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料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7638发布日期:2019-05-31 21:5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浇注料用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浇注料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现有的浇注料用下料装置,通常需要安排工人,在一定时间内,用手将每个封装包套设在下料筒上,由于封装包不易和下料筒保持相对固定,使得封装包易于从下料筒脱离,从而不便于将待输送物料地分包。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物料分包的浇注料用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浇注料用下料装置,包括支撑板、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下料结构、设于所述下料结构上的调气结构、和所述下料结构连接的调节结构、设于所述调节结构上的伸缩结构、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控制器以及设于所述下料结构下方的输送结构,所述下料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固定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的两端开口的下料筒以及安装于所述下料筒上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的第二固定板,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一端贯通所述第一固定板另一端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抓持部、第二抓持部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转动杆以及位于所述转动杆下方的抵持件,所述调节结构为两个,两个所述调节结构对称的设于所述下料筒的两侧,靠近所述支撑板一侧的抵持件和所述下料筒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所述支撑板一侧的抵持件和所述下料筒之间的距离,所述伸缩结构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第一抓持部铰接,所述伸缩结构和所述调气结构连接,所述输送结构和所述下料筒的下端开口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两个连杆和第一压缩缸,其中一个所述连杆的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抓持部,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压缩缸的一端,另一个所述连杆的一端贯通另一个所述第一抓持部,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压缩缸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缩缸包括位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杆上的第一缸体以及位于另一个所述连杆上的第一伸缩部。

进一步地,所述调气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远离所述下料筒的一侧,所述调气结构和所述第一压缩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气结构为空气压缩机。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抵持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抓持部连接,每一个所述抵持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抓持部连接,所述抵持件由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抵持件靠近所述下料筒的一端均设置有磁性吸附膜。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筒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下料筒的表面设置有磁性吸附层,所述磁性吸附层的厚度为0.3-0.8毫米,所述磁性吸附层的磁极和所述磁性吸附膜的磁极相异。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结构包括框架、设于所述框架两侧的限位板、设于所述框架内并沿所述框架的轴向分布的多个转动杆、套设于所述转动杆上的输送带以及设于所述框架上的电机,所述框架两侧的限位板和所述框架形成的顶部表面呈U形。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和所述调气结构连接,所述升降结构包括间隔地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的两个第二压缩缸,两个所述第二压缩缸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抓持部和所述第二抓持部之间的距离,每一个所述第二压缩缸包括位于所述限位板上的第二缸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缸体上远离所述限位板一端的第二伸缩部,每一个所述第二伸缩部上远离所述框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起,每一个所述凸起上开设有多个摩擦凹槽,所述升降结构为两个,每一个所述升降结构对称的设置于每一个所述限位板的内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浇注料用下料装置,由于调节结构为两个,两个调节结构对称的设于下料筒的两侧,靠近支撑板一侧的抵持件和下料筒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支撑板一侧的抵持件和下料筒之间的距离,伸缩结构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抓持部铰接,伸缩结构和调气结构连接,输送结构和下料筒的下端开口对应;因此,调气结构可以控制伸缩结构收缩,由于伸缩结构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抓持部铰接,当伸缩结构收缩时,远离支撑板一侧的抵持件先于靠近支撑板一侧的抵持件和所述下料筒抵持,当远离支撑板一侧的抵持件和下料筒外表面抵持后无法继续前行时,靠近支撑板一侧的抵持件为了保持伸缩结构的稳定性会反向前行,使得两个抵持件能够和下料筒的外表面抵持,当工人将封装包套设在下料筒上时,调气结构能够控制两个抵持件均和下料筒的外表面抵持,从而对封装包施加压力,随着下料筒内的物料能够进入到封装包内,当封装包达到一定重力时,封装包脱离两个抵持件掉落至输送结构上,操作简便且效率较高。

每一个抵持件靠近下料筒的一端均设置有磁性吸附膜,下料筒的表面设置有磁性吸附层,磁性吸附层的磁极和磁性吸附膜的磁极相异,当两个抵持件均和下料筒的外表面抵持,能够使得两个抵持件吸附在下料筒的表面,从而防止封装包更加稳固地套设在下料筒上。

