10和外接板11间的三角板12。 所述内接板10与外接板11互为垂直设置。导轮9为多个,对下梁1分别起到横向和竖向的限位作用,进而引导轿厢沿导轨升降。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导轮9间设有供导轨竖向穿越的引导通道,所述U形卡钳部8设有供导轨竖向穿越的夹持通道,所述引导通道和夹持通道竖向对齐。为此,通过预设基部和支架的尺寸来确保引导通道和夹持通道竖向对齐,当轿厢沿预设路径升降时,导轨与U形卡钳部8间不接触,减小轿厢升降阻力。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下梁1包括竖置的加强板13,所述加强板13的顶缘与顶板6的底壁固接,侧缘与竖板7的侧壁固接。加强板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减,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