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片连续式自定位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6729发布日期:2019-07-13 09:0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片连续式自定位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片连续式自定位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全球能源消费急剧攀升,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枯竭,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两大重点问题。迫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点。

晶硅太阳电池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在晶硅及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需先将硅棒切割成硅片,由于硅片经过切割后边缘表面有棱角毛刺崩边甚至有裂缝或其它缺陷,边缘表面比较粗糙,因此为了增加硅切片边缘表面机械强度、减少颗粒污染,要将其边缘磨削呈圆弧状或梯形,该过程即为倒角。

未经处理的硅片需通过吸盘自传送装置准确转移并放入倒角设备上,以实现硅片的自动上片,而硅片在传送装置上是否处于正确位置,将极大影响吸盘能否正确吸住吸盘,并精准地放入倒角设备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硅片连续式自定位传输机构,可实现待吸取硅片的精确稳定预定位,自动化程度高,可节约等待时间,缩短工艺流程,提高成片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片连续式自定位传输机构,包括:

传片机构,所述传片机构为辊式输送,其包括输送辊组件与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输送辊组件输送硅片;

第一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传片机构的输出端,其正对所述传片机构设置,其包括第一滑动组件与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沿所述传片机构的输送方向对所述硅片定位;以及

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传片机构的输出端处,其包括第二滑动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下方,其长度方向与所述传片机构的输送方向水平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水平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两侧,其由所述第二滑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长度方向同步滑动,且其沿与所述传片机构的输送方向的水平垂直方向对所述硅片两侧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辊组件包括:

辊轮,若干所述辊轮沿所述传片机构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并转动设置于安装架上;

第一传动齿轮,若干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分别固定设置于若干所述辊轮的一端,其与所述辊轮同轴设置;以及

第二传动齿轮,若干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交错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之间,其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且其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件a,所述驱动件a通过支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底部一端靠近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其驱动轴a正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辊轮平行设置;

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设置于所述驱动轴a上;

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驱动件a上方,其与所述安装架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底部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其一侧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驱动件a通过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及第二传动齿轮传动驱动所述辊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水平垂直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设置于底座上;

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驱动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杠的一端,其驱动所述第一丝杠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杠上,其由所述第一丝杠转动带动沿所述传片机构的输送方向往复滑动;

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之间;

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且其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其沿所述传片机构的输送方向对所述硅片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

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下方;

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为反向丝杠,其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驱动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其驱动所述第二丝杠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

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对称套设于所述第二丝杠上,其由所述第二丝杠转动带动沿所述第二丝杠的长度方向同步滑动;

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输送辊组件上;

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分别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一侧,其沿与所述传片机构输送方向的水平垂直方向对所述硅片两侧定位。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板背离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向所述传片机构的输入端延伸并分别向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两端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传片机构末端分别设置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通过预先设定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所调整的坐标位置,使通过传片机构传送至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二定位机构处的硅片在传送过程中完成三点自定心调整,实现硅片自动化精准稳定定位,确保硅片的中心与后续转移吸附机构精确配合,节省后续倒角加工前的自调心步骤。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配合使用传感器,当感应到硅片已传送至第一定位机构处时,第二定位机构开始工作,将硅片加紧进行左右定位,此时传片机构停止转动,当完成定位的硅片离开传片机构被转移至下一工序时,传片机构重新开始转动,对下一待定位的硅片进行传送,实现批量硅片连续式自动定位,工艺连续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大大节省人力。

(3)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上分别设置丝杠和定位板,通过丝杠转动带动定位板移动,实现将定位机构调整至所需定位的坐标位置,从而可实现对不同尺寸的硅片进行定位,满足工业生产的多种需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硅片连续式自定位传输机构,可自动连续完成批量硅片在传送过程的自定心调整,全过程自动化进行,节省人力,且可满足对不同尺寸硅片的定位需要,设备稳定性好,适宜生产过程中对硅片进行批量加工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片机构后视图;

图4为第一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一种硅片连续式自定位传输机构,包括:

传片机构1,所述传片机构1为辊式输送,其包括输送辊组件11与驱动组件12,所述驱动组件12驱动所述输送辊组件11输送硅片10;

第一定位机构2,所述第一定位机构2设置于所述传片机构1的输出端,其正对所述传片机构1设置,其包括第一滑动组件21与第一定位组件22,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1驱动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2沿所述传片机构1的输送方向对所述硅片10定位;以及

第二定位机构3,所述第二定位机构3设置于所述传片机构1的输出端处,其包括第二滑动组件31与第二定位组件32,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2的下方,其长度方向与所述传片机构1的输送方向水平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定位组件32水平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2的两侧,其由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1驱动沿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1的长度方向同步滑动,且其沿与所述传片机构1的输送方向的水平垂直方向对所述硅片10两侧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传片机构1,使驱动组件12驱动输送辊组件11输送硅片10,并通过在传片机构1末端分别设置第一定位机构2和第二定位机构3,并预先设定第一定位机构2和第二定位机构3所调整的坐标位置,使硅片10通过传片机构1传送至第一定位机构2处时,第一滑动组件21驱动第一定位组件22沿传片机构1的输送方向对硅片10定位,第二滑动组件31驱动第二定位组件32沿与传片机构1输送方向的水平垂直方向对硅片10两侧定位,完成硅片10在传送过程中的三点自定心调整,实现硅片自动化精准稳定定位。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输送辊组件11包括:

辊轮111,若干所述辊轮111沿所述传片机构1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并转动设置于安装架110上;

第一传动齿轮112,若干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12分别固定设置于若干所述辊轮111的一端,其与所述辊轮111同轴设置;以及

第二传动齿轮113,若干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13交错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12之间,其与所述安装架110转动连接,且其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12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所述驱动组件12包括:

