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轴气动搬运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6103发布日期:2019-07-24 10:13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四轴气动搬运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搬运机械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四轴气动搬运机械手。



背景技术:

在现今社会,机械手的应用越来越广,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气动机械手也在现今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手的自由度较少,不能灵活进行转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四轴气动搬运机械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械手操作时不能灵活转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四轴气动搬运机械手,其包括旋转支撑组件、X向移动组件、Y向移动组件、Z向移动组件和机械抓手组件,所述X向移动组件设置在旋转支撑组件上方,所述Y向移动组件滑动设置在X向移动组件上方,所述Z向移动组件垂直设置在Y向移动组件端部,所述机械抓手组件设置在Z向移动组件下方。

优选的,所述旋转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底盘、旋转气缸和竖梁,所述底座设置在底盘上方,所述底盘和底座中间设置有旋转气缸,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X向移动组件的竖梁。

优选的,所述X向移动组件包括X向底板、X向导轨和X向滑块,所述X向底板设置在竖梁上方,所述X向底板上方设置有X向导轨,所述X向导轨上方设置有沿X向导轨滑动的X向滑块。

优选的,所述Y向移动组件包括Y向导轨、Y向气缸、Y向连接座、Y向直线轴承和Y向导杆,所述Y向导轨设置在X向滑块上方并可沿X向滑块进行滑动,所述Y向导轨上方设置有Y向气缸,所述Y向气缸与Y向导轨通过Y向连接座进行固定,所述Y向连接座上方固定安装有Y向直线轴承,所述Y向导杆设置在Y向直线轴承内并可沿Y向直线轴承进行滑动。

优选的,所述Z向移动组件包括Z向支座、Z向导轨、Z向气缸、Z向连接座、Z向导杆和Z向直线轴承,所述Y向气缸轴和Y向导杆均通过Z向支座进行固定,所述Z向支座滑动设置在Z向导轨上,所述Z向导轨另一端设置有Z向气缸,所述Z向导轨和Z向气缸通过Z向连接座进行固定,所述Z向连接座上方设置有Z向直线轴承,所述Z向导杆设置在Z向直线轴承内并可沿Z向直线轴承进行滑动。

优选的,所述机械抓手组件包括抓手连接座、手爪控制气缸和机械手爪,所述抓手连接座固定在Z向气缸轴上,所述抓手连接座上还固定有Z向导杆,所述抓手连接座下方设置有手爪控制气缸,所述手爪控制气缸轴上设置有机械手爪。

优选的,所述竖梁与X向底板相连接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支撑X向底板的大支撑板,所述竖梁与X向底板相连接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支撑X向底板的小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底座的支脚。

优选的,所述支脚为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四轴气动搬运机械手,通过设置旋转支撑组件、X向移动组件、Y向移动组件和Z向移动组件,实现了机械抓手组件进行旋转运动、沿X轴向运动、沿Y轴向运动和沿Z轴向运动,灵活度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旋转支撑组件,11、底座,12、底盘,13、旋转气缸,14、竖梁,15、大支撑板,16、小支撑板,17、支脚,2、X向移动组件,21、X向底板,22、X向导轨,23、X向滑块,3、Y向移动组件,31、Y向导轨,32、Y向气缸,33、Y向连接座,34、Y向直线轴承,35、Y向导杆,4、Z向移动组件,41、Z向支座,42、Z向导轨,43、Z向气缸,44、Z向连接座,45、Z向导杆,46、Z向直线轴承,5、机械抓手组件,51、抓手连接座,52、手爪控制气缸,53、机械手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四轴气动搬运机械手,其包括旋转支撑组件1、X向移动组件2、Y向移动组件3、Z向移动组件4和机械抓手组件5,所述X向移动组件2设置在旋转支撑组件1上方,所述Y向移动组件3滑动设置在X向移动组件2上方,所述Z向移动组件4垂直设置在Y向移动组件3端部,所述机械抓手组件5设置在Z向移动组件4下方。

在本申请中,旋转支撑组件1设置在下方,能够带动X向移动组件2、Y向移动组件3、Z向移动组件4和机械抓手组件5进行旋转,Y向移动组件3可沿X向和Y向进行滑动,机械抓手组件5通过Z向移动组件4的控制进行升降运动。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旋转支撑组件1包括底座11、底盘12、旋转气缸13和竖梁14,所述底座11设置在底盘12上方,所述底盘12和底座11中间设置有旋转气缸13,所述底座11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X向移动组件2的竖梁14。