由于框架两侧的限位板和框架形成的顶部表面呈U形,使得待输送物料在运输过程中能够聚集在一起,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对待输送物料造成偏撒,使得待输送的物料能更加稳定的输送至指定地。

由于限位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和所述调气结构连接,升降结构包括间隔地设置在限位板上的两个第二压缩缸,两个第二压缩缸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抓持部和第二抓持部之间的距离,升降结构为两个,每一个升降结构对称的设置于每一个限位板的内表面上;用户能够将封包带套设在两个升降结构上,调气结构可以控制升降结构升降,当升降结构中的第二伸缩部升起时,随着封装包的外表面和下料筒的底端抵持,封装包反向套设在下料筒上,此时,调气结构能够控制两个抵持件均和下料筒的外表面抵持,当两个抵持件均和下料筒的外表面抵持后,调气结构可以控制升降结构下降,使得封包袋稳固地套设在下料筒上,从而实现自动化分包,防止工人因长时间工作,产生疲劳,增加了劳动强度的同时,影响工作效率;由于每一个第二伸缩部上远离框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起,每一个凸起上开设有多个摩擦凹槽,增加了封包带内表面和每一个凸起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封包带能够更加稳固地套设在两个升降结构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浇注料用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浇注料用下料装置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浇注料用下料装置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浇注料用下料装置的一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浇注料用下料装置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浇注料用下料装置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

浇注料用下料装置100 支撑板10 下料结构20 调气结构30

调节结构40 伸缩结构50 控制器60 输送结构70

第一固定板21 下料筒22 第二固定板23 第一抓持部41

第二抓持部42 转动杆43 抵持件44 连杆51

第一压缩缸52 第一缸体521 第一伸缩部522 框架71

限位板72 输送带73 第二压缩缸81 第二缸体811

第二伸缩部812 凸起8121 升降结构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浇注料用下料装置100,包括支撑板10、设于支撑板10上的下料结构20、设于下料结构20上的调气结构30、和下料结构20连接的调节结构40、设于调节结构40上的伸缩结构50、设于支撑板10上的控制器60以及设于下料结构20下方的输送结构70,控制器60和调气结构30电性连接。

下料结构20包括设于支撑板10上的第一固定板21、安装于第一固定板21一侧的两端开口的下料筒22以及安装于下料筒22上远离第一固定板21一侧的第二固定板23,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料筒2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下料筒22的表面设置有磁性吸附层(图未示出),磁性吸附层的厚度为0.3-0.8毫米。

调气结构30安装于第一固定板21上远离下料筒22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调气结构30和伸缩结构50连接,调气结构30为空气压缩机,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调气结构30还可以为气泵。

调节结构40包括设于第一固定板21和第二固定板23之间的第一抓持部41和第二抓持部42、一端贯通第一固定板21另一端依次穿设于第一抓持部41、第二抓持部42以及第二固定板23的转动杆43以及位于转动杆43下方的抵持件44,调节结构40为两个,两个调节结构40对称的设于下料筒22的两侧,靠近支撑板10一侧的抵持件44和下料筒22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支撑板10一侧的抵持件44和下料筒22之间的距离,每一个抵持件44的一端和第一抓持部41连接,每一个抵持件41的另一端和第二抓持部42连接,每一个抵持件41靠近下料筒22的一端均设置有磁性吸附膜(图未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吸附膜的磁极和磁性吸附层的磁极相异,抵持件44由橡胶材料制成,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抵持件44还可以由硅胶材料制成。

伸缩结构50和调气结构30连接,伸缩结构50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抓持部41铰接,具体的,伸缩结构50包括两个连杆51和第一压缩缸52,第一压缩缸52和调气结构30连接,第一压缩缸52包括位于其中一个连杆51上的第一缸体521以及位于另一个连杆51上的第一伸缩部522,其中一个连杆51的一端贯通第一抓持部41,另一端贯通第一缸体521,另一个连杆51的一端贯通另一个第一抓持部41,另一端贯通第一伸缩部522。

