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苗粉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8755发布日期:2020-02-14 14:43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苗粉存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麦苗存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苗粉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小麦苗,为禾本科小麦属植物triticumaestivuml.小麦的嫩茎叶。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除烦热,疗黄疸,解酒毒等。

小麦苗在食用时需要将小麦苗研磨成粉末,才可以进行冲服以及混合其他粉剂。但是在存储时,需要将小麦苗粉桶装保存在存储库内,再通过叉车转移至运输车辆上,但是存储需要防潮的粉剂时需要特定的存储库,这样的存储库一般为半封闭式存储库,叉车在装卸的时候进入库内比较麻烦,装卸时间比较长,所以需要一种方便叉车装卸的存储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存储与装卸的小麦苗粉存储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麦苗粉存储装置,至少包括存储库、托盘和控制单元,还包括基架、底板、导向装置、第一滑道、驱动装置、第一电磁离合器、动力转向器、蜗杆和滑动装置,所述存储库底面开有凹槽,所述基架固定在凹槽内,所述驱动装置可拆卸在基架上,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联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端,所述动力转向器固定在基架上,且与第一电磁离合器联接,所述蜗杆联接在动力转向器的驱动端,所述第一滑道固定在基架上,且与蜗杆两侧并平行,所述滑动装置滑动连接在第一滑道上,且与蜗杆啮合,所述底板固定在基架上,所述蜗杆、第一滑道和滑动装置位于底板下,所述底板上开有活动口,且位于滑动装置上方,所述托盘设置在导向装置上,所述托盘底部固定推架,所述推架位于活动口上方,所述控制单元与第一电磁离合器电性连接。

所述导向装置为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嵌装在底板上,所述托盘设置在滑轮组上。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所述电机和减速机可拆卸连接在基架上,所述电机驱动端与减速机输入端联接,所述减速机驱动端与第一电磁离合器联接,所述电机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架、蜗杆、电磁推杆和活动架,所述滑架滑动连接在第一滑道上,所述蜗杆固定在滑架内,且与蜗杆啮合,所述电磁推杆和活动架可拆卸在蜗杆上表面,所述电磁推杆驱动端与活动架活动联接,所述活动架顶端可伸缩在活动口内,且位于推架正下方,所述电磁推杆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具有一对驱动端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一对驱动端分别位于减速机两侧,所述电机和减速机可拆卸连接在基架上,所述电机驱动端与减速机输入端联接,所述减速机两端的驱动端分别联接第一电磁离合器一端,一对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另一端联接至少两个串联的动力转向器,所述动力转向器驱动端分被联接第二电磁离合器,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分别联接蜗杆,所述蜗杆两侧设置第一滑道且平行,所述滑动装置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滑道上,所述底板上的活动口至少两个,且位于滑动装置上方,所述托盘至少两个,且托盘下的推架分被位于活动架正上方,且与蜗杆啮合,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底板上对应动力转向器设置号码标识。

所述底板上对应动力转向器设置指示灯,且指示灯与动力转向器联接的第二电磁离合器联动。

所述导向装置为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托盘设置在第二滑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对码放好的货品自动送入存储库内,减少叉车在装卸货物的时候进入存储库的不方便性,增加工作效率,减少叉车工作人员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架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滑轨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滑轨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托盘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托盘仰视图。