通过旋转气缸13可驱动底座11进行旋转运动,进而带动X向移动组件2、Y向移动组件3、Z向移动组件4和机械抓手组件5进行旋转运动,竖梁14起到支撑X向移动组件2的作用。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X向移动组件2包括X向底板21、X向导轨22和X向滑块23,所述X向底板21设置在竖梁14上方,所述X向底板21上方设置有X向导轨22,所述X向导轨22上方设置有沿X向导轨22滑动的X向滑块23。

X向滑块23可沿X向导轨22进行滑动,X向滑块23上方连接Y向移动组件3,Y向移动组件3连接Z向移动组件4,Z向移动组件4连接机械抓手组件5,所以当X向滑块23沿X向导轨22进行滑动时,实现了机械抓手组件5沿X向导轨22进行滑动。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Y向移动组件3包括Y向导轨31、Y向气缸32、Y向连接座33、Y向直线轴承34和Y向导杆35,所述Y向导轨31设置在X向滑块23上方并可沿X向滑块23进行滑动,所述Y向导轨31上方设置有Y向气缸32,所述Y向气缸32与Y向导轨31通过Y向连接座33进行固定,所述Y向连接座33上方固定安装有Y向直线轴承34,所述Y向导杆35设置在Y向直线轴承34内并可沿Y向直线轴承34进行滑动。

Y向导轨31可在X向滑块23内进行滑动,Y向移动组件3连接Z向移动组件4,Z向移动组件4连接机械抓手组件5,所以当Y向导轨31沿X向滑块23进行滑动时,实现了机械抓手组件5沿Y轴向进行滑动,Y向气缸32轴与Z向移动组件4相连,Y向气缸32工作时,Z向移动组件4进行伸缩运动,Y向导杆35起到导向作用,防止了回转时损坏Y向气缸32,Y向直线轴承34对Y向导杆35起到限位作用。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Z向移动组件4包括Z向支座41、Z向导轨42、Z向气缸43、Z向连接座44、Z向导杆45和Z向直线轴承46,所述Y向气缸32轴和Y向导杆35均通过Z向支座41进行固定,所述Z向支座41滑动设置在Z向导轨42上,所述Z向导轨42另一端设置有Z向气缸43,所述Z向导轨42和Z向气缸43通过Z向连接座44进行固定,所述Z向连接座44上方设置有Z向直线轴承46,所述Z向导杆45设置在Z向直线轴承46内并可沿Z向直线轴承46进行滑动。

Z向导轨42可在Z向支座41内进行滑动,Z向移动组件4连接机械抓手组件5,所以当Z向导轨42沿Z向支座41进行滑动时,实现了机械抓手组件5沿Z轴向进行滑动,Z向气缸43工作时,Z向导杆45起到导向作用,防止了回转时损坏Z向气缸43,Z向直线轴承46对Z向导杆45起到限位作用。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机械抓手组件5包括抓手连接座51、手爪控制气缸52和机械手爪53,所述抓手连接座51固定在Z向气缸43轴上,所述抓手连接座51上还固定有Z向导杆45,所述抓手连接座51下方设置有手爪控制气缸52,所述手爪控制气缸52轴上设置有机械手爪53。

通过抓手连接座51连接Z向移动组件4和机械抓手组件5,通过手爪控制气缸52控制机械手爪53完成抓取动作。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竖梁14与X向底板21相连接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支撑X向底板21的大支撑板15,所述竖梁14与X向底板21相连接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支撑X向底板21的小支撑板16,通过大支撑板15和小支撑板16对X向底板进行支撑。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底座11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底座11的支脚17。

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支脚17为万向轮,通过设置万向轮,使底座在旋转过程中更加快速,减少了摩擦力,并对底座起到一个支撑作用,使底座在工作时更加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手爪控制气缸对机械手爪进行抓取动作,通过Z向移动组件实现机械手爪进行Z向升降运动,通过Y向移动组件实现机械手爪进行Y向升降运动,通过X向移动组件实现机械手爪进行X向升降运动,通过旋转支撑组件实现机械手爪进行旋转运动,通过设置支脚使底座在旋转过程中更加快速,减少了摩擦力,并对底座起到一个支撑作用,使底座在工作时更加平衡。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