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捆扎套袋机的夹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7371发布日期:2019-06-19 00:5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材捆扎套袋机的夹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材捆扎套袋机的夹袋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5292584B于2018年6月22日公开了一种自动捆扎管材套袋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翻料架和托料压料机构,翻料架位于托料压料机构上方,用于引入外部待捆扎套袋的管材,并将管材翻入托料压料机构中,托料压料机构用于控制管材有序滚动,托料压料机构后方从右至左依次设置有位于同一水平轴线的推料机构、捆扎机构和套袋机构,管材在推料机构推动下先在捆扎机构进行捆扎,再在套袋机构进行套袋,套袋后的管材通过可升降的卸料机构卸进外部的装料架;套袋机构包括夹膜器导套、夹膜器、齿条、套袋主动齿轮、套袋电机和安装有包装套袋膜的包装套袋膜架,夹膜器导套位于捆扎机构左侧,且夹膜器导套上方设有套袋电机,套袋电机连接了套袋主动齿轮,套袋主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齿条连接了夹膜器,包装套袋膜架和夹膜器导套相对设置,且包装套袋膜架前设有加热丝和粘膜加热板,夹膜器导套前设有粘膜加热板。夹膜器夹持膜之前,膜经过胀袋装置进行胀开,胀开后的膜呈圆环状,便于夹膜器的进入和夹持,其中,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5989841U于2017年3月1日公开了一种胀袋装置,其能够实现袋或膜的胀开。

套袋机构工作原理:当捆扎机构开始工作时,套袋电机启动带动套袋主动齿轮旋转,在齿条的作用下带动夹膜器向左快速移动至夹膜位置,推出夹膜器气缸夹紧包装袋膜;套袋电机反转,夹膜器带膜向右移动至右侧设定位置,等到捆扎完成的管材经夹膜器导向套进入夹膜器后进入包装带膜,带整段管材进入包装带膜后加热丝切断包装袋膜,夹膜器气缸退回松开包装袋膜,两侧粘膜加热板合拢完成管材两端包装袋膜封口后完成一次套袋过程。

上述文件记载了夹膜器在自动捆扎管材套袋机中的功能,但并没有记载夹膜器的具体结构,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夹膜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材捆扎套袋机的夹袋器,其能够实袋的夹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管材捆扎套袋机的夹袋器,包括夹袋套筒及沿夹袋套筒周向均布在夹袋套筒外部的若干组夹持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压臂及用于驱动夹持压臂的夹袋气缸,夹持压臂一端与夹袋气缸的杆部铰接,夹持压臂另一端位于夹袋套筒内部,夹袋气缸用于驱动夹持压臂与夹袋套筒内侧面的压紧和分离。

所述夹袋套筒后部同轴设有定位圈;

所述夹持压臂包括铰接段及与铰接段相接的紧压段,铰接段与夹袋气缸的杆部铰接,紧压段位于夹袋套筒内侧,铰接段和紧压段的连接处设有定位孔,定位圈穿过定位孔;

所述夹袋气缸用于驱动紧压段与夹袋套筒内侧面的压紧和分离。

所述铰接段和紧压段构成呈L型状的夹持压臂。

所述夹袋套筒外侧面上同轴设有位于夹持组件前方的第一环形安装板,第一环形安装板后表面上对应每一夹袋气缸均设有一个铰接块,夹袋气缸底部设有铰接底座,铰接底座通过转轴铰接在相应的铰接块上。

所述夹袋套筒前部设有第一喇叭口,第一喇叭口的开口大小从前往后逐渐减少,第一喇叭口位于第一环形安装板前方。

所述第一喇叭口外侧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台及连接在第一环形台前方的第二环形台,第一环形台的外侧直径小于第二环形台的外侧直径;

所述第一喇叭口上设有安装固定板,安装固定板对应第一环形台设有U型孔,安装固定板通过U型孔插装在第一环形台侧部,安装固定板固定在第二环形台和第一环形安装板之间。

所述安装固定板上部延伸至第一环形安装板上方,安装固定板后表面上设有汇流板,汇流板位于第一环形安装板上方。

所述夹袋套筒外侧面上同轴设有安装套筒,安装套筒固接在第一环形安装板后表面上,夹持组件位于安装套筒外侧,安装套筒侧部对应每一夹袋气缸均设有一第一避空缺口,第一避空缺口贯通安装套筒的后部,紧压段位于安装套筒内侧。

所述安装套筒的后表面同轴设有位于夹袋套筒后方的第二环形安装板,第二环形安装板的后表面同轴固接有引导套筒,引导套筒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嵌入槽,定位圈套装在环形嵌入槽内,引导套筒和第二环形安装板上对应每一铰接段均设有一第二避空缺口,第二避空缺口与其前方相对的第一避空缺口连通,紧压段位于第二环形安装板前方。