图中:1-存储库;2-托盘;3-基架;4-底板;5-滑轮组;6-第一滑道;7-第一电磁离合器;8-动力转向器;9-第一蜗杆;10-推架;11-电机;12-减速机;13-滑架;14-第二蜗杆;15-电磁推杆;16-活动架;17-第二电磁离合器;18-号码标识;19-指示灯;20-第二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7以及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小麦苗粉存储装置,至少包括存储库1、托盘2和控制单元,还包括基架3、底板4、导向装置、第一滑道6、驱动装置、第一电磁离合器7、动力转向器8、第一蜗杆9和滑动装置,所述存储库1底面开有凹槽,所述基架3固定在凹槽内,所述驱动装置可拆卸在基架3上,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7联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端,所述动力转向器8固定在基架3上,且与第一电磁离合器7联接,所述第一蜗杆9联接在动力转向器8的驱动端,所述第一滑道6固定在基架3上,且与第一蜗杆9两侧并平行,所述滑动装置滑动连接在第一滑道6上,且与第一蜗杆9啮合,所述底板4固定在基架3上,所述第一蜗杆9、第一滑道6和滑动装置位于底板4下,所述底板4上开有活动口,且位于滑动装置上方,所述托盘2设置在导向装置上,所述托盘2底部固定推架10,所述推架10位于活动口上方,所述控制单元与第一电磁离合器7电性连接;所述导向装置为滑轮组5,所述滑轮组5嵌装在底板4上,所述托盘2设置在滑轮组5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1和减速机12,所述电机11和减速机12可拆卸连接在基架3上,所述电机11驱动端与减速机12输入端联接,所述减速机12驱动端与第一电磁离合器7联接,所述电机11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架13、第二蜗杆14、电磁推杆15和活动架16,所述滑架13滑动连接在第一滑道6上,所述第二蜗杆14固定在滑架13内,且与第一蜗杆9啮合,所述电磁推杆15和活动架16可拆卸在第二蜗杆14上表面,所述电磁推杆15驱动端与活动架16活动联接,所述活动架16顶端可伸缩在活动口内,且位于推架10正下方,所述电磁推杆15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实际使用时:将货物码放在托盘2上,然后通过叉车移动至存储库1门口,并放置在滑轮组5上,同时通过控制单元启动电机11,电机11驱动端带动减速机12运转,同时启动电磁推杆15推动活动架16,使活动架16一端伸出底板4,深入托盘2底端的推架10内,同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磁离合器7闭合,带动第一蜗杆9进行旋转,同时第一蜗杆9旋转通过滑架14带动滑架13在滑道6上移动,同时通过活动架16推动推架10,同时使托盘2在滑轮组5上移动至存储库1内,当到达里面时,关闭电磁推杆15,电磁推杆15带动活动架16,活动架16脱离推架10,同时反向启动电机11,使第一蜗杆9反向旋转,使推架10返回初始地点,等待下一次运输,滑道6可以保持滑架13的稳定性,同时需要将货物移动出的时候,反向操作即可。

实施例2:

参照图2、图3和图7以及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1和具有一对驱动端的减速机12,所述减速机12的一对驱动端分别位于减速机12两侧,所述电机11和减速机12可拆卸连接在基架3上,所述电机11驱动端与减速机12输入端联接,所述减速机12两端的驱动端分别联接第一电磁离合器7一端,一对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7另一端联接至少两个串联的动力转向器8,所述动力转向器8驱动端分被联接第二电磁离合器17,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17分别联接第一蜗杆9,所述第一蜗杆9两侧设置第一滑道6且平行,所述滑动装置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滑道6上,所述底板4上的活动口至少两个,且位于滑动装置上方,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17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底板4上对应动力转向器8设置号码标识18;所述底板4上对应动力转向器8设置指示灯19,且指示灯19与动力转向器8联接的第二电磁离合器17联动。

实际使用时:将货物码放在托盘2上,然后通过叉车移动至存储库1门口,并放置在滑轮组5上,且放置在其中一个滑动装置的滑架13上方,同时通过控制单元启动电机11,电机11驱动端带动减速机12运转,同时带动闭合放置托盘2一侧的第一电磁离合器7,同时同侧动力转向器8跟随转动,同时通过控制单元启动码放货物对应的第二电磁离合器17,第二电磁离合器17闭合,使联接的第一蜗杆9跟随转动,同时启动相对应的电磁推杆15推动活动架16,使活动架16一端伸出底板4,深入托盘2底端的推架10内,同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二电磁离合器17闭合,带动第一蜗杆9进行旋转,同时第一蜗杆9旋转通过滑架14带动滑架13在滑道6上移动,同时通过活动架16推动推架10,同时使托盘2在滑轮组5上移动至存储库1内,当到达里面时,关闭电磁推杆15,电磁推杆15带动活动架16,活动架16脱离推架10,同时反向启动电机11,使第一蜗杆9反向旋转,使推架10返回初始地点,等待下一次运输,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7可以控制两侧动力转向器8是否转动,减轻电机11工作强度,同时通过第二电磁离合器17可以控制联接第一蜗杆9是否转动,减轻电机11工作强度,同时减少其他不需要移动的滑架13和滑道6的摩擦,同时通过号码标识18可以对使叉车驾驶员识别搬运的货物,同时通过指示灯19可以使工作人员识别某个滑架13在移动。

实施例3

参照图5、图6和图7以及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向装置为第二滑轨20,所述第二滑轨20固定在底板4上,所述托盘2设置在第二滑轨20上。

实际使用时,将托盘2放置在第二滑道20上,托盘2在第二滑道20上移动时,托盘2不会发生偏移,增加稳定性。

控制单元可设置在本实用新型外任意位置,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影响,只要能够控制电机11启停、第一电磁离合器7、第二电磁离合器17、电磁推杆15正常工作即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其都在该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