驱动件a121,所述驱动件a121通过支架120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10底部一端靠近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12的一侧,其驱动轴a1211正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12与所述辊轮111平行设置;

主动齿轮122,所述主动齿轮122同轴设置于所述驱动轴a1211上;

从动齿轮123,所述从动齿轮123设置于所述驱动件a121上方,其与所述安装架110转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123底部与所述主动齿轮122啮合连接,其一侧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12啮合连接,所述驱动件a121通过主动齿轮122、从动齿轮123、第一传动齿轮112及第二传动齿轮113传动驱动所述辊轮111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驱动件a121及辊轮111,并使驱动件a121依次由主动齿轮122、从动齿轮123、第一传动齿轮112及第二传动齿轮113传动驱动辊轮111转动,对待定位的硅片10向第一定位机构2的方向进行传送。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滑动组件21包括:

第一安装座211,所述第一安装座211水平垂直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1设置于底座210上;

第一丝杠212,所述第一丝杠21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211上;

第一驱动件213,所述第一驱动件213通过驱动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杠212的一端,其驱动所述第一丝杠212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2包括:

第一滑块221,所述第一滑块221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杠212上,其由所述第一丝杠212转动带动沿所述传片机构1的输送方向往复滑动;

第一连接板222,所述第一连接板2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22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定位组件32之间;

第一定位板223,所述第一定位板223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22背离所述第一滑块221的一端,且其与所述第一定位板223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其沿所述传片机构1的输送方向对所述硅片10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驱动件213及第一丝杠212,由第一驱动件213转动带动第一丝杠212转动,通过在第一丝杠212上套设第一滑块221,使第一丝杠212转动时带动第一滑块221沿硅片10的传送方向往复滑动,通过在第一滑块221上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222及第一定位板223,使其与第一滑块221同步移动,实现沿传片机构1的输送方向对所述硅片10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1包括:

第二安装座311,所述第二安装座311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2的下方;

第二丝杠312,所述第二丝杠312为反向丝杠,其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座311上;

第二驱动件313,所述第二驱动件313通过驱动轴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杠312的一端,其驱动所述第二丝杠312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32包括:

第二滑块321,所述第二滑块321对称套设于所述第二丝杠312上,其由所述第二丝杠312转动带动沿所述第二丝杠312的长度方向同步滑动;

第二连接板322,所述第二连接板32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32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输送辊组件11上;

第二定位板323,所述第二定位板323分别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22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2的一侧,其沿与所述传片机构1输送方向的水平垂直方向对所述硅片10两侧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二驱动件313及第二丝杠312,由第二驱动件313转动带动第二丝杠312转动,通过第二丝杠312为反向丝杠设置,并在第二丝杠312的正向丝杠和反向丝杠上分别套设第二滑块321,使第二丝杠312转动时带动第二滑块321相向或相离运动,通过在第二滑块321上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322及第二定位板323,使其与第二滑块321同步移动,实现沿与传片机构1输送方向的水平垂直方向对硅片10两侧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同时通过将第一定位组件22设置于第二丝杠312的中部,并与第二丝杠312垂直设置,使第一定位机构2与第二定位机构3配合,从而实现硅片的三点自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定位组件22的坐标位置根据需要在设备工作前已设定好并固定不变,第二定位机构3在设备工作过程中沿与传片机构1输送方向的水平垂直方向对硅片10两侧定位。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配合使用传感器,当感应到硅片10已传送至第一定位机构2处时,第二定位机构3开始工作,将硅片10加紧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传片机构1停止转动,当完成定位的硅片10离开传片机构1被转移至下一工序处时,传片机构1重新开始转动,对下一待定位的硅片10进行传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定位板323背离所述第二滑块321的一端向所述传片机构1的输入端延伸并分别向所述第二滑动组件31的两端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二定位板323背离第二滑块321的一端向传片机构1的输入端延伸并分别向第二滑动组件31的两端倾斜,使得硅片10传送进入第二定位机构的通道开口变大,进一步确保硅片10得以顺利传送和定位,避免尚未定位的硅片10位置有所偏移导致无法顺利向前传送而导致的在传片机构1上堵塞卡死等现象,影响自动化工艺流程的进行。

实施例二

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定位机构2和第二定位机构3所定位的坐标位置可在设备工作之前进行预先设定,因而可根据硅片10的不同尺寸来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定位不同尺寸的硅片10的目的,满足工业生产的多种需要。

在使用过程中,预先设定好第一定位机构2的坐标位置,且在工作过程中其位置保持不变,同时根据待定位的硅片10的尺寸设定好第二定位机构3移动的坐标范围,开启电源开关,驱动件a121开始工作,带动辊轮(111)转动,将待加工的硅片10向第一定位机构2的方向传送,硅片10在第二定位板(323)之间传送至抵触在第一定位板(223)上时,第二驱动件(313)开始工作,带动第二丝杠(312)转动,第二丝杠(312)上的第二滑块(321)相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板(322)及第二定位板(323)相向移动将硅片加紧,完成硅片的三点自定位,定位完成后驱动件a121停止工作,当完成定位的硅片10离开传片机构1被转移至下一工序时,驱动件a121重新开始工作,对下一待定位的硅片10进行传送,实现批量硅片10的连续式自动定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代加工的硅片10的不同尺寸需要,对第一定位机构2和第二定位机构3所定位的坐标位置进行预先设定,实现定位不同尺寸的硅片10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如通过推送组件与定位机构配合,实现待折弯钢管定向转移后的自动初步折弯,结合放置组件与推送组件的特殊结构设置,使钢管折弯过程中自动进行进给量调整,实现钢管的高精度折弯生产的设计构思,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