所述引导套筒后部设有第二喇叭口,第二喇叭口的开口大小从前往后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以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8,本管材捆扎套袋机的夹袋器,包括夹袋套筒7及沿夹袋套筒7周向均布在夹袋套筒7外部的若干组夹持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压臂71及用于驱动夹持压臂71的夹袋气缸72,夹持压臂71一端与夹袋气缸72的杆部铰接,夹持压臂71另一端位于夹袋套筒7内部,夹袋气缸72用于驱动夹持压臂71与夹袋套筒7内侧面的压紧和分离。

夹袋器进行夹持时,胀开的袋位于夹持压臂71和夹袋套筒7内侧面之间,夹袋气缸72用于驱动夹持压臂71紧压在夹袋套筒7内侧面上,实现袋的夹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通过设置若干组夹持组件,能够对袋侧壁的多个位置进行夹持,且每一个夹持压臂71均配置有一个夹袋气缸72,实现每个夹持压臂71独立的夹持功能。

夹袋套筒7内侧面上覆盖有第一软性层712,夹持压臂71与夹袋套筒7内侧面相对的侧面上覆盖有第二软性层(图中未画出),第一软性层712和第二软性层均由丁腈橡胶制造而成,避免袋的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夹袋套筒7后部同轴设有定位圈73;

所述夹持压臂71包括铰接段74及与铰接段74相接的紧压段75,铰接段74与夹袋气缸72的杆部铰接,紧压段75位于夹袋套筒7内侧,铰接段74和紧压段75的连接处设有定位孔76,定位圈73穿过定位孔76;

夹持压臂71以定位孔76为转动圆心绕定位圈73进行转动,

所述夹袋气缸72用于驱动紧压段75与夹袋套筒7内侧面的压紧和分离,即若干个夹持压臂71相对于夹袋套筒7进行径向张开或者径向收紧。

具体地,第二软性层覆盖在紧压段75与夹袋套筒7内侧面相对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铰接段74和紧压段75构成呈L型状的夹持压臂71。

进一步地,所述夹袋套筒7外侧面上同轴设有位于夹持组件前方的第一环形安装板77,第一环形安装板77后表面上对应每一夹袋气缸72均设有一个铰接块78,夹袋气缸72底部设有铰接底座79,铰接底座79通过转轴铰接在相应的铰接块78上。

夹袋气缸72的杆部切换至伸出状态时,紧压段75与夹袋套筒7内侧面的压紧,实现袋的压紧;夹袋气缸72的杆部切换至收缩状态时,紧压段75与夹袋套筒7内侧面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夹袋套筒7前部设有第一喇叭口70,第一喇叭口70的开口大小从前往后逐渐减少,第一喇叭口70位于第一环形安装板77前方。

袋从第一喇叭口70进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喇叭口70外侧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台701及连接在第一环形台701前方的第二环形台702,第一环形台701的外侧直径小于第二环形台702的外侧直径;

所述第一喇叭口70上设有安装固定板703,安装固定板703对应第一环形台701设有U型孔,安装固定板703通过U型孔插装在第一环形台701侧部,安装固定板703固定在第二环形台702和第一环形安装板77之间。

安装固定板703与管材捆扎套袋机上的导轨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实现整个夹袋器的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固定板703上部延伸至第一环形安装板77上方,安装固定板703后表面上设有汇流板704(或称电磁阀固定座),汇流板704位于第一环形安装板77上方。

汇流板704上设有若干管路接头,夹袋气缸72通过管路连接到相应的管路接头上,汇流板704通过管路外接有一个电磁阀,通过切换电磁阀的状态控制所有夹袋气缸72杆部的伸出或者回缩。

管材捆扎套袋机设有外置于夹袋器的电柜,电磁阀设置在电柜内。

电磁阀通过管道外接有气泵,气泵外置于夹袋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管材捆扎套袋机具有外置于夹袋器的控制装置,电磁阀通过线路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所述夹袋套筒7外侧面上同轴设有安装套筒705,安装套筒705固接在第一环形安装板77后表面上,夹持组件位于安装套筒705外侧,安装套筒705侧部对应每一夹袋气缸72均设有一第一避空缺口706,为夹袋气缸72预留活动区间,第一避空缺口706贯通安装套筒705的后部,紧压段75位于安装套筒705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套筒705的后表面同轴设有位于夹袋套筒7后方的第二环形安装板707,第二环形安装板707的后表面同轴固接有引导套筒708,引导套筒708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嵌入槽709,定位圈73套装在环形嵌入槽709内,引导套筒708和第二环形安装板707上对应每一铰接段74均设有一第二避空缺口710,铰接段74穿过第二避空缺口710,第二避空缺口710与其前方相对的第一避空缺口706连通,紧压段75位于第二环形安装板707前方。第一避空缺口706和第二避空缺口710的设置为夹袋气缸72和夹持压臂71预留活动区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套筒708后部设有第二喇叭口711,第二喇叭口711的开口大小从前往后逐渐增大。管材从第二喇叭口711进入再进入到袋内进行套袋。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