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岩棉保温板成品的码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9468发布日期:2019-06-19 01:2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用于岩棉保温板成品的码垛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岩棉板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岩棉保温板成品的码垛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逐渐加快,各行各业都在推崇快节奏高效的生产方式,同时随着建筑节能观念的提升,岩棉保温板的需求量近年来有着极大的提升,岩棉保温板相关生产设备的需求量也随之上涨。为了保证岩棉保温板能够快速下线进行后续加工以及包装运输,码垛机必不可少,但是目前的岩棉板生产厂家大多还是依靠人工去搬运堆叠,严重阻碍的岩棉保温板的自动化生产进程。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研制出一种能够针对岩棉保温板进行快速搬运的码垛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岩棉保温板成品的码垛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岩棉保温板成品的码垛机,包括转向机构以及码垛机构;转向机构包括支撑座与转向臂;转向臂包括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以及支撑臂连杆;第一支撑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臂以及支撑座转动相安装;支撑臂连杆为伸缩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以及第二支撑臂相安装;码垛机构设于第二支撑臂远离支撑座的一端,包括高度调节机构以及码垛抓手;码垛抓手通过高度调节机构竖直安装于第二支撑臂的底部,包括封闭筒、抓手调节杆、抓手连杆以及码垛抓手;封闭筒的顶部封闭,与高度调节机构相安装,底部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中心开有限位孔;限位孔的竖直截面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抓手调节杆竖直安装于封闭筒内,且输出端向下安装抓手连杆;抓手连杆为弹性连杆,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其一端与抓手调节杆的输出端相安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配合安装码垛抓手,并且抓手连杆与限位孔的孔壁相贴合;码垛抓手呈折角板状。

进一步地,支撑臂连杆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连杆调节件;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滑动相安装,且两者相互远离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以及第二支撑臂转动相安装;连杆调节件包括第一连杆凸起、第二连杆凸起以及连杆调节板;第一连杆凸起以及第二连杆凸起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对称固定于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的两侧,且第一连杆凸起与第二连杆凸起的位置相对应;连杆调节板呈U型板状,开口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杆凸起转动相安装,两侧在于第二连杆凸起相对应处开设有调节孔;调节孔呈弧形孔状,将第二连杆凸起限制在其中,并且调节孔所在圆的半径不等于第一连杆凸起至第二连杆凸起的距离。

进一步地,调节孔所在圆的半径大于同一侧第一连杆凸起至第二连杆凸起的距离,并且调节孔所在圆的圆心位于第二连杆凸起与第一连杆凸起连线的延长线上。

进一步地,支撑臂连杆还包括有连杆调节电机;连杆调节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安装于支撑臂连杆的内侧,其输出轴与连杆调节板相固定,且与第一连杆凸起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连杆调节电机为伺服电机;高度调节机构以及抓手调节杆均为伺服伸缩杆,与连杆调节电机连接至同一个伺服驱动器。

进一步地,码垛抓手所成折角为30~6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具有弹性的抓手连杆与呈喇叭状的限位孔相配合,稳定实现了码垛抓手的开闭,针对尺寸不一的岩棉保温板具有优秀的调节性;在优化现有抓取结构的同时,降低现有码垛机的购入成本,保证良好的抓取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臂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支撑臂连杆的侧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码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支撑座1、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高度调节机构4、封闭筒5、抓手调节杆6、抓手连杆7、码垛抓手8、限位板9、限位孔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第一连杆凸起13、第二连杆凸起14、连杆调节板15、调节孔16、连杆调节电机17、电机支架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岩棉保温板成品的码垛机,包括转向机构以及码垛机构。

转向机构包括支撑座1与转向臂;转向臂包括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3以及支撑臂连杆;第一支撑臂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臂3以及支撑座1转动相安装;支撑臂连杆为伸缩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2以及第二支撑臂3相安装;码垛机构设于第二支撑臂3远离支撑座1的一端,包括高度调节机构4以及码垛抓手;码垛抓手通过高度调节机构4竖直安装于第二支撑臂3的底部,如图4,包括封闭筒5、抓手调节杆6、抓手连杆7以及码垛抓手8;封闭筒5的顶部封闭,与高度调节机构4相安装,底部安装有限位板9;限位板9的中心开有限位孔10;限位孔10的竖直截面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抓手调节杆6竖直安装于封闭筒5内,且输出端向下安装抓手连杆7;抓手连杆7为弹性连杆,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其一端与抓手调节杆6的输出端相安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0配合安装码垛抓手8,并且抓手连杆7与限位孔10的孔壁相贴合;码垛抓手8呈折角板状,并且所成折角为30~60°。

如图2、3,支撑臂连杆包括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以及连杆调节件;第一连杆11与第二连杆12滑动相安装,且两者相互远离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2以及第二支撑臂3转动相安装;连杆调节件包括第一连杆凸起13、第二连杆凸起14以及连杆调节板15;第一连杆凸起13以及第二连杆凸起14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对称固定于第一连杆11以及第二连杆12的两侧,且第一连杆凸起13与第二连杆凸起14的位置相对应;连杆调节板15呈U型板状,开口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杆凸起13转动相安装,两侧在于第二连杆凸起14相对应处开设有调节孔16;调节孔16呈弧形孔状,将第二连杆凸起14限制在其中,调节孔16所在圆的半径大于同一侧第一连杆凸起13至第二连杆凸起14的距离,并且调节孔16所在圆的圆心位于第二连杆凸起14与第一连杆凸起13连线的延长线上

其中支撑臂连杆还包括有连杆调节电机17;连杆调节电机17通过电机支架18安装于支撑臂连杆的内侧,其输出轴与连杆调节板15相固定,且与第一连杆凸起13同轴设置;连杆调节电机17为伺服电机;高度调节机构4以及抓手调节杆6均为伺服伸缩杆,与连杆调节电机17连接至同一个伺服驱动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