输送结构70和下料筒22的下端开口对应,输送结构70包括框架71、设于框架71两侧的限位板72、设于框架71内并沿框架71的轴向分布的多个转动杆(图未示出)、套设于转动杆上的输送带73以及设于框架上的电机(图未示出),框架71两侧的限位板72和框架71形成的顶部表面呈U形,电机和多个转动杆连接,从而驱动转动杆转动。

请再次参阅图2-3,本实用新型的浇注料用下料装置,由于调节结构40为两个,两个调节结构40对称的设于下料筒22的两侧,靠近支撑板10一侧的抵持件44和下料筒22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支撑板10一侧的抵持件44和下料筒22之间的距离,伸缩结构50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抓持部41铰接,伸缩结构50和调气结构30连接,输送结构70和下料筒22的下端开口对应;因此,调气结构30可以控制伸缩结构50收缩,由于伸缩结构50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一抓持部41铰接,当伸缩结构50收缩时,远离支撑板10一侧的抵持件44先于靠近支撑板10一侧的抵持件44和下料筒22抵持,当远离支撑板10一侧的抵持件44和下料筒22外表面抵持后无法继续前行时,靠近支撑板10一侧的抵持件44为了保持伸缩结构50的稳定性会反向前行,使得两个抵持件44能够和下料筒22的外表面抵持,当工人将封装包套设在下料筒22上时,调气结构30能够控制两个抵持件44均和下料筒22的外表面抵持,从而对封装包施加压力,随着下料筒22内的物料能够进入到封装包内,当封装包达到一定重力时,封装包脱离两个抵持件44掉落至输送结构70上,操作简便且效率较高。

每一个抵持件44靠近下料筒22的一端均设置有磁性吸附膜,下料筒22的表面设置有磁性吸附层,磁性吸附层的磁极和磁性吸附膜的磁极相异,当两个抵持件44均和下料筒22的外表面抵持,能够使得两个抵持件44吸附在下料筒22的表面,从而防止封装包更加稳固地套设在下料筒22上。

由于框架71两侧的限位板72和框架71形成的顶部表面呈U形,使得待输送物料在运输过程中能够聚集在一起,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对待输送物料造成偏撒,使得待输送的物料能更加稳定的输送至指定地。

实施例二

请同时参阅图5-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浇注料用下料装置100与实施例一的浇注料用下料装置100的主要区别在于,限位板7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升降结构80,升降结构80和调气结构30连接,升降结构80包括间隔地设置在限位板72上的两个第二压缩缸81,两个第二压缩缸8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抓持部41和第二抓持部42之间的距离,每一个第二压缩缸81包括位于限位板72上的第二缸体811以及位于第二缸体82上远离限位板72一端的第二伸缩部812,每一个第二伸缩部812上远离框架7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起8121,每一个凸起8121上开设有多个摩擦凹槽(图未示出),升降结构80为两个,每一个升降结构80对称的设置于每一个限位板72的内表面上。

由于限位板7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升降结构80,升降结构80和调气结构30连接,升降结构80包括间隔地设置在限位板72上的两个第二压缩缸81,两个第二压缩缸8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抓持部41和第二抓持部42之间的距离,升降结构80为两个,每一个升降结构80对称的设置于每一个限位板72的内表面上;用户能够将封包带套设在两个升降结构80上,调气结构30可以控制升降结构80升降,当升降结构80中的第二伸缩部812升起时,随着封装包的外表面和下料筒22的底端抵持,封装包反向套设在下料筒22上,此时,调气结构30能够控制两个抵持件44均和下料筒22的外表面抵持,当两个抵持件44均和下料筒22的外表面抵持后,调气结构30可以控制升降结构80下降,使得封包袋稳固地套设在下料筒22上,从而实现自动化分包,防止工人因长时间工作,产生疲劳,增加了劳动强度的同时,影响工作效率;由于每一个第二伸缩部812上远离框架7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起8121,每一个凸起8121上开设有多个摩擦凹槽,增加了封包带内表面和每一个凸起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封包带能够更加稳固地套设在两个升降结构80